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龙华街道这些村背后的含义你知道多少?

龙华街道这些村背后的含义你知道多少?

龙华街道系龙华区中心所在,是深圳中北部地区的交通要道,是原龙华镇的一部分。2004年龙华镇改称“龙华街道”;2006年4月29日龙华街道再拆出民治、龙华、大浪三个街道。

龙华是深圳客家人聚集地之一,但其中也不乏清湖、油松等广府村落的存在。根据《全粤村情·深圳市宝安区卷》记载,龙华街道共有16个自然村,其中客家村落11个,广府村落5个。

龙华街道这些村背后的含义你知道多少?

@问答龙华

龙华历史悠久,早在元泰定二年(1325),廖氏族人就从广东龙门县迁居清湖定居,民间素有 “未有龙华,先有清湖”之说。清初迁海复界之后,客家人迁入龙华,逐渐形成广府客家杂居的格局。

龙华之名源于龙胜堂。据龙胜村《彭氏源流联宗谱》记载,明崇祯十六年(1643),客家人彭子魁从丰顺迁入现在的龙胜堂谋生,距今已有370年的历史。

龙华街道这些村背后的含义你知道多少?

@问答龙华

清同治(1862年一1874年)年间,梅县、东莞等地客家移民迁徙于兹,成立龙胜堂,并发起建墟,因墟场位于龙圣堂,且墟内有龙岗顶小山,再取繁华之意,该墟场遂取名“龙华墟”,龙华之名因此诞生。

清湖村

龙华街道这些村背后的含义你知道多少?

清湖村位于龙华街道东北部,与弓村、上坑村竹村、岗头村等自然村相邻。始建于元朝泰定二年(1325),廖氏六世祖明德公携长子光道、次子光迪由龙门县迁此立籍。因村中有一天然湖泊,湖水清澈见底、清净如镜,因此取名清湖。又因村民以廖姓为主,也称廖氏村。

弓村

龙华街道这些村背后的含义你知道多少?

弓村夜景@miyazk

弓村位于龙华街道中部,与清湖、山咀头、狮头岭等自然村相邻,始建于清代中期,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因此处地势形状如弓,故取名弓村。对于“弓村”名字的来源,村子里面有着“狮子滚球将军箭”的传说,“将军箭”说的是弓村。

清朝时,地理名师赖布衣来到此地,见此地理形状,便定此地名为“将军箭”。清初,卢、周、陈、卓四姓人(其中卢姓讲白话)联诀开发“将军箭”。后来就把“将军箭”称作“弓村”。

卢姓最早定居弓村,其先祖为宋中宪大夫卢永昌。北宋宣和年间,时任广东按察使司的卢永昌因见见增江龙田风土之美,遂定居南雄。清康熙年间卢氏的一支迁至清湖,清湖廖氏先祖廖马留将其安排在弓村,于此开基立业。

周氏先祖为“入粤始祖”仁德公。周仁德,原籍河南固始县,随宋高宗南渡,迁居福建宁化县。南宋末元初,其裔孙“由闽迁粤”,迁居广东长乐县(今五华县)。清道光年间(1850年左右),周茂全由东莞凤岗嶂吓迁至山咀头,后在弓村购入田地、造屋定居。

卓氏于1388年从福建莆田迁至梅州五华。十二世祖华锦公在康熙年间从五华迁至新安县石岩水田村,再至龙华羊台山定居。乾隆年间,卓华锦长子维金迁居弓村,在此开枝散叶。

狮头岭村

龙华街道这些村背后的含义你知道多少?

@龙华街道办事处

狮头岭村位于龙华街道中部,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卓氏祖先到此村开村,因村后山形似狮子滚球,故得名狮头岭村。

狮头岭主要姓氏为卓姓。根据卓氏族谱记载,永嘉之乱之后,卓氏先祖南迁莆田,明朝中叶再迁至梅州五华。康熙年间,卓氏十二世祖华锦公在康熙年间迁至石岩水田村,乾隆年间华锦公三个儿子维城、维富、维胜分居狮头岭村。

山咀头村

龙华街道这些村背后的含义你知道多少?

山咀头位于龙华街道西部,与弓村、狮头岭等村相邻。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50年左右),周氏祖先到此开村,因后山种满小板栗树,地方方言小板栗叫做咀仔树,故取名山咀头,另一说法因村中山行像咀,便得此名。

主要姓氏有周姓、陈姓。周氏族谱记载,周氏祖先先迁福建、江西等地,后迁至广东五华,清道光年间(1850年左右)周茂全由东莞凤岗嶂吓迁至山咀头。北宋末年。陈氏后裔陈魁率族人93人移居福建宁化、上杭,至其曾孙二郎、三郎再迁至广东梅州,后陈氏祖先从广东梅州迁至该地。

河背村

龙华街道这些村背后的含义你知道多少?

河背村位于龙华街道西北部,与墩背、老围、浪口等村相邻。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张氏文华公次子祖旺自老围村越过大浪河在河背处围地定居,故称河背村。

主要姓氏为张氏。清康熙年间,张氏化孙公由福建上杭迁至梅州、惠州、韶关等地;清乾隆年间,化孙公的子孙文华公迁至宝安龙华老围村;清嘉庆年间,文华公次子祖旺迁移至该地定居。

墩背村

龙华街道这些村背后的含义你知道多少?

墩背村位于龙华街道西北部,与河背、老围、浪口、郭吓等村相邻。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卓氏祖先到此开村,因村落位于土墩(山)的背面,便得此名。

主要姓氏有卓姓。根据卓氏族谱记载,永嘉之乱之后,卓氏先祖南迁莆田,明朝中叶再迁至梅州五华。康熙年间,卓氏十二世祖华锦公在康熙年间迁至石岩水田村,乾隆年间华锦公之子维和、维贵分居墩背。

老围村

龙华街道这些村背后的含义你知道多少?

老围村位于龙华街道西北部,与墩背村、河背村、狮头岭村等相邻。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张氏文华公迁移至此围地而居,便得此名。

主要姓氏为张氏。清康熙年间,张氏化孙公由福建上杭迁至梅州、惠州、韶关等地;清乾隆年间,化孙公的子孙文华公迁移该地。

郭吓村

龙华街道这些村背后的含义你知道多少?

郭吓村位于龙华街道西北部,与狮头岭、牛始建于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赖氏祖先到此开村,因该地处于连绵成片的山地之下,故取为郭吓。

主要姓氏为赖姓。明清时期,赖姓已迁移到闽粤两地。赖氏祖先于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从赖屋山村迁至此地。

牛地埔村

龙华街道这些村背后的含义你知道多少?

牛地埔村位于龙华街道西北部,与郭吓、下早等村相邻。牛地埔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郑氏祖先自到此开村,因村后山中有块喂牛的大草坪,便得此名。

牛地埔村村民主要姓郑,为宋宰相郑清之之后。明朝时,郑氏家族由闽南迁入广东潮州,再迁入现深圳坪地。清康熙年间,由郑庭礼公率族人移居下梅林,庭礼公二子郑子美公迁移至牛地埔村定居。

油松村

龙华街道这些村背后的含义你知道多少?

油松村位于龙华街道南部,与水斗老围、牛栏前等村相邻,分为上油松和下油松两个自然村。油松最早叫“楼溪”,地处坂田南坑溪流和民治的白石龙溪流相汇之处。因为长期被水冲刷,形成无数涌沥,游氏迁入此地初期称为“游涌”,后来因为谐音又称为“游松”,在河上游称为“上游松”,下游则为“下游松”。后又因谐音将“游松”书写成“油松”,但《游氏族谱》里一直沿用“游松”一名。上油松名镇乾围,下油松曾名永昌围。

油松村的主要姓氏为游氏。游氏族谱记载,宋绍定二年(1229) , 游氏植公十二世孙一骥公,从福建泉州迁移到东莞员头山等地;明朝中后期,七世祖裔昌公从东莞寮步良边迁至楼溪游松;清乾隆年间,十五世祖自超公与房兄由老围迁建镇乾围,即上油松;十七世祖赤君公由老围迁建永昌围,即下油松。

水斗村

龙华街道这些村背后的含义你知道多少?

水斗村位于龙华街道南部,与油松村、大发埔村等相邻。旧时因处河流交汇处呈漏斗形状而得名水斗村,后因生产队经营需要,水斗村分为水斗老围、水斗新围两个大队,即现在的水斗老围和水斗新围。

主要姓氏有苏氏、冯氏。苏氏祖先苏民仰自南雄珠玑巷迁至东莞莞城豪岗,再迁至虎门国母村,清康熙年间(约1706) , 苏俊亮之子苏万兴随母自虎门国母村迁至水斗村。宋末元初,上杭冯氏子孙南迁广东惠州鸭仔渡,清乾隆年间,从惠州鸭仔渡迁至水斗村。

共和村

龙华街道这些村背后的含义你知道多少?

共和村位于龙华街道东南部,与瓦窑排、油松等相邻,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曾叫做国钦围。1958年,参照时代背景和国钦、瓦窑排、伍屋村及上、下油松五村联合组成大队的实际,取名共和村。

国钦围游氏为油松分支,清乾隆年间,十六世祖伟俊公与房兄由油松老围迁建国钦围。

瓦窑排村

龙华街道这些村背后的含义你知道多少?

瓦窑排位于龙华街道东部,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93) , 张氏祖先在此立村,因村头、村尾有烧制青砖、瓦、碗的窑,且地势两边高中间低像个竹排,故取名瓦窑排。

主要姓氏为张氏。从福建迁移而来,明朝洪武年间从福建迁移至广东博罗,清乾隆年间(1793) 从博罗迁移至本地。

伍屋村

龙华街道这些村背后的含义你知道多少?

伍屋村位于龙华街道东部,始建于清初,伍氏祖先迁移至此建村,因村民全部姓伍,故取名伍屋村。

据伍氏族谱记载,明孝宗年间,一世祖伍兆凤从广州增城新塘迁至东莞平溪(现深圳平湖)伍屋围;清雍正或乾隆年间,伍氏后人从龙岗平湖伍屋围迁至本地。

(想了解更多关于深圳的历史和往事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土生土长深圳人)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0137.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