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惠泉山麓、五里湖畔有座典型的江南小镇——荣巷,它位于西乡。
荣巷是荣姓人聚居的地方,传说记载,荣氏原籍湖北,始祖荣逸泉,字荣清,号水濂,出身官宦之家。
明朝洪武末年逸泉辞官出游,一次,自金陵来到无锡,正值蟹鲜鱼肥,稻麦飘香的时节,他被当地旖旎丰腴、山明水秀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举家北迁,在惠泉山莲花峰之南、梁清溪以北的长清里(即今荣巷一带),择地建宅,定居下来。
荣逸泉生有三子,他去世后,三子分家,继续营造,世代繁衍,形成上、中、下“三荣”。
由于面濒梁清溪,交通便利,商贾兴盛,荣氏家族从16世纪起便借助水路航运商贩,至25世荣庭芳时,基业扩大,人丁兴旺,成了远近闻名的旺族。
荣氏兄弟的祖父荣锡畴是荣逸泉的第16代孙,属“下荣”。
和诸多先辈一样,他也是个商人,年轻时,驾舟梁清溪,在无锡,上海两地贩运货物,日子过得十分红火。
1851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清政府为剿灭太平军,在江南掠地搜括,恣意横行。荣熙泰懂事时,家中产业已尽,仅剩“旧屋两间和十余亩田地。”
荣熙泰,字文治,又名兰州,是个典型的悲剧人物。
他拥有富家“高贵”的血统,但却从未享受过富家应有的生活和教育。
为了维持生计,他小小年纪即进铁铺当了学徒,后来,母亲病逝,连下葬的钱都没有,为了安葬母亲,不得不变卖家产,自此家中除两间陕小的老屋外,别无它物。
于是他便背井离乡,前往浙江,到乌镇一家冶坊当了帐房。
19世纪中叶,中国社会新旧交替,剧烈变动,熙泰身处动荡时期,不甘寂寞,立志重振家业。
1883年,东南沿海边事渐紧,浙江太湖水师提督王青山奉旨调赴广东任职,途经无锡时,荣熙泰以远亲关系登门求见,他怀着求知当道的希望畅舒己见,立展宠图,王青山感于年轻人一腔热血,当即决定,携同南下,作为辅助。
秋天,荣熙泰辞去乌镇的差事,告别家人,来到了南中国繁华的广州。
广东水师衙门座落在广州市桂香街丹桂里,是一条官衙错落,贵人穿巡的街道。
荣熙泰在新环境中,孜孜不倦,全身心汲取新知识,他结识了许多达官贵人,接触到不少新鲜事物,眼界逐渐开阔,思想也日益广博起来。
荣熙泰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东南沿海边事更紧,清政府频频调动官员。初秋,荣熙泰因护送杨姓官员去潮州,结识了正在督署供职的同族荣俊业。
荣俊业,号履吉,原是福州船政局张佩纶幕中的红人,马江战役后,张佩纶被清廷革职解京,荣俊业失去旧主,便南下来到两广总督张之洞手下。
此人呼风唤雨,深通仕途之道,到广州后,担当幕僚,出入官场。
在荣俊业的圈子中,有人名叫朱仲甫的太仓人,此人24岁以知府到广东候补,40岁未得任何实职,出于同乡的怜惜,荣俊业替他谋了个磨刀口税吏的差事。
朱仲甫飘泊半世,终于有归,感激涕零,上任前,他求荣俊业推荐一二随员,荣俊业便把职务介绍给了荣熙泰。
1884年以后,荣熙泰告别朝夕相处,恩重如山的王青山,又随朱仲甫当了厘卡师爷。先在磨刀口任职,1886年转调三水河口厘金大差,1887年进肇庆府担任总帐,后来重返三水河口旧职,辗转十载,直至1895年。
荣熙泰走南闯北,日夜操荣之际,结发夫人石氏承担了全家的重任。
石氏是无锡山北石巷人,朴实勤俭,长于理家。山北农家多以养蚕为业,石氏当然也是养蚕能手,她自从嫁到荣家后,仍利用原有的10多亩土地种桑养蚕,纺织缝纫,她哺育儿女,侍奉尊长,“恭俭仁慈,毕生勤苦”。
由于荣熙泰夫妇创业、守业,辛苦劳作,荣家在风雨飘摇中终于熬过来了,避免了衰败冻馁的悲惨命运。
1873年9月23日,荣熙泰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时隔两年,1875年8月4日,第二个儿子也来到了人世,大的取名宗锦,又叫宗敬,小的取名宗铨,又称德生,此即大名鼎鼎,尽人皆知的无锡荣氏兄弟。
荣德生与荣宗敬兄弟
1886年,荣宗敬14岁,经父亲的朋友介绍,掮着铺盖卷前往上海,进入南市铁锚厂当了学徒。
他很想有番作为,可是,只身在外,年少体弱,加以饮食起居无人照顾,不久染上了伤寒,秋间,病势沉重,不得已,回乡延医,学艺中辍。
1887年,荣宗敬大病初愈,照理应该多加调养,但是他为了维持生活,为了事业,不愿留居家中,于是二赴上海,进了永安街豫源钱庄当了学徒。
1888年,14岁的荣德生背着家人给哥哥写了一封信,希望兄长代觅职业。
第二年,上海通顺钱庄开业,荣宗敬应弟弟之求,将他荐去习业,荣德生终于沿着他应有的人生踏上了漫漫寻觅之路。
通顺钱庄位于上海永安街,为方姓所开,荣德生在这里实习三年。
学徒生涯是清苦、单调而又繁杂的。扫地、擦桌、跑街,整天在琐碎的杂务中忙个不停,并且相当长一段时间上不了帐台,沾不了业务的边。
荣德生
荣德生初去十分无聊。10月的一天,适逢跑马场赌马,三个伙计相约前去观看,荣德生闷了一个多月,好不容易看到外面的世界,高兴得如同刚刚出巢的鸽子。
他看了一场又一场,不觉时间已至傍晚,伙计们早已散去,不得已,自己往回走,由于个性执拗,不肯问路,连转三、四次,兜了好大一个圈子,这才匆匆赶回店中。
此时已是掌灯时分,店先生见了十分生气,其中一位姓窦地叹惜着说:“学业三年极快,学生要学点本事,将来可做先生,若不学着点,反说先生无本事。”
此事对荣德生触动很大,他暗想,“学艺”也同“问路”一样,单凭自信、固执不行,必须勤奋、主动。
第二天,他找到窦先生当面讨教,先生惊诧不已,欣然同意。学业先从珠算开始,算珠拨动,噼啪作响,在算盘拨动的“交响乐”中,德生孜孜不倦,刻苦钻研。
他彻夜不眠,倦怠了,把头伸到天窗口,作几个深呼吸,继续工作;同事中有不愿多做事的,他主动帮忙,争着去干。
不多久,庄内一切基本功夫:记帐、结算、看钱、兑银,他都能熟稔运用了。
学艺三年,荣氏兄弟得益匪浅,他们练就了一把铁算盘,一手好书法,满腹金融经济知识,以及一个凡事用数据来衡量、判断、盘算的头脑,他们已具备了重振家业的基础知识,注定将成为重振这个家族雄风的揭幕人。
1891年,荣宗敬19岁,学徒期满,经人介绍进入南市森泰蓉钱庄当了跑街。钱庄经营相当繁忙,有存款、放款、贴现、汇兑、兑换银钱、买卖生金生银等,内部业务分为八课,俗称“八把头”,跑街即为“八把头”之一,主要担当承揽生意,联系客户等工作。
荣宗敬专管无锡、江阴、宜兴三地的汇兑收解,他求知心切,对经手各项事务专心研心,仔细琢磨。由于森泰蓉偏重农产品的抵押买卖,宗敬在工作中积累了不少金融市场上资金调拨运用,小麦、棉花产地,产品产销行情的知识与经验,这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96年初,荣宗敬随父从广州再度前往上海,重新寻找职业。
荣宗敬
荣氏父子来到上海时,上海社会正进入崎形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故旧朋友从事金融业者大多发了大财,许多人劝他们:与其寄人篱下,不如自己办个钱庄。
荣熙泰便想:办钱庄无需法定手续,管理简单,设备要求不高,开支也不大,只要筹到一定股本,拥有一批客户,邀请同业中的前辈立张笔据合同就可以了,筹建比较容易;而且,两个儿子都是学钱庄出身,具有一定的业务基础,人手也现成。因此,接受建议,决定大干一场。
1896年2月,荣熙泰从自己多年的积蓄中拿出1500元,又找几位朋友合伙,凑足3000银元的股本,在上海鸿生码头开办了广生钱庄。
这是一家规模较小的“挑打庄”,主要经营无锡、江阴、宜兴等地的汇兑业务,荣宗敬任经理,荣德生管正帐,3月,营业发展,规模扩大,又在无锡设立了分庄,由荣德生担当经理。
“广生”开业为荣氏兄弟携手奋斗、自营事业奠定了基础。然而,时隔四月,新的历程刚刚开始,奠基人荣熙泰即黄胆症突发,重病而逝。
荣熙泰一生奔波劳碌,没有留下丰厚的遗产,却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临终前,他嘱咐儿子:一要踏踏实实,年轻时竭力做事,开拓荣氏千秋家业!第二,“治字立身之余,顾族及乡,如有能力即尽力社会,以一身之余,即顾一家一家之余,顾一族一乡,推而一县一府”。
宗敬、德生恪守父亲遗训,勇敢地担起了独立创业的重任。
由于经营日见起色,兄弟俩决定创办面粉厂,走出一条新路来。
1906—1908年,荣家经营的茂新面粉厂经三年巨额亏损之后,生产业务已趋好转。
公司合影
1912年,茂新“营业颇佳,牌子最好,已比老牌升至二分”,而此时,各厂因麦贵粉贱,销滞耗利,经营都不景气,唯茂新面粉,行销各地,一年盈余12.8万两。生产的发展使荣氏兄弟欣慰异常,他们决定进一步扩大规模。
是年,宗敬,德生以每股银100两,派出2000股对外集资,随即以20万两添置机器400筒,并添造新厂房,扩大产量,以应市需。
1914年,“茂新”照常营业,至春天,拆去所有旧式机器,添购第二副机,使用大马达,并备齐一切修理器械,产量增加到每天出粉5000包,畅销全国各大城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家“茂新”、“福新”系统的生产大幅度增长。面粉工业蓬勃发展,使荣氏兄弟办厂的热情大大提高,欧战刚一开始,宗敬、德生便在大力扩充原有企业规模的基础上,积极活动,准备增设新的工厂。
但扩大发展的关键在于资金。宗敬认为,这个难题通过两条途径可以圆满解决。一是“肉烂在锅里”,把企业的利润全部或大部分转化为资本,持续不断地扩大再生产。
荣氏家族于1901年创办的第一个企业——无锡保兴面粉厂
这可以采取少发股息、不分红利的办法。福新一厂开办时,投资者议定,三年不提红利,盈余全部存厂,结果,租办“中兴”,筹建“福二”,全都得心应手;此外,建立职工储蓄所,充分吸收企业职工及有关人员的存款,通过它扩大资金来源,并提高职工对企业的责任心。
二是充分运用生息资本。资本主义国家里,生息资本总是为产业资本服务的,银行的任务在于把分散资金集中起来,用于长期投资或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
但是,在半殖民地社会条件下,中国人自办的银行、钱庄大多从事国家证券、地产买卖等活动,很少有人愿意冒投资企业的风险。借不到钱怎么办?
那就通过债务转移过户的办法,收买或租办老厂,这分文不费就能扩大资本,而且好处也很多:首先,可以免除企业初办时的一系列开支和损失;其次,被租办或收买的厂家大都经济困难,可以大杀价钱。另外,抽取一部分资金投入银行、钱庄,也是金融调剂的极好办法,这种办法便把本企业的命运与银行、钱庄结合在了一起。
荣德生对哥哥的见解深为叹服,于是,连连点头,当即与宗敬商定,坐镇锡、沪,分头发展。
1916年,茂新系统以每年租金2万元租办了无锡惠元面粉厂,该厂有钢磨10部,日产面粉1700包。
1914年之后相继在上海建起的福新第二.四.八面粉厂
次年,租约两年期满,原主无力收回,有意出让,德生便以16 万元的代价作盘买下,随后,加装美机11部,将它改建成了茂新第二面粉厂。
茂二开车后,日日有利,产量增加为每天出粉6000包,当年与茂新一厂共盈余168万元。此后,茂新系统继续增资扩充,先后又租办了无锡泰隆面粉厂和宝新面粉厂。
1918年,产销两旺,利润惊人,茂新一厂也因生产盈利得以扩充,是年,该厂添制美式钢磨12部,产量由日出粉5500包增加到8000包,资本额上升为60万元。
此时,无锡共有面粉厂五家,其中,除九丰面粉厂是唐氏开办外,其余四家均已归属荣氏。
1914—1928年,经过五年经营拓展,通过租办、收买、扩建等各种方法,茂、福新面粉系统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了。
大战前该系统仅有粉磨64台,日产量13900包;大战后,粉磨增至170台,日产量达到了42000包,这个数字相当于战前的二倍。
随着茂、福新面粉工业的迅速发展,荣家资本犹如雪球一般越滚越大,这一现象导致了两种后果:一方面,荣氏面粉生产的活力大大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资金充足,实力雄厚,这个家族已经涉足的纺织工业也获得了充分有利的发展条件。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0150.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