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克峰 本报通讯员 张振祥
现在的茌平区博平镇邓桥村,全村没有邓姓,却因为几百年前的一座桥改了村名。
明朝中后期,在东昌府博平县城西刘庄与邓庄之间(现邓桥与邓庄之间)徒骇河上修建了一座木桥,这是当地比较早、比较长的一座桥。
据传说,在博平县西古徒骇河的东岸有个刘庄,西岸是邓庄,因为没有桥,两岸村民过河都要涉水,雨季水大时还得绕行。
邓庄村里住着一户邓员外,邓员外居官多年后告老还乡,居住在村里颐养天年。员外膝下无子,只有一女,取名梅英,18岁的梅英眉清目秀,知书达理。这年夏天,梅英由丫鬟陪着去博平城里购物,返回时天上下起倾盆大雨,雨后,徒骇河河水上涨,满河槽的河水挡住了她们的去路。
一直等到大水逐渐退下,见有行人过河,梅英和丫鬟互相搀扶着向河中走去。当她们行至河的深处时,梅英不小心脚下一滑,一下子倒在河水中,被水冲走,吓得丫鬟大喊救命。
危急时刻,岸上刘庄村的一刘姓青年纵身跃进水中,把梅英从河里救上岸,并护送回家。由于这位青年才貌英俊、品质高尚,最终,邓员外将女儿梅英嫁给了这位青年。
婚后,两人恩恩爱爱,小日子过得十分甜蜜。唯一使梅英不称心的就是这条徒骇河,一到雨季,就无法到对岸去看望年迈的父母,父母也无法前来看望女儿,真是隔河千里远。
为了能与女儿经常见面,也能让两岸村民出行方便,邓员外慷慨拿出自己一辈子的积蓄,在河上架起了一座结实牢固的木桥。
他的这一善举得到邓庄、对岸刘庄及周围几个村庄村民们的称赞,受益最深的亲家及刘庄村民为表示感谢,特把这座桥命名为邓桥,刘庄村也因为这座桥改名为邓桥村。
几百年过去了,徒骇河虽改道而去,老河道上这个地方的桥尽管不知建了多少座,但邓桥这个名字却始终没变。现在,仍建有桥与节制闸,以控制老徒骇河与位山二干渠的水位。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10376.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