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鸿声篇

免费算命 宝宝起名 2022-04-03 3 0

鸿声,位于无锡城东20公里处锡东平原鸿山脚下,东、南、西、北四面分别与荡口、后宅、梅村、厚桥毗连,西南与硕放,西北与安镇相接。据《泰伯梅里志》载,钱家桥俗名钱鸿声里。由富商钱鸿声建市镇于此,俗称鸿声里,又简作鸿声。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鸿声篇

鸿山脚下泰伯陵园

自宋代以后,鸿声先后属垂庆乡、南延乡,解放初设鸿声乡,1958年成立鸿声人民公社,1983年又改设鸿声乡,现与后宅合并成为鸿山街道,属新吴区管辖。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鸿声篇

梁鸿湿地公园

鸿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境内有古迹泰伯墓、铁山寺,和史上两大知名刺客——专诸(春秋时期吴国人,为了刺杀吴王僚,专诸于是隐太湖学治鱼三月。藏鱼肠剑于鱼腹,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公子光谋成王位,即吴王阖闾)和要离(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其折辱壮士丘迮,被推为天下勇士。自吴王僚死后,阖闾立国,公子庆忌逃往艾城,招纳死士,接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公子庆忌骨腾肉飞,走逾奔马,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矫捷如神,万夫莫敌。因此阖闾日夜忧虑。时伍子胥又荐羸弱体细的勇士要离刺杀庆忌,要离献计残身灭家,取得庆忌信任,终于成功刺杀了庆忌)之墓。泰伯墓在鸿山西山坡,古称皇坟,是商朝末期的墓葬。泰伯是周文王姬昌的伯父,为推让王位出奔荆蛮,定居梅里,是江南古文化的开发者,古吴国的创始人,死后葬鸿山;铁山寺本称铁槛寺,在鸿山东南坡,相传为东汉名士梁鸿,偕妻孟光故居。他们“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事迹,传颂至今。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鸿声篇

梁鸿、专诸、要离墓

鸿声人文荟萃、名人辈出,著名的无锡钱氏就有一脉来自于鸿声,并在现代史上出了6位院士,有七房桥一门三院士的钱穆、钱伟长、钱易;鸿声里钱临照、钱令希兄弟两院士;三房巷中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家钱俊瑞,饮誉神州。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鸿声篇

钱伟长照

如下为整理的部分鸿声地名及其历史由来:

鸿声——自然镇名,清末,该镇为本地富商钱鸿声所辟。

西仓——自然镇名,《梅里志》载:“版村镇。 《咸淳毗陵志》:‘有酒坊’,俗称西仓,亦称西村。蔡希逸自洞庭徙此。”

茅塘桥——自然镇名,旧志称毛塘。

马桥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农锋大队,1982以驻地小马桥(村)更名为马桥大队,1983年改设马桥村。

华潘庄——村名,以华、潘两姓得名。

黄泥绛——村名,因村旁有黄泥土绛,故名。

小三官——村名,“小三官”为人名。因最早居此,故名。

西房——村名,钱姓第三房自小马桥迁来,位于其故宅之西,故名。

朱马祥——村名,以朱、马两姓得名。

花园里——村名,清末,杨、王两姓居此,曾种花为业,故称。

前房桥村——行政村名,1958年以原红旗高级社得名红旗大队,1982年以驻地前房桥(村)更名为前房桥大队,1983年改设前房桥村。

顾家桥——村名,曾名运弄桥。

鸭沙泾——村名,该村位于鸭沙泾河畔,故称。

墩上——村名,张姓从荡口附近的白毛墩迁居于此,故称。

东家湾——村名,该村东头有一河浜,故称。

东、西朱巷——村名,原名朱巷,因朱姓定居于此而得名,后又分迁于其故宅之西另成一村。

河堰桥村——村名,行政村名,1958年以友爱、联丰高级社得名友联大队,1982年以境内河堰桥(桥)更名南为河堰桥大队,1983年改设河堰桥村。

墙圈里——村名,该村最初砌有围墙而得名。

六房上——村名,相传,钱姓第六房从鸿声里迁居于此而得名。

南庵前——村名,原名金家庄,因位于原河沿庵之南而改名为南庵前。

外郎里——村名,相传,因曹姓招其外甥为子,得名为外郎里。

祝库里——村名,该村因有竹园,称竹窠里,变写为祝库里。

大坟上——村名,该村原是钱姓的大坟地,故名。

双水沟——村名,原名华家里,因村旁有两条车水沟,又称双水沟。

庄里—— 村名,原名许家里,后因许姓建义庄,又称庄里。

大木桥村——行政村名,1979年从友联大队分出,以原联丰初级社得名联丰大队,1982年以驻地大木桥(村)更名为大木桥大队,1983年改设大木桥村。

坟里桥——村名,早先,因村旁木桥两头都是坟地,故名。

北安前——村名,因该村位于南庵前(村)北, “安”为庵的变写。

呈祥巷——村名,清初陈姓自陈家房(现属前房桥村) 迁居于此,取名呈祥巷。

上浜——村名,“上浜”为本地土语,即河浜,因村处上浜旁,故名。

七房桥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虹光大队,1982年以驻地七房桥(村)更名为七房桥大队,1983年改设七房桥村。

东、西油车——村名,原名油车里,因该村周姓曾有油车而得名。后分成东、西两村,故名。

三家村——村名,最初为沈、孙、俞三家,故名。

圩田上——村名,因村旁有圩田,故称。

五房里——村名,钱姓第五房由七房桥迁居于此,村名。

鸿声村——行政村名,1958年以鸿声(自然镇)得名鸿声大队,1983年改设鸿声村。

七房巷——村名,李姓第七房最早到此定居,故名。

低田里——村名,因地势低而得名。

华三房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曙光大队,1982年以驻地华三房(村)更名为华三房大队,1983年改设华三房村。

三家村—— 村名,最早为周、洪、吕三家,故名。

跨长泾——村名,该村位于跨长泾河旁,故名。

庙庵——村名,此村因有古庙而得名。

张塘巷——村名,以村旁张塘河得名。

张塘桥村——行政村名,1958年以原新光高级社得名新光大队,1982年以驻地张塘桥(村)更名为张塘桥,1983年改设张塘桥村。

张塘桥——村名,“张塘桥”为桥名。因跨张河上而得名,该村位于此桥旁,因用其名。

圩田湾——村名,该村位于河湾内,因是圩田,故名。

俞底巷——村名,曾名圩底巷。因俞姓居多,故改称。

沿塘巷——村名,华姓最早定居于此,因位于张塘河旁,故称。

大圩上——村名,浦姓由厚桥附近的大圩上迁居于此,沿用故地之名。

王泥桥湾——村名,清代中期,王姓定居于此河湾处,并建桥,故名。

窑灶头——村名,因该村曾建有石灰窑,故名。

荣更上村——行政村名,1962年由新光大队分出,取名新华大队,1982年以驻地荣更上更名为荣更上大队,1983年改设荣更上村。

坟湾里——村名,该村位于河湾处,因原为坟地,故称。

老、新浦巷——村名,清初,浦姓到此定居,得名浦巷。后分出另辟新宅,故原村改称老浦巷。

五房巷——村名,清乾隆年间,因有李、俞、金、马等五姓到此定居,故名。

南浜——村名,该村南有河浜,故称。

华子祥——村名,“华子祥”为人名。因最早居此,故名。

鸿山村——行政村名,1958年以境内鸿山(山)命名鸿山大队,1983年改设鸿山村。

南花园——村名,明代,因杨姓于宅南造有花园,故名。

王石弄——村名,原名王宅弄,因该村王姓居多而得名。后演变为王石弄。

鸿山浜斗上——村名,该村位于鸿山南麓,紧靠河浜尽头故称。

坝头——村名,因村旁有坝,故名。

三周堂——村名,“三周堂”为清代周姓所建的祠堂,因用其名。

吴西街——村名,该地原为市街,因吴姓定居于街西,故称。

花园里——村名,明代,因邹姓建有花园而得名。

大四房——村名,据传,浦姓大房的第四子建宅于此,故名。

北宅——村名,因位于南花园之北,故称。

小五房——村名,因吴姓第五房最早居此而得名。

马家里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合心大队。1982年以驻地马家里更名为马家里大队,1983年改设马家里村。

官路上—— 村名,旧时“大路”称“官路”,因该村位于路旁,故名。

北沙——村名,《梅里志》载:为司马光后代所居,因在故居东庄巷之北,故名北舍。后演变为北沙。

朱水渠——村名,该村周围是河,原名水渠里,亦称大长浜。后以姓得名朱水渠。

东庄巷 ——村名,《梅里志》载:旧为晋陵孙尚书别墅,后司马光曾孙赘婿孙府,称东庄司马氏,故名东庄。

西仓村——行政村名,1958年以西仓(自然镇)得名西仓大队,1983年改设西仓村。

南房庄——村名,该村位于西仓街南,故称。

大桥头——村名,因该村靠近大桥而得名。

后头巷——村名,据传,蔡西山在西仓后面新辟的住宅,故名。

鸿锋桥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和平大队,1982年以境内鸿锋桥(桥)更名为鸿锋桥大队,1983年改设鸿锋桥村。

南陈巷——村名,据传,陈姓自陈家桥(现属荣更上村)迁来,位于其故宅之南,故名。

坟堂里——村名,清代,该村原为荡口蔡姓的坟地,并有坟堂屋,故称。

新造桥渔业村——行政村名,1958年成立渔业大队,因无专名,1982年以驻地新造桥命名新造桥渔业大队,1983年改设新造桥渔业村。

鸿山林牧场——场名,1959年成立林牧场,因地处鸿山,故名。

那些正在消失的无锡地名——鸿声篇

鸿声地名图

参考资料:《无锡县地名录》、《无锡市地名录》、地方志及部分网络文献,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因精力和材料有限,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遗漏之处也请补充;如希望做一期您的家乡篇,可私信联系,有优质的家乡图片希望可以私信发我,小编也将在图后备注来源;各位亲,别忘了关注+点个赞哦,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梅村;东亭;老城区上;老城区中;老城区下;新安;堰桥;南泉;安镇。

#无锡头条#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0592.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