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赣县区:沙地镇

沙地镇

赣县区:沙地镇

沙地镇位于赣县西北部,东临赣江,与湖江隔江,南靠五云,西邻南康区,北界万安县。人口4.13万,面积280平方公里,管辖沙地圩、攸镇圩2个居委会及湖溪、中庄、马口、银村、水边、坳下、高峰、沙地、洋村、石鼓、坳上、蟠岩、五龙、螺田、利群、西山、锡溪、攸镇、芳村、里堡、岗上21个村委会。驻地沙地圩距县城47公里。

宋末,谢姓从山东省迁入店下,搭草棚居住,并于山旁开路头小店,名龙下圩。

明末,敖姓从抚州临川迁此,在河边沙堤上开店营业,改名沙堤圩,后方言演变成今名。

沙地临赣江,且有通南昌古道,交通便利的结果,形成了两个极其重要的集镇。沙地圩是县境西北部的集市,市场繁荣,物产丰富,以致南康、遂川、万安等邻县百姓也喜欢至此赴圩;攸镇圩居东北面的赣江西岸,为古代著名驿站,建圩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舟楫便利,是万安县进入赣县的一个停靠点。

赣州至攸镇这段赣江水路,十八滩的水域间,礁多水急,行舟艰险。最早为项姓人家开基。唐朝时这里的陶瓷业十分发达,釉色光泽,得名釉镇。后以赣江流水悠悠,“釉”与“悠”近音,改名攸镇。明清时隶属云泉乡,又设有桂源司,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春,改联保为乡,乡公所设在沙地圩,因明清时已有桂源司,故命名为桂源乡。解放后以圩市名改名为沙地乡,前些年又将攸镇并入。

境内有几个地名很值得考究。天星寨,晴朗夜空时,遥望天星,近在山顶,清咸丰年间太平军曾于此建寨,故名;

凌江背,魏姓从安远迁此开基,靠圩一边的小丘下有临江人的栈房,遂名临江,后谐音叫了棱江;

庆坑,山坑水缺土瘦,原名穷坑,解放后美化成庆坑;

耿潭,面临赣江,原名赣滩,方言演变成耿潭;澄汾,有小溪从村中流过,有房屋建在溪两边山坡上,得名登分,后一秀才结合溪水之景致改为澄汾;

珠湾,后山像侧卧的猪,得名猪湾,后雅化为今名;

锡洲,与锡无关,指赣江中一小洲坝,枯水期时一片雪白沙滩,得名雪洲,演变成今名;

祖庄,从前竹多造纸,得名纸庄,谐音变成祖庄;

高步,寓步步高之意而取名;

普照,赖明润于明崇祯年间任赣州总兵,明灭亡后,他率家在此开基,建村时,见此地山清水秀,阳光普照,寓祥光普照之意而取名……

地名文化多有文化元素,可见古代沙地人还是讲究文化的。另有年坑,因文化而得名。这个村落的人家每年年三十早上过年,遂得年坑之名。

水边村的芫当山产优质磨刀石,人称“芫当刀石”,解放前很有名,远销国外。附近还有一个天然岩洞,名叫金鸡洞,宽广幽深,传说长达十多华里,时有人探幽。

沙地圩背面的坳上,是明末清初时万安至赣州之重要驿站,曾设过夫铺科过关站,名公馆坳,清代有店铺,得名街上。水边村的芫当山,产优质磨刀石,人称“芫当刀石”,解放前很有名,远销国外。附近还有金鸡洞,宽广幽深,传说有五公里长。

民国三十五年《赣县新志稿》记载,当时在沙地圩背有云龙书院,是乡教育会所在地。后书院改为沙地中心小学。

(文/文瑞,图/网络)

赣县区:沙地镇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0909.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