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五年级语文教材所收录《稚子弄冰》背后的文化知识趣谈

免费算命 宝宝起名 2022-04-03 3 0

五年级语文教材所收录《稚子弄冰》背后的文化知识趣谈

南宋杨万里所写《稚子弄冰》背后的文化知识趣谈

这几天小学生刚刚开始网上授课,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的语文教材里,开篇就收录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五年级语文教材所收录《稚子弄冰》背后的文化知识趣谈

五年级语文教材影像

这首小诗写得超凡脱俗,画面感极强,具有很强的生活性。短短28个字,逼真清晰展现了一个小孩子大清早从“金盆”里取了一块冰玩的场景,可以想象出来,应该是一盆水的表面结了一层薄冰,而不是一盆水都冻结实了,孩子用手一捅,正好中间一块捅了一个洞的冰就可以拿在手里了,这孩子用彩色的丝线将其穿过去系住,提留起来当成乐器去敲打。而孩子的这一举动是因为前一天,他们目睹了大人们开展打春仪式后的模仿。但作者说“敲成玉磬穿林响”应该有其想象的成分,因为一块冰必须很薄才可能敲响,其响声也不至于传太远,如果太厚了几乎都发不出多少声音了。

这里需要解释作者所说“金盆”是指古人盛水的铜器,因为金黄色所以古人称之为“金盆”,其实一般不是金的,除非在皇宫里也许有真正的金盆。这一种称呼有点像我们现在刷暖气片的铝粉,在称呼上一般也叫“银粉”是一个道理。

作者写的是孩子模仿大人“打春”的仪式,涉及到关于“打春”的背景,“打春”一般在农历的“立春”的前一天(大约公历2月4号左右,农历在春节前后不定),这一天村民用土堆一个牛出来(也有的地方用草或者纸扎一个牛),一般由当地的官员,拿装饰好的彩带鞭子击打春牛三下作为仪式的开始,以表达迎春的意思。很有点像现在动工剪彩,或者像春天每年3月12日植树节,国家领导人每人扛一把铁锹去种树一样。一般必须是最高领导先象征性挖第一锹土,其他人才开始挖土一样。官员做个样子就走了,而广大农民随后很多人会上来也做打春牛的动作,直到将其打烂,以示上行下效,贯彻落实。

全诗用镜头抓取瞬间场景的手法,生动形象再现了小孩子昂扬的玩耍热情,冰的寒冷和孩子热烈玩心确实形成明显对比,尤其在52岁的作者心里,一定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

据记载,《稚子弄冰》是杨万里在宋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春写成的,当时52岁的杨万里在常州知州任上。但也就是该年二月,即写成该诗一两个月之后,就离任常州等待空缺,第二年他开始出发去广东赴任。那么作者是在什么背景写下的这首诗呢?而杨万里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五年级语文教材所收录《稚子弄冰》背后的文化知识趣谈

南宋诗人杨万里

我们今天说到杨万里,似乎和宋代的苏轼等其他诗人没啥区别,而且杨万里文学成就也很高,流传下来的作品高达4000余首,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但是因为杨万里出生的年代过于特殊,杨万里不仅仅出生在一个天下大乱的年代,而且直接出生在一个天下大乱的年度,杨万里出生在1127年10月,这一年的历史过于特殊,我们有必要对这一年的历史巨变予以了解和掌握。

公元1127年一月,刚刚干满一年皇帝的宋钦宗赵桓(1126年金兵迫近开封,束手无策的宋徽宗赵佶禅让皇位与太子赵桓)第二次去和已经将开封包围的金兵谈判,最终被扣留无法返回。这一年的二月六日,金太宗下诏废宋徽宗、钦宗为庶人。逼迫宋钦宗当众人面脱掉皇袍,换上平民之衣,吓得随行宋大臣不知所措,凡有抗议者当场击杀,大宋王朝的尊严碎了一地。随后将已退位一年的宋徽宗及太后、各皇子皇孙、后宫妃子、帝姬等全部掠去为奴。这就是宋王朝历史上最著名的、被岳飞写入《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靖康之耻”。这一年的变故对于中国汉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影响。

五年级语文教材所收录《稚子弄冰》背后的文化知识趣谈

民族英雄岳飞画像

金兵掠走徽钦二帝后,放回几个当时随钦宗一起谈判的官员,回开封城,召集百官要求立一个赵姓以外人为君主。这才有了张邦昌被立为帝,改国号为楚的历史。

这在汉族的历史上是极为耻辱的一段历史,我们正规历史一般对此避而不谈。话说张邦昌曾被钦宗指派与康王赵构一起被送金营作为人质,因为主张割地乞和,深得金人赏识。金兵掠走了徽钦二帝,张邦昌被迫干了个傀儡皇帝,但随着天气转暖,金国人不喜欢开封夏天的热,就开始押着宋徽宗、钦宗以及皇子皇太后皇妃一众千把人,开始向东北撤离。张邦昌就毅然还政赵氏王朝,随之而来的康王赵构即位,这才有了南宋的开始,这在宋王朝的历史上、甚至中国历史上都是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

五年级语文教材所收录《稚子弄冰》背后的文化知识趣谈

宋高宗赵构

杨万里是和南宋政权同龄的一位诗人,他出生之年就是北宋灭亡和南宋开始之年。而作为南宋的名人岳飞,此时已经24岁,他19岁入伍参加“抗辽”的队伍,20岁父亲去世回家守孝。22岁赶上金兵灭辽之后大举南下,23岁再次投奔抗金队伍,北宋灭亡之年,24岁的他刚刚进入大将宗泽的视野,崭露头角,正是他辉煌人生的起步阶段。

而这一年,大诗人苏轼已经去世26年。这也就是为何苏轼的诗里全是“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而岳飞则多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无奈和悲壮,因为他们都赶上了自己的时代,而就在这一年冬天的10月,杨万里出生在江西吉水。

五年级语文教材所收录《稚子弄冰》背后的文化知识趣谈

杨万里塑像

当杨万里写《稚子弄冰》时,偏安一隅、苟延残喘的南宋政权已经维持了超过半个世纪,而在我们今人眼里印象很差的高宗赵构,也在干满36年皇帝就主动辞职不干了(至少这一点值得表扬),赵构传位的养子赵昚,也就是后来的宋孝宗,也已经干了16年。杨万里小时候传颂岳飞抗金的的故事,他15岁时岳飞“被谋反被处死”,他27岁考取进士的时候岳飞虽死还顶着罪臣逆子的恶名,在他35岁时岳飞被平反昭雪,逐渐成为大家传颂的英雄人物。

而他写该诗时,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他自己不愿意伸手触及寒冷冰块的畏缩,才反衬出孩子童心的可爱与好玩,所以看似写“稚子”玩得开心,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岁月流逝的淡淡忧伤和成人世界里必须畏手畏脚的暗暗感慨。

在该首小诗里面,另外还有一个现代常见的词需要作出解释,那就是“玻璃”,在今天的语言环境里,“玻璃”是一个专有名词,专指现代工业非金属硅酸盐类建筑产品,具体所指谁都懂得。虽然非常类似中国传统的瓷器,但对于中国来说,玻璃却是“舶来品”。古埃及据称有4000年的玻璃制造史,欧洲的玻璃生产也应该比中国早300-400年。

大约在清朝康熙或雍正年间,有人认为是从海上,经茶叶贸易将玻璃制品传入中国,也有人认为是当时清朝宫里的欧洲传教士将玻璃制品带入。台湾人在光绪年间的1887年开设民间的玻璃器皿厂,在中国大陆,玻璃器的大面积普及其实时间并不长,应该是上世纪60、70年代的事情。

所以杨万里在我们普及玻璃用品的800年前(1179年),就用“玻璃”一词事实上是非常新潮的,其实际所指,显然不是今天所说的玻璃,而是指天然水晶。而天然水晶在我国古代一般被称为“水玉”,这一称呼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文献《山海经》:“又东三百里,日堂庭之山……多水玉”。

五年级语文教材所收录《稚子弄冰》背后的文化知识趣谈

古籍《山海经》

而到了唐代,有位僧人叫玄应(感觉像唐僧的兄弟,呵呵),为阅读佛经、解释佛经中疑难字词,编一部音义类著作《玄应音义》,对400余部佛经收词注释,共约八千条词语。其中讲到在西域盛产一种宝贝叫“颇黎”,就像“水玉”一样。

但一般人都不知道这个典故,还是因为一位大诗人,让“颇黎”一词名气大涨,那就是李白。

五年级语文教材所收录《稚子弄冰》背后的文化知识趣谈

诗仙李白

李白给自己的第二个孩子起名“李天然” ,而称呼其小名“颇黎”,别人不懂啥意思,本来就出生在西域的李白说“颇黎”就是“天然”的意思。李白所表达的意思比较明白,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干净透亮,具有和水晶一样的灵魂。这有点像今天精通外语的家长,喜欢给孩子起个外语小名一样(比如Kimi、Juno、Sade、Wade等),所以后人猜李白所说的“颇黎”应该是古代吐火罗文对于天然水晶的称呼的发音,特别类似于也同样从西域传入的“葡萄”。就是说“颇黎”到“玻璃”就是简单的音译,单独每个字是没有独立意思的。

五年级语文教材所收录《稚子弄冰》背后的文化知识趣谈

国学大师季羡林

据说国学大师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老先生,曾经是全世界极少数懂吐火罗文的学者,但季老去世已经超过10年,目前国内是否有人懂,不得而知。但李白生活在公元701-762年,他给孩子起名为“颇黎”的故事也一代代传了下来,逐渐成为人们对于“水晶”的异域称呼,所以当1000多年后的清朝人,看到从西方传入的人工制造的类似于天然水晶的产品时,就很自然想到用音译“玻璃”,来给其命名,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也充分说明一代伟大诗人李白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1547.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