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吴郡进士」状元申时行

「吴郡进士」状元申时行

申时行长眠于吴山下、石湖边

申时行的爷爷叫申乾,小时候过继给舅舅家姓徐,叫徐乾。于是一下子传了几代都姓徐。到申时行中状元,金榜上的名字还是徐时行。以前过继给外姓或招女婿,都要签订文书,规定几代归宗。国人的祖宗崇拜特别重视,申时行大魁天下后,认祖归宗也在情理之中。明制,姓氏一旦确定不得更改。复姓也是一件复杂事,状元郎是要上奏皇帝,准奏后方得复姓。记得绍兴城里的吕本,明朝洪武年间里长登记时,“吕”“李”吴音同音听错了,误记为“李”,中进士也没有改过来,直到致仕后上奏朝廷,才改回“吕”姓,莫名其妙姓了几十年“李”。申时行这一改姓,演绎出许多传奇故事,嘉庆年间还编了一本弹词《玉蜻蜓》,上演了几百年。剧情影射说申时行生母是尼姑。富家子弟申贵生与妻张氏不睦,在法华庵尼姑王志贞处得到了温情。后申贵生不幸病死庵中。申贵生死后不久,志贞产下了遗腹子,为徐家所收养,取名元宰。16年后,元宰中解元,获悉自己身世,方到庵堂认母,母子团聚。

《玉蜻蜓》这部书上演,针对性太强了,对申家后人刺激很大。申家后人认为这是侮辱申氏祖宗的举动,于是告到官府,要求禁演《玉蜻蜓》。府衙判决:“为崇敬先贤,禁止弹唱《玉蜻蜓》。郡属先贤申文定公,身掇巍科,望隆鼎铉;文章相业,一代名臣。崇礼名宦,府志昭然;敬梓恭桑,即在属细民所当共凛。外间向有《玉蜻蜓》小说流传,毋论法华秽迹,诬蔑清名;即弹词淫词,亦关风化。现据申启等呈称:街坊近有弹唱人等,殊属不敬。本府严行查逐外,合并通晓各书铺,务销旧版。弹唱家亦不许更唱《玉蜻蜓》故事。如有违抗,一经查察,一并重处不贷!”

从清嘉庆到民国的100多年里,《玉蜻蜓》曾被多次禁演,但因为老百姓喜欢八卦,特别喜欢八卦名人,《玉蜻蜓》就屡禁屡演,演出的范围越来越大,剧本《玉蜻蜓》名气越来越响,1917年在绍兴改编成越剧到上海演出。据说上世纪30年代,申家后裔申振纲任警察厅长,于是又严禁《玉蜻蜓》,还抓捕了艺人。后来,由光裕社(苏州评弹行会组织)出面和苏州府交涉,最后达成一个协议:城内禁演,城外不论;演唱时主要人物不能用“申贵生”,必须改为“金贵生”。《玉蜻蜓》的听客生生不息,至今不衰,如今还是评弹书场的保留节目。

「吴郡进士」状元申时行

申时行像

言归正传。申时行,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长洲(今苏州市)人。生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八月十六日。

申时行的曾祖父是申周,生有两个儿子:申堂和申乾。申乾是申时行的祖父,字易卿,号东城。有关申时行早年姓徐的原因和复姓经过《申氏宗谱序》有如下记载:“(申)周生二子,曰堂,曰乾,是为东城府君,余大父也。然余儿时,大父犹徐姓,余为诸生亦因之已。闻大父言:‘吾少育于舅氏,从其姓,然吾申出也。”申时行《家传》云:“祖乾,字易卿,号东城,累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级殿大学士。配陆氏累赠一品夫人,继配严氏。生二子,长子士章,次士毅,俱陆出。”《申时行神道碑》云:“周生东城公乾,大父也。少育于外兄徐翁所,从其姓。公及第后,始奏复之,赠如公官。”申乾的去世时间,据《家传》记载:“及见孙时行擢第,年七十四。以嘉靖癸亥十二月二十日卒,距生为弘治庚戌二月十三日。配陆氏以嘉靖丁亥六月三日卒,继配严氏以嘉靖庚申十二月十五日卒,俱葬娄门外金鹅乡之新阡。”

申时行的父亲申士章,字俊民,号古愚,长洲县学生。配王氏,继配黄氏。《申氏宗谱序》有云:“东城府君余大父也。生余父古愚府君。”《申时行神道碑》云:“乾生古愚公士章,公父也。累赠如东城公。”申时行《家传》云:“父士章,字俊民,号古愚,长洲县学生。累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配王氏累赠一品夫人,继配黄氏累封一品太夫人,生一子时行,王出。"申士章生于正德丙子(1516年)七月二日,卒嘉靖三十八年已未(1559年)二月七日,年四十四岁。

申时行的生母王氏,是申士章的原配。生申时行时,王氏十八岁。申时行十三岁时,王氏去世,时年方三十一岁。王氏之懿德,《家传》有记载:“王夫人婉慧端重,事舅及姑备执妇礼,既操家,秉当艰难困苦中拮据营勉,井井严办,居恒潞潴,缝纫日无停晷。府君常夜读,夫人篝灯相对,手女红佐之无倦容。生不肖最爱而假以词色,始就傅时,稍游惰,即持梃逐之,不肖之严,夫人甚于严师也。”

二十七岁的申时行,参加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乡试,获第三名。第一名解元是徽州府歙县人许国,后来入内阁任申时行副手,今歙县城内八脚牌坊的主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壬戌科申时行中状元,是年申时行二十八岁。授翰林院修撰,充经筵日讲官。申时行在当月写了一首诗庆祝自己状元及第,诗名《及第作》:

“御笔亲题冠士髦,胪声唱入五云高。

千寻日观悬金榜,十里春堤度彩旄。

仙仗许乘珠勒马,中官擎赐绛罗袍。

清时幸得同仪凤,不负生平学钓鳌。”

也就在申时行中状元的当年,苏州人喜气洋洋地为四位状元郎立状元牌坊,申时行在其中。据《吴县志》卷二十四坊巷四云:“立状元坊四,一为正统四年施槃,立东洞庭山;一为成化八年吴宽,立鱼行桥北;一为弘治九年朱希周(按:昆山人,此时已迁居苏州),立吴趋坊;一为嘉靖四十一年申时行,立清嘉坊。"清嘉坊大约在中街路一带,可惜,四座牌坊现都已无存。为申时行立的牌坊还有几座:万历六年,在娄门外接官亭下埠头立大学士坊。景德路中段(原申衙前)中街路至黄鹂坊桥之间,原有跨街牌坊两座,东题“台衡盛世”,西题“师柱清朝”,为旌表明万历状元宰辅申时行而建,名台衡盛世坊。胥门外皇华亭有“状元宰辅坊”,雍熙寺桥西有“荣光奕世坊”,都是申时行及其后裔而立。民国十六年(1927)申氏族人将“台衡盛世坊”移建到马医科申公祠前。现连同申公祠仪门一起移建到北寺塔报恩寺门前。

申时行中状元后授修撰。一年后,嘉靖四十二年祖父去世,他回家丁忧了。申时行丁忧回来已经是隆庆皇帝穆宗朱载垕了,隆庆二年,他分校礼闱。隆庆三年,掌文官诰敕。隆庆五年,任左春坊左中允兼编修。隆庆六年,为《穆宗庄皇帝实录》副总裁官。万历二年,升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万历四年,申时行和同乡、同榜、同年王锡爵一起纂修玉牒。此时,申时行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署翰林院事,王锡爵掌詹事府事。同年,重修《大明会典》,申时行充副总裁。万历五年,大学士张四维和少詹事申时行主礼闱(按:张居正儿子张嗣修参考并中榜眼)。同年八月,申时行进为礼部右侍郎。明万历六年三月,申时行入内阁。《万历起居注》云:“三日,甲寅,辅臣张居正等疏言⋯⋯得旨,马自强以本宫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申时行升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俱着随元辅等在内阁办事。”万历七年十二月,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万历八年二月,申时行主礼闱(按:是年,张居正子张懋修中状元。《明史》卷七十有云:“神宗初,张居正当国。二年,甲戌,其子礼闱下第,居正不悦,遂不选庶吉士。至五年,其子嗣修遂以一甲第二人及第。至八年,其子懋修以一甲第一人及第,而次辅吕调阳、张四维、申时行之子,亦皆先后成进士。御史魏允贞疏陈时弊,言辅臣子不宜中式,帝为谪允贞。”)。

万历十年六月,加申时行太子太保。 同年九月,进申时行少保。十月,张居正去世,张四维进首辅。万历十一年四月,大学士张四维丁父忧去职,申时行为首辅。同年九月,申时行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改吏部尚书兼建极殿大学士。是年,儿子申用懋中进士(按:万历十一年申时行升内阁首辅,儿子中进士,好运连连)。万历十二年(1 584年) 四月,抄没张居正家,锢其门,子女饿死者十余辈。张居正长子礼部主事张敬修不胜铐掠,自缢死。申时行上疏请少缓之。八月,申时行加少师兼太子太师,进中极殿大学士。万历十三年十一月,张四维卒,时年六十岁。谥文毅。申时行为他写了《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毅张公神道碑》。万历十九年闰三月,次子用嘉举于浙,申时行请覆试。(按:《国榷》卷七十五云:“闰三月,深时行次子用嘉赘湖州董氏。壬午,举于浙。或言其私,时行请覆试,置不问,至是又摘及,时行请革贡士,准承荫,且乞休,不允。")。四月,汤显祖弹劾申时行欺蔽天日。七月,李珀弹劾申时行十罪。八月,内阁上疏请明春册立。(《明通鉴》卷六十九云:“八月,甲寅,申时行、许国、王家屏同请明春册立。初,廷臣争请建储,上谕阁臣,许以二十年春举行。是月,工部主事张有德以册立仪注请,上怒,命展期一年,夺有德俸。而内阁中亦有疏入,申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言:‘臣方在告,实不预知册立之事。圣意已定,有德不谙大计,惟宸断亲裁,勿因小臣妨大典。’于是,给事中罗大绒,劾‘时行附廷臣请立之议,阴为自交宫掖之谋。’歙人黄正宾者,以赀为中书舍人,思立奇节,自附清流,见大纥疏,亦抗章诋时行。上大怒,杖正宾,与大绂并斥为民。时行遂不能安于其位云。”)九月,申时行致仕(按:《明通鉴》云:“甲戌,申时行致仕。方张有德之请议注也,时行在告,而国与王家屏虑事中变,欲因而就之,乃引前旨争,首列时行名上。及时行密疏辩,上遂专责国,谓‘大臣不当与小臣比’。国不自安,累疏求去。时行亦以屡被劾,相继去。”《万历邸抄》云:“时行将去,疏云:‘以数年劝导之苦心,蓦被无根之谤,以一时调停之微意翻蒙不白之冤,有口不能自明,无颜可就列。’既罢,钦赏路费一百两、彩段七表、新钞三千贯,差行人黄龙护送归。”)。

「吴郡进士」状元申时行

「吴郡进士」状元申时行

回到家乡的申时行,刚五十七岁了,正好是现在退居二线的年龄。他开始了含饴弄孙的幸福生活。是年,申时行写《初谢政归有述》,表达了自己“无案牍之劳形”的轻松闲适的心情。

“不才荷殊眷,非次尘台司。

十年秉国成,约结惭无奇。

鼎折覆公觫,谤嵩纷相随。

群蝇蜚刺天,驽力蹇且疲。

绠短苦汲深,广厦难独支。

连章乞骸骨,生还徼圣慈。

衔恩出国门,去去从此辞。

赐金给符传,光辉照路歧。

溯河涉大江,跋履无艰危。

游子归故乡,父老皆愕眙。

昔去犹韶年,今来鬓成丝。

上堂学弄雏,入室欣齐眉。

抱孙双着膝,所愧非琼枝。

止足无殆辱,犹龙有沈规。

挥手谢夔龙,园绮真吾师。”

万历二十二年 申时行有了孙子。喜怒从不形于色的他高兴地写了《甲午得孙》:

“居然喜色动衡门,三载还家两抱孙。

敢向芝兰称玉树,且看孤矢照金尊。

萁裘总荷先人泽,襁褓仍悬圣主恩。

从此含饴过岁月,闲来击壤颂乾坤。”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 申时行和王锡爵的座师董份去世。董份生前也以取了申时行、王锡爵引为骄傲,这榜申时行是状元,王锡爵是榜眼;王锡爵会试第一,会元;申时行会试第二十八名。董份的儿子董道醇和申时行还是姻亲。申时行亲自为有恩于自己的恩师董份写了《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董公合葬墓志铭》。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十一月,皇上派人来看望慰问前大学士申时行,同时看望的有王锡爵、王家屏(按:《国榷》卷七十九云:“已未,存问前大学士申时行、王锡爵、王家屏。”是月,时行作《存问纪恩二首》:“十载江湖望帝阍,千秋心事向谁论。青浦谏草留蓬阁,锦轴褒章到华门。明主笑频关大计,老臣终始荷珠恩。讴歌不尽华封祝,更有努荛答至尊。”“乙昔承颜造滕时,宸衷未许外延知。忽闻紫禁传丹诏,曾记龙楼识风姿。海润星辉瞻盛典,乾旋坤转会昌期。惭非黄绮能调蘸,何幸重沾雨露私。”)(看望老干部,古已有之)。时过五年,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 )六月,申时行七十二岁。皇上又派人来看望慰问前大学士申时行,同时看望的有王锡爵(按:《国榷》卷八十云:“丙辰,以徽号覃恩存问前大学士申时行、王锡爵。”是月,时行作《再荷存问纪恩二首》:“燕喜螽斯属至尊,宫廷嘉庆蔼乾坤。老臣听诏曾扶杖,使者唧纶又及门。只尺威严如画接,殷勤天语自春温。当年裘职惭无补,何意频叨圣主恩。”“一从揆路谢簪裾,两荷君主问起居。林卧尚承三锡宠,衮褒仍拜十行书。江湖迹远丹心在,霄汉恩长白发竦。易辙调舷今日事,葵衷欲献转踌躇”)。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 )申时行七十六岁。当年十二月,同乡、同年、同僚王锡爵去世了,时年王七十七岁,谥号文肃。申时行为这位同乡、同年、同僚写了《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将建极殿大学士赠太保谥文肃王公墓志铭》。这一段时间,申时行写了不少墓志铭和神道碑铭。

「吴郡进士」状元申时行

「吴郡进士」状元申时行

「吴郡进士」状元申时行

申时行回乡后,居所很多。申时行老宅也就是他父亲的居所据说在刘家浜38号,王梦沂《申家老宅揭秘》:“刘家浜38号申宅”申时行宅院之一,根据老住户回忆及资料显示,应为申时行之父——申贵升的老宅,为清时翻建,其建筑风格古朴素雅,留有明显的明代痕迹,宅院坐北朝南,二落四进,面积有二千多平方。”

申时行家里人口多,孙子就有十三位,孙女多少不得而知。他自己在位或回乡后也购置了许多产业。据《吴门表隐》记载:“申文定公时行宅有八处,分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申)衙前、百花巷各四大宅。庭前俱有白皮松,阶用青石,西宅有御书“同心匡辟”匾;大鼓,严嵩故物,上所赐也(今存鼓架)。东西跨街牌坊,东曰“台衡盛世”(道光十年,义庄重建),西曰“师柱清朝”(今圮)。(申氏有)米栈在山塘、新桥、冶坊浜三处。赐闲堂在慕家花园,国初陈相国元龙所居,后为谷州尉志斌宅,今归董封翁如兰宅,傍有旷观楼,刚有梅花园(今废)。娄门下纤埠头有大学士坊,清嘉坊有状元坊,胥门皇华亭有状元宰辅坊,雍熙寺桥西有荣光奕世坊,为申周、申干、申士章(时行曾祖父三代)立。”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之一环秀山庄和现在的苏州中医药博物馆(俗称“百桌厅”),都曾是申时行宅的一小部分。申氏故居四至大致是东起中街路,西至吴趋坊;南起慕家花园,北到西百花巷。

「吴郡进士」状元申时行

「吴郡进士」状元申时行

「吴郡进士」状元申时行

「吴郡进士」状元申时行

「吴郡进士」状元申时行

申时行,是状元、宰辅,为人内敛,在苏州有很高的声望。去世后,士民怀念他,建有祭祀申文定公的祠,据《吴门表隐》记载有三处:“明太师申文定公时行分祠在虎邱山,万历四十八年建,新岁一祭。一在卫道观东华堂,公少时读书处,八月十六日(申)诞辰一祭。一在感德庵内,子用懋、用嘉配,春一祭之。”申文定公祠马医科还有一处,《平江区志》记载:“位于塔南公园门前的四柱三间五楼牌坊和三开间硬山顶门厅及清水砖贴面八字墙,为马医科28-1号申时行祠前原物,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979年移建于此(按:有说此处为申氏家族祠堂,存此一说)。”

申时行回乡后,从事一些公益活动,创建申氏义庄一处,《吴门表隐》载:“申文定公义庄在休休庵(向在胥门外日晖桥)。明万历初,文定公时行创始,子用懋、用嘉增益成之,用懋有义庄规条序。”

申时行还修建了一些祠庙。《金阊区志》记载:“【休休庵】在申庄前。一名圆觉寺,又名普光王禅院。南宋咸淳中创,元至正间重建,明成化时修。万历时申时行重修,清代申时行裔孙重修。乾隆七年(1742)申氏义庄因大风坏屋,遂移入休休庵,该庵便成为申氏家庵。现为民居。”“【火神庙】在景德路212号。明万历年间申时行出资建造。清康熙五十二年修,乾隆七年(1742)知府拓地扩建,咸丰十年毁,同治六年重建。大殿中供奉的神像,正中为青娄圣帝,其左为火德星君,右侧是东厨司命(灶神)。民国时期为救火会驻地,景德路南侧的四眼大井就是当时为救火用水开凿的。50年代改为小学,庙门、戏台、大殿尚存。1997年景德路拓宽时拆除,四眼井亦被填没。”《平江区志》记载:“言子庙 又称言子祠,干将路908号(原346号)。苏州市控制保护古建筑。言子(公元前506~前443)名偃,字子游,春秋吴人,孔子门生“七十二贤”之一,后人尊称为“南方夫子”。祠由申时行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

「吴郡进士」状元申时行

「吴郡进士」状元申时行

「吴郡进士」状元申时行

申时行,弟兄四人,他排行老大。弟弟分别是:申时德、申时化、申时杰,此三人史书上鲜有提及,生平事迹不详。他自己子嗣繁衍茂盛。虽如此,还没有看到申时行娶妾的记载。《神道碑》有记载曰:“公配曰吴氏,封夫人。子男三人,兆虬早卒,用懋太仆寺少卿(按: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用懋中进士),用嘉举人(按: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乙酉科乡试 )。女二人,一适知县李鸿(按:(1558—1607)字渐卿,一字仪羽,别号为溪,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顺天府乡试举人,二十年(1592)贡士,万历二十三年(1595)中进士,三甲127名。上饶知县),一许聘郭元尹(生平事迹不详)。孙十三人,承鼎、聊璧、传芳、腾芳、廷芳、济芳,懋出;继揆、绍芳、演庚、绪隆、绎训、纪常、绳武,嘉出。孙女十三人,婚嫁皆明族。”

申时行长子申用懋,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崇祯间官至兵部尚书;次子申用嘉,万历十年举人(1582),官至广西参政;其孙申绍芳是万历四十四年(1616)三甲进士,申绍芳官至户部侍郎;申綋祚顺治十二年(1655)三甲二十三名进士(按:有说申时行曾孙申穟,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官至广西提学副使。顺治十八年进士名录中查无此人)。到康熙年间,申时行的玄孙申玮中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申时行两个儿子申用懋和申用嘉祠也有专祠祭祀,《吴门表隐》记载:“明申少保用懋祠在楞迦山石佛寺,春一祭之。明申大参用嘉祠在休休庵,进士綋祚配,义庄开仓日一祭之。”

申时行存世著作有《纶扉奏草》四卷、《纶扉笥草》四卷、《纶扉简牍》十卷、《赐闲堂集》四十卷。以《赐闲堂集》最著名。

「吴郡进士」状元申时行

「吴郡进士」状元申时行

再回到申时行的退休生活上来。到了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 ),退休十三年的申时行已经八十岁了,可谓“大富贵而寿考”。七月,皇帝派人慰问申时行。申时行知道了这件事,深感皇恩浩荡,他在病中写了绝笔《八十蒙存问纪恩》:

“銮坡辍直卧衡门,马齿俄当月告存。

岂意圣慈怀旧德,特烦宸札霈新恩。

一褒转识调羹苦,三赐逾添挟纩温。

哀朽终迷芹曝计,惟应含鼓颂乾坤。"

七月十九日,申时行告别人世。也就在当日皇上的使者到了。《申文定公神道碑》记载了这件事:“后以皇孙覃庆再荷存问,比岁公年八十当轴,援华亭例以请,上特褒公齿德勋劳,遣行人以银币、羊、酒致于家。公闻之,望阙遥叩者三敕,使及门而公逝矣!”申时行逝世后,予祭葬,赠太师,谥号文定,备极哀荣。两年后,申时行在万历四十四年七月五日下葬。申时行墓在吴山东麓罗家浜。申时行九世祖敏三,元至正中开始葬吴山,以下七世都葬在这里。吴山东一带成为申氏家族墓地。苏州城市学院内,有一组完整的石像生,可惜墓已毁。距离申时行墓不过百米左右,疑为申用懋墓。

时间到了民国十八年,云南人,曾任陕西省长、农商总长、代理总理的李根源访墓到此,做了如下记载:“北行约百丈,至兵部尚书申公用懋墓,用懋,时行长子。坊二圮,翁仲、石马、石虎、石羊等尚完。遂至申文定公时行墓地,广约二百余亩,前土积案山,双石标,左右石坊,立万历四十四年《应天巡抚工作禁示碑》,头门三间,中立《明太师申文定公神道》,阴镌“应天巡抚王应麟等恭建”,高丈五,门内石羊二、石虎二,飨堂五间,两壁建丰碑八:一万历四十三年赐谥,二万历四十二年遣祭,三万历四十四年吴夫人合葬谕祭,四万历四十二年吏部尚书郑继之题奏,五万历四十二年吴县申报,六万历四十四年谕祭,七万历四十二年工部侍郎杜如楚题奏,八万历四十四年侍读学士何宗彦题奏。高均丈四,石马二,武士二。吴中名墓,翁仲皆文象,此为武装,亦属仅见。左右碑亭覆四面碑二:一《谥文定申公碑》;二《申文定公谥议》,陈懿典撰,葛应典书。中凿大池,池西约二十丈为冢墓,在三台石下,酉山卯向。吴中古墓,宏大恢皇,完善无损,此为第一。置之全国,实罕其匹,志载,吴山前后,名坟至多。尚有明礼部尚书杨公翥、刑科给事中孔公友谅、陆包山治、清翰林编修杨公绳武墓,询土人,无知之者。(引自《吴郡西山访古记》”先贤李根源用文字为我们再现了申时行墓的原貌。现在,申时行墓除了石像生已经毁坏不少,八通碑依然在。现在归上方山森林公园管理。这里地名已经不是罗家浜,是周家桥。何时改为周家桥的,不得而知。周家桥这一村庄也已经不在了,原因大家都懂的。申墓位置在吴山东,像是一块牛腩地。罗城规模很大,泮池也比一般明朝阁老墓大。对现存下来的这许多体量巨大的碑,很是疑惑:究竟是怎么渡过那十年保存下来的?问及周家桥原住民也是石湖管理处工作人员,告知说,当年知青下乡到横塘(“凌波不过横塘路”之横塘)公社新丰行政村,村里安排到周家桥自然村。当时周家桥申墓有墓祠房子,可安排知青居住。知青有男女,需要男女宿舍,这些碑就用来做隔墙,因此得以保存下来。砌墙需要买砖,“拾年”期间的村集体经济也挺困难的。这一就地取材的举措,意外的效果是保护了文物。申时行之幸,文物之幸!

「吴郡进士」状元申时行

「吴郡进士」状元申时行

「吴郡进士」状元申时行

申公时行,非常人。“公少敏悟过人,所览辄能诵,为一时偶俪之文,绝出伦辈,郡县及督学使者试,辄冠。(引自<神道碑>)”中举及第后,步入朝堂,终至宰辅,位极人臣,所谓状元宰相集于一身,在状元群体中不多见。人称申时行为“太平宰相”。张居正十年改革,诟病不少。“壬午,江陵病卒,蒲州(指张四维)代之,语公日:“莨莠之余,在芟刈。”公应日:“肃杀之后,必有阳春。”盖一言而公之相业定矣。会皇长子生,乃与蒲州尽取诸司所拟宽条损益之,如省烦苛、缓征徭、恤灾荒、酌乘传、平刑狱、罢工作,一切以宽大行之,而蠲新税不蠲旧逋,俾人霈实惠,而奸民不得滥免,公之虑远矣(引自<神道碑>)。”申时行有守有为,上台伊始,即取消考成法,平反冤假错案,为政尚宽。使得张居正时期绷得过紧的官场关系得以缓解,人民也得以休息,颇有萧规曹随之风。申时行为首辅的九年,“旱潦不常,夷狄时耸,而旋就底定,天下号为治安(引自<神道碑>)。”申时行的为政风格是“不折腾”,使得大明王朝在继张居正大刀阔斧改革之后,得到了一个平稳发展时期,以消化吸收张居正的改革成果。申时行属于循吏,守成型官僚。大明王朝,是一个比较“开明”的王朝,大臣们个个都能奋不顾身,冒着打屁股的风险和皇上、内阁、同僚争是非高低。再加上申时行为人“蕴籍不立崖异”,在内阁首辅位置上,受到属下前赴后继的弹劾、掣肘,也在情理之中。在土地私有的时代,为士大夫提供了“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之自由。当申时行为“立储”之事,缠夹在皇帝于大臣之间两难之际时,申时行选择了“江湖之远”,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时年万历十九年,申时行五十七岁。到明万历四十二年的十三年间,申时行在故乡吟诗作赋,悠游林泉,颐养天年。

申时行长眠在美丽的石湖边、吴山下。至今,人们到苏州,会想方设法去拜谒一下这座规模宏大的阁老墓;会去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之一的环秀山庄走走;如在苏州山水间徜徉,时而可见申时行留下的摩崖题刻;坐进书场,如运气好或许能听到八卦申阁老的评弹传统剧目《玉蜻蜓》;到苏州图书馆可去翻阅一下这位状元郎留下的著作。这位状元作为一个文化象征,至今还活在苏州人的生活中。

「吴郡进士」状元申时行

「吴郡进士」状元申时行

东山,申时行摩崖题刻

资料来源:

常蕊《申时行年谱》;

焦竑《申文定公神道碑》;

申时行《赐闲堂集》;

《万历起居注》;

《明通鑑》;

《国榷》;

《明代科举人物家传》;

《明代科举人物登科录》;

《明史》;

《吴门表隐》;

踪 凡《<赋苑>编者李鸿生平考略》;

《苏州市志》;

苏州市《金阊区志》;

苏州市《平江区志》;

其他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1993.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