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人杰地灵伍家峪

□舒野 伍象化

伍家峪,位于桑植县澧源镇建兴岭村,距桑植县城约5华里,地跨建兴岭、岩垭两个村的大部,占地面积一万多亩。村民中除了占总人口80%的伍姓外,还有冯、吴、贺、熊等姓。伍家峪的地形如一条船,以山峪为轴心,自北向南绵延3公里,船头伸进清澈的澧水河,船尾则搁置在一片良田之上,是一方丰饶的鱼米之乡。

伍家峪地名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相传明朝时,伍氏先祖纬、绍二公从湖南的新化县三塘湾老屋场,迁徙到桑植县南岔坪伍家峪定居,当时他们以插草为标,指手为界,以伍姓取名叫伍家峪。几百年来伍氏家族铭记“耕读为本,勤俭持家”的治家理念,崇文尚礼,尊师重教,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乡风,据资料记载,在清朝时,伍家峪共出了4个秀才两个恩贡,被历代传为佳话。新中国成立后,伍氏后裔更是重视耕读,热心教育,即使生活再困难,他们也从不让孩子们失学,据统计,伍家峪在外地工作的正师级干部有2人,正副处级干部有6人,教授2人,作家2人,从伍家峪走出去的大学毕业生达100多人。

百年樟树是伍家峪的一道独特风景。在伍家峪丰子山地段,生长着一棵大樟树,树龄在100年以上,相传为当地先辈伍裕松、伍裕连、伍裕政、吴善管等人裁种。由于樟树生长的地理位置优越,土壤肥沃,水源丰富,阳光充足,因此历经百多年风风雨雨,古樟树仍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据测算,古树高30多米,主干胸围一丈多,需二、三个壮汉才能合抱,主干三米处分长出两个大的枝丫。每个枝丫上,又各长出24个分枝,整个大树树冠覆盖面积达一亩多。远远望去,古树就像一把擎天巨伞,亭亭屹立于山野之上,昼夜守护着伍家峪一方家园。在当地村民的心目中,这棵古樟树是一棵神树,俨然为伍家峪的守护神,他们爱护它,敬畏它,眷恋它,每逢过年过节,总要到大树旁走一走,看一看,或焚香祈祷,或顶礼膜拜。

伍家峪距贺龙元帅故居洪家关二十华里,这里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1929年贺龙在伍家峪建立了第一个党部,他的长女贺捷生也在这里出生。1952年春,中共桑植县委工作组在伍家峪筹建了第一个农业互助组和初级社。1956年春天转为红旗高级农业社,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农业连年增收,红旗高级社曾多次评为州、县先进单位,同时,桑植县第一个农村信用社也在这里建立。大革命时期,伍家峪的农民跟随贺龙干革命,有30多名战士英勇牺牲。如出生于1903年的伍象孩,参加过南岔、赤溪河等大小战斗,后因表现突出升至红三军团长,1933年,在江西作战时牺牲,年仅30岁。伍家峪籍战士伍裕卷,1926年跟贺龙走南闯北,1934年曾担任模范师的营长,因革命工作需要,贺龙给他改名叫伍保,在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历任中队长、团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120师任支队长和团长等职,后又担任天水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伍保一生出生入死,战功卓著,他全身十七处受伤,多次立功,曾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功臣勋章,享受正师级待遇。

春风温暖伍家峪,伍家峪里喜事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当地干部群众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以脱贫致富为荣,迈开了脱贫致富的步伐。伍家峪有280多农户,1000多村民,人年平均收入达4000多元,有85%的农户修建了新房,生活环境大为改善。伍家峪的老百姓深知,在建设小康生活的道路上,不但要建设物质生活的小康,更要实现精神文化生活的小康。为此,村里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使每户村民家里通了电话,能收看收听到有线电视,村里还筹资建立了两支龙灯队,文艺队和卫生室,活跃和丰富了伍家峪村民的文化生活。当地村民称赞说:伍家峪,变化大,发展经济修大厦,村组公路通四方,电视电话进农家,生态环境保护好,小康绽放幸福花。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2029.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