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姓氏谱之「丁」|一个丁老头,落户浮山所,当了百户长,戍守在边防

姓氏谱之「丁」|一个丁老头,落户浮山所,当了百户长,戍守在边防

张文艳

1963年的一个夜晚,家住丁家庄的丁立胜奋笔疾书,他的手边是一份《丁氏族谱》,他不顾书写是否完整,只是一个劲儿地抄写,因为,他所剩时间已经不多,天即将放亮。天明之后,《丁氏族谱》的命运将和其他姓氏的族谱一样,化为灰烬。这一幕似曾相识:和丁家庄同用一个族谱的小湛山村隔壁――大湛山村里,也有一位六旬老人和他一样抄写下了宗族的传承,他叫孙作桢。不同的是《孙氏族谱》抄了几份,而《丁氏族谱》仅有一份。

对于丁氏后人来说,用“感谢”两个字不足以表达他们对这位丁家十七世孙的感激之情,也正是有了他的这一举动,《丁氏族谱》才能够得以续修。在丁家庄丁立祥先生家中,笔者见到了《丁氏族谱》,页数不多,族谱后面附有丁立胜仓促的笔迹,让人感受到当时他内心的紧迫与慌张。然而,遗憾的是,他没有抄下旧版《丁氏族谱》的序言,那么,丁家来自何方?答案不是我们熟知的云南乌撒卫,而是另一个地方:安徽庐州(今合肥)。

每次迁徙背后都有特殊的故事,丁家也不例外。丁氏十六世孙丁成钧老人,是小湛山村分支中的一员,年轻时,他喜欢听老人讲丁家旧事,在他的记忆里,老人们口中的始祖丁满八是云南人,元末参与起义,后来朱元璋率军打到云南去,因欣赏丁满八的才能,将其收编为部下,在朱元璋建立明朝时,丁满八追随朱元璋回了安徽老家,被封为护城将军,并派他去治理山东。丁满八和詹、葛、侯、焦、亢、毛等十二姓共计十三位将军首先到达济南,发现这里天气炎热,决定东行,于是队伍最终到达浮山后落地,建立浮山府,后来朱棣夺权,丁满八因违背皇令,被皇帝派来的巡抚处死,浮山府也被降为浮山所。当然,这是老人们的传说,是丁家人对始祖经历的演绎性描述。丁满八的个人经历没有确切记载,关于他来自庐州的信息也是从大尧村《张氏族谱》中得知的。《张氏族谱》中留存有一份明朝天启六年(1626年)的《申告状》,上面记载了“浮山所先世百户丁英祖籍系庐州(今安徽合肥市)人”。

姓氏谱之「丁」|一个丁老头,落户浮山所,当了百户长,戍守在边防

丁满八确实是丁家始祖,他和詹、葛、侯一样,“明初从明太祖创业建功,敕封世袭百户官职,为正六品武官,品阶为昭信校尉,永乐初奉调赴鳌山卫隶属之浮山所备御千户所任职”。明朝,丁氏长支世袭百户,族人皆为军户,奉旨屯兵,戍守海防,抵御倭寇,有警则战,无警则农,保家卫国。1664年,丁氏第九世时失封,丁家人便种田打鱼,维持生计。丁家传到四世时,丁英、丁杰兄弟二人衍为两支,清初,长支丁英之裔十世祖丁进学等迁徙到了官山疃(今大湛山村)以北,改名小官山疃,即后来的小湛山村,如今,已经繁衍至二十一世后。丁杰的后代到七世时,丁万幸、丁万登、丁万邦等,以及第十世丁进茂、丁进生等,一起迁徙到了前窑(今辛家庄)村的村东立村,取名为丁家庄。丁家人就这样从浮山所迁徙出来,留下的小部分丁姓后代,后来也陆续迁出。

失封之后的丁家族人生活较为窘迫,军户出身的他们不擅长种地,靠天吃饭仅能勉强填饱肚子。几十户的两个小村合起来也算不上大,后来王姓被请进丁家庄,邵姓经过批准入驻小湛山,两个村落才算成形,后来,丁家庄被划归辛家庄,小湛山一支和大湛山合并。

如今的丁家庄和小湛山分别在市政府的东西两边,破旧的村庄早早地改造成宽敞的楼房,生活方便,交通便捷。老丁家庄人丁立祥家里,一叠一叠的旧照片上,一家三代幸福美满,旅游是丁立祥和老伴最大的乐趣,他们已经去过不少城市;小湛山村丁成钧老人和老伴退休后工资有保证,每年过年过节单位都会有福利发放,四个人的脸上绽放幸福感,是丁满八立足浮山所数百年后,丁家人的真实写照。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2147.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