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成都传统美食的甜味记忆

中国食物中的甜食,花样之多,食法之讲究,在世界上,恐怕称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了。而成都美食虽以麻辣鲜香扬名天下,但经过几百年时光沉淀下来的甜食也是别有一番风味。下面就一起来看看那些著名的成都甜食吧。

NO.1 三大炮

来成都耍如果不尝下三大炮,绝对是白来了。成都三大炮传统制作技艺源于糍粑制作技艺,诞生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八十年代以来,屡次获得“名小吃”等称号,是成都美食的代表作之一。

想说哪里有卖三大炮的?听音辩路总没错。如果哪儿老是有节奏地发出“砰-砰-砰”的金属响声,那一般就对了。

成都传统美食的甜味记忆

三大炮制作过程中会将糯米团抛向对面斜靠的竹簸箕,使其滚入下方的黄豆粉,因糍粑团打击案板震动时会发出如炮弹一般的金属响声。

一份三大炮有3颗糍粑,案板会响三声,所以被戏称为“三大炮”。这种操作既有看点,又有卖点。最后浇上浓郁红糖汁,口感软糯、不腻不黏、香甜可口,是成都首屈一指的表演型美食。

NO.2赖汤圆

原总府路商业场旁边有一家赖汤圆总店,一碗汤圆配一份芝麻酱,是甜到心里的味道。

清末光绪年间,四川资阳东峰镇赖元鑫跟随堂兄来到成都一家饮食店当学徒,手艺学成后,赖元鑫便自己筹资挑担,在成都沿街煮卖汤圆,直到20世纪30年代他在总府街口买了铺面坐店经营,取名“赖汤圆”。

成都传统美食的甜味记忆

20世纪50年代,赖汤圆经改造成为了国有饮食门店,之后名气越来越大,直到现在成都人包汤圆用的心子基本都是赖汤圆。

记忆中的赖汤圆皮薄馅丰、软糯香甜,非常可口,而且品种繁多,从最开始的黑芝麻馅、豆沙馅,到现在的玫瑰、枣泥、桂花等多个品种。

各种馅心的汤圆形状也不同,有圆形的、椭圆的、锥形的和枕头形的。汤圆成品一碗四个,四种馅心,四种形状,称为“四味汤圆”,实在是“巴适”呀。

NO.3丁丁糖

关于成都人吃糖的记忆,非丁丁糖莫属了,虽然黏牙,但是却难以抗拒麦芽糖的香味。

这可以追溯至西周出现的饴糖(麦芽糖)制作技艺,至明清时期,成都地区人民生产生活富足,以麦芽糖为原材料的丁丁糖开始出现并广为流传。

现在虽然吃的人和做的人变少了,但时不时仍会听到卖糖小贩用铁锤敲打发出的“叮叮”声。非常庆幸的是,2019年成都丁丁糖传统制作技艺入选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让这门手艺被保护起来了。

成都传统美食的甜味记忆

旧时成都沿街叫卖丁丁糖的小商贩都有一套特制的行头——一把小铁锤加一块J型小铁板,既是分割丁丁糖的专用工具,又是招徕顾客的特殊道具,也是丁丁糖得名的由来。

丁丁糖原料为糯米、大米、大麦、芝麻,通过发芽、蒸米、发酵、过滤、煮饴、搅拌、拉制等,让麦芽糖糖饼混入空气,逐渐凝固,其色泽变为乳白而成,其成品香甜,营养丰富,具有缓中、补虚、润肺及生津止渴等作用。

NO.4桂花糕

老成都人一定还记得从前的新都宝光寺门口销售桂花糕和姜糖的盛况,那时喜欢去宝光寺的一大原因就是可以吃到新鲜美味的桂花糕和姜糖。

新都桂花糕是将糖蜜浸渍的鲜桂花与面粉、糯米粉、糖、熟油拌和制作而成,其成品细软滋润、色泽洁白,具有浓郁的桂花清香,入口化渣,口味清甜,深得老年人和儿童喜爱。

成都传统美食的甜味记忆

这项传统制作技艺起源于明代末年,是新都的一个小贩刘吉祥从状元杨升庵桂花飘香的书斋中得到启示而发明的。之后,当地武灵轩糕点坊技师黄顺武将桂花糕制作技艺继承下来,并由弟子代代相传。

新中国成立后,武灵轩与新都县城关糖果厂合并,1965年更名为“新都县国营食品厂”。1988年,第四代弟子赵自成创办“新都桂湖香城食品厂”,继承了新都桂花糕的传统制作技艺,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使桂花糕成为了新都标志性特产。

NO.5姜糖

新都姜糖是将红糖、菜籽油、糯米粉、芝麻、姜粉等原料按适当比例配好,经过蒸、炒、磨、拌、擀、匣、刀切等工序制作而成。

其口感绵软滋润,微带姜味,清香爽口,具有助消化、防晕车、祛痰平咳、解百毒的功效。

成都传统美食的甜味记忆

新都姜糖传统制作技艺起源于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是住在新都县三河场的马婆婆发明的,后来马婆婆五世孙马贵兴在三河开办了第一家姜糖作坊,因生意好,所以大家纷纷效仿,做起了这门生意,久而久之让新都拥有了“姜糖之乡”的美誉。

第七代传人吴道基进入新都县国营食品厂,将姜糖制作技艺带入工厂,取名“新都姜糖”。第八代传人赵自成师承了吴道基的姜糖制作技艺,创办了新都桂湖香城食品厂,并将新都姜糖品种拓展到十几种。

NO.6汤长发麻饼

崇州市街子镇之所以赫赫有名,汤长发麻饼功不可没。这个点心可不简单,它是川西地区素食点心的代表作,也是两百多年来一直是川西一带庙宇神龛上的供品。

汤长发麻饼是采用上等面粉、白糖、冰糖、菜油、芝麻等为原料,经制皮、制心、制油、制酥等特殊工艺程序后,制成圆型的半成品,然后粘上芝麻,烘烤而成。

整个制作过程全部采用手工操作,且要求火工精当,做好后的成品黄而不焦,皮酥心脆,保鲜时间可达半年以上。

成都传统美食的甜味记忆

这项美食技艺是崇州市街子镇汤家世代传承的一种麻饼制作技艺,其首创于清乾隆年间,创始人为汤仕元。

现在的汤长发麻饼在祖传配方的基础上,还研制开发出甜麻饼、椒盐麻饼、玫瑰麻饼、五仁麻饼、黑芝麻饼、瓜仁麻饼、火腿麻饼、豆沙麻饼、牛肉松麻饼等系列糕点,广受好评。

如今,“汤长发”麻饼声名远扬,先后获得国内多个食品金奖,已成为街子古镇名小吃的一道优美风景线。

NO.7酥糖

到了温江最不可错过的就是酥糖了。

温江酥糖在制作中首先要选用颗料饱满、色彩鲜泽的白芝麻进行清洗、去皮、炒酥脆,加白糖进行碾细、反复筛、保温(50℃至60℃)。

然后将白糖、饴糖、菜油、清水按比例混合后熬炼至酥脆,待冷却成形后将其固定在专门拉糖的铁柱上进行手工反复拉扯,直至糖呈白色状。

再将糖切成小块加温溶化后放在案板上摊开,用走锤将糖擀成薄片,然后和着芝麻面反复叠上几十下,叠成花卷状。

成都传统美食的甜味记忆

最后用木夹将其夹成一定形状,切片成块即成成品。整个制作过程完全手工进行,口感、温度、时间等完全依靠制作艺人长期积累的经验来判断。

温江酥糖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其创始人为清末温江县寿安乡著名糕点工人马敬山、马卓运兄弟。1956年,糖果业公私合营后,温江地区所产酥糖统一更名为“温江酥糖”。

遗憾的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种种原因,温江酥糖规模化的生产基本停止,能完整掌握传统温江酥糖制作技艺的艺人纷纷改行。

所幸,温江区美味王酿造食品厂聘请老艺人陈尚秋进行温江酥糖的恢复生产,使这一传统手工技艺能够完整地传承至今。

NO.8米花糖

说起米花糖,可能没有比蒲江米花糖更出名的了。蒲江米花糖始于唐宋、精于明清、极于现代。在唐朝中期,蒲江便是有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集散地。

人们为了解决来往旅途中的口粮问题,便将糯米经过发酵、砂炒等膨化过程做成香脆化渣、食用方便、易于携带保存的干粮——米花糖。自此,米花糖深受商贾的喜爱,并经由“南丝绸之路”而声名远播。

成都传统美食的甜味记忆

蒲江米花糖制作极富地方特色,以当地优质糯米、白糖、饴糖、植物油等为主要原料,配以精选花生、芝麻等,经过清洗、浸泡、蒸煮、晾晒、分级、烘炒、膨化、配料拌和、成型、包装等十道工序精制而成。

糯米蒸煮时间的长短、阴米时节的把握、晾晒水分的干湿、膨化火候的把控,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该工艺看似简单,实则精湛、考究,正是通过对传统技艺的准确掌握,经过层层的筛选,科学化的制作和洁净严密的包装,才最终形成了“色鲜味美、香甜爽口、酥脆化渣、回味清香、老少皆宜”的蒲江米花糖。

说起成都传统美食可能几天几夜都说不完,百年时光的浸润以及成都人民孜孜不倦的创新,让这些传统美食成为了成都人生活的真实写照,镌刻下无比美好的、专属成都的甜味记忆。

成都传统美食的甜味记忆

文:江树

编审:赵霞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投稿邮箱:cd3000y@126.com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2227.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