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马汀
(图片来自网络)
冬至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之一,排在第22位,但它是最早被测定出来的一个,古人把冬至看作节气的起点,所以,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又称“亚岁”,俗称“冬节”或“长至节”。其测定早在周朝和春秋时期,古人用土圭观测一年中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变化的情景。土圭测影法就是利用直立的杆子观测太阳的影子在正午时刻的长短变化来判定节气的变化。我国最早的土圭建筑,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台,现仍保留在河南登封市告成镇。至今老百姓都知道在正午竖直一根筷子,看影子最长的一天,就是冬至(反之,影子最短的一天,就是夏至)。古人认为,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之至,即“冬至”。亦曰:“冬至一阳生。”《史记律书》载:“气始于冬至,周而复始。”又说:“日冬至,则以阴下藏,以阳上舒。”唐朝大诗人杜甫《小至》(“小至”是指“冬至”的前一天,亦说冬至后一天)诗云:“冬至阳生春又来。”这就是说,冬至到,阳气上舒,阴气下藏。冬至到了,白天渐长,春天也就跟着来了。所以,冬至又有“小阳春”之称。
冬至时间在阳历12月22日或23日,《二十四节气歌》最后两句说“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这都是按阳历说的。老百姓说“冬至十天阳历年。”
与冬至相关的节日和习俗还有不少。
《说文》载:“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即指冬至后第三个戌日是腊日。“腊”,祭祀名。古代农历十二月祭祀祖先百神,故后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古人以天干地支相配搭纪日,汉代规定冬至后第三戌日为腊日祭神。后来《荆楚岁时记》指定以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日,就是俗称的“腊八”。至今仍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有庆祝来年五谷丰登的意思。
民间一直流传着“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夏至三庚便入伏)”等谚语,都是从冬至说起。“数九”,即从冬至这天算起,九天为一段,叫“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九九”。老百姓一首“九九歌”形象地描述了冬至以后“九九八十一”天从严寒到开春的情景和过程: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凌上走;
五九六九,顺河看柳;
七九八九,耕牛遍地走;
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坡里吃。
有关冬至的民谚很多,不一定都科学,但都是人们的经验之谈。
如“冬至天晴无雨色,明年定唱丰收歌。”“冬至天晴明,来年唱太平。”“冬至多风,寒冷年丰。”都表示冬至天晴有风无雨,是来年丰收太平的预兆。
“冬至无霜,碓臼无糠。”“头九没落雪,九九如六月。”“三九不冷夏不收,三伏不热秋不收。”冬至是最寒冷的时节,如果无霜无雪不冷,则预示来年歉年歉收。所以,民谚说:“该冷不冷,不成年景;该热不热,日子难过。”
“数九寒天下大雪。”“一九有雪,九九有雪。”等等,都是正常年景的表现。
关于冬至的饮食习俗也很多,相传起于汉代,兴盛于唐宋,流传至今,更广泛更丰富多彩。
农谚:“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除了说明冬至后白天渐长之外,也反映了冬至吃面的习俗。这“面”是泛指面食,而各地都各有所指,名称各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冬至节令饮食文化。
中原地区有“冬至饺子夏至面(面条)”的习俗。最早出自河南南阳医圣张仲景,看到穷苦老百姓在严寒的冬天,衣不遮体,冻饿而死,有的被冻掉耳朵。于是,他就选取狗肉、羊肉、辣椒等一些御寒滋补的药材,煮熟切碎做馅,用面皮包起来像人的耳朵,再煮熟,施舍给老百姓吃。从此,就留下了冬至吃“捏冻耳朵”的习俗,后来就叫“饺子”。有的也叫“扁食”。我的家乡则说“冬至包子夏至面。”其实,包子就是饺子,也叫水饺。
南宋临安有“冬至混沌夏至面”之说。其实,这“混沌”之名起于汉代匈奴入侵中原。匈奴两个首领——浑儿和屯儿,非常残暴,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中原人民恨之入骨,就以“浑”“屯”的谐音给一种包肉馅的面食取名为“馄饨”,吃馄饨以解心头之恨。后来,馄饨的名号繁多,流传很广。如广东称“云吞”,江西称“清汤”,湖北称“包面”,四川则称“抄手”,新疆还叫“曲曲”等等,都是包肉馅的面食。
江南冬至兴吃汤圆,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也体现“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我国台湾地区,则流传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即以糯米粉捏成鸡、鸭、牛、羊、猪、龟等象征福寿吉祥的动物形象,用蒸笼蒸成九层糕,祭祀祖先,以示不忘根本。
过去还有“冬至亚岁宴”的习俗,形式繁多。如北方兴吃冬至肉,特别是吃狗肉、羊肉。传说冬至吃狗肉是由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樊哙的狗肉大加赞赏兴起的。其实,主要是中医认为,狗肉羊肉数热,都有壮阳滋补之功效,又认为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机,所以民间有冬至吃狗肉羊肉进补的习俗。
由此,我联想到,小时候常见有些老人由于劳累过度,落下腰腿疼的毛病,没有钱治,年轻人就在冬至前后最寒冷的时节找一只流浪狗,杀了,给老人吃狗肉,补养病体。狗皮,经过加工处理,制成狗皮褥子、狗皮衩裤、狗皮护腰等,给老人保护病腿病腰。虽然没有冬至宴之说,但知道最严寒的时节是滋补保养病体的好时机。
总之,冬至是农历的重要节气,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民间习俗非常丰富多彩。
(图片来自网络)
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2266.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当代散文||崂山太清宫之秋韵
下一篇:牛年女宝宝起名,怎么取名更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