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庄寨镇地图
王庄寨原属考城;清属睢州;1912年改属睢县;1928年划归民权县。
王庄寨镇建村年代表
王庄寨
据《王氏族谱》载:元至元二年(1336年),自山西太原琅珥迁居考城,名王庄。清咸丰年间筑寨,易名“王庄寨”。
小冯庄
清道光十七年 (1837年),冯姓由本县冯庄迁此,因村小,故名“小冯庄”。
李庄寨
据《李氏族谱》载:清嘉庆年间,李姓自旧考城北关迁此,称“李庄”。
清光绪五年(1879年)筑寨,易名“李庄寨”。周围有寨墙,现依稀可辩。
李庄寨
小秦庄
清康熙六年(1667年),有江姓在此居住,以姓氏命名为“江营”。
后张、秦二姓迁此,张姓较多,易名“张庄”。
秦姓人丁兴旺,1949年改名“小秦庄”。
小马庄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马姓迁此,因东南角有一大马庄,故名“小马庄”。
高庄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高姓从山东曹县马海迁此。
前张贡庄
据传,此处原为多岗地带。村由张家岗、王家岗、吴家岗、秦家岗合并而成。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张氏从山东省曹县青堌集迁此,村名“张家岗”。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张姓人中贡生,习称张贡生庄,简称“张贡庄”。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部分村人迁村北0.5公里处建新庄,取名后张贡庄。为区别,此村更名“前张贡庄”。
后张贡庄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张姓自前张贡庄迁此。
孙庄
清乾隆四年(1739年),孙姓从山东曹县迁此。
倪庄
清朝前期,倪氏到此建村,故名“倪庄”。
吴屯
据考证,宋以前村名“郜城”。据《归德府志》载:明初曾称“五十四户屯”。
相传吴三桂封云南王赴任时曾居此屯兵。
《吴氏族谱》载:清乾隆年间,吴氏从宁陵县吴大桥迁此。清咸丰年间筑寨,更名“吴屯寨”。
清中叶,吴屯寨西门外有龙王庙,农历二月初二有庙会,逢会便连续唱戏五天,燃放烟火,四方数十里乡民来此赶会、进香,后遂起集会,易名“吴屯集”,习称“吴屯”。
村北有吴屯水库,商丘市水利局水文站设村北水库边。
吴屯水库
焦楼
明成化三年(1467年),焦氏从山东焦道口迁此,后建一小楼,故名“焦楼”。
小张庄
据传,此处原为大土岗。清乾隆十年(1745年),张氏从老颜集北张八楼迁此,为吴屯张氏种田,因人口少,故名“小张庄”。
尚楼
明宣德六年(1431年),尚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筑土岗建房于上,来往如上下楼一般,故名“尚楼”。
郝庄
清咸丰八年( 1858年),郝姓从郝楼迁此。
张庄
张氏祖籍山西大同,明洪武五年(1472年),从山东姬寺口迁此。
秦庄
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秦姓由今老颜集秦老家迁此。
郝楼
明嘉靖八年(1529年),郝姓从仲楼迁此,后盖楼一座,故名“郝楼”。
胡庄
明隆庆二年(1568年),胡姓从山东胡老家迁此。
吴岗
清咸丰六年(1856年),黄河北徙后,此处为黄河滩地,吴姓自吴屯迁此,倚岗而居,故名“吴岗”。
冉楼
清乾隆年间,杨氏迁此,名“杨庄”。
清咸丰二年(1852年),冉姓自山东老岗西北麻坑迁此,后人财两旺,出一秀才并建小楼一座,名“冉楼”。
后袁庄
清雍正元年(1723年),袁姓居此,名“袁庄”。后人丁兴旺,1938年以村中东西大路为界分南北二庄,此庄居北,故名“后袁庄”。
前袁庄
1938年,以村中东西大路为界分为南北二庄,此庄居南,故名“前袁庄”。
任庄
明洪武二年(1369年),任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
郭庄
明成化十八年(1483年),郭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
小赵庄
清嘉庆末年,赵姓自山东曹县梁堤头赵庙迁此,因村小人少,故名“小赵庄”。
赵庄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赵氏族人自山西省河津县河津村迁此。
前海子
明隆庆三年(1569年),冯姓自冯庄迁此;
万历五年(1577年),村人为防乱挖壕沟(俗称海子)于村周,因村位于南岸,故名“前海子”。
冯屯
明末,任姓迁此,名“任庄”。后冯氏迁入,任氏渐绝,1982年,改为“冯屯”。
陈庄
明万历十四年 (1586年),陈姓自陈店迁此。
村人陈丽泉(1897—1985年),宇元辅,原为国民党二十六路军董振堂师少校副官。七七事变后,民权沦陷,他领导人民武装抗日,并与八路军某部杨得志司令员取得联系,受其领导,于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曾任定陶县县长、民权县(道北)县长、齐滨县县长。1948年10月,民权解放,他首任县长,1949年调商丘专区任司法科长兼地区中级法院院长,此后任河南省会计学校校长,郑州市房产管理局局长,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省视察室视察员等职。
冯庄
清咸丰末年,冯姓自王桥冯楼迁此。
傅李王庄
清雍正末年,王姓自王庄寨迁此,名“王庄”。为与王庄寨西北王庄相区别,1982年易名“傅李王庄”。
傅庄
中华民国前期,傅氏在此建村,故名“傅庄”。
瓦房庄
明中期,冯氏迁此,后在云南某县做官,家中盖有门楼和瓦房,颇有气势,故名“瓦房庄”。
李庄
清光绪元年(1875年),李姓自冯屯迁此。
乔集
明洪武十年(1377年),乔姓从宁陵县石桥村前堤迁往山东邵庄王集西北乔庄。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迁此,清咸丰年间防乱打寨,形成集市,故名“乔集”。
后柴庄
明朝时,柴姓自山西迁此,按方位称“后柴庄”。
杨庄
清同治初年,杨姓自山东省曹县王集迁此。
大杨庄
清乾隆年间,村名小杨庄,有两户杨姓雇用一些长工居此,后人丁兴旺,超过村西北杨庄,改名“大杨庄”。
高裴庄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村名“高庄”;
清同治六年(1867年),裴姓自山东省曹县魏湾迁此,后高、裴二姓人数相差不多,故名“高裴庄”。
王园子
中华民国七年 (1918年),王姓自王庄寨迁此,为护家防乱,在村周筑一道墙,故名“王园子”。
小杨庄
清乾隆年间,名“王园子”。后因村东小杨庄人地均超过本村,故易名“小杨庄”。
王岗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伯党马氏跑马占地,觅一王姓在此耕地定居,宅后有一高岗,故名“王岗”。
孙柏园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孙姓迁此,村周围多植柏树,远看象一柏树园,故名“孙柏园”。
焦庄
清咸丰七年( 1857年),焦姓迁此。
苗庄
清咸丰二年(1852年),苗姓迁此。
王庄
王庄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
李庄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
业庄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
因距离较近,后连为一体,且王姓最多,于1909年易名“王庄”。
前土山
据传,此处古为大土岗。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前,孙姓居此,名“孙土山”。
因村北亦有一孙姓居土岗前,与此村同名,为示区别,按方位更名“前土山”。
大张庄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张姓从黄河故道北岸移此。
后刘庄
清乾隆十二年 (1747年),刘姓从睢州北二十公里处花园村(今民权花园)迁此,取名“刘庄”。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8年),部分族人迁往村南半公里处居住,为示区别,此村更名“后刘庄”。
前刘庄
清道光二十七年 (1847年),刘姓部分族人从后刘庄南迁半公里居住,故名“前刘庄”。
后土山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孙姓由今褚庙乡孙庄迁至林七东南十里建村,亦名孙庄。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黄河泛滥村毁于水,又迁此定居,时护河官在此村后筑一大土堆,改称“后土山”。
西孙庄
原是后土山一部分,因后土山人多村长,不便领导,于1950年划开并改名“西孙庄”。
吕楼
原村址在今大洼坡西南约0.5公里处。清乾隆五十一年( 1786年),黄河决口村没于水,吕氏迁此,仍名“吕楼”。
潘楼
清乾隆年间,张姓从考城褚庙店东三里潘楼村迁此,名“南潘楼”,后简称“潘楼”。
秦大庄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秦姓从老颜集秦老家迁居今黄河故道河堤处。
后村没于水,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迁此,因村南三里处有一秦小庄,故名“秦大庄”。
尤庄
清咸丰五年(1855年),尤姓从山东曹县尤集迁此定居。
郝岗子
清乾隆年间,郝姓从今林七乡东安庄迁此,因低洼积水,筑岗居其上,故名“郝岗子”。
小陈庄
陈氏原居褚庙,后迁今林七乡胡楼村居住。
清道光年间,由胡楼迁此,因村小,故名“小陈庄”。
秦宋庄
据《秦氏家谱》载:清乾隆初年,秦姓从老颜集乡秦老家村迁此,名“秦小庄”。
1875年,宋姓迁入,更名“秦宋庄”。
韩李庄
清道光年间,韩氏由今林七乡高郭庄迁此,名“韩庄”。
光绪年间李氏迁入,易名“韩李庄”。
孙李庄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李庄寨一李姓富豪雇佃户耕种于此,取名“小李庄”。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孙姓迁入,更名“孙李庄”。
王子树
清康熙年间,有一王姓居此。后一亲王之子出游经此歇息.将马拴在树东树上,人习称“王子树”。
唐庄
村名由来说法有二:
1、传说唐姓居住最早,名“唐庄”;
2、相传,此村原系一小渡口,商船常在此卸糖,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乔姓迁来居住。村人取谐音为“唐庄”。
皇甫新庄
村址原在黄河南故堤口角下,古宋河东岸胡道口村(今孙六乡龙门寨水库东道口咀西),1958年在胡道口建水库,迁今址,因皇甫氏居多,且为新建村庄,故名“皇甫新庄”。
大马庄
清嘉庆年间,此处为黄河滩。嘉庆末年,马氏从山东省曹县魏湾迁此,名“马庄”。西邻刘庄,1920年两村相连统称“大马庄”。
刘庄
清康熙初年,刘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
刘庄村
史庄
明嘉靖年间,史姓从林七迁此。
后三合楼
明弘治年间,冯氏由今王桥乡冯楼村迁此,建三座土楼,名“三所楼”。
清乾隆四十五年 (1780年),黄河泛滥,庄周围冲刷成三条河,改名“三河楼”。
后部分居民迁村前,建前三河楼村,此村改名“后三河楼”,误写为“后三合楼”。
张庄
据《张氏族谱》载:北宋靖康年间,张姓从开封迁此,故名“张庄”。
韩大寺
清乾隆三十四年 (1769年),韩氏从山东省巨野县龙固集迁此,名“韩庄”。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在村东建一大寺院,改名“韩大寺”。
韩大寺
前三合楼
清初,冯氏由后三合楼迁此,称“前庄”。
1947年改名前三河楼,误写为“前三合楼”。
东郝庄
清乾隆年间,郝姓由今林七南王小庄迁此,名“郝庄”。
1949年,为便于治理,将郝庄分为东西两庄,此庄居东,故名“东郝庄”。
西郝庄
此村居西,故名“西郝庄”。
崔庄
清末,董、王、张、崔四姓先后自安徽砀山董寨、林七郭庄寨、林七北梁窑、山东鄄城崔士庄迁此,崔姓种菜发家,且人多势重,在村周筑起土围子,取名“崔园子”。
后土围子废,1949年易名“崔庄”。
冯庄
清咸丰元年(1851年),冯姓逃荒至此,故名“冯庄”。
蔡庄
清咸丰九年 (1859年),蔡姓从山东省魏湾蔡畦村迁此。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2389.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