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历史文物遗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浸透着历史与文化,传递着时光的信息。国庆假期刚过,游人纵览遗迹文物,感受山水人文,那也一定记得西安的味道。
一座城市,一种味道。西安,在很多人心里便是一碗面的味道。世上珍馐万千,但那碗面永远是市民游客最难以割舍的味道,也是这座城市深厚韵味之一。
不仅如此,在十四运会期间,西安面食相关话题就频频登上热搜,备受运动员和市民游客关注。
“碳水天堂” 人间理想
很多人喜欢西安,就是从西安美食开始的。西安美食和这片古老的土地一样,沉淀出了它独有的特色和滋味。每一种看似平常的佳肴都有着一幅西安人独特的生活画面。
西安美食众多,美食琳琅满目:牛羊肉泡馍、葫芦头、梆梆肉、粉汤羊血、biangbiang面、搅团、凉皮、锅贴……这里有地道美味老字号传承着最正宗的味道,也有丰富多样的街边小吃包含着城市独有的韵味。
Biangbiang面、裤带面、杨凌蘸水面、油泼辣子面、臊子面、菠菜面、乾州挂面......陕西面食之丰富,颇让外地人咋舌,它的种类会多到让人怀疑人生,当然也会好吃到味蕾炸裂。
“传统面食” 历史悠久
源于中国的传统面食——面条,已有约两千年的制作食用历史。这是一种制作简单,食用方便,营养丰富,既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食品。
作为我国最常见的传统面食之一的面条,源远流长,驰名世界。据史料记载,最早的面条可追溯到距今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东汉。在东汉《四民月令》一书中载有“……..立秋勿食煮饼及水溲饼”之语,据考证“水溲饼”、“煮饼”是中国面条的先河。魏晋时称“汤饼”。南北朝时称“水引饼”或“水引面”。
悠久的吃面历史当然也吃出了各种的制作花样,发展出杆、抻、切、削、揪、压、搓、拨、捻、剔、溜等等的制法,以及蒸、煮、炒、煎、炸、烩、卤、拌、烙、烤、干捞等的调制法,而演变成各地的风味面条。
有细如丝线的面条,也有宽如腰带的面条,形式不可胜数。
“无面不欢”满是情结
无面不欢的陕西人总能把面食做出花样,难以割舍的面食情结在不同的做法中,也在一碗碗面吃出来的乡情中。面食之多,实难赘述,挑几种以慰馋虫。
“biangbiang面
“面条像裤带,辣子是主菜”是关中八大怪之一,三言两语便将陕西关中人爱吃面的饮食习惯展现出来。
面条拉制工艺与拍打声交织在一起,独特的声音最终给了这道菜的奇特名字:biang biang面。
锅中的水早已咕嘟嘟沸腾,手工拉成的宽厚面条没入水中,将煮好的扯面捞进碗里,齐齐整整的铺上葱花、辣椒面、盐等配料,一勺热腾腾的菜籽油激情泼下,激发出的鲜香,弥漫四周。
一碗热气腾腾的biang biang面上桌,性急的食客早已剥好生蒜,等待油泼辣子包裹着面条,在唇舌间的缠绵。
“油泼面
对于无面不欢的老陕来说,面是最割舍不下的美味。尤其一碗热腾腾的油泼面, 面煮熟捞出,撒上秦椒面再来一把小葱,热油往上一泼喷香扑鼻,口感柔韧筋道滋味浓郁。
“蓝田饸饹
饸饹面是一种传统特色面食,饸饹面以精细荞麦面、小米面、豆面为主,加一些榆皮面以一定的比例配制并加水和好后,用专用的木制饸饹床挤压而成。
荞麦饸饹不仅酥滑香糯柔软可口、酱香浓郁,而且荞麦低糖,富含芦丁及多种维生素,非常有益于人体健康。
“苞谷糁面
儿时回忆和熟悉味道中,苞谷糁面肯定占据一席之地。如今,推崇健康饮食,多吃粗粮的饮食习惯盛行,作为关中特色美食之一的苞谷糁面重新走进人们的视线。
圆润饱满的玉米粒在重力的碾磨之下磨成了小碎粒“苞谷糁糁”,下锅熬好的苞谷糁粥加入面条煮熟就是苞谷糁面了。
“纤浓有度”的苞谷糁面能吸收玉米的香甜,有米有面,有汤有饭,儿时的记忆也在这一碗面中慢慢浮现。
漫长的岁月里勤劳的人们创造了无数美食,这些食物的制作技艺经历过几十甚至几百年的传承流传至今。
它们不仅记录着这个这座城市的过去,还饱含着这座城市的特色与文化,承载着城市的记忆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
西安文旅之声出品
图片源于相关景区公众号
编辑:慧敏
校对:洪敏 | 审核:百解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2390.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一篇:秋雨听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