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潮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汫洲,古称瀛洲,始于唐朝末期。汫洲镇地处饶平县南部沿海,潮州市三百门国家一级渔港西侧,全镇总面积42.6平方千米,海域面积26.4平方千米,陆域面积16.2平方千米,其中镇区面积4平方千米,拥有海岸线长10.5千米,下辖8个社区、5个行政村和5个养殖场,总人口64107人。海洋资源丰富,海水养殖规模名列全县前茅,尤其是吊养的牡蛎(俗称“大蚝”)肥大鲜美,畅销国内外各地,素有“大蚝之乡”的美称。
图1 汫洲镇全景图
2018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9.3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23亿元,农业总产值11.12亿元。规模以上企业7家,产值5.2亿元;出口贸易总值8500万美元。全镇税收41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81亿元。
汫洲镇是广东省东南沿海一个以渔业捕捞、养殖、加工、贸易为主的渔业大镇,曾被省评为“万亩水产养殖基地”“水产养殖万吨镇”。全镇共有登记在册渔船271艘。2018年,淡水养殖面积7950亩,产量2738吨;海水养殖面积3.2万亩,其中,渔排养殖2.47万格,面积484.7亩,产量29310吨;大蚝吊养面积621.5亩,产量892吨;滩涂养殖面积6500亩,产量10970吨;虷埕养殖面积6000多亩,产量1550吨。
澄饶联围万亩养殖基地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是粤东主要的水产品生产基地。主要海产品有对虾、青蟹、珠蚶、薄壳、石斑、鲈鱼、魽鱼、金鲳等,网箱养殖产品主要有鲈鱼、金鲳、石斑鱼、美国红鱼等,共30多个品种。汫洲镇红山水产品交易市场是粤东以至闽西南的水产品集散地,全镇从事水产品贸易流通人员3000多人,相关运输车辆300多辆,国际货运船舶2艘,活鱼运销韩国等地。
图2 大蚝吊养
目前,全镇共有水产品加工企业22家,其中较具规模的有龙发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宇祥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天鹤水产有限公司、太平洋食品冷冻有限公司等8家,主要加工干、熟、冰、鲜水产品。通过对海产品保鲜、包装和深加工等进行行业整合,利用零度速冻保鲜技术将海产品出口到中东迪拜等地区。
图3 宇祥水产养殖公司车间加工大蚝
汫洲大蚝养殖加工历史悠久。相传唐代韩愈贬潮任潮州刺史,初次品尝汫洲渔民将蚝、墨补、豆干和五花肉一锅煮的杂汤,大声叫好,遂给这道汤取名为四状元汤,说明汫洲在唐代已有食蚝习俗。至明末清初,汫洲已大面积养殖大蚝并进行加工,享有“蚝乡”之称。据饶宗颐编纂的《潮州志·渔业》载:“蚝,生长于咸淡水中,故沿岸及韩江一带多产之,饶平汫洲尤丰,其地年产6250担。”“1934年汫洲人口约18000人,内采蚝约5000人。”可见汫洲养蚝业之盛,古已有之。
汫洲沿岸海水咸淡适宜,海底为黑色泥土,自然条件最宜牡蛎繁育。故汫洲出产的大蚝具有肥大、鲜美、酥脆等特点。汫洲镇牡蛎养殖品种以香港牡蛎和太平洋牡蛎两种为主,养殖方式是“筏式垂下立体养殖法”(俗称吊养)。汫洲镇的大蚝产业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因自产大蚝数量不能满足本地群众加工、销售需求,其中大部分大蚝是从福建、珠江三角洲及粤西等地运入,自产大蚝只占汫洲大蚝加工量的一小部分。
汫洲大蚝味道鲜美,离不开汫洲人的开蚝技术。勤劳的汫洲妇女发明了开蚝的蚝钻,撬出的生蚝既保留了生蚝的完整性,又保证了蚝肉的鲜美度。全镇有15000多名居民长期从事牡蛎初级加工,约占全镇总人口的24.6%,平均每人每年加工牡蛎2万公斤,年收入3万元左右。汫洲镇日交易新鲜大蚝800吨。汫洲镇规划建设的大蚝综合集贸市场占地面积52亩,将改变传统“家庭式加工蚝类”模式,提高大蚝附加值,增加蚝民收入,便于蚝壳的集中回收利用,以解决蚝壳污染环境的问题。大蚝加工产生的蚝壳一部分串壳加工后重新投放到海中进行大蚝吊养,剩余的废弃蚝壳用于填埋道路路基。龙发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宇翔水产养殖公司、青山水产加工厂等多家企业对蚝肉进行初加工,将蚝肉制干、腌制,年加工蚝肉成品1800吨,产品销往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台湾地区。
图4 大蚝初级加工
汫洲镇融合新兴电商销售模式,依托电商销售网络,拓展销售渠道。配套完善电子商务创业培训中心,通过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提高汫洲镇年轻人从事电商行业的技能,加上本地海产品资源优势,吸引一大批人才进入生鲜电商创业领域。该镇被评为市级电商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吸引多家企业进驻,推动汫洲镇海产品电商贸易模式逐渐成熟,传统海洋产业逐步转型升级。
供稿、供图单位:潮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2408.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