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成文于北宋初期吴越地区,“赵钱孙李”之所以排在“百家姓”的最前面,主要是北宋的皇帝姓“赵”的缘故。而吴越地区,是吴越国国王钱俶的地盘,在当时,吴越国与北宋联合灭了南唐,所以“钱”姓就排在了第二。又因吴越王妃孙氏,“孙”姓就排在了第三。当时南唐与吴越国相邻,国王姓“李”,所以“李”姓,成为百家姓第四位。从首个姓氏来看,当时的北宋应该还没有统一全国,且作者应该是吴越人。由于,南唐和吴越最后灭亡,所以他们的姓氏就靠前一些。
“百家姓”原文收集了姓氏411个,后来又增补了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作者采用的四言体例,除了第一排可能是有影响力的姓氏,其他排列方式,应该是为了押韵,便于朗读。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些在吴越地区非常常见的姓氏。尤其是吴姓,起源于吴越地区。像周总理和鲁迅(周树人)都出生于吴越地区,说明哪里的周姓在当时属于大姓。郑姓在闽南和吴越地区也非常常见的姓氏,我们最熟悉的郑成功和郑板桥就在那边。所以,靠前的姓都靠近吴越。而后面一些的姓氏,除了作者接触到的,应该排名不分先后,最主要的还是为了押韵。
举例:“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最后一个字是不是都押韵“ang”,押韵是为了便于朗读,便于记忆。《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这是给小孩子读的,所以很有必要押韵。且和诗歌一样的形式,朗朗上口。在那个时代,地位高的肯定排前面,而不是按照人口的多少。所以,不存在排名准确不准确的争议。
我的姓氏刚好排在第一句的倒数第二个,大家应该猜到了。所以,就不用说了。上次还专门解释了一下自己姓氏的来源。中国的姓氏源远流长,人口随着不断的迁徙,分布也比较广。不过从《百家姓》来看,作者是吴越人,所以对靠前的姓氏,接触比较多。当然,除了第一句的姓氏排列在当时是按照地位的高低排列,后面出现的姓氏,还是为了押韵。所以,排名是不分先后的,排前排后其实不重要。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2752.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