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免费算命 宝宝起名 2022-04-04 3 0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最近在问答平台上,她姐总能看到这样的话题:

「今日说法有哪些素材可以改编成影视剧?」

「今日说法这些奇案,若拍成电影,必火」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图源:知乎

一个20年前开播的法制节目,怎么突然成了网友们心中的国产影视剧必备素材库了?

她姐一脸迷惑地点进去,一脸震惊地退出来。

不得不承认,太刺激了。

以前没发现,如今才明白:

国产剧的千般套路,《今日说法》里可能都有。

是时候来重新看看《今日说法》了。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乍一看,《今日说法》显得有点太不央视。

因为它在某些方面,路子着实有点“野”。

就拿起标题这件事来说。

它不爱用正经的“某某案”,而是自有一套想法——

“哑”妻、消失的记忆、烟锁殡仪馆、无人目击、绑架游戏……

处处透着一点故事会的味道。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图源:《今日说法》

再看前情提要。

它深谙适当“故弄玄虚”来引发好奇的重要——

「接二连三,洞房被盗;

一天一夜,乐极生悲;

30多起案件,

嫌疑人却只留下鬼影重重……」

任谁说,这都像是一档可以比肩《走近科学》的离奇节目。

但《今日说法》和大家想象中应该严肃、理性甚至有点枯燥的法制节目的样子,大相径庭。

很多观众受好奇心的驱使,放下遥控,不再换台,以为能单纯地看一出悬疑或家庭伦理剧,结果却一头扎进了法律的海洋里。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图源:《今日说法:红色手提包》,如今成了鬼畜素材

可如果以为《今日说法》只会在表面上「整活」,那就大错特错了。

仔细看看节目就会发现,《今日说法》可能是国内最会讲故事的节目之一了。

别管案件多离奇、理解起来有多麻烦,《今日说法》好像总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能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拿经典奇案《烟锁殡仪馆》来说。

它的案情之复杂、人物关系之交错,甚至需要观众一边看,一边拿笔给自己画一张案情梳理图,才能完全明白。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烟锁殡仪馆案件梳理图,她刊自制

怕讲不清楚,《今日说法》干脆在演播室利用后期技术模拟了一个简易案发现场,来辅助说明。

这样还不够?

那就再来一段模拟情景剧,还原案发情况。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图源:《今日说法:烟锁殡仪馆》

有的案件可能本身就已经好笑到堪比无厘头电影了。

节目不仅原汁原味呈现,还要再适当添点“笑料”提味。

比如,有一伙人为了营救自己在狱中的“兄弟”,假扮军官来到警察局,企图用“诓骗警察”的方式来劫狱。

《今日说法》的记者带着这个「想破脑袋瓜也想不出来」的营救方案,去和狱中的“兄弟”的对话,成功换来当期最大笑点。

记者:「他们用这种方式营救你,你是什么感觉?」

“兄弟”本人:「我感觉到有点愚蠢了。」

嗯,连“兄弟”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图源:《今日说法:假军官劫狱事件》

有趣有梗,还有料。

案件讲完,演播室的嘉宾再补上一两句评论剖析,既点出了法学知识点,又丝毫不显得说教。

而这样一档离奇、搞笑兼具的节目,播放时间是每天中午的12点多。

于是,当年的《今日说法》成了家家户户的午间下饭神器。

饭菜入肚,节目结束,那一点关于法律的思考和体会也潜移默化地进入到了心里。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图源:微博,用《今日说法》的方式打开《九色鹿》

彼时,“以案说法”的节目尚算稀缺,《今日说法》称得上新奇。

可如今,故事性的普法节目多如牛毛,有趣离奇也不是《今日说法》的专属。

但想来想去,似乎仍然没有一个节目的全民性,能追得上它。

我们到底为什么爱《今日说法》?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答案或许在于——人情味。

当年《今日说法》开播,主持人撒贝宁有过一段经典开场白:

「道理不说不清,法理不辩不明。

你说我说我们《今日说法》。」

话里话外,落在了一个字上:「说」。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说的是什么?

是中国社会。

也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别看是一档法制节目,《今日说法》的话题却从来不局限在“重案要案”上。

它说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

比如,民警外出办案,抓捕歹徒时踩坏了农民地里的萝卜,农户能不能要求赔偿。

也谈生活中的民生日常。

比如,病患为救命,购买价格更便宜的印度“假”药该不该判刑。

前者,在当年引发了一场关于公民权利和人情常理的思考;

后者,被一位编剧无意中看到,改编成电影搬上了大银幕。

取名《我不是药神》。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图源:《今日说法:萝卜怎么办》(上)

《我不是药神》编剧采访

说的时候,它足够坦诚。

有一期节目名为《深渊》,案情简单明了到一句话就能概括:

一个女孩杀害了自己的母亲。

法院如何判罚当然要讲,但《今日说法》不止于此。

想要预防犯罪事件,就要了解事件背后的真相。

《今日说法》做到了这点,它把一部分重点放在了“女孩到底为什么作案”之上。

随着镜头的推进,情节的展开,事件逐渐被还原。

一段对话暴露了案件背后的根源——

女儿说:「父母打电话到我朋友家,去吵去闹……

渐渐地,我变得没有一点隐私,

没有一点空间,还没有一个朋友。」

父亲讲:「我们担心她在外面跟别人学坏……」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图源:《今日说法:深渊》

常见的错位亲子关系状态。

只是,以往不聊我们不懂,原来任其发展竟能酿成如此惨案。

那一期播出后,无数人因着其中的对话陷入思考。

这“思考”,便是《今日说法》的意义——

比起单纯地关注法律如何判罚、条文如何写就。

能让每一个普通人,因案情感到警醒,并且时刻对法律心存敬意,或许同样重要。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图源:《今日说法:深渊》

讲的时候,它也够先锋。

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期,讲一对叔侄俩如何从普通百姓,被「冤」成了罪犯。

标题就毫不留情——《十年冤狱谁之罪》。

内容也不遮遮掩掩——直指当年办案人员的失职和办案流程的简单粗暴。

案情播完,演播室里的评论嘉宾直言:

「这是自编自导的一场完全的错案。对于一些可能否定犯罪存在的证据,为什么不去认真地审查、判断?」

但还不够。

案情聊完,继续深挖。

节目进一步由案件开始反思,聊我们的司法制度和环境:

「实际上,有司法就会伴随着有错案,但我们也不能因为有错案就否定整个司法。」

敢讲。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图源:《今日说法:十年冤狱谁之罪》

这期的案情让人心酸,评论嘉宾的敢讲敢言让人心情激荡。

但结尾,她姐至今回想起来,还会忍不住感慨——

因为记者柴静拨通的一则视频电话。

电话那头,是一位退休的检察官。

柴静问,听说两人改判无罪的消息后,有什么感受。

声音刚落,检察官便红了眼眶。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图源:《今日说法:十年冤狱谁之罪》

原来,这位已经退休的老检察官,不是别人。

而是直到退休的那一刻,都还一直在努力地为厘清“案件背后是否存在冤屈”而奔走的一位检察官。

只是,那起冤假错案,终究还是等了太久才得以翻案。

看到这里,她姐方才明白《今日说法》最珍贵的地方在哪——

它讲法律,讲人性。

它让我们意识到,法律或许有漏洞,人性也会有灰度。

但即便如此,仍然还有很多人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追求着公平和正义。

我们依然可以相信并拥抱美好。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别看《今日说法》如今成了一些网友心中的“下饭神器”,其实刚“出道”的时候,没有什么人看好它。

1999年,“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确立了大约两年,社会法治建设的进程在向前迈动。

然而,普通老百姓对于法律的关注度似乎还没有特别明显地提高。

对很多人而言,法律仍然还是枯燥严肃的律例条文,离自己的生活似乎很远。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图源:《今日说法》

彼时市面上连法制类节目都寥寥无几。

想要做《今日说法》,从内容到呈现形式就都要一点点摸索着来,几乎没有其它同类型节目可供参考。

想做成不容易,想做好更加难。

难,为什么还要做?

有网友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节目创始人肖晓琳,她这样回答:

「古代有句话,‘不教而诛,谓之虐’(不提前进行教育,而是直接在犯错时惩罚,可以称为暴虐)。

我国有了很多部法律,公民有了解法律内容的知情权,办《今日说法》就是为了把这个权利交给我们的观众。」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图源:《今日说法》

一句回答,点出了《今日说法》的角色和定位。

它不止是要讲案情、做剖析,更重要的还是向更多老百姓「普法」。

让老百姓们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去、也敢去依法维权。

《今日说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1999年1月2日,《今日说法》正式开播。

从此,我们的餐桌上多了一道滋味十足的法律午餐。

毫不夸张地说,《今日说法》可能成了之后几代人的法律启蒙节目。

于是,很多人因为《今日说法》第一次知道,当个人受到伤害后,可以提起“精神损失赔偿”。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图源:《今日说法:法律改变命运》

很多人也因为《今日说法》,看见了遥远他乡个体的困境与现实——

比如,有人打响了保护自己“受教育权”的第一战,把违法占用自己名额上学的同乡,告上了法庭。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图源:《今日说法:真假齐玉苓》

还有的人,则发起了关于“就业身高歧视”的诉讼,将某招录单位诉至了法院。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图源:《今日说法:身高歧视案》

这在《今日说法》之前,或许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罗翔曾经说:

「如果你能够成为一束光,你就能够照亮周边的人。而周围的人被照亮,你自己也能被照亮。

我们无法成为伟大的人,我们只能心怀伟大的爱,做细微的事。」

这或许就是《今日说法》一直在做的事情。

关注现实,呼应现实,在现实中投下一点微小的改变。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图源:罗翔说刑法

《今日说法》投下的一些微光,在今天我们依然能看到回响。

某前流量明星被批捕,有网友会在留言里写:

「想在《今日说法》上看到他的专访,做一期相关法律视频吧。」

我们在表达关注的同时,也想要更加理性、全面地去探讨一个案件。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图源:微博

我们在气愤之余,也在对受伤害的人们表达着最基础的同理心。

这是《今日说法》的成功。

更是《今日说法》多年坚持的结果。

那些它曾经传递过的朴素价值观、对于公平正义的关注和追求,埋在了观众们的心里。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开出了漂亮的花,结出芬芳的果。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图源:《救命的“假”药》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22年过去了,《今日说法》其实还在播。

只是,它渐渐地从当年的“中午必看”,变成了一些观众们口中的“曾经看过”和“童年回忆”。

有网友问:「大家的法律意识比以前进步很多了,《今日说法》还有坚持播下去的意义么?」

答案或许还要从《今日说法》中去找。

她姐回看《今日说法》,其中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法治在进步,我们在记录。」

《今日说法》记录了什么?

《二十年法治点滴》的回顾特辑里,着重回顾了它记录下的一个案件主题——「反对家暴」。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这顶流过气了,我才觉得真悲哀

图源:《今日说法:贞操锁》

从那期骇人听闻的《贞操锁》到后来的《宋家命案》,它一次又一次地报道。

关注承受家庭暴力的女性,也关注那些在家暴案件中被“隐身”的男性受害者。

它提醒着很多懵懂的观众们:家庭暴力是一种暴力行为,不能用一句简单的“家务事”来带过。

它和很多演播厅的专家学者一起,呼吁并期待着建立《反家庭暴力法》……

直到2001年,《婚姻法》修订,“禁止家庭暴力”被正式写入其中。

这或许就是今日说法坚持播下去的意义。

它关乎的,不仅仅是记录。

还有见证和监督,是一次又一次努力地去呼吁,一次又一次记录下那些点滴进程。

它让我们意识到:

“法律并非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而是具有鲜活的生命。公平和正义不仅仅要在书上得到体现,更重要的是在每个个案中得到回响。”

而这样的见证、监督、以及回响,又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一次又一次地保护着我们每一个普通人。

可,眼见着它的热度逐渐消散,反倒是各类营销号大行其道。

真真假假的故事一写,不看事实,只看热度;

随随便便把画面一加,不再查证,胡乱拼贴;

分分钟成千上万的点赞关注到手。

何其悲哀。

越是如此,她姐越是觉得——

何其庆幸,我们曾有《今日说法》。

更加庆幸,我们还有《今日说法》。

它坦诚地说故事,认真地讲法律。

它值得好好回忆,值得去一次次细品。

点个「在看」。

别让《今日说法》只留在回忆里。

也别让它只成为我们心中的过去。她刊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3087.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