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是明代晚期的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兼军事家、教育家;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幼年就立志要做圣人,长大为官后曾平定思田、诸瑶叛乱,剿灭南赣盗贼 ,宸濠之乱,因功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
王阳明不是武将,但却立下不朽的军功,相比于军功,王阳明创立的“阳明心学”,影响更大。王阳明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阳明心学从一创立,就广泛传播,不仅影响了明清两朝,后还传入日本、朝鲜等国。
清朝康熙、雍正两朝的宠臣张廷玉曾这样评价他:“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籓。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当危疑之际,神明愈定,智虑无遗,虽由天资高,其亦有得于中者欤。矜其创获,标异儒先,卒为学者讥。”
又说:“阳明之学既出,天下宗朱(熹)者,无复几人矣。”
日本明治时代的“军神”日本海军元帅、大将东乡平八郎曾这样说:“一生低首拜阳明。”
东乡平八郎
可见,王阳明在世人心中的地位有多高,就连日本近代的“明治维新”都深受王阳明之影响和启发。这一点日本近代的著名哲学家高濑武次郎,曾说:“我邦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乃至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于王学所赐予。”
王阳明如此之厉害,心学影响如此之深远,也许从他出生之前,上天就已经预示了他这不平凡的一生。
王阳明出生官宦地主家庭,祖上可以追溯到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两晋时期,战乱频繁,王氏一族举家迁往江南,后人过着半耕半读,悠然自乐的生活。
直到王阳明的爷爷王伦这一代,王家还是过着白日躬耕陇亩,月下吟诗作对的悠然生活,虽不是豪门贵胄,但也是衣食无忧。王伦一生饱读诗书,无欲寡求,淡泊名利,但喜欢竹子,这对以后的王阳明影响深远。
王伦有儿子王华,王华没有像父亲那样隐居山林,而是读书致仕,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的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王华有妻郑氏,1472年,郑氏已身怀六甲,一家人正欢天喜地准备迎接孙儿的到来。
但是,直到立秋之后,郑氏已经过了产期数月,仍不见动静,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家心急如焚。一直到了郑氏怀孕十四个月,还是不见生产,虽然神话传说里有哪吒母亲怀孕三年之说,但那毕竟是传说,家人一个个急切的不能行,如果当时有剖腹产,估计王阳明的生日就变了。
一天,郑氏的婆婆岑氏,也就是王阳明的奶奶,晚上睡觉做梦,梦中梦到自己到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天庭之门朝她敞开,四处都是喜悦的仙乐,令人心旷神怡。正当她迷恋美不胜收的仙境时,从祥云深处飞来一位绯玉仙女,抱一模样乖巧的男婴,笑盈盈的把这个婴儿交给岑氏。
岑氏高兴的从梦中醒来,果真听到一阵婴儿的啼哭声,便赶紧下床寻找,顺着声音听去,发现哭啼声是从儿媳妇郑氏房中传来。岑氏忙叫醒丈夫王伦,王伦听着嘹亮的哭啼声,猜想一定是个男孩。正当此时,家中仆人前来报喜。
岑氏高兴的赶到儿媳房内,抱起小孙子,认真观看,发现孙子和梦中的婴儿长的一模一样。岑氏赶紧抱着孙子给门外的王伦观看,并把自己的梦境告诉了王伦。王伦喜欢的不得了,认为这个孙子出生于祥云之间,以后定将不凡,直呼孙子是上天赐予的。次日,王伦便给孙子起名:王云。
不几日,王云传奇的出生故事便不胫而走,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纷纷前来道贺,众人端详着王云出生的那座楼阁,越看越觉得似天上宫阙,祥瑞之阁,遂称为“瑞云楼”。
王伦把孙子视作心肝宝贝,精心呵护,养的白白胖胖,生怕有一丁点的闪失。要说也奇怪,王伦精心呵护着这个孙子,一日日的教他说话,但是一直到了五岁,王云还不会说话,而同等年龄的孩子都已经口齿伶俐,甚至可以背个短诗了。
孙子不会说话,又让王家上下忙做一团,他们使尽浑身解数,遍访名医,但都无济于事。一日,小王云正和几个小孩子在家门口嬉闹,从远处走来一位高僧,高僧走到小王云跟前驻足不前,观察了他一番,并和王云交谈,但发现小孩不说话。
于是,高僧怜惜的摸着王云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说完,高僧也没有解释缘由就走了。孩子们也不知道高增说的意思,便跑到王伦家,把刚才发生的事情,一一告诉了王伦。王伦左思右想,一时也没有明白高僧说的“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是什么意思,但这句话,一直围绕在王伦耳旁。
终于有一日,王伦突然醒悟,难道孙儿一直不说话,是因为名字。自己孙儿智商很高,很聪明,未来可期,但是孙儿的名字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也道破了天机,所以一直不能说话。
王伦便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孙子改名为“守仁”。从此,王云便叫做王守仁,晚年王守仁别号阳明先生。
论语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大概翻译过来就是说: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但仁德不能保持它,即使得到,也一定会丧失。说来也奇怪,王云改名王守仁后不几日 ,不仅可以口齿伶俐的讲话,还把爷爷王伦时常吟读的一篇文章一字不差的背了出来。此后,人人称王守仁是个神童。
高僧说的“好个孩儿,可惜道破”,一来说了“王云”这个名字道破天机,二来还有一层预示,预示着这个孩子以后也会道破天机。关于第二点,30年后见了真知。
果不出其然,王守仁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和自己的父亲也不一样;别人读书为了做官,不做官的便做个隐士,但王守仁自幼年便立志做个圣人。王守仁从小才气逼人,声名远扬,为此他的父亲还常常批评他,嫌他锋芒毕露,不懂得收敛。
王守仁从幼年开始便寻求做圣人的方法,四处拜访名师,和高僧、道士论道,洞房花烛夜还跑去和道士谈养生,差点把媳妇给丢了。而且他还喜欢钻研兵法,熟读《孙子兵法》,这为他后来在仕途上建功立业帮了大忙。由于明朝末期朝政腐败,义军四起,而明朝军队也不堪一击,后来明英宗还被蒙古瓦剌部所俘。
明朝的腐败落败给幼时的王守仁心里留下了巨大的阴影,他发誓一定要学好兵法,以后经略四方,造福百姓。他也为此做出了行动,十五岁时就屡次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未果。同年,还是个少年的他又单独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
更值得一提的是,15岁的王守仁从关外回来的路上还遇上了强悍的鞑靼人,在那个谈“胡”色变的年代,王守仁并没有逃跑,反而是迎上去,和鞑靼人大战了几个回合,最终因王守仁年龄太小未能取其性命,让鞑靼逃走了。
王守仁28岁那年参加他人生的第三次会试,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总算榜上有名,中了进士,开始他的仕途之路。但不幸的是,1505年朱佑樘驾崩,15岁的朱厚照继位;朱厚照整日里和官宦打成一片,尤其宦官刘瑾甚是得宠。
宦官得宠,文官也就得不到皇上的重视,众多文官便联合起来上书皇帝,弹劾宦官,但这次文官输的一塌糊涂,挨打的挨打,撤职的撤职,这也是明朝末期朝廷的积弊,党争特别严重,宦官得道。
此时的王守仁因看不惯宦官干政、乱政,也上了一道奏折,本意是想用温婉的言语,提醒年轻的皇帝看清身边的人,那个值得信赖,那个是奸险小人,不料大太监刘瑾根本就没有王守仁机会,看到这份奏折后,直接让王守仁吃牢饭去了,还顺带打了几十廷杖。
1506年,王守仁被放出来,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驿丞,在王守仁去往贵州龙场的路上,刘瑾还派了杀手,本欲在路上杀死王守仁,幸好王守仁有所察觉,通过假跳湖自尽,瞒天过海,逃过一命。
驿丞这个官其实不算官了,因为小的没品了,而且又是被贬到贵州龙场,当时的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十里八乡的都看不到几个人,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还是王守仁到达后带领仆人现搭建了个房子安身。
龙场很偏僻孤寂,而且和当地人语言不通,交流基本靠手势、眼神来猜测对方的意思。不过在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在一天深夜,王守仁忽然有所顿悟,认为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题。
王守仁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此时王守仁真正找到了他从幼年便开始寻找的“圣人之道”,对圣人之道他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诠释,自己也达成了幼年的理想——做圣人。圣人之道是什么,就是良知,良知人人都有。判断事情对错是非,标准是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一些事物。
此后,王守仁在贵州收徒,开办书院讲学,并首次提出“知行合一”。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而王守仁认为知和行是相辅相成,这也打破了之前朱论的先知而后行的说法。
王守仁龙场悟道之后,“阳明心学”遍地开花,迅速的传播到九州大地,不仅影响了明清两朝,即便到了近代,也是影响深远,并且近代史上众多名人都曾深入研究过阳明心学,帮助自己成就一番事业。比如张廷玉、纪晓岚、曾国藩等都是他的粉丝。
梁启超曾说:“阳明是一位豪杰之士,他的学术像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
孙中山评价说:“日本的旧文明皆由中国传入,五十年前维新诸豪杰,沉醉于中国哲学大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
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当代日本著名阳明学家冈田武彦先生曾说:“修文的龙场是王阳明大彻大悟,并形成思想体系的圣地…阳明学最有东方文化的特点,它简易朴实,不仅便于学习掌握,而且易于实践执行。在人类这个大家庭里,不分种族,不分老幼,都能理解和实践阳明的良知之学。”
杜维明
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杜维明也曾评价说:“王阳明继承和发扬光大了中国儒学特有的人文精神。他提出‘仁者要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就是要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他提出‘知行合一’,就是要创造人与社会的和谐;他提出致良知,就是要创造人与自身的和谐。”
可见,王阳明心即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已经深入众人之心,并且当代的名人、大家也在他的思想指导下,创造了不菲的成绩。如今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行各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疲惫不堪的人们精神生活逐渐荒芜,心灵也越发孤独。
王阳明心学高扬的主体意识,强调内心的力量,追求初心,洒脱的胸怀,从改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有着积极意义,让疲惫脆弱的内心重新获得强大的力量,在浮躁的氛围中获得内心的宁静,是修身养性的良好的指导思想。
同时,王阳明心学对个人发展,思想解放,事业、仕途的开拓进取都有着有益的启示,为此,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杜维明断言:“二十一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因此,我们必须全面了解王阳明的一生,读懂他的阳明心学,从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
而在了解王阳明的一生,了解他的哲学智慧方面,莫过于读他的传记,下方横条这套《王阳明全集》共四册,不仅全方面的描写了心学大师王阳明的一生,而且还有门人弟子对其语录和信件进行整理编撰而成的传习录,对知行合一、致良知给予了细致的讲解,使读者更容易吸收理解阳明心学的哲学智慧。这套书原价128元,现在做活动49.8元,一本平均10多元,不到一顿饭钱,有意的朋友,请点击下方横条购买。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3148.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