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后的首要选取标准是出身,除了那些高贵的蒙古王公之女,当推满清四大家族,即铁血世家钮祜禄氏、后起之秀赫舍里氏、半朝天下佟佳氏和百年炫盛富察氏,如果非要对四大家族进行排名,那无疑是富察氏了,这个家族受五代皇帝荣宠,繁盛绵延百年,除了许多留名青史的人物,名气最大的当属母仪天下的孝贤纯皇后,即乾隆心中的白月光。
01、沙济富察氏的发迹富察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可以追溯到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中的蒲察氏,蒲察氏在金朝时就与皇室世代联姻,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母亲靖宣皇后与金世宗完颜雍的嫡母钦慈皇后便是来自蒲察氏。
蒲察氏到了明朝,演变为富察氏,共分为九支,以地为姓,最显赫的一支居住在沙济地方,即沙济富察氏。
明朝时期,沙济富察氏属于建州右卫,始祖是两个兄弟,老大名纳苏莫尔根,老二名檀都。老大纳苏莫尔根这支后代并不兴旺,传承沙济富察氏香火的主要是檀都这一支。到了第四代,檀都的子孙主要分为两支,长支由莽色都朱乎率领,次支由旺吉努率领。
这位旺吉努便是孝贤纯皇后的五世祖,即天祖(高祖的父亲)。
就当时来看,率先崛起的是莽色都朱乎这一支。莽色都朱乎有五个儿子,但他们几乎都在与明军的交锋中死去,莽色都朱乎就留下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幸存的原因,就是她嫁人了,嫁给的正是努尔哈赤的堂兄戚准。
不过,戚准早逝,莽色都朱乎的这个女儿(富察氏)带着儿子昂阿拉改嫁给了努尔哈赤,不久便成了努尔哈赤的继妃。不错,这个女人正是努尔哈赤第二任大妃富察·衮代,她还有一个称呼为衮代皇后,如若不是后来衮代子女在与皇太极的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沙济富察氏将会有两位皇后。
02、归顺的沙济富察氏努尔哈赤执政时期,旺吉努率领本支族人归顺,随即被编入正蓝旗。为何旺吉努这支会被编入正蓝旗呢?那是因为正蓝旗的旗主莽古尔泰正是继妃富察·衮代的儿子,也就是旺吉努的娘家人,这样安排,是十分合理的。
但从后面来看,富察·衮代母子肯定会为收纳旺吉努这支而后悔万千的。
旺吉努归顺努尔哈赤后,便授予佐领(牛录额真),由其子孙世代承袭。此后旺吉努便与儿子万吉哈(孝贤皇后四世祖)在战场上厮杀,立下了不少战功,所管理的人口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真正让孝贤纯皇后这支沙济富察氏崛起的是旺吉努的孙子,哈什屯,哈什屯就是孝贤纯皇后的曾祖父。
那么,哈什屯又是怎样得到皇上(皇太极)重用的呢?说起来就有些不光彩了:是靠陷害本旗旗主(又是娘家人)而发家的。
话说,皇太极继位后,虽然身为后金大汗,但却是与其他三位贝勒面南而坐,因此,皇太极便开始施展一系列手段,达到南面独尊的目的,三大贝勒中的莽古尔泰正是皇太极铲除的对象。
最终,经过一系列斗争,富察·衮代的三个儿女莽古尔泰、德格类、莽古济全部身死,眼看莽色都朱乎这一支沙济富察氏就要尽数诛灭了。谁知,哈什屯竟出来踩上一脚,助皇太极顺利铲除了莽古尔泰一党,皇太极凭此将正蓝旗夺入手中,又将正蓝旗与自己的两黄旗重新整编,被皇太极夺过来的正蓝旗摇身一变,成了镶黄旗,原镶黄旗则成了正蓝旗。
就这样,哈什屯这支沙济富察氏由正蓝旗转到了镶黄旗。只不过,哈什屯这种行为或许是出于保护家族的考虑,却是有投机取巧之嫌,为人所不齿,而且哈什屯陷害的还是自己的旗主兼表兄弟(莽古尔泰)。
当然,哈什屯做出这样不光彩的事情,总要掩盖一番的,皇太极也确实给他掩盖了,只不过,没想到这件事后来却让康熙给曝了出来。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春正月。癸酉朔。○甲午(二十二)○谕曰:马齐原系蓝旗贝勒德格类属下之人。陷害本旗贝勒。投入上三旗。问其族中有一人身历戎行而阵亡者乎?乃不念朕恩。擅作威势。朕为人主。岂能容此。马齐之弟李荣保。妄自尊大虚张气焰。朕屡加儆戒而怙恶不悛。亦当治罪。马齐等。著诸王大臣会集速审拟奏。
其实,这段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康熙四十八年,在将太子胤礽废黜后,康熙下令举荐太子,身为上书房大臣的马齐举荐八阿哥胤禩,因此才受到康熙的严厉训斥。这马齐便是哈什屯的孙子,孝贤纯皇后的二伯父,与马齐同时受到斥责的还有他的弟弟李荣保,这个李荣保正是孝贤纯皇后的父亲。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马齐、李荣保兄弟曾在康熙四十八年举荐八阿哥胤禩,也就是说,孝贤纯皇后一家是实打实的八爷党。
03、二马吃尽天下草孝贤纯皇后的曾祖父哈什屯,虽然通过投机获得皇帝器重,但还是有点本事的,到了顺治初年,哈什屯已经官至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成为从一品大员。
而且,哈什屯有他自己的做人原则,那就是始终站在皇帝一边。皇太极时期如此,顺治继位后,也是如此。当时摄政王多尔衮手握大权,不少人都选择依附,但哈什屯却独善其身,甚至还曾忤逆过多尔衮,也正是为此,哈什屯身上的世职由一等阿达哈哈番降为拜他喇布勒哈番。
顺治亲政后,哈什屯迎来了春天,不仅恢复了世职,还奉职恪勤诸大臣,加太子太保。
哈什屯之后,他的儿子米思翰(孝贤纯皇后的祖父),成为康熙朝的重臣,于康熙八年被提拔为户部尚书,成为大清国的财政部长,此时的米思翰才只有37岁。
关于米思翰受康熙重用的原因,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他支持康熙帝撤藩,这给康熙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不过,米思翰寿命不长,康熙十四年就去世了,年仅43岁。
话说,这米思翰虽然早逝,但他有四个有能耐的儿子,老大马斯喀、老二马齐、老三马武、老四李荣保。
这李荣保便是孝贤纯皇后的父亲。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富察氏四兄弟的个人履历,尤其是老大、老二、老三,他们都担任过内务府总管,官至领侍卫内大臣,尤其是马齐、马武,可以说是位极人臣。
《啸亭杂录》载:
“马太傅齐,富察氏,为文忠公之伯。历任两朝,居相位者凡三十余年。时明索既败后,公同其弟太尉公武权重一时。时谚云:‘二马吃尽天下草’。”
在这富察氏四兄弟中,混得最差的反而是孝贤纯皇后的父亲李荣保,李荣保最高做到察哈尔总管,仅是正三品,不能与他的三位哥哥相提并论。而且,李荣保在康熙四十八年的举荐太子事件中受到康熙呵斥,三年后被革职,永不复用。
不过,话说回来,这李荣保最终却成了最显赫的一支,头上也多了一个一等公的头衔,谁叫人家有一个好女儿和好儿子呢,没错,这个好女儿便是乾隆原配孝贤纯皇后,这个好儿子便是“捧日雍容三十年”的清朝第一贵戚傅恒。
04、吾家才女初长成据说,这孝贤纯皇后从小就才气逼人,有一次,时为雍亲王的雍正突然造访李荣保家,李荣保夫人与女儿还没来得及回避,胤禛见桌上都是手抄的经文,拿起看后发现字写得笔力刚劲,便询问出自何人之手。
李荣保便指向旁边的女儿富察氏,说:“是小女所写。”胤禛这才发现旁边年仅九岁的富察氏,端庄秀气,仪表不凡。胤禛回府后,恰好三阿哥弘时、四阿哥弘历与五阿哥弘昼来请安,胤禛便将富察氏写的字给三个儿子看,说道:“此字是一个九岁的格格所写,你们如不用心上进,可连女童也不如了。”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就在康熙去世的第二天,尚未登基的雍正便任命马齐为总理事务大臣,十二月初八日,雍正又任命马武为领侍卫内大臣,掌管宫廷宿卫。
大家可能纳闷了,这马齐兄弟几个不是八爷党吗,为何他们反而受到重用,而且即便是随后八爷胤禩被清算,这兄弟二人依然备受雍正倚重。
这就不得不说一下雍正的高明之处了,因为雍正也了解富察氏家族的历史,不管怎么变化,富察氏一家始终是跟着皇帝走,谁做皇帝,他们就忠于谁。雍正通过对马齐兄弟的器重,成功分化了八爷党,并获得了整个富察氏家族的拥护,这着实是明智之举。
雍正元年,李荣保去世,雍正四年,马武去世。雍正五年,马武的侄女、李荣保的女儿富察氏在外八旗选秀中,被雍正看中,将她指给了儿子弘历做嫡福晋。
雍正五年的七月十八日,弘历与富察氏在紫禁城乾西二所举行了婚礼,两个年仅15岁的年轻人结束了自己的未婚生涯。
为何是未婚,而不是单身呢?富察氏之前的确是单身,弘历可不是。据资料显示,弘历在与富察氏成婚前,身边已经有数位格格(使女)服侍,因此,这富察氏并不是弘历的初恋,弘历的初恋是另外一位富察氏,即后来被追封的哲悯皇贵妃。
话说,就在弘历与富察氏成婚之际,在弘历身边服侍的另外一位富察氏刚有了身孕,并且这位富察氏在第二年(雍正六年)的五月,给弘历生下第一个孩子,即庶长子永璜。
不过,富察氏毕竟是弘历的原配,成婚之后,与弘历的夫妻生活十分和谐:
雍正六年十月初二,富察氏生嫡长女,不过这位嫡长女只活了两个多月便夭折了。
雍正八年六月二十六日,富察氏生次子即弘历嫡长子永琏。
雍正九年五月二十四日,富察氏生第三女即嫡次女固伦和敬公主。
05、清朝第八位皇后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宝亲王弘历在太和殿登极称帝,改次年年号为乾隆。随后不久,乾隆的嫡妃富察氏便被封为皇后,富察氏的父亲李荣保则被追封为一等公。
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雍正丧期已过,富察氏册后典礼举行,同时受到册封的还有贵妃高氏、娴妃那拉氏、纯妃苏氏与嘉嫔金氏。
富察氏皇后册文:
“朕闻乾坤定位。爰成覆载之能。日月得天。聿衍升恒之象。惟内治乃人伦之本。而徽音实王化所基。茂典式循。彝章斯举。咨尔嫡妃富察氏、钟祥勋族。秉教名宗。当亲迎之初年。礼成渭涘。膺嫡妃之正选。誉蔼河洲。温恭娴图史之规。敬顺协珩璜之度。承欢致孝。问安交儆于鸡鸣。逮下流恩。毓庆茂昭于麟趾。允赖宜家之助。当隆正位之仪。兹奉崇庆皇太后慈命。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尔其祗承懿训。表正壸仪。奉长乐之春晖。勖夏凊冬温之节。布坤宁之雅化。赞宵衣旰食之勤。恭俭以率六宫。仁惠以膺多福。螽斯樛木。和风溥被于闺闱。茧馆鞠衣。德教覃敷于海宇。永绥天禄。懋迓鸿禧。钦哉。”
此时的富察氏身为国母,儿子永琏早在乾隆元年七月初二,便被秘立为皇储,可以说是风光无限好。然而,殊不知这正是噩梦的开始。
乾隆三年十月,乾隆到北郊涉猎,让儿子永琏随观,但没想到永琏却因此感染寒疾,仅过了一个月便去世了,这位被寄予厚望的秘立“太子”只活了九岁。
永琏的夭折,对乾隆与富察皇后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为此乾隆甚至五天没有上朝,随后发布上谕:
“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皇考命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召诸大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榜后,是虽未册立,已命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礼用皇太子仪注行。”
永琏谥号为端慧,称端慧皇太子。
当然,为了让自己这个宝贝儿子安息,乾隆特意花了十六万八千两,为其修建了豪华的皇太子园寝,称端慧皇太子园寝。永琏于乾隆八年十二月十一日入葬端慧皇太子园寝。
虽然永琏早年夭折,但生活还得继续,而且当时的富察氏还不到三十岁,完全有希望再次诞下嫡子。
当然,富察氏也在努力做一个合格称职的皇后。
比如说,富察氏生性节俭,平常都是用通草绒花来装饰自己,有一次,乾隆对富察氏说到在祖上创业时,都是用鹿尾绒毛搓成线缝在袖口,富察氏听到后,立刻做了一个用鹿尾绒毛搓成线缝制的燧囊献给了皇帝,以示不要忘记满洲之本。
还有一次,乾隆患了疥疮,需要静养一百日才能完全康复,富察氏知道后,便搬到了皇帝寝宫外间居住,等到乾隆彻底康复后,立刻搬回了自己的寝宫。
《乾隆朝上谕档》:
“朕躬揽万几。勤劳宵旰。宫闱内政。全资孝贤皇后综理。皇后上侍圣母皇太后。承欢朝夕。纯孝性成。而治事精详。轻重得体。自妃嫔以至宫人。无不奉法感恩。心悦诚服。十余年来。朕之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
06、大清嫡后的陨落乾隆十年,33岁的皇后富察氏终于再次怀上龙胎,乾隆听到后非常高兴,原本每年的元宵节是要到圆明园过的,但考虑到舟车劳顿,怕动了胎气,乾隆便下令乾隆十一年的元宵节在紫禁城度过。
就在这一年的四月初八日,恰逢佛诞日,富察氏再次诞下嫡子,即皇七子。乾隆兴奋不已,大笔一挥:
“九龙喷水梵函传,疑似今思信有焉。已看黍田沾沃若,更欣树壁庆居然。廉纤夜雨枕边传,天眷常承独厚焉。饶有对时增惕若,那无抚节庆油然。”
一般来说,清朝皇子要在适龄后才可取名,但乾隆等不及,在皇七子还不到周岁的时候,为其取名为永琮。琮是古代祭祀用的玉杯,而宗又有秉承宗业的含义,乾隆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不出意外,这位皇七子将成为未来大清帝国的继承人。
然而,有些时候,你越珍惜一样东西,就越容易失去。
乾隆十二年腊月二十九日,就在这一年的除夕之日,宫中传出噩耗,皇七子永琮因出痘而殇,年仅两岁,最终永琮被追封为悼敏皇子。
《清实录》:
“皇七子永琮。毓粹中宫。性成夙慧。甫及两周。岐嶷表异。圣母皇太后因其出自正嫡。聪颖殊常。钟爱最笃。朕亦深望教养成立。可属承祧。今不意以出痘薨逝。深为轸悼。”
这个消息对于富察氏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多年来她承受巨大的心里压力,虽然富察氏才37岁,但她的身心早已被掏空了。
而此时的乾隆似乎还未放弃传位嫡子之念,对富察氏仍抱有希望。
乾隆十三年正月,乾隆携崇庆皇太后东巡,皇后富察氏随驾,在路上,乾隆先后来到曲阜,拜谒了孔庙、孔林,随后登上泰山,于三月初来到济南。此时的富察氏再也承受不住了,她病倒了。
按理来说,此时乾隆应该立刻停止行程,让富察氏专心养病,但富察氏怕耽误国家政事(话说这乾隆也不是出来干正事的啊),便回绝了。或许是感觉富察氏病情不是很严重,接下来乾隆还带着皇太后游览了趵突泉、历下亭等地,不得不说,这乾隆心是真大啊!
三月十一日,乾隆一行人来到德州,刚弃车登船,就在这一天的深夜(亥时),富察氏病逝于德州舟次,年仅37岁。
孝贤皇后册谥册文:
“内治丕昭。夙播周南之雅化。坤仪懋著。宜扬妫汭之芳声。稽茂典于容台。易名綦重。备鸿章于閟寝。命册攸崇。琬刻初呈。瑶缄永焕。惟皇后祥钟勋族。教秉名宗。柔嘉协图史之规。淑慎表珩璜之度。荷皇考之慈命。作配朕躬。蒙皇妣之褒称。深嘉至性。肃自坤宁正位。每宵旰之相资。常偕萱殿承欢。实凊温之是代。奉神灵之统。克嗣徽音。端宫府之型。宏宣令问。礼修茧馆。俭勤则躬曳练衣。恩洽椒涂。仁恕则泽均樛木。综平生之懿行。莫罄揄扬。荐壹惠之鸿名。用垂久远。式循彝典。爰布明纶。在昔黔娄。谥定于其妻。亦越展禽。诔传于乃妇。盖由伉俪之笃。匪朝伊夕以相从。斯能纤悉无遗。有美而文之备至。追思皇后之淑德。惟朕知之为最深。畴咨谥典之隆称。自朕衡之而允协。惟贤与孝。实乃兼优。曰孝且贤。词无溢美。兹以册宝。谥曰孝贤皇后。”
乾隆十七年,富察氏葬入裕陵地宫。经嘉庆、道光两朝加谥,全谥“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
子辰说:孝贤皇后,人如其号,可以说是大清历史上的一代贤后了。出身在这样的名门固然是她的福气,能够嫁给乾隆,更是运气爆棚,就是她的出现,让富察氏达到极盛,成为四大家族中的翘楚,名副其实的满洲第一贵戚。
然而,孝贤皇后一生又充满了悲情,虽然与丈夫曾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但坐上凤辇后的她却并不如意,尤其是两个嫡子的夭折,令她身心俱废,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啸亭杂录》《乾隆朝上谕档》等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3466.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杂交水稻之外的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