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荣府唯一的草字辈小姐,但因为年幼,故相较于其他十一位正钗而言,关于巧姐的笔墨是非常有限的。
在前八十回,文中巧姐出场仅仅三处,而且都未曾发声,然而由巧姐的判词和红楼梦曲《留余庆》来看,在八十回后将有大部分关于巧姐的情节,只可惜原稿遗失,未能得见。
巧姐原不叫巧姐,在第四十二回之前,这位千金小姐仍唤大姐儿,及至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跟着老太太和一干太太小姐们逛过大观园,次日刘姥姥来跟王熙凤告别时,才知贾母和巧姐同时染恙了。刘姥姥毕竟庄稼人,又于世情路上经历过的,忙指出或许是撞了不干净的东西,不如拿崇书本子查查,这话提醒了凤姐,命拿出《玉匣记》让彩明念,果然是在东南方向有花神,需要烧纸送祟化解。王熙凤忙着人去办。
刘姥姥这个建议,增加了王熙凤对她的信任感,随之谈起巧姐来,称还未给巧姐取名儿,看刘姥姥年高且贫苦,取的名或许压得住些,凤姐这一做法,在如今许多地方的乡下都存在,称为寄名,因为担心孩子不好养活,才想要借助一个年长有寿的给孩子做干爹干妈之类,并为孩子取名,以带这个孩子健康成长。
刘老咯啊一听,掂掇了下,似乎觉得没什么不可以,便问着孩子出生年月。凤姐便道:
“正是养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七月初七,便是有名的七夕节,这个节日形成于汉代,传说七夕当天,是牛郎织女一年相会一次的日子。而每到这一天,许多女性便以瓜果祭天,试图向织女祈求一双能织出彩霞一般的巧手,故这一天,也被称为乞巧节。
可是,看似这么美好浪漫的日子,为何会被王熙凤称日子不好呢?其实王熙凤的担心一点也不奇怪。首先,七夕节所处的七月份被称为鬼月,这在民间被认为是最不吉利的月份。其次,七夕节是牛郎织女一年才见一次的日子,这明显是桩不幸的婚姻;再者,便是织女原本玉帝女儿,金尊玉贵,最后却下嫁一介凡人牛郎,这在旁人看来是浪漫,可是作为织女的父母作何感想呢?
如此,按照谶验观念,巧姐这个公府千金将来是要嫁一个类似牛郎那样的庄稼人了,这不仅仅是巧姐的悲剧,也意味着贾府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即将败落,不然巧姐何以落到下嫁“牛郎”的地步啊?想到这一点,王熙凤焉能释怀?自然对这个日子耿耿于怀了。而刘姥姥怎么看的呢?她说:
“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做‘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从这段话可知,不仅仅是王熙凤这样的贵族奶奶,连刘姥姥这样的贫苦庄稼人,都觉得乞巧节出生,是非常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用“巧”字去攻“乞巧节”,才叫“以毒攻毒”。刘姥姥深知七夕节出生日子不好,但是也深知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只能正视之,故才想要用“负负得正”之法攻破这个日子的不利,然而刘姥姥攻破了吗?显然没有,贾府该倒还是倒了,巧姐命中要嫁的庄稼人,也未能避免。
巧姐的结局,根据其判词和红楼梦曲《留余庆》以及众多细节线索,可以确定其在贾府败落后,最终嫁给了刘姥姥的外孙子板儿。如其判词中的一幅画,画中画着一个荒村野店内,坐着一个在纺绩的美人,这个纺绩的美人,自然是出生于乞巧节,得了天赐一双巧手的巧姐儿。而关于巧姐嫁给的板儿,在第四十二回探春的房中,板儿和巧姐交换柚子和佛手一事,脂批:“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而在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其开口向王熙凤告难时,脂批:“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招大姐,就是招巧姐作为自家的媳妇,至于为何称忍耻,左不过是巧姐后来被“狠舅奸兄”卖到烟花柳巷,成为一般人难以接受的残花罢了。
所以,巧姐的结局,怎么会是高鹗续写的嫁给了周姓财主?那还谈何薄命呢?巧姐最终的样子,正如她判词上的那副画一般,成为了一个凭纺绩度日、自食其力的乡野村妇。这位生于七月初七的豪门千金,最终还是跟玉帝的女儿一样,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过上了清苦的日子。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4000.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这些名字和你家猫重名了吗?
下一篇:特稿|保卫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