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胡杰
关于科技发布会,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苹果、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的产品发布会。
但如今,科技发布会的概念或许会有更多延伸——9月27日,中国运动品牌安踏首次举办了以发布创新成果为内容的科技大会,主题为“动创未来”。
有趣的是,近年来所有国产品牌在发布新产品时,着重描述的都是“科技”二字。正如安踏品牌副总裁兼CMO朱晨晔所说:“我们希望通过一年一届的创新科技大会成为未来运动产品行业里引领行业趋势、探讨最新科技应用的平台。”
当国产运动品牌开始用科技加持产品,他们会像3C数码一样,实现国货崛起吗?
运动品牌卷起来,像极了手机厂商
能量回归率86.8%、密度0.09g/cm³、耐久性提升30%......
这是“动创未来·安踏创新科技大会”上给出的一组数据,描述的是安踏全新推出的“氮科技”中底技术的材料特性。
事实上,中底技术已经是所有运动品牌斗法的核心课题,中底科技的军备竞赛,堪称运动装备中的“芯片战争”。
各个品牌都争先推出自己主打的中底材料。比如此次安踏推出的“氮科技”、阿迪成名已久的boost、李宁使用的䨻科技、匹克推出的“态极”中底等,都是在中底材料上下足功夫。
一方面,这是各家运动品牌科技投入带来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是用户对运动品牌性能需求的一种倒逼。
“现在随便一双鞋,没个碳板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双好鞋。”虽然这是网友的一句玩笑,却也透露出各家运动品牌的焦虑。
如果将时间推到三年前,碳板或许只有少数运动品牌的高端产品才会使用,毕竟相比普通的TPU材料,碳板的成本要高出许多。
而如今再看向市场,几乎每家运动品牌主打产品都有碳板的加持,并且碳板形状也从简单的长条形变成各种样式,甚至出现了立体剪裁的碳板。这些材料的使用,目的都是解决鞋子的抗扭性。
“其实有些鞋子根本不需要碳板,但是别人家用了你就必须用上,不然大家不买账。”一位运动品牌的从事人员曾这样表示。
从碳板、到中底、再到鞋型配色,各家运动品牌都铆足了劲,想通过更新的科技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如今的运动品牌,颇有几分当初“手机大战”的影子——你用徕卡摄像头,我去找索尼合作;你有8000万像素,我整个1亿像素;你上50W快充,我升级到65W闪充......发布会上喊着“友商”,私下里却只有“竞对”。
对于如今的运动品牌,也同样如此——各家推出各类技术,甚至连起名都有弄出点生僻字来;产品推广也是软弹、缓震、反馈一连串词汇堆在一起,不行就给用户送一个科技样品,来证明自家产品确实有着“黑科技”。
在内卷这方面,如今的运动品牌像极了曾经的手机厂商。
科技竞争,不得不做的尝试
虽然各家运动品牌在争夺市场的道路上显得有些焦头烂额,但对于大众来说,确实有越来越多不错的国产品牌可以选择。
数据不会骗人——2010 年,中国运动行业的前三家品牌份额加起来仅为30%,到2020年,这个数字已经过半。
而在2021年各家财报中也可以看到国产品牌迸发出的活力:安踏6月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上半年经营利润将比上年同期增长至少55%;李宁经营利润同比增长65%;特步经营利润增长不少于65%。
除此之外,鸿星尔克、贵人鸟等一些一度淡出消费者视野的国产品牌,也在不同情况下回归人们视野。
相比而言,阿迪耐克的日子却没那么好过。去年,大中华区为阿迪达斯贡献了35%的收入,如今这一比例则降到19.8%;耐克稍好,大中华区销售额同比增长17%,但这一数字仍低于华尔街的预期。
这一变化,让国外媒体也关注到了中国品牌。美国体育商业媒体FOS甚至用“中国耐克(Nike of China)”形容安踏,似乎也在暗示后者已是耐克在中国直接竞争对手的身份。
这样的反差背后,国产品牌日益获得大众认可才是至关重要的原因。
纵观近年来运动品牌的发展,科技元素始终是产品“能不能打”的核心。阿迪采用的boost科技,成为整个产品链中的核心;李宁推出䨻科技,推动品牌进入高端市场;匹克利用“态极”科技,让产品回归大众视野。如今,安踏推出“氮科技”中底技术,再次为品牌加码科技属性......
这背后都源于大众观念的转变——不一味关注品牌,更看中产品科技。
根据贝恩咨询、京东数据以及安踏内部数据,运动人群在产品购买时,有60%的人会考虑产品功能、44%的人会考虑智能科技,二者在所有考虑因素中排在前列。
也就是说,谁的产品拥有更符合消费人群的科技属性,谁就能在市场上占据话语权——科技含量对于当今的运动品牌,不再只是锦上添花,更关乎于品牌生死。
NBA球星汤普森代言安踏。
国产品牌,用科技走向世界
十年前,类似“科技创新大会”的活动,基本都是由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主导。国产品牌没有意识,甚至认为这样的发布会没有意义。
一方面,国产品牌过往的发展历程,更多以生意为导向,更愿意投入在代言、店铺和广告营销上,而在科研方面投入甚少;另一方面,起步较晚的国内体育用品行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现实成果也捉襟见肘。
但当安踏以科技为主题召开发布会时,或许预示着,国产运动品牌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正如安踏品牌副总裁兼CMO朱晨晔所说:“我们希望通过一年一届的创新科技大会成为未来运动产品行业里引领行业趋势、探讨最新科技应用的平台。”
而科技的投入和产出,本身就存在一个周期性。比如安踏此次发布的“氮科技”,是孕育3年之久的产物。近5年(2016-2020),安踏集团整体研发投入在30亿元左右,研发成本占收益的百分比为2.5-2.9%。
虽然相比国际品牌7%的科研成本还有距离,但是考虑到国产品牌庞大的人群基数和迭代速度,追上和赶超国际一线品牌并非遥遥无期。
“我们2035年肯定能赶上、甚至超越国际一线品牌。”在安踏品牌鞋创新管理中心高级总监蔡之本的眼中,制定了五年为一个单位的创新战略规划。
“我们现在还在第一阶段的前期。我们现在最大的目标是我们要利用中国自己的创新跟科技,跟我们整个产业行业一起,先做到在性能上跟国际品牌达到能够抗衡的程度。”
显然,国产品牌的目标不止是和国际品牌分庭抗礼,国产品牌的未来也不只是国内市场。
就如蔡之本所说,“总有一天,在运动科学研究和创新方面,(国产品牌)能够代表我们国家,走向国际化,这是我们在这件事情上的目标。”
责任编辑:腾飞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4146.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