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经过一次又一次社会剧变,尤其经历春秋战国、秦末战乱、三国战乱、五胡乱华等之后,曾经辉煌一时的周朝王族,大多早已化为寻常百姓。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周朝王族的其中一支后人,千年之后竟然又建了周朝,可惜只维持十五年!
我们都知道,周人始祖为后稷,是黄帝玄孙、帝喾嫡长子。
根据《史记》记载,后稷母亲姜原是帝喾原配,一次郊外踏青,碰见一个巨人足印,其大小远胜常人,突然产生踩踏的欲望,结果“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这一次神奇遭遇,让姜原非常担心,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于是就先后将后稷抛入隘巷、山林、冰河。
然后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首先在隘巷中,牛马自觉避开;其次在山林中,恰逢山中人多没丢成;最后扔到河冰之上,忽然飞来一只大鸟,用自己丰满的羽翼把婴儿盖住,以防婴儿冻僵。
由此,姜原认为此子非同凡响,便将婴儿抱回精心抚养。因为最初本是要抛弃他,所以给他起名叫“弃”。尧舜时,后稷为司农之神,第一个建立粮食储备库和畎亩法,放粮救饥,赐百姓种子,唐尧封后稷于有邰(今中国陕西省武功县西南),被认为是禹最倚重的三公之一。
周人描述始祖时,不免添油加醋,神话祖先出生,彰显周人不凡。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其中帝喾、后稷传承的都是姬姓。
后稷之后千余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姬姓国有53个,当时可以说遍地姓姬。
古人姓氏由来,其中之一是随封地名称,比如武王灭商后,封五弟姬叔度于蔡,因而史称蔡叔度。周成王时,因为蔡国参与三监之乱,周公平定叛乱处死姬叔度之后,改封蔡叔度之子蔡仲于蔡,新蔡国在河南的上蔡县。战国时期,楚灭蔡后,国人以国为姓,散居各地。还有比如历史上的郑国、鲁国等都是姬姓封地,后来他们都以封地为姓氏。
因此,周初姬姓子孙遍及天下,但到了战国后期,诸侯攻伐兼并之后,周朝王族后人很多已经不是姬姓,甚至连自身都不太清楚与姬姓关系。
根据《左传》记载,由姬姓直接演化的姓氏数不胜数,大约有411个,比如周姓、吴姓、郑姓、王姓、鲁姓、曹姓、魏姓等,占《百家姓》总数504姓的82%。更为惊人的是,由这411个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更是不知凡几,因而姬姓是货真价实的“万姓之祖”。
如今,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全国总人口仅54万余,远没有分支出来的周、吴、郑、王等姓氏人口多,反而已经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姓。
武王建周之后,过了三百余年,周幽王执政时,因为宠信褒姒,想要传位褒姒之子伯服,废除申后及太子姬宜臼,于是姬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周幽王,周幽王与郑桓公均被犬戎所杀。在《史记》中,这一段历史描述的非常荒唐,即“烽火戏诸侯”。
随后,申、鲁、许等诸侯国拥立姬宜臼继位。姬宜臼为避犬戎之难,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一次政变之后,周朝王室权威锐降,由此拉开了春秋争霸序幕。
周平王在位51年,一共育有三子:长子姬洩、次子姬狐、少子姬武。但由于周平王太长寿,首先熬死了太子姬洩,其次姬狐从郑国奔回继位时,因悲伤过度而死,于是王位就传承给了姬洩之子姬林。在这一次王位之争中,少子姬武没有出场,可能早已去世,可能无人推举.......但千余年之后,姬武后人却成了皇帝。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
我们都知道,历朝开国皇帝登基,一般都要给自己找个真龙天子的佐证,或者拿出一些不同寻常的身份以证明其高贵血统,这些或是真实存在,或是牵强附会,难辨真假。为了显示自身血统身份不凡,武则天认为武氏家族起源于周平王少子姬武。
唐代林宝《元和姓纂》记载:“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纹)在手日‘武’, 遂以为氏。”即因周平王的小儿子手掌上有一“武”字形状纹路,故被赐为武氏,为周朝大夫,后来他的子孙因而以武为氏,史称武姓正宗。
在武则天族谱上,记录始祖为周文王姬昌,于是武则天追尊周文王为武周始祖文皇帝,周平王少子为睿祖康皇帝。也就是说,武则天认为其是周朝王室后裔,并非《旧唐书》中骆宾王戏谑的“出身寒微”。
武则天之所以定国号为“周”,固然有其他方面考虑,但武氏源自周朝王室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效法周公,武则天仿照西周初年修建明堂,作为宣教之用;为了效法周代,武则天将洛阳定为武周都城;为了效法周礼,令百官按《周礼》行事,将六部尚书改为六官(天地春夏秋冬)等,武则天再一次“重建周朝”,一定程度上说明武则天的“祖先情结”。
可惜的是,武周王朝只延续了15年,公元705年张柬之等发动神龙政变,国号再度改为唐,武氏家族在此之后不久也退出唐朝政治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武姓起源众多,但多来历不凡,除了姬武起源之外,还有夏臣武罗的武罗国、商王武丁之后以祖名为氏、汉朝的武强王梁,以及其他一些来源。因此,武则天是不是周朝王族后人不好说,但也不能简单的否定。
参考资料:《史记》、《元和姓纂》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4157.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周朝:隘巷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