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周刊〓
2019年是农历己亥年,即生肖纪年的猪年。其实山西与“猪”字的缘分还真不浅,我省地名中带有“猪”的有6个,而且背后的故事也挺有趣。除了地名,“猪”已经渗透进了我省百姓的方方面面。一起跟小编来看看吧。
每个地名,背后都藏有自己的故事。在太原市府西街和天平东巷之间有两个小巷子和食品有关,一个是猪头巷,一个是为与之区别而取名为猪耳朵巷的小巷子。猪头巷还保留着原来的大体走向,而“猪耳朵巷”现已完全消失了。
★太原“猪头巷”
“猪头巷”是太原的一条老街巷,位于府西街解放路口往西约250米。2018年5月太原市民政局为猪头巷专门立了新的路名牌后,“猪头巷”路牌因其特殊有趣的名称引得不少人前来拍照留念,并迅速走红网络。
猪头巷长不过五十余米,宽仅五六米。据二十多年前出版的《太原市南城区地名志》上说,猪头巷两旁都是砖瓦平房建筑。现在两旁则是高层楼房,整条巷子沦落为楼与楼之间的过道。随便打问居住在附近的年轻人,大概很少知道这个“过道”居然还有这么个奇里古怪的名字?这也难怪,因为巷子两旁的宿舍大门口都没有门牌,巷子两端也没有地名牌指示。
对于猪头巷的来历,据老人们说,清朝时,以行业命名的街、巷相继出现,比如剪子巷、牛肉巷、馒头巷、麻绳巷等,猪头巷就是清朝时候出现的。命名的来由是多年前该巷子里居民多以加工猪头肉为主,故名猪头巷。
★太原“猪耳朵巷”
猪耳朵巷,南北走向:南起天平东巷,北不通。据说早年巷内居民多以加工、经营熟猪头肉为生,为与猪头巷区别,故名猪耳朵巷。现在已经找不到这个小巷子了。
★沁水县“猪尾沟”
猪尾沟位于山西省沁水县西南部,沁水与阳城、垣曲、翼城四县交界处,紧邻历山和涧河小河湾,历山最高峰舜王坪海拔2358米,涧河小河湾有沁水百姓居住并在此耕读,不少游客慕名而来,避暑纳凉,好不惬意,大自然给人们留下的美丽景观,使大家流连忘返,印象深刻。
沁水县“猪尾沟”的来历与“舜斩龙台”的故事有关。据传,古时历山人民过着安居乐业的好光景,忽然有一年旱魃兴风作浪,数月不雨。为解救旱情,舜王就派小龙去降雨,并嘱咐“久旱需细雨,要慢而多降雨,不可急布……”但小龙受命后,正与一个姑娘相恋,为此早已把舜的命令抛到了脑后。
到晚上相谈正欢之时,小龙忽然想起此事,慌忙念咒,然而急中却将咒念错了。一时间,历山西边冲开一条西大河,弯转72混沟,东边冲出一条小河湾,开出涧河30里,南边刮出一条猪尾沟,北边冲出一条林迟河。由于这场不寻常的大水患,把一个完整平坦的历山,冲成了千沟万壑、高凸不平的山川,百姓因此遭了大殃,叫苦连天。
舜作为爱民如子的贤王,他将小龙五花大绑押至刑场,并亲自在斩龙台将小龙斩首示众,斩龙台由此而得名,而石头上的殷红便好像是斩小龙时留下的血迹。如今历山风景区的72混沟已经成为知名的景点,游人如织;东面的涧河小河湾,也有沁水百姓居住,在此耕读;南面的猪尾沟也是这里的游览景点,游人慕名而来,观赏着大自然给人们留下的美丽景观,使大家流连忘返印象深刻。
★汾阳“杀猪巷”
据《汾阳民政志》记载,汾阳市区曾有过杀猪巷。杀猪巷,西起汾阳小南关街北段,东至炭市街原西口。长约120米,宽约0.8-1.2米,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相传此巷原称”杀朱巷”,是清朝康熙年间诛杀明藩宗室的地方。建国后在巷东建起食品公司屠宰场,猪的嚎叫声尖厉而长,人们习惯称此巷为“杀猪巷”,直到现在。后拓宽到6米,1990年并入炭市街。现仍有半条巷存在,有人居住。
★运城“猪咀崖”
猪咀崖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距常平关帝家庙3.8公里,是中条山中部的九龙山最高点,海拔1724米,巍峨挺拔,云蒸霞蔚,地势险要,因山头远远看去像一头野猪仰天长啸。故而当地人称“猪咀崖”。
★介休“猪市巷”
介休“猪市巷”位于原介休县老城内北大街(入口),东西走向,一直到东大街的胡家园。据介休地名志记载,隋唐时期韩屯村罗姓一家,世代从事生猪贩卖生意,为避战乱,举家从乡下迁入城内,父子三人为了生计,重操旧业,在县城东北隅出城方便、相对空旷的地方建立了猪仔生猪买卖的门店。
由于罗氏父子讲诚信,公平交易,生意越来越红火,知名度越来越大。每逢集市日,很多农户、生猪小商贩也汇集于此,久而久之此地便形成了城内猪仔、生猪交易集结地。发展到明清时期,随着城内人口的逐步增加,此处扩建为居民区,罗氏买卖生猪门店所在的巷子便延用了“猪市巷”的名字,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旧城改造。至今当地居民仍记忆犹新。
说完地名,再来说说山西和“猪”有关的美食,“猪肉”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食材之—,但能做得有地方特色,并有历史背景可没那么容易。
★过油肉
过油肉就是山西美食界的扛把子,如果你来到山西不去吃过油肉,等于白来山西。历史上该菜源自晋东名城平定,平定州(今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最是正宗。除平定外,太原过油肉也很出名,位于太原十大名吃之首,是晋菜的代表之一,号称“三晋一味”。
过油肉的制法,经过历代御膳改良,到了明代,更受皇宫贵族的青睐,曾被明太祖列为皇宫珍馐第一味,每到庆典盛会,酒席宴前,第一道菜必令先上过油肉,而奉为至上珍宝头肴。洪武九年,建晋王府,设典膳坊。明末清初,典膳坊厨师相继散落于山西各地酒肆饭铺,过油肉作为名品在市井间制作销售进入历史高峰,成为官府宴会与民间酒席的必备菜式,也成为山西代表菜之一。
★猪汤
壶关羊汤是长治市东边壶关县的著名美食,巧了长治市西南边的长治县也有个著名的美食叫猪汤。长治地处晋东南,而在长治县上党盆地南缘,有一座古镇,叫做荫城。荫城猪汤是上党地区久负盛名的汉族小吃,早在明末清初就流行于市,至今名声愈大。这是一道简单又丰盛的小吃,猪肚、猪心、猪肝、猪头肉、大小肠、火烧,用滚烫的猪汤烀热,就是一碗地地道道的猪汤。在山西古镇荫城,这道流传百年的美食,是当地人最爱的早餐之一。
★安泽火腿
安泽火腿是山西传统名食,已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这里的火腿,色泽红白分明,气味浓香,味道鲜美,享誉省内外。据《安泽县志》载:“金华火腿而外,以安泽火腿为最,亦土产中之绝佳者”。
安泽火腿应该是源自金华火腿,说起来还有一段历史故事呢。据说在明朝末年,一位浙江金华人到岳阳县(即今安泽县)当县令,从家乡请来一位制作金华火腿的师傅,按照金华火腿的传统加工技艺,在安泽做起“金华火腿”来。火腿做成后,县太爷一尝,连声叫好。到了清代时,安泽火腿已远销到北京等地,被当作火腿中的上品。安泽火腿虽源于金华火腿,但从原料到加工均结合本地情况,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霍州猪血灌肠
“猪血灌肠”是霍州传统名食之一,它创制于清朝中叶,加工精细,风味独特,是誉满三晋之佳品。
★壶关口水猪肝
口水猪肝是壶关美食之一,起源于宋代,距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猪肝含有丰富的铁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矿物质,对皮肤的健美具有重要的意义。口水猪肝口感鲜美营养价值高,是你到壶关不可错过的美食。
★六味斋酱肉
六味斋酱肉在太原可是相当火爆,没有几个人不喜欢吃,关于六味,并不是说一种肉里面有六种味道,而是酱肉有六种食材,每种味道各异,六味斋酱肉在肉的选材上,肉质精良,做好后油光闪亮,香味浓郁,肉皮焦而不硬,绵而不粘,白肉肥而不腻,红肉瘦而不柴,食之久品余香。
六味斋最负盛名的产品是酱肘子,早在在清乾隆年间就立为贡品,慈禧太后为经常吃到酱肘子,特赐给送酱肘人一块进宫腰牌,拿着这个“特别通行证”可以直入深宫无须禀报。可见这酱肘子深得百姓喜爱,就是当时的皇宫贵族也是垂涎三尺。
★定襄蒸肉
古时定襄蒸肉为当地进贡宫廷之贡品,历代宫廷御苑将它视为珍品。在当地也是民间宴席必备佳肴。它主要以精瘦猪肉为主,辅以精制淀粉、精炼植物油及各种调味品,采取特殊方法精制而成。具有肉香扑鼻,回味无穷,多食不腻等特点,经常食用既补充必要的多种营养成份,又克服了肉类食品高脂肪、高胆固醇等弊病。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4224.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