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历史上没有皇帝赐给人作为姓氏的,是中华龙姓

东汉初年,社会上有两位名气很大的人,一个叫龙伯高,一个叫杜季良。龙伯高为人厚道,节俭自重,谦虚谨慎,奉公守法。而杜季良轻财尚义,行为豪放,三教九流都有交结,他父亲死的时候,好几百里外的人都来奔丧。当时人教育孩子,多以这两人为榜样。

当时,“马革裹尸”的伏波将军马援带兵在外面打仗,他在写给孩子的家书中劝诫说:龙伯高、杜季良我都很敬重,但是我宁愿你们学龙伯高而不学杜季良。为什么呢?学龙伯高学不好,还可以成为一个老实本分的人,“刻鹄不成,尚类鹜也”;而学杜季良学不成的话,很容易变成轻薄而浪荡的人,那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马援的教子态度得到了很多人的赞成,连光武帝刘秀都赞扬马援的见识。

龙伯高在汉光武帝时出任零陵太守,是目前国内外龙氏有谱可查的共同先祖。龙伯高治下的零陵是今天湖南的永州,他在这里主政四年颇有成效。当时的零陵地属“南蛮”,生产、文化落后,经济贫穷,交通闭塞,气候恶劣,民族矛盾突出。他法德兼治,平定郡内骚乱,安抚人心,发展生产,增长经济,并配合名将马援收服武陵一带的少数民族“五溪蛮”。其中,他变卖夫人头上的金簪充作军饷被传为佳话。龙伯高后来安家武陵,龙姓因此以武陵堂作为自己一个堂号。

北宋初期,龙景昭被宋太祖派往永州担任刺史。虽然他后来离开永州,担任右千牛卫将军,但龙姓在西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发展。

历史上没有皇帝赐给人作为姓氏的,是中华龙姓

北宋稍晚一些,湖南宣抚招讨使龙禹官及其长子龙宗麻进驻零陵永州、宝庆邵阳、怀化一带宣抚黔湘峒人,平息祸乱。父子二人军功卓著,被封为扫峒大王,龙禹官的妻子罗夫人被封为一品护国夫人。位于湖南省绥宁县东山侗族乡的西南五省龙氏总祠是东山系龙氏子孙的祖根之地。以龙禹官为始祖、龙宗麻为一世祖的龙氏东山世系影响深远,迄今后裔已遍布湘、桂、黔、滇、川、渝等省市,约占全国龙姓人口总数的40%左右。

龙伯高的一支后裔在湖南省新田县枧头镇黑砠岭村,所建的龙家大院至今仍保存完好。这是一座体现明代建筑风格的中国传统民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个村的人都姓龙,他们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多达48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龙姓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贵州、湖南、四川三省,其中贵州是龙姓人口第一大省。而说起贵族的龙姓,贵州黎平人龙起雷一家是不能不提及的。

历史上没有皇帝赐给人作为姓氏的,是中华龙姓

龙起雷的父亲龙高泉是文林郎,太学生;大哥龙起春是乡试举人,任江西南昌教授,后任云南大理知县;二哥龙起渊也是乡试举人,文林郎,任江西南昌府教授。三哥龙起福虽没有中举,但也是乡贤。龙起渊的儿子龙作霖是乡试第一名的解元,后出任湖广永州道州教授。龙起雷苦学成才,在明代万历年间考取进士,是黎平建府以来开科的第一个进士,也是贵州侗族中的第一位进士。龙起雷当过江西清江县知县、南京大理寺少卿。因为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曾弹劾首辅大臣,得罪当权派吏部尚书,被贬谪到高州担任知州,两年后,厌恶官场黑暗的他辞官归休故里。

今天的黎平侗族仍然有不少的龙姓族人,也流传着不少古老而美丽传说。这里的人小时候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相信很多人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样的:“你是妈妈从水库里捞出来的!”

黎平肇兴有个不大的水库叫龙羊塘,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个水库里住着一个怪兽。怪兽长着锋利的牙齿,头上长着两个像羊一样的犄角,体型似龙,却有四条强壮的大腿。怪兽虽然一脸凶恶,心地却善良得很。村里想要生小孩的人家,到水库边虔诚诉求,怪兽就会去抓一条鱼,然后将鱼变成一个小孩儿。求子的人家只需要用竹筐把那个小孩捞回家去抚养就行了。

村民们为了感谢怪兽,亲切地称它为“龙羊”,水库改名叫龙羊塘。为了让后世子孙记住龙羊的功劳,村民还集资在水库旁边建了一座庙来供奉它。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人们都会来这里虔诚祭拜。虽然后来龙羊不知道什么原因走了,但祭祀供奉龙羊的传统却一直沿袭了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的赐姓是后世姓氏的一个重要来源。但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位皇帝将龙姓赐给人作为姓氏的,因为皇帝都是龙袍加身。那么龙姓是怎么起源的呢?

上古时期,黄帝身边有一个叫龙行的大臣,他的后代有以龙为氏的。舜帝时期,有一名精于饲养龙的人叫董父,被舜帝赐姓为“豢龙氏”。董父的后代也有以龙为氏的。但龙姓尊奉的得姓始祖是刘累。

历史上没有皇帝赐给人作为姓氏的,是中华龙姓

刘累是尧的后代,因为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得夏代帝王孔甲的赏识,被封赐为“御龙氏”。刘累为孔甲驯养四条龙,有一次,一条龙死了,刘累就把龙肉做成肉羹,充当野味献给了孔甲。孔甲感到味道特别鲜美,非常高兴,于是就赐给刘累许多财物。过了几天,孔甲又想吃这种“野味”,便派人向他索取。刘累感到这样下去,迟早要出事,到时孔甲怪罪下来必有杀身之祸,就带着家眷逃走了。因他被孔甲封为“御龙氏”,他的后人之中就有以龙为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历史上有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这一类称之为“子”的思想家,在春秋早期,还有一位叫龙子的思想家。龙子没有留下作品,但孟子将他引为先贤,《孟子》一书中就多处引用了龙子的言论主张。而《列子》一书中则引用了战国时道家人物龙叔的一些言论主张。

龙姓在战国至秦末时出现了两位名将,一位是魏国将军龙贾,他在魏惠王时率魏国军队对抗秦国。另一位是秦末楚汉时期项羽手下的将军龙且,他在与韩信作战时,轻敌中了埋伏而战死。

龙姓在海南的发展离不开一位叫龙海清的先辈。龙海清本是北宋时期福建省莆田人,当时海南动荡不安,朝廷任命他为琼崖宣慰使,带兵去剿抚。他去海南不仅带了兵去,还带了不少的文人学士,以仁义平定琼崖,教化海南。后来他落户海南,屯军四十里,周边村庄都是他的部属建立的居住地。

龙姓在广东发展最为显耀的标志自然是顺德的清晖园。它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古代园林建筑,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是岭南庭园的代表作。

清晖园原来是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得灵感于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名句:“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因而取名“清晖”。该园在清朝经龙氏家族龙应时、龙廷槐、龙元任、龙景灿、龙渚惠等五代人多次修建,逐渐形成了格局完整而又富有特色的岭南园林。清晖园的船厅,因为曾经居住过龙家一位才气美女龙吟芗小姐,也因此有了一个特别温婉的名字——小姐楼。

历史上没有皇帝赐给人作为姓氏的,是中华龙姓

龙应时在乾隆年间虽然只是当过知县,但他在书法和诗歌上小有名气,顺德博物馆和广东省博物馆都收藏有他的行书作品。他将清晖园传给儿子龙廷槐和龙廷梓。龙廷槐是清代乾隆晚期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候补御史。嘉庆年间辞官南归,筑园奉母。清晖园经过龙廷槐之子龙元任,孙龙景灿,曾孙龙诸慧一门数代的继续精心营建,几经修改加工,至民国初年,全园格局始臻定型。

龙姓在留给后世的著作方面,清代著名医学家龙之章编写的《蠢子医》是其中的代表。龙之章用歌诀夹叙的形式,收录平日里自己治愈的病症和所选用的奇验医方,文字浅显通俗,内容广泛,是一部很有特色的中医临床启蒙读物,对中医临床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有两位龙姓文人对易经的研究和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明朝数术奇人龙正著述的《八阵图》、《太乙成局》、《奇门集要》、《六壬书》等,丰富和发展了易学。在他之前的元代,著名学者龙仁夫对《周易》的研究更有独到的见解,编撰完成了《周易集传》,是元人注解《周易》的上品之作。

龙仁夫有“清华才子”的美誉,虽然这个美誉与如今清华大学的才子不是同一个意思,但这可能是“清华才子”的最初记载。当时的元朝皇帝忽必烈正在笼络汉族文人,龙仁夫才华突出,身为翰林学士承旨的他完全有机会得到重用,但他却因一事差点断送了前程。

当时,有几个文人对原来宋朝的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元朝不满,就写诗讥讽他。这一天,龙仁夫和吕文焕及其子弟一起,在琵琶亭饮酒赋诗。龙仁夫在酒酣之际,席间即兴赋诗一首:“老大蛾眉负所天,忍将遗恨寄哀弦,江心正好弹明月,又抱琵琶过别船。”诗中对吕文焕也有讽刺的意思。吕文焕羞愧不已,对此十分恼怒,记恨在心。吕文焕当时的权力很大,想尽办法使龙仁夫被贬出了京城。龙仁夫此后基本上都只是担任书院院长等教育方面的官职,好在他人格和学问被人认同,不少名士都自己称之为“龙门”,意思是龙仁夫门下的学生。

龙姓的知名著作还有北宋史学家龙衮编撰的《江南野史》,对于南唐至宋初社会史、文学史的研究极具参考价值;清代著名文人龙燮著述的《琼华梦》传奇和《芙蓉城》杂剧,在当时很有影响。据记载,龙燮小时候就有神童之称,特别有才,十岁时就能熟记经史古文上百万字。当时,没有人相信才华横溢的他会考取不到功名。他与哥哥龙光去参加康熙年间的科学考试,哥哥考中举人,他却意外落榜了。为此,母亲虽然在得到长子中举的喜报后,却因为龙燮名落孙山而病倒了,卧床不起。有意思的是,龙燮连续参加了四次乡试,却依然是屡战屡败,搞得他自己都感叹怀才不遇,不再参加考试。而最后,他却在轰动天下的比乡试级别高得多的宏博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走上了官场。

历史上没有皇帝赐给人作为姓氏的,是中华龙姓

龙膺是龙姓能文能武的典型代表。出生于书香世家的他,以诗文名世,还擅长散曲,是著名戏剧家,创作有《金门记》和《蓝桥记》两部传奇。他与明代晚期至少五个文学社团和两大文学流派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同当时数十位著名文人交好。后世的学者认为,要想研究晚明文化潮流的起伏与走向,只需要研究龙膺文风变化的轨迹就能得到完整的印象。他因为上奏对选宫女提出批评,被谪贬戍边,以文人之身驰骋疆场,立下战功。龙膺晚年归隐在湖南常德市的柳叶湖。

提两个小问题:宋代知名画家龙章和他的儿子龙显、龙渊都善于画哪种动物呢?明朝重教育的湖广道监察御史龙遇奇创办了哪座书院?知道的,评论里留下答案。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4276.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