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八个字,这指的是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也就是杨贵妃)。四个人各有各的故事,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浪漫的私奔故事,说到私奔,可能这四个人里边就西施还能沾上点儿,因为在民间传说里,最后西施是跟范蠡一起跑了。
范蠡大家都知道,春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实业家,也是经济学家,算是儒商里边的鼻祖,他还有一个外号叫陶朱公。按咱们现在的说法,范蠡这主儿有钱,“陶朱之富”说的就是叫范蠡。一个人在历史上能有这么多外号,可见他这能力大了。
要说西施的故事,真得从范蠡说起,没有范蠡,也提不到西施。我也不知道您对这段历史熟悉不熟悉,反正我知道大概是这么回事儿。公元前494年,吴国把越国打败了,范蠡就陪着越王勾践在吴国做了三年奴婢,卧薪尝胆,什么苦都算吃过了。回国之后,范蠡跟文仲一块儿商量,咱们怎么能把吴国给灭了?咱不能白受它的羞辱,是吧?他们想了各种计策,其中有一条叫“美人计”,美人计的重点是得找一好看的美人,献出去迷惑吴王,这个美人就得有样,不能是一般的美人。
范蠡这费劲费大了,周游全国到处去找,后来他走到一个村里,终于看见了这个浣纱的西施。西施的本名叫施夷光,是越国的美女,一般人都称呼她西施。后来有人说“捧心的西子”,说的就是她。西施春秋末期出生在越国,她出生的地儿叫“苎萝村”,就是现在浙江省诸暨市的苎萝村这个地儿。西施从小跟她母亲在江边浣纱,所以有人管她叫浣纱女。西施长得好看,那个身材和相貌,又勾勾又丢丢[3]。我每次说书的时候都爱说这个词,夸人好看,说人“又勾勾又丢丢”,出字幕的编导老来问我:“您这几个字怎么写呀?”我说我也不知道,这就是这么传下来的,你随便找几个字吧,它只是北方民间,尤其是北京地区形容美女好看的一种俗语,又勾勾又丢丢,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你也不用跟我较真。
沉鱼落雁”里的“沉鱼”,就是指西施在江边浣纱,鱼看见她了,忍不住心想:“哎哟!这大姐怎么那么好看?”结果鱼都忘了在水里边游了,就沉到水里去了,所以叫“沉鱼”,“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沉鱼”就是西施。“落雁”是王昭君,王昭君出塞走在路上的时候,在大漠里坐着弹琵琶,大雁听见了,心说:“哎哟,这大姐弹得不错!”结果大雁都忘了挥动翅膀了,打天上掉下来了,所以王昭君是“落雁”。“闭月”是貂蝉,“羞花”是杨贵妃,这么四个大美女,那三位以后咱们再详细地写。
西施为什么这么好看呢?民间有一传说,据说西施原本不是凡人,月宫的嫦娥手里有一颗明珠,这明珠就是西施的化身。传说这个玩意儿,也找不着头,你也不知最早是谁传的,也不知是谁说的,反正人们都这么说。嫦娥手里老拿着俩明珠,或者是一个明珠,甭管是几颗明珠,反正就拿在手里玩儿,这可能就跟说相声的玩儿核桃的道理差不多。嫦娥有一颗大明珠,很喜欢,有一只五彩金鸡,就在这儿老看着这颗珍珠,嫦娥仙子天天在这儿玩儿明珠,越玩儿越开心。这五彩大金鸡也是玩儿心大,哎呀!明珠太好玩儿了,但是嫦娥不让我玩儿,光让我看着。有一天嫦娥不在,不知道是出去交朋友去了,还是出去吃串儿去了,甭管是干吗去了吧,反正出门了。这金鸡一瞧,那得了,我玩儿会儿这明珠吧,它就把这明珠叼在嘴里边,跑到月宫后头去玩儿了。你想啊,金鸡没有手,它就只能拿嘴叼着这明珠,来回这么上抛下抛地丢着玩儿,很开心,一不留神没接住,明珠掉了下去,从月宫掉到人间去了。金鸡吓坏了,赶紧去追。嫦娥也知道自己的这个大明珠丢了,很生气,就派玉兔去追金鸡。
玉兔去追金鸡,去哪儿追呢?正好下界有一个女的在这儿浣纱,就是西施的母亲。她正在浦阳江边浣纱呢,突然从天上掉下一颗大明珠到水里边,她伸手就这么一捞,这一捞不要紧,明珠飞了起来,飞到她嘴里边,又进到她肚子里边了。回家之后,西施她妈就觉得自己怀孕了,她是有丈夫的,丈夫姓施。西施她妈就跟丈夫说:“亲爱的,我跟你说点儿事儿。我今儿去江边浣纱去了,结果捞了一颗明珠吃,吃完之后我就怀孕了。”两口子还挺开心,太好了,一直盼着要孩子也没有,得了,那就等着吧。这一等等了十六个月!一般来说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她这好家伙,十六个月,到了第十六个月,肚子终于疼了,俩人在地上跪着,祷告上苍。因为是老天爷给了他们一个孩子,赶紧让这孩子出来吧,这怪着急的!正着急呢,一只五彩的金鸡从天而降,站在屋顶子上,这鸡一叫唤,这施姓媳妇就生下一姑娘,取名就叫西施。哎哟,家里爱西施爱得都不行了,西施从小就好看,越长大越好看。
在过去来说,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首,倾国倾城之貌,这个不用多介绍,我印象很深的是,当年我唱戏的时候,戏班里的老先生把这“倾国倾城”念成“坑国坑城”,唱的时候他也唱出“坑国坑城”来,也不知这个发音是从哪儿来的?如果读者里边有专家学者,到时候咱们可以探讨一下。反正后来范蠡就发现了大美人西施了,得了,就是你了!范蠡就把西施进献给了吴王。吴王一瞧,我的天哪,太好看了!美人在侧,软玉温香,从此君王不早朝!到后来吴国也就被灭了。那么这个时候就看得出来,范蠡是一个聪明人,他帮助越王勾践成功地灭了吴国,但自己也离开了越国。
范蠡是和文仲一起,俩人合伙给勾践出主意,最终帮助勾践打败了吴王,立下了赫赫的功劳。但是老话说得好,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太高人愈妒”,意思是说你的能力太大了,能力越大,别人就越嫉妒你;“过洁世同嫌”,你太清洁了,太清廉了,你太好了,全世界都会嫌弃你。文仲就没有想明白这一点,唯独范蠡想到了。范蠡是个大聪明人,他离开越国之后,给文仲写了封信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这封信是什么意思呢?“飞鸟尽,良弓藏”,拿这弓出去打鸟去了,一弓一个,这箭一射,鸟就被打死了,那么鸟要是没有了,这个弓就得收起来了,没用了;“狡兔死,走狗烹”,狗是用来出去逮兔子的,但兔子都没有了,那个狗也没用了,得了,把狗炖着吃了吧;“越王为人长颈鸟喙”,意思是说,越王这人长着大长脖子,那嘴尖得跟鸟似的,长成这样的人有什么特点呢?那就是后边这句了,“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越王勾践这个人,你跟他一块儿受罪行,你跟他享福,他不干,到这会儿了,你怎么还不走?范蠡就是这个意思。
范蠡这话说到这儿,其实意思已经很明白了,文仲也不好意思说不信,他也觉得范蠡说得有道理,怎么办呢?得了,我假装有病,我就不上朝了。但是很多事情并不是说你不上朝就能解决的,结果越王勾践主动来找文仲了,找他来干吗?赐给他一把剑,并说了这么几句话:“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这几句话太狠了!“子教寡人伐吴七术”,你当初给我出了七条对付吴国的策略;“寡人用其三而败吴”,我只用了三条,就打败了吴国了;“其四在子”,剩下那四条计策在你那儿了;“子为我从先王试之”,剩下这四条不在你这儿了吗,好的,你到地下,为寡人的先王去打败吴国的先王吧。反正这话说到这份儿上,文仲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吗?文仲只能仰天长叹说:“大恩不报,大功不还。其谓斯乎?吾悔不随范蠡之谋,乃为越王所戮。”他的意思是,我后悔了,我真应该听范蠡的,我们这范大哥说得挺好,我没听他的,结果让越王把我逼死了。叹完,一代谋臣最后服剑而亡,自尽死了。这个结局,其实是范蠡早就料到的。你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人家范蠡的过人之处,从此“鸟尽弓藏”也就成了一个成语,后代很多名臣都以此为警觉。
早在勾践灭了吴国,大摆庆功宴的时候,范蠡其实就把后面的事情都料到了,悄悄地带着西施跑了,这个事儿反正是民间传说,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东西很难讲。这都是几百年上千年前的事儿了,如今只剩下野史记载了,有的事儿正史上虽然说了,但也没说明白。有关西施最后的下场,有说她死了的,有这有那,反正有很多说法,但是最大团圆的结局,应该就是跟范蠡走了。还有的说,范蠡跟西施两个人从刚认识的时候,就已经卿卿我我,你爱我我爱你了,但这不是为了国家吗?范蠡不得不把西施献给了吴王,现在大功告成了,范蠡就又把西施带回来了,西施也很认同范蠡,就随着范蠡,两个人就算是私奔了。私奔以后,范蠡把名字也改了,不能再叫范蠡了,这个名字的名声太大,如果继续叫范蠡,让越王知道了还了得?于是范蠡改了个名,叫什么呢?叫鸱夷子皮[4]。你看这范蠡,他改了一个四个字的名字,这个鸱夷子皮怎么讲呢,据传说在那会儿就是用牛皮做的一种装酒的器皿,大概是这么个东西,看似很粗俗,但是伸缩自如,因为是牛皮做的嘛,能装好多酒,能伸能缩。范蠡的意思就是,我能屈能伸,包罗万象,吞吐天地,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范蠡带着西施俩人私奔出来,最早是找了一个海边,结庐而居。俩人既捕鱼,也晒盐,也做各种生意,很快就攒了很多的钱,据说有数千万的家产。范蠡仗义疏财,对街坊四邻也都不错,谁缺钱了他都给。所以说大家都很夸他,因为他定居这个地儿是在齐国,齐王听说自己的国家里来了这么大的一个人才,请来吧!齐王就把范蠡请到了国都临淄,拜范蠡为相。范蠡就又当上了齐国的相国,干了多长时间呢?干了三年,范蠡自己就提出来不能再干了,为什么呢?因为“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恐受尊名,不是吉祥的征兆!”意思就是说,我做官已经做到相国了,我每天坐在家里待着,就能挣这么些钱,对一个人来说,凡事好到了极点,那就不是好事儿了,所以到三年头上,范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跟齐王说:“我当不了相国了,您另请高明吧,我干不了了。”范蠡把朝里的事儿全交代清楚了,然后散尽家财,把家里所有钱都给了朋友和老乡,自己身无分文,什么都没有了。
然后范蠡又第三次搬家了,这回搬到哪儿了呢?搬到了宋国,他跟西施又到宋国去了。很厉害,你想他从越国出来到了齐国,从齐国出来又到了宋国,宋国在那个年头,是属于天下之中的一个好地方,应该是最佳的经商之地。范蠡到了宋国之后,又接着做生意,没几年又成了巨富。在宋国,范蠡又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字,叫陶朱公。到后来人们夸谁有钱,就说他有“陶朱之富”,这个“陶朱”说的就是范蠡。
当然了,这些故事都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尤其是范蠡跟西施两个人的故事,有些版本里说两个人好好地过日子,生了多少个孩子,一辈子很幸福,我估计这也是老百姓的一个美好的愿望。这些事情距离现在的年头太远了,也没人能够分得清真真假假,但是有这么一个美好的结局,相信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本文出自郭德纲先生的《郭论》!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4287.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