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航拍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县城。(资料图) 阿克塞县委宣传部供图
图为航拍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县城。(资料图) 阿克塞县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甘肃酒泉10月13日电 (记者 冯志军)“离群的羊会被狼吃掉,兄弟团结有马骑,妯娌和睦有饭吃。”这句古老的哈萨克族谚语,数十年来,在甘肃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反复得到印证。不论是哈萨克族的古尔邦节、纳吾肉孜节,还是汉族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都成为被各民族“众享”的盛会。
10月中旬,地处青藏高原北缘的这座约有万人的小县城最低气温已跌破冰点,清晨瑟瑟冷风穿梭过的街道犹如严冬。漫步于县城之中,鲜见车流的道路两旁鳞次栉比地分布着浓郁民族风格的建筑,而在一处巨型钢混水泥建筑哈萨克族“毡房”内,伴随着冬不拉的歌声隐约不断地悠扬飘来。
图为10月12日,阿克塞县红柳湾镇金山社区内办公场景。 冯志军 摄
这是阿克塞县红柳湾镇金山社区民族团结活动中心,为鼓励和引导当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传承和弘扬,专门设立了可容数百人集体互动交流的毡房式大厅。有兴趣盎然者,还可登上小舞台进行才艺展示。而在大厅一侧的巨型墙壁上,则有中国56个民族的“二维码简介”,一个也不少地呈现了“团圆之美”。
63岁的加美拉在办事的同时,不忘约上数位老友背着冬不拉等乐器一同前来。按照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每次办完事之后,他们还要在“毡房”大厅内载歌载舞一阵才会离去。如遇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她还会滔滔不绝地讲述哈萨克族发展的幸福故事。
图为阿克塞县红柳湾镇金山社区民族团结活动中心的“民族二维码墙”,一个也不少地呈现了“团圆之美”。 冯志军 摄
“文化活动是人与人亲近最好的方式,每逢各民族节庆日,社区会在此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联谊活动,各民族居民聚到一起载歌载舞、畅聊心声,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加深各民族居民之间的情谊。”阿克塞县红柳湾镇金山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古丽玛娜提向中新网记者表示。
居住着包括汉族、哈萨克族、回族、东乡族、藏族、维吾尔族、哈尼族等9个民族,共1107户3320人的该社区内,常年活跃着一支由270人组成的民族团结志愿者队伍,他们深入社区楼院网格,宣传国家民族政策,收集民族团结舆情信息。
图为10月12日,阿克塞县民族新村一座时尚靓丽的别墅内,一户哈萨克族人家其乐融融的聚会场景。 冯志军 摄
古丽玛娜提说,金山社区工作人员都是民族政策的“百事通”,新入职的工作人员也必须经过严格的民族政策、民族知识的培训才能正式投入工作。通过了解民情,汇总民众普遍反映强烈的问题,调解上下水管道堵塞、楼道屋顶漏水、装修噪音扰民等矛盾百余件,近几年未发生过一起重大社会矛盾和民族纠纷。
事实上,以上只是阿克塞县民族大团结的一个缩影。当地退休老干部恩特马克至今对阿妈讲给他的一个故事记忆犹新:阿妈在他出生时难产,被送往医院时已经奄奄一息,一家人急得团团转。当时在场的医护人员有哈萨克族、汉族、藏族、回族,大家插氧的插氧,输血的输血,全力抢救。孩子最终顺利出生,母子平安度过了危险期。
住院期间,恩特马克的阿妈没有奶水,孩子饿得日夜啼哭。医院里和附近正在哺乳的年轻妈妈们听到消息后,轮流给恩特马克喂奶,帮助这个新生儿顺利度过了人生的起始阶段。那些天里,恩特马克吃的奶有哈萨克族阿妈的,也有汉族阿妈的。后来,为了铭记这段情谊,家里给他取名为“团结”。
成立于1954年的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地处甘、青、新三省(区)交汇处,是全国三个哈萨克族自治县之一,有汉、哈萨克、回等13个民族,常住人口1.09万人,哈萨克族占总人口的37%。
“在哈萨克族民众眼里,不存在乞讨者之说。”阿克塞县民族博物馆一位讲解员说,哈萨克族传统习俗里,当“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民众寻求帮助时,无论任何民族,他们都会敞开大门热情款待,即使是从游牧毡房搬迁到了定居楼房里,这种习惯始终未曾改变。(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4321.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