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身世本源说
韩生荣
贞女孟姜女传说在黄堡镇孟姜塬村流传有上千年,当地百姓思念她,同情她、纪念她,还口口相传一个个孟姜女故事。
相传,有一天,孟姜塬村头来了一胖一瘦两个官差,来寻找孟姜女。他们看到姜女家柴门上锁,就去问隔壁石大叔:“孟姜女在不在家?”石大叔一看是官差拿着枷锁,就警觉起来,回答:“她给男人送寒衣去了,一直没有回来。”官差又问:“她父母到哪里去了。”石大叔心想官府一定是没有抓到孟姜女,就让其去顶罪,幸亏大家早将孟姜女父母送到五里外的堡子壕隐居起来了。现在我绝对不能说实话,让他们抓走老人,就说:“她没有父母。”官差惊奇地问:“胡说八道,怎么没有父母?”石大叔情急之下,看到墙外长得葫芦就说:“孟姜女是葫芦里生出来的!”瘦个官差说:“你哄三岁小孩哩,谁信?”话还没有说完,突然一阵龙卷风从棒槌岭刮来,霎时狂风四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石大叔急忙躲进窑里,两个官差被吹到院中土坑里,扬起的风沙将他俩掩埋起来。龙卷风过后,石大叔用䦆头,将两个官差刨出坑,这时他们已昏迷不醒。石大叔掐人中,揉太阳穴,两人终于被救醒。两个官差对石大叔救命之恩,非常感激,加上又找不到孟姜女,所以回县衙交差时,花了银两打点,回禀县令说孟姜女没有父母,是葫芦里生出来的。县令收了好处,这事就不了了之了。但是,这个说法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说孟姜女是葫芦里生出来的。那么,孟姜女的生身父母是谁哪?孟姜塬村以姓得名,孟姜女的祖先是本村老户。20世纪6、70年代村民农田基建时在地里,挖出许多两口陶瓮对接的棺材(与西安半坡“瓮棺”为同一时期),说明早在新石器时期孟姜塬村就住有先民,他们世代在这片热土上耕作、繁衍生息。战国时期,当地发生大瘟疫,因无条件医治病死许多人,加之连续旱灾又饿死一些人。灾疫过后,本村老户孟姓人口大量减少,石姓、史姓等族人逐渐迁入。到秦朝时,孟姓几代单传,最后仅剩一个青年。有一年,湖南澧州遭水灾,一户姜姓夫妇带着一个女儿逃难,寄居在孟姓青年闲着的窑洞里。天长日久,姜大叔看到孟姓青年忠厚老实、吃苦耐劳,就将女儿嫁给他。一年多后,小夫妻生下一女孩,一家人甚是喜欢,为她起名“孟姜女”,前两字为父母的姓。孟姜女六七岁时,外爷、外婆年老多病,想落叶归根,回到故乡。孟父考虑岳父母年迈,行动不便,便带着妻女,护送二老回到湖南澧州。不久,孟姜女外爷、外婆病故,孟父安葬好老人,带着妻女又回到孟姜塬村。明朝时,尚书李如圭到同官县曾祭拜到姜女祠。他仕止后,回到故乡协同澧州知州建起了孟姜女庙,命名为贞烈祠。此后,许多史料中记载孟姜女是湖南澧州人,葬在陕西同官。真实情况为孟姜女是同官孟姜塬人,湖南澧州是其舅家。
孟姜女和范喜良如何相识相爱的哪?相传,孟父为了生计,经常到黄堡屽村给大户人家帮工,在一块干活的还有一个姓范的老伙计,孟父称他为范大哥。这时孟姜女已是漂亮大姑娘了,中午她带着馍、菜,翻沟给父亲送饭。范大哥有个二儿子,名叫范喜良,比孟姜女大两岁,是个书生。他在读书之余,经常过来给父亲帮工。他俩从小认识,一起长大,两小无猜,在一块抓五子、捉迷藏,还模仿大人种地、锄地,整天形影不离。有一天,孟姜女悄悄地跑到柿园在一棵大树上摘旦柿(早熟的柿子),树下拔草的范喜良突然听到“咔嚓”一声响,抬头一看孟姜女压断树枝从上往下掉,他急忙跑去接住孟姜女,但因为重力太大,两人重重地落在地上,结果孟姜女昏迷不醒,范喜良也受了伤。孟父将孟姜女背到家中,范喜良顾不上伤痛,整整三天一直守候在炕前,盼望孟姜女醒来。当孟姜女醒来,睁开双眼后,两人顿时激动地抱头痛哭。孟父看到他们这般恩爱,便对范父说:“喜良这小伙子不错,我是看上了,不知道老兄看上小女没?”范父立马明白意思,笑眯眯地说:“好!你只有一个女儿,我有两个儿子,就让喜良给你当上门女婿吧!”孟姜女十八岁时,在孟姜塬村举行了简朴热闹的婚礼。不料婚后三天,官府将范喜良抓去修长城,孟姜女依依不舍,盼丈夫早日回来。多年之后听说范喜良遇害,她千里寻夫,哭倒长城,滴血认亲,背遗骨回乡,气竭金山。孟姜女与范喜良的婚姻虽然是父母之命,但他们从小青梅竹马,有着深厚的爱情基础,所以以后才会做出感天动地、泣鬼神为夫殉命的贞烈壮举!如果按照旧俗,男女双方结婚前不能见面,没有爱情基础,结婚才三天能做出这样的举动吗?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4784.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惊艳全网的婴儿名字
下一篇:临漳县志一一张村集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