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当官的里面他最会吃,书法家里他官最大

01

南京东郊一带,森林茂密,景色秀丽。在中山陵园的周边还附葬着许多民国名人: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和夫人何香凝、辛亥革命元老范鸿仙、第三党领导人邓演达、陆军上将韩恢等。其中墓园的规模和规格仅次于中山陵的,要算位于灵谷寺东侧的那建筑雄伟,气势恢弘的“谭墓”—谭延闿墓。

为什么谭延闿能够享此殊荣,这是由于这位清末民初传奇人物的显赫履历:辛亥革命后,他曾经三度主政湖南,历任湖南都督、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陆军大元帅。后来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等要职。

当官的里面他最会吃,书法家里他官最大

比起民国年间那些轰轰烈烈的人物,谭延闿的名声似乎不够响亮,其实正是由于他地位显赫却为人低调中庸,不事张扬的性格所致。但是他绝对又是一个历史风云人物,一个才华出众的政治家。

谭延闿1880年出生在杭州,当时他的父亲谭钟麟任浙江巡抚。谭钟麟与晚清重臣翁同龢颇有交情,每当翁同龢有来信,他都让儿子加以临摹。翁同龢称赞谭延闿是“奇才”。

谭延闿家学渊源,加上天资聪颖好学,14岁便考中秀才,23岁中了举人。24岁那年到开封参加了清代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这次科举采纳了张之洞的建议,试卷上考生的名字不再遮挡。而由于这时已经废弃八股文,改为考策论,考生们都没有这方面的实际经验,所以水平难分高下。这时试卷的书法水平就成了一项重要的评价标准。

谭延闿在这次科举中了会元,也就是进士的第一甲第一名。整个清代,湖南出过状元、榜眼和探花,但是中会元者,仅谭延闿一人。

当官的里面他最会吃,书法家里他官最大

据说,在随后的殿试中,就在慈禧要下笔圈谭延闿名字时,发现他是湖南人,让她想起令她痛恨不已的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就改点刘春霖为状元。谭延闿则被降为二甲第三十五名进士。

谭延闿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当时的“湖湘三公子”。 陈三立是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的父亲。而陈寅恪后来的成就,与谭延闿的帮助也有关系。

02

辛亥革命后,湖南的立宪派杀害了正副都督焦达峰和陈作新,又觉得自己权威不够,不足以服众。于是冲到参议院议长谭延闿家中,将他拉上轿子,抬进总督衙门。据说,谭延闿不知凶吉祸福,哭了一路。后来才知道自己捡到一个湖南都督。

尽管谭延闿集湖南军政大权于一身,但是由于他处事和气圆滑,湖南的政客和将军们并不拿他吃劲,还给他起了个“谭婆婆”的绰号,连手下的师长们都不太把他放在眼里。

当官的里面他最会吃,书法家里他官最大

一次,谭延闿邀请各师将官赛马。在卫兵搀扶下,他也悄悄跨马加入比赛队伍。比赛十分激烈,不断有选手落马退出。却有一匹马越跑越快,不断赶超。到五十圈时,全场只剩下一匹大白马仍在奔驰。众人仔细一看,居然是谭婆婆在策马扬鞭。这让那些看不起他的人感到非常意外。

又有一次,广西将军王芝祥和赵恒惕来到长沙,湘军将领们特地邀请谭都督在小吴门外教场观看打靶表演。王芝祥善于射击,他走上场,英姿勃勃拔出手枪一连放了十枪,仅有两枪没中。

观众纷纷叫好,王芝祥面露得意之色。旋即说道:“请谭都督也放几枪。”只见谭婆婆慢吞吞地接过枪来,似乎犹豫不前。湘军将领们不禁在心中埋怨他不该此时亮相出丑。哪知道他举起枪来,也是连发十枪,居然弹无虚发,枪枪命中靶心。

围观者顿时掌声雷动,喝彩不绝。从此湘军将士再也不敢小看这位书生气十足的谭都督了。他们哪里知道,谭都督更有双手持枪,左右开弓的绝技呢。

当官的里面他最会吃,书法家里他官最大

后来陈炯明在广东叛变,孙中山离开广州去上海。谭延闿亲自到码头去接孙中山,并且寸步不离,跟随在孙中山身边护驾。有一年,谭延闿与孙科、李宗仁等人在长江上遇到敌方袭击,卫兵们拼命还击却打不退对方。这时谭延闿也拿起枪加入了枪战,他每枪必中,让李宗仁他们大为佩服。

03

谭延闿主政湖湘,很重视教育,对办学优秀的私立学校给予很多的补贴支持。他从省教育基金中拨出专款,给总务科长林伯渠、教育司长熊知白、交涉科长陈寅恪三人,每人路费400大洋,每月生活费140大洋,作为留学美国的经费。

为了防止后任省长不认账,他还特意留出一万多元保存在美国大使那里。他的鼎力相助对于陈寅恪等人留学成功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长沙筹办文化书社时,曾经请谭延闿题写匾额。他欣然应允,还慷慨支持了400大洋的经费。毛泽东称谭延闿为“乡邦英俊”。

民国公认的四大书法家,分别为谭延闿(楷书)、胡汉民(隶书)、吴稚晖(篆书)、于右任(草书)。而谭延闿尤以颜体楷书誉满天下,被评价为:从民国至今,写颜体的人无出谭延闿之右者。他一生基本都在攻颜书,此外兼涉篆书和隶书。

当官的里面他最会吃,书法家里他官最大

谭延闿的字亦如其人,光明正大,起笔沉着稳重,顿挫有力,有种宽博温厚、含蕴性灵、雄健开阔的韵致。

谭延闿善写诗联,擘窠榜书和蝇头小楷均能极为精妙。中山陵半山腰碑亭内的巨幅石碑上“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两行巨大金字,即为谭氏手书,而且为原字大小,是直接手写的,可见他的功力。广州黄埔军校的校匾“陆军军官学校”也是谭延闿所题写。

当官的里面他最会吃,书法家里他官最大

04

谭延闿颇为“好吃”,他唯一的嗜好便是下馆子,南京有名的饭店都让他吃遍了,而且吃得异常考究,成了著名的美食家。他对人说:“吃喝嫖赌,人生四大嗜好,嫖赌与我无缘,吃喝在所不辞。”

谭延闿精擅食法,“湖南谭家菜”又称“组庵湘菜”,在全国享有盛名,至今仍是湘菜馆的招牌菜。

谭延闿对于菜肴的取名也是见解独到。湖南长沙的曲园酒楼有一道炒鳝鱼的菜,将鳝鱼去皮切丝爆炒,而江苏淮安也有一道鳝鱼菜取名“软兜”。

谭延闿想到三国赵云万马军中救幼主刘禅的故事:赵云在乱军之中脱下战袍将幼主包裹好兜于身上,举枪杀敌,单骑突围成功。于是将这道炒鳝鱼取名“子龙脱袍”。

当官的里面他最会吃,书法家里他官最大

现在大家熟知的菜名“霸王别姬”也是出自谭延闿的手笔。这是当年长沙玉楼东酒家的一道菜。甲鱼炖鸡,菜虽然是大补,但是如果直呼其名成“老鳖鸡汤”或者“王八炖鸡”就显得太不雅致了。

玉楼东酒家的大厨,原来曾在谭家主厨,他来请谭延闿赐此菜名。谭延闿想起楚汉相争时,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虞姬自刎而死的故事,于是挥笔给这道菜取名“霸王别姬”。传至今日,全国各家酒楼饭店都这么叫了。

谭延闿对于鱼翅情有独钟,每餐必食。为此,他出门都要特地带着一个善于烹制鱼翅的副官,被人嘲讽为“鱼翅司令”。

有一次他去赴宴,席间主人称鱼翅没什么好吃的,味同嚼蜡,谭延闿也不辩驳。吃了半天,果然没有鱼翅上桌。这时主人请宾客们随意点菜,问到谭延闿时,他莞尔回答:“如蒙不弃,请赐嚼蜡如何?”

后来,谭延闿右手出现了麻痹的症状。医生劝他节制饮食,他却说,我以前已经吃错喝错了,何必现在戒它,反而让我痛苦。为了治病,谭延闿每天要做温水浴和电疗。他还自我调侃:我一生好吃,现在自己每天被清蒸一次,烧烤一次,大概就是贪嘴的报应吧。

当官的里面他最会吃,书法家里他官最大

医生曾经告诫谭延闿,以他的病况,将来可能有两种死法,一是脑溢血而死,二是半身不遂而死。谭延闿对胡汉民说:那我宁愿选择第一个,要是半身不遂几年,未免太出丑了。

谁知一语成谶,谭延闿1930年9月正是脑溢血去世的。那天中午也是吃了一顿鱼翅,然后去南京东郊的马场看马。谁知在途中便觉头痛欲裂,送到医院救治。第二天就因为脑溢血去世了。

05

谭延闿40岁时,妻子去世多年,孙中山曾经想为他与宋美龄撮合。但是谭延闿却不想续弦,因为他与妻子方榕卿感情甚笃,谭延闿常年在外忙于政事,都是妻子独力承担家中事务。方榕卿重病去世数月他才得知,妻子临终遗言希望他不再婚娶,好好养育他们的子女。

为了不驳孙中山的好意,谭延闿去宋美龄母亲那里,认了干妈。他与宋美龄以兄妹相待,在广州政府时还提拔过宋子文。谭延闿临终时将自己的女儿谭祥托付给了宋美龄。后来宋美龄也不负所托,经过反复挑选,将谭祥嫁给了陈诚。

谭延闿一生在政治上不求进取,随遇而安。据说,孙中山开始是让谭延闿去办黄埔军校的,因为谭延闿在湖南就会办教育。建黄埔军校的场地都是谭延闿的湘军整平的。后来谭延闿想到办普通学校和办军校是两回事,就把校长一职让掉了。

当官的里面他最会吃,书法家里他官最大

谭延闿善于审时度势,北伐胜利后,他很知趣地让出国民政府主席的职位,改做行政院长。

谭延闿从政抱定 “三不”主义:一不揽权、二不建言、三不拍板。每次开会,他都闭目养神,情愿无所事事。其实,谭延闿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当时有与他共事多年的人就称他是“柔愎自用”。

谭延闿有“药中甘草”的别号,甘草并不名贵,但被誉为百药之王,有调和百药的功效。也有人把谭延闿处世总结为一个“混”字,他对此竟也公开承认,人生难得糊涂,混也是一种境界,坦言“混之用大矣哉”。孙中山对谭延闿十分赏识,称他为“一时人望”。

如今南京东郊灵谷寺,密林环抱中的谭墓,依旧曲折幽深、安宁静逸。这里作为饱读诗书、恪守道德涵养而又与世无争的谭延闿的归属之地,可算是恰如其分,相得益彰。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4812.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