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大美太康|王集乡斧头岗行政村(斧头岗、欧庄)村名由来、姓氏族谱

斧头岗行政村辖后斧头岗和欧庄两个自然村,人口3000人,耕地3200亩,后岗是集市和庙会所在地,住户姓氏较多,有武、李、欧、卢、胡、裴、张、王、郭、斗、温、付、郑、邓、刘、袁、殷、阮、潘等19个姓氏,后岗村有16个姓氏,欧庄村有3个姓氏。

后斧头岗

斧头岗属王集管辖,东北距王集9公里,东距106国道4公里,西距涡河2公里,南距县城8公里,北距高贤12公里。全村(含斧头岗和前岗两个行政村)人口4400人,无少数民族,耕地4500亩,村庄占地面积2600亩。 斧头岗有标准化小学一所,在校学生300余人。幼儿园2所,大型超市3个,中小型超市7个,卫生所6个,中西药房2个,面粉厂、制板厂、建材厂、木材厂、养鸡场、液化气站林立在326省道两侧。 斧头岗有集市,,是方圆5公里之内的农业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

【村名由来】 西汉时期,斧头岗村中央是一片高低不平的土岭和大小不一的岗,南北长约1公里,东北宽树里,其中一个高大的土岗,形状像斧子头,人们称它斧头岗。岗东高地是汉墓群,岗南住有几户张姓人家看坟。岗北住有十多户人家,是武姓和段姓,村名武家堂。清光绪年间,武姓先祖武云龙中举后,为保族人和亲邻安居乐业,同岗南衡姓组长协商将岗南岗北合并建寨,村民热烈响应,积极捐款出力。耗时三年多建起一座周长6-7华里的大土寨,按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建东、西、南三门,命名为“自成寨”。后因“自成”二字同闯王李自成相同,怕受清王朝官吏迫害,改“自成寨”为“斧头岗”。

【武姓】武姓源自商朝中期,商王武丁生有三子,三子祖丙自幼勤学好问,智勇双全,为商王朝立下很多功劳,备受武丁喜爱,但因非长子,不能继承王位。武丁无奈之下赐祖丙“武”姓,赏良田万顷,农奴3000户,到商王族发祥地“商”任候。武丁死后,武祖丙来到商地发展,武姓中的一支在太康斧头岗北地择地定居,建武家堂村。元朝末年,武家堂村武氏先祖参加了朱元璋的农民军,为推翻元朝建立大明王朝立有战功,先祖生一女六子,小六成年后文武双全人才出众,很受皇家喜爱,被召为驸马。朱元璋死后,建文帝即位,小六因对建文帝不满,被杀。哥姐与其后人从商地逃亡,中途来到睢县西南四十里潮庄北张庄,在村北一庙中住下。为保性命,弟兄五人同姐姐商定,兄弟五人各随妻姓分散择地安家,六门后人仍回原籍太康。五年后建文帝政权被推翻,明成祖登基后为驸马一案平反,驸马及其五位哥哥被追封为大夫。五位哥哥心灰意冷,立志耕读传家礼让待人,分王、郑、张、邬、常、武、六,各自择地发展。

【李姓】明洪武年间,李姓由山东洪洞迁到杞县荆刚村落户,数十年后人口繁衍众多,分为四个支派。四支派中大部分人由杞县再次搬迁到太康,分散落户在武家堂、衡路口和独塘村。原有家谱丢失,1987年接编,辈次4个字,仁、和、景、全、宇、庆、祥、应、先、曾、振、兴、建、荣、显、金、光、耀、亚、东,现有6代人300口人。

【卢姓】民国初年由卢勤俭、卢勤学同族兄弟,为给地主种地,从轩村迁到斧头岗落户,现有四代70多口人,无谱。

【胡姓】清光绪年间由本县搬到斧头岗时已有8代人,现有四代60多口人,无谱。

【张姓】明洪武年间,始祖张明世,由山西晋县迁至河南太康,在方城落户,十五世时又从方城迁到斧头岗,今已二十五世,现有四代25口人。

【裴姓】清咸丰年间,先祖裴雪竹携家由安徽寿州迁到斧头岗落户,已八代。现有四代30多口人,无谱。

【王姓】分为两支,没有血统关系。一、皇门王姓。民国后期王锦林和妻子,从县城投亲做生意来到斧头岗,土改时分地分房落户,现有四代30多口人,无谱。二、光绪年间王清林和妻子由豫西巩县迁到杞县付集,民国期间又从杞县迁到太康龙曲,解放前夕来到斧头岗,土改时分地分房落户,已有二百余年,现有五代20多口人,无谱。

【郭姓】斧头岗郭姓,始祖郭兴业12岁时从县城来到斧头岗投师学医,成年后娶妻,并继承师傅家业继续行医。现有四代20多口人。

【郑姓】民国初年,郑好仁因生活所迫,带妻从本县郑楼村来到斧头岗给地主种地,土改时分地分房。其子郑忠显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转业后担任斧头岗村支部书记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已有六代20余口人,无谱。

【温姓】1947年温贤臣到岳家投亲落户,已四代20余口人,无谱。

【斗姓】1948年斗新江由永城县迁到太康斧头岗岳父家做生意落户,现有四代12口人。

【潘姓】何时何地迁来不详,据老年人讲,,潘姓在斧头岗住一百四五十年,现有四代人20余口人。

【袁氏】1946年袁德修和家人由睢县袁店村迁王集斧头岗给地主种地,土改时分地分房落户。解放后袁氏二代兄弟三人,老大未婚配,文化大革命后死去,老二去东当了工人,老三在县城当工人,移居县城,斧头岗表氏已无人。

【付姓】1994年由本乡史庄来斧头岗,男到女家结婚落户,现两代4口人。

【段姓】何时来斧头岗定居不详,民国后已绝户,段姓坟墓遗址尚存。

【阮姓】何时到斧头岗不详,现仅有一女家居县城,可能尚在世。

欧庄村

欧庄村,原名叫西和张村,欧姓由山东迁入后,与张姓同住该村。清光绪年间,张姓因该村低洼易进水,大部分迁入小郭楼村,半数迁到斧头岗前岗村,西和张改名叫欧庄。欧庄村现耕地900亩,700多口人,有欧、邓、刘三姓。

【欧姓】欧姓复姓欧阳(简称欧),曾续谱五次。首次续谱在光绪二十一年,主修人欧阳坤海,主撰人欧阳雅秀;二三次修谱丢失;1962年5月第四次修谱,主修欧阳成福,撰写欧阳成元、欧阳行安。1983年第五次修谱,主修欧阳成元、欧阳成福。字辈排行25字,即贞、淑、明、哲、高、雅、行、成、功、立、元、全、素、存、廉、应、士、天、勤、修、好、德、方、贤。现有六代700人。

【邓姓】1954年幼年亡家,由舅父接至家中养大,娶妻成家,现有3代10口人。

【刘姓】1985年男到女家结婚落户,现有5口人。

【佛主庙院】佛主庙院康熙三十二年修建位于后岗村西地,坐北朝南,占地5亩。东西并列大殿两座,东是主殿,西是娃店。东西两侧各建庙房四间,庙门在南。民国前香火兴盛,有僧人十余位。文化大革命中庙院被拆除,1990年重建大殿10间,廊房2间和土地庙1间,逢初一、十五烧香人不断。农历四月初八佛主生日时举行庙会,周围群众接连数日赶会烧香拜佛,热闹非凡。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4972.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