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古今报人之比较

古今报人之比较

讲 序:国华书院阅读导读第167期

编 号:167-190601

书 名:《帝国崩溃前的影像》

主 编:柯岩初 荆诗索

时 间:2019年06月01日(礼拜六 土曜日)

地 点:吕梁·國崋書院

主 讲:杨国华

古今报人之比较

标 题:古今报人之比较

坦白讲,我顶不爱推荐图画书,因为不好讲,可每次遇到好的图画书,还是会硬着头皮推荐,把触动自己的一点感受涂抹成一篇清爽有趣的文字,大不易。

不过,我相信年龄越小越容易从图画中看出东西来,前提是那图画是好图画,至于什么是好图画,我也说不清楚,本来就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事情,颇显狂妄的说法就是我以为的好就是好。

其实,用“好”这个词不见得准确,打动我的更多时候仅仅是眼前一亮,或者在一刹那间不自觉的屏气凝神,呼吸都停掉了,如果有实时摄像,事后回放,那一刻我的嘴脸或许还可以叫做瞠目结舌,或者目瞪口呆。

赘言至此,想必您已知道今次推荐的仍是图画书。

值得一提的是,图画书在中国很早就存在,尤以所谓四大名著最为知名,这些世俗小说流传不久估计就有人为其画插图。

几个月前,我收了一函四册的《绣像全图三国演义》,上海文化书局印行,时在中华民国二年,每册书均有几页绣像插图。

年前在香港购买的《金瓶梅》中亦有绣像,古风古韵颇为可观。

对不识字者,观摩绣像也不失为一种阅读乐趣,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不过话说回来,时至今日,有些人学历蛮高,可仍读不进书,难道属于文盲之变种?

从晚清以来,关心民瘼,开启民智,一直是仁人志士之追求。

梁启超说,传播文明有三利器,报章、学堂和演说,其中报章的功业最为显而易见。

读孙伏园散文集《红叶》有感,旧时报人俨然并诚然是学者。

旧时与新时的大致划分,似乎是以四九为界。

四九前,报人颇受尊重,四九后小说家吃香,何以如此?

当时,有文化者普遍是报人,再有就是彼时报人属啄木鸟,能够针砭时弊,影响社会,而今时的报人多属鹦鹉,徒然叫几声身体健康,恭喜发财而已。

至于小说,已是曲笔了,一个幽幽的出气口而已,当然,小说有小说的功用。

在乌镇人的口碑上,沈雁冰大抵是个书呆子,不及另一个文人严独鹤,《申报》主笔,同乡引为光荣,因为《申报》是厉害的,好事上了报,坏事报上了,都是天下事,而小说,地摊上多的是,风吹日晒,纸都黄焦焦,卖不掉。——这是木心在《塔下读书处》中的说法,搬来或可佐证。

鸦片战争前夕,西方来华传教士带来欧洲最先进的印刷技术——石印,及后,西人久有的办报传统亦在华开枝散叶。从一开始的英人办英文报服务英人到英人办华文报服务华人。

1850年,英商亨利·奚安门在沪创办《华北捷报》,这是上海第一家英文报刊。

奚安门说:

“由于上海开埠已有六年,而不到五年的时间,上海已成为亚洲第四大港口,四个月前,上海与香港之间已开辟了定期航线,我们认为创办一个报刊的时机来到。”

1872年,英商安纳斯托·美查在沪创办华文报纸《申报》,这是中国现代报纸的开端,1949年停刊,历经晚清、民国两个时代,前后经营凡七十七年。

1884年,美查又创办了《点石斋画报》,由《申报》附送,它开启了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画报体式。

1907年,于右任从日本回国,在沪创办《神州日报》,之所以取名“神州”,于右任称“就是以祖宗缔造之艰难和历史遗产之丰实,唤起中华民族之祖国思想,激发潜伏的民族意识。”——一代报人的心胸和格局。

次年《神州日报》创办子刊《神州画报》,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市井民情,新闻异事。

今次,我们推荐的《帝国崩溃前的影像》,就取材于《神州画报》。

是书,将几百张画片按照官、民、兵、匪、流、世、潮、俗分成八个类目。

翻看这些清朝末年的画报,品读帝国崩溃前的气息,这气息似曾相识,其实也近在眼前。

旧时画报对民众,尤其是对不识字者有很好的启蒙作用,这种启蒙非常低调。

由今观古,旧时报人苦于技术落后而幸运于能够自由表达,今时——在技术上,不要说报人,但凡持手机者都远胜于旧时一个报社——却这不能说,那不能说。

你要干报章吗?对不起,把你的姓先改成党姓。你要针砭时弊吗?对不起,别忘了你姓什么。

旧时报人千姿百态,各有各有的主张,各有各的脾气。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说羣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其实,羣众无远见,羣众无记忆。

羣众看眼前的蝇头小利时眼睛往往是雪亮的,何止是雪亮,简直是贼亮,但即使是雪亮的,可羣众的嘴巴往往是封掉的。殊不知,愚民久了,民会自愚。

文/杨国华

古今报人之比较

杨国华简介

2015年创办國崋書院;山西万荣人,现居吕梁,独立学者,在野教师,专注于中小学阅读及家风研究。

書院要求,年读近50本书。在这里,品茶闻香,读好书,观佳影,独立思考学者深度;走四方,识高人,多元思维环球视野;看画展,赏乐事,陶冶情操坦荡胸怀;诵诗词,默雅文,腹有诗书出口成章。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5343.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