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宋史》列传第七十三载:“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监泰州西溪盐税,迁大理寺丞,徙监楚州粮料院,母丧去官。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寘府学。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僣,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服除,以殊荐,为秘阁校理。”
据《宋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文正公传》载:范仲淹“端拱二年(989年)已丑生,二岁而孤,母谢夫人贫无依,更适池州长山朱氏。”原来范仲淹的母亲姓谢。
谢氏在建隆四年(963年)二月十九日出生于真定府韩家楼乡高平村(河北正定曲阳桥镇),为富室独生女。父亲谢东霖,字南海,籍贯待考,为刘家上门女婿,多才多艺,善于治家,入赘不久便成为方圆最富裕的人家,被人们尊称为“谢员外”。母亲刘氏,富室独生女。夫妇婚后接连生过几个孩子,皆不幸夭亡。谢氏自幼聪明,性格沉静,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因家中别无子女,而被当作男孩来培养,以便日后继承家业。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谢东霖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此时谢氏年仅十五岁,只好艰难地扛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为了传承谢氏香火,她自作主张,决定招婿入赘,故一拖就拖到二十六岁,尚无合适快婿上门,这急坏了母亲刘氏。
宋端拱元年(988年),成德军节度掌书记范墉的原配夫人陈氏,在生孩子后大出血而不治身亡,留下四个儿子。因为小儿子仍在襁褓,急需续娶继妻来照料。范墉,字佛克,又字德防,祖籍河内,生于苏州吴县高平里(苏州范庄前街),原仕于吴越王钱俶,归宋后历任武信军(河北遂州)、成德军(河北正定)节度掌书记。
端拱元年(988)年五月初五日端午节这一天,范墉得知谢氏才貌双才、通情达理,且家境富有,经人一撮合,于是放下七品正印身份,带着三个孩子,入赘为婿。然而入赘后应改名换姓一事,却确难于落实。范墉身居官位,改姓必须经过皇上亲自批准,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婚后不久,谢氏发现自己怀有身孕,告诉丈夫范墉,夫妻双方欢天喜地。端拱二年(989年)八月二十九日丑时(一说八月初二),谢氏顺利分娩,第一个儿子降生,他也是范墉的第五子。
第二年的十二月八日,范墉调任武宁军(江苏徐州)节度掌书记。由于父母已经亡故,谢氏果断地变卖了真定的所有家产,带着襁褓里的儿子跟随范墉一齐去上任。一路上因为天寒地冻,风餐露宿,车马劳顿,范墉受了风寒,得了肺病,病倒在驿馆。淳化元年(990年)一月七日,范墉病情恶化,没有上任便病逝驿馆。
这一年,范仲淹刚刚一岁零五个月,正是咿呀学语的时候。
从上可知,范仲淹出生在成德军节度掌书记官舍。
庆历七年(1047)十二月,好友韩琦徙知成德军,范仲淹给韩琦信中说:“真定名藩,生身在彼。自识别以来,却未得一到,谅多胜赏也。”
韩琦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5406.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