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7年正月,乾隆皇帝来到南方视察工作。
这是乾隆皇帝第二次到南方视察工作。途中,乾隆皇帝将已经退休在家的前任江苏布政使彭家屏约来,了解当地民情。彭家屏生于1692年,是河南夏邑人,康熙六十年进士,官至江西、云南、江苏布政使。1755年告病返乡养老。
乾隆皇帝南下视察工作,总是强调要了解各地真实情况,地方官员说真话。彭家屏便如实汇报,称上年夏邑及邻县永城遭受严重水灾,导致百姓生活困苦。
彭家屏当初在朝廷任职时,乾隆皇帝就对他没有好感,将他视为李卫一派。乾隆皇帝又一向认为,官员退休后,就应该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养老,怎么能够干涉时政呢?他先入为主地认为,这一定是彭家屏与河南巡抚图尔炳阿发生了矛盾,趁机夸大其词来攻击图尔炳阿。
乾隆皇帝不动声色,旋即招来河南巡抚图尔炳阿询问,图尔炳阿自然坚决否认。乾隆皇帝心里有了底。或许这一刻开始,乾隆皇帝就起了扳倒彭家屏之意。
不久,乾隆皇帝到徐州视察河工,亲眼目睹了饥民困苦,想起了彭家屏的汇报,便派了亲信观音保微服私访,秘密调查这件事。
就在这时候,有夏邑百姓张钦、刘元德先后前来告御状,控告当地官员赈灾不力。乾隆皇帝生平最讨厌别人越级上访了。这样一来,大清王朝的政治秩序何在?乾隆皇帝再联想起彭家屏的事情,决定将这种事情扼杀在萌芽状态。于是,下令将刘元德下狱审讯,找出幕后指使者。
刘元德在一顿严刑拷打后,终于供述出“幕后指使者”:一个叫段昌绪的秀才。
与此同时,观音保回来了。观音保汇报,彭家屏等人汇报的灾情不但属实,还更加严重,是百年不遇的大灾,甚至出现了灾民为了生计被迫售卖子女的情况。观音保为了证明自己调查结果的真实性,还特意买了两个孩子,并将卖身契送给乾隆皇帝看。
乾隆皇帝沉默了。沉默良久,他说:“为吾赤子,而使骨肉不相顾至此,事不忍言。”下令将河南巡抚图尔炳阿革除职务,流放到乌里雅苏台。赈灾不力的夏邑、永城知县都受到相应的处罚。
按照正常人的思维,既然彭家屏如实汇报灾情,就应该对他进行奖励。可乾隆皇帝不是正常人啊。他在处罚图尔炳阿等人的同时,又在上谕中强调,处理本案并不是根据彭家屏的汇报,也不是张钦、刘元德等人的拦驾告状,而是自己派人秘密调查的结果。如果将来有人仿效彭家屏等人的做法,必将严惩不贷。所以,乾隆皇帝一方面勒令彭家屏以后不得干预政务,另一方面继续审查刘元德、段昌绪。
审查案子的官员,当然知道怎样从一个秀才家中收获罪证,特别是乾隆皇帝对文字狱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们将段昌绪家中所有书籍文章全部抄走,反复查看。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发现了当年吴三桂起兵反清时的檄文抄本,“阅其伪檄,则皆毁谤本朝之言,极其悖逆。而昌绪为之浓圈密点,加评赞赏,见者无不发指。”
我们不清楚,段昌绪为何要在家中收藏吴三桂的檄文,但可以明确判断:段昌绪死定了。
事情发展到这里,按照正常文字狱的处理办法,似乎就应该结案了。该杀的杀,该关的关,该充军的充军。可如前所述,乾隆皇帝不是正常人啊。他觉得,杀几个段昌绪这样的秀才,还远远不够,一定要找出一只“大老虎”才过瘾。
什么“大老虎”?当然是彭家屏啊。
那时候,乾隆皇帝已经结束南下视察,回到了京师。他将彭家屏召到京师,直言不讳地问他家有没有吴三桂的檄文以及其余禁书。彭家屏回答家里有几本明季野史,并没有打开阅读。乾隆皇帝勃然大怒,指责他答非所问,将他下在刑部狱中。
同时,乾隆皇帝派直隶总督方观承与图勒炳阿一同前往彭家屏家,查抄罪状。等一下,图勒炳阿不是已经被革职发配到乌里雅苏台吗?怎么又出现在这里?原来,当段昌绪家搜出吴三桂的檄文后,乾隆皇帝立即宽恕了图勒炳阿的罪行,召回京师,负责办理彭家屏一案。
大家用脚指头都能想到,让图勒炳阿来办理彭家屏一案,彭家屏会有好果子吃吗?
很快,图勒炳阿就从彭家屏家里搜出一部族谱,这部族谱取名《大彭统记》,将彭氏一姓追溯到黄帝、颛顼时期。这本是汉人炫耀出身的习惯性做法,可在乾隆皇帝看来,就是大逆不道:你一个汉人大臣,何德何能敢自居帝王苗裔?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可以结案了。乾隆皇帝召集群臣会商。会商的结果是:对于藏有吴三桂檄文的秀才段昌绪,判处“斩立决”。对其妻妾宽大处理,免于入官为奴。对于“大逆不道”的彭家屏,责令其在狱中自尽,彭氏之子彭传笏判处斩监候,秋后处决。彭家屏家产全部充公,几千亩田地则全部分给灾民。
这就是退休官员彭家屏因为向乾隆皇帝如实汇报灾情,结果搞得家破人亡的故事。
【参考资料:《清实录》《饥饿的盛世》等】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5409.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