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泽县“一溜村”及其附近村庄的区域变迁
翻看我家老人留下的老文书,解放前的两份文书显示,我们范村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归曲周县管辖,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归鸡泽县管辖。我查阅2002年出版的《鸡泽县志》对鸡泽县“一溜村”及其附近村庄的区域变迁有简要的记载。
鸡泽县的东南一带和曲周县城交界有十几个村庄比较集中,村名都以姓氏命名,如范村、李村、杨村,张村、尹村,当地人称这些村为“一溜村”。
明朝以前没有考证,清朝乾隆三十一年(1766)《鸡泽县志》显示,“一溜村”及其附近的十几个村庄都不在鸡泽县治所范围,直到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便于对敌斗争,冀南区决定将“一溜村”及其十几个村庄由曲周县划给鸡泽县抗日政府管辖,其中还包括了东西牛屯、黄田庄、临堂村等村庄。原来鸡泽县设四个区,这些村庄划过来后,增设了一个第五区,区公所曾驻郑言堡村、康马昌村。
1958年合并大县,鸡泽县并入曲周县,原鸡泽县政区设鸡泽、小寨两个公社,“一溜村”及其附近村庄划归曲周城关公社。1961年撤销鸡泽、小寨两个公社,原鸡泽县政区内设立10个公社,“一溜村”等17个村归大言寨公社。1962年撤销大县,恢复鸡泽县建制,鸡泽县辖10个公社,“一溜村”归鸡泽县大言寨公社管辖。后改为曹庄乡,辖“一溜村”等17个村。
据立于范村赵家祖坟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的“赵氏迁徙碑”记载,赵氏十三世时由鸡泽西砚池村迁到曲周范家村。十三世的具体年代没有记载,现在的赵氏在范村已繁衍至二十三、四世。
综合考证,“一溜村”及其附近十几个村庄历史上长期归曲周县管辖,抗战时期归鸡泽管辖,合并大县又短暂归属曲周,撤销大县后至今60年属鸡泽政区。因这些村庄和曲周村连村、地连地,经济社会交往密切。
2020年6月1日星期一
附:“一溜村”割舍不断“城里桥”
近读一文, 说曲周是一个古县,也是一座水城,滏阳河、古漳河穿境而过,县城位于滏河湾。有河、有水,就有桥,河多、水多、桥就多,人们进城出城,离不开桥。城外人进城,说是去“上桥”; 住在城里的,说在桥上住,家是“城里桥”。
我家“一溜村”,行政上隶属鸡泽县,但自然位置却在曲周城边,和曲周三关三街地连地、亲连亲,风俗相同,口音相近。过去说,到曲周三里地, 现在,曲周县城大多了,楼房盖到了“一溜村”边,人们出门走不远,就到了曲周城。
“一溜村”和曲周城地域相近,走动方便,人们赶集上会,粜粮购物,自然就要到曲周城。直到现在,人们见面问,去赶集不去?就知道是去曲周赶集。上些年纪的老人们,还习惯把去曲周,说是“上桥”,或去“城里桥”。这一由来已久的历史现象,是世代“一溜村”人对相距很近的曲周城割舍不断的地缘情感和文化认同。正是这种地缘情感和文化认同,改革开放以来,不少“一溜村”人“洗脚上桥”,融入城镇, 在这里务工经商, 买房置业,繁荣“城里桥”,富裕“一溜村”。
2017年1月15日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5532.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