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建县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县城范围很小。不多的人口中,占据半壁江山的当数朱、刘、金、盛四大家族。世人皆知“九刘十八朱,金氏和盛族”,四大家族,均是名门望族,书香门第,人才辈出。尤其是金氏家族很有名气,享有威望。
靖江金姓原籍安徽铜陵,晚清时,先祖金鑫移居江苏靖江。原靖江县人民政府第一招待所(一招)即金氏宗祠原址。解放前,历经战乱和多次改建,面目全非。解放后,金氏宗祠(金家祠堂)收归公有。
金氏宗祠位于靖江城南门,昔日青砖琉瓦,前后几进均为古色古香的砖木结构房屋。雕梁画栋,飞禽走兽栩栩如生;苍松翠柏,古木参天。祠堂内安放着金氏列祖列宗的牌位。由于房屋结构和装饰在城内屈指可数,而被美国传教士看中,遂携全家老小租住于此。
以前,每逢清明节,金氏家族一身素服,携带祭品,在祠堂内举行隆重祭典。祠堂里红烛高照,香火绕缭,金鼓雷鸣,经书吟诵,三叩九拜,纸钱飞舞,佛光祥云。
金氏家族素以教育为先、文化传承、礼仪治家而著称。为了培养教育后代,族中有几个文化水平高者创办了金祠宗塾。
清朝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金伯培中举,在当时的靖江地界稍有名气。
前公安部长陶驷驹的婶母金玉堂,她的父亲金功伯廿世纪初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曾与伟大的革命先驱者中山先生有合影,“文革”中被销毁。金功伯是中山陵筹备建设的总监。其女金玉堂是陶明德的弟媳,陶明善的夫人,即陶驷驹的婶母。
随着时代的变迁,金氏家族成员大都赴国内外各地从事文教卫生医疗事业。
靖江市公安局档案里记载着1930年金醒宇任靖江县公安局局长。金醒宇长女金元和女婿在大陆解放后居住台湾,女婿为国民党中将司令。
金醒宇三女金兰教授,冠之医疗界泰斗,当之无愧。1988年我去北京出差时,拜访过她。已过花甲之年的她美丽庄重,不失大户人家、书香门第的仪态。待人和气,热情大方。时任北京协和医院心血管教授、科主任,是国际知名专家。当时是中央领导的保健医生,像杨尚昆、李鹏等国家领导人去北戴河疗养时,一般均有金兰教授的陪护。金兰教授曾被美国麻省总医院聘为名誉院士。她平易近人,下班后和我步行至麦当劳,她亲自排队请我吃了一顿麦当劳,非常客气。她当时已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了金兰家祖遗房屋退赔事宜,中共中央纪委原常务书记韩光亲自打电话给中共江苏省纪委原书记曹克明。曹书记指令省纪委办公厅领导和中共扬州市原纪委书记袁平波专程来靖江召开专题讨论会,我县副县长顾进国、县纪委书记刘银松、政府办副主任周良芳、建设局副局长鞠汉亮和我与黄桂芳两人参加。省市领导听取了我的汇报,最后确定由省、市、县三级纪委和我们工作小组各派一人组成一个临时小组,专程赴京征求金兰意见。由此可见,金兰教授的声誉和份量,中央是何等重视。
金兰教授的爱人叶根耀当时任解放军307医院内科教授、中国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专家组成员。
金、叶夫妇俩的刻苦钻研精神和强烈的进取心,感染了他们的后代,其中受影响最深,进步最突出的是他们的大女儿叶平。
叶平自学成才,成果显著。小学毕业,正值“文革”开始,插队西双版纳。1972年参军,在铁道兵部队中当了一名卫生兵,以后又分到医院的心电图室当卫生兵。1976年,到协和医院进修三年。她没有进过正规的中学和大学,她的知识是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学习,不断充实和丰富的。1979年,她考取协和医院心脏专业硕士研究生。1987年,她考上了世卫组织提供奖学金出国学习的人选,到澳大利亚悉尼进修,一年半后回到解放军总医院。不久,晋升为副教授,又取得博士学位。她对冠心病人血脂分子遗传基因的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她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教授,老年心内科主任医师;卫生部心血管防治中心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动脉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
金铭预教授亦是国内知名医生,存入我县县志和市志档案。
金铭诚,原靖城第三人民医院知名小儿科医生。1986年,靖江县人民政府将团结路原靖城中学对面的四间平屋发还给他。
金佩玉,在当时医药不发达时,曾毕业于助产学校,成为靖城新法接生的妇产科医生。
就教育界而言,金铭武、金汉声两位老师先后在靖江县教育界任教。
金铭武在靖江县立初级中学任体育教师,1928年11月,他以超人的魄力和勇气,冲破善男信女的阻力,斧劈城隍偶像,一度遭到思想封建者的非难和围攻,掀起轩然大波。最后,在全校师生和社会进步舆论的支持下,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金汉声(1913—1997),前南京军区政委方祖歧上将、前国家公安部部长陶驷驹、前公安部网络管理和监察总工程师(局长)缪道期、前靖江市人大主任闻浩清、靖江市离休干部徐登山等都曾经是他的学生。他的后人至今还保存着他的一张陈旧得发黄的《教职员证》,完好无损。上面清晰地看到,“华中一分区靖江联合中学”、“校长刘拜山”、“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五月六日”、“教字第19号”,证件文字是钢板手刻印刷。金汉声于中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毕业于国立无锡高等专科学校,当时正值抗日战争中。汪伪政权在靖城办了两所中学,一所为靖江县中学,地址在奎星阁;一所为励德中学,该所中学取名于伪县长厉石清的“厉”字和伪警察局长陶明德的“德”字,地址在西门外朝阳殿。两所学校均欲聘金汉声任教,但是他不愧为爱国知识分子,不愿效力于汪伪政权的奴化教育,一直托病闭门,婉言拒绝。
苏北靖江联合中学的前身即苏北靖江中学,创办于抗日战争初,校址在泰兴安乐桥,校长是盛逸白。1945年,与靖江县中学合并,改为苏北靖江联合中学,校址在靖江县侯河商家埭,校长是刘伯骞,副校长是陈卓如,下面分设一院、二院,他们各负责一个院的教学工作。1949年1月迁至靖城奎星阁,是靖江县解放后成立最早的一所中等学校,校长是刘拜山。金汉声主动应聘,教学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决心把自己的知识贡献给新中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成为干部、军官、教育、科技等人材,真是桃李满天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方祖岐、前公安部长陶驷驹、前公安部总工程师缪道期、前靖江市人大主任闻浩清、离休干部徐登山等均曾经就读于苏北靖江联合中学。金汉声晚年还笔耕不辍,创作诗词,被《马洲诗社》吸纳为会员。金汉声卒于1997年7月3日(丁丑五月二十九)。
金汉声生有四子,长子金达聪系常州中学教师,次子金达明曾任教于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常州第八中学、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由于教学水平出众,1956年初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师、省劳动模范。三子金达正在靖江县中学读书时,连任学生会主席,南师大毕业,先后担任常州市北郊中学、第二中学等学校领导。四子金达直青少年时,因家庭出身和阶级成份的问题,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期间,知青运动下乡插队,未能深造。然而,秉承家庭的文化氛围,经考试获得了工程师的职称。
金氏家族成员大都已遍布国内外文教医疗卫生各行各业,有些介入高端科技领域,有较高的建树,大江南北均有金家后裔的足迹。现留守在靖江地区的金氏人家已经寥若晨星,原本散落在骥江东路两侧、新街桥、察院弄,随着城市建设发展,金氏家族各脉系的祖遗房屋已不复存在,代之以高楼大厦,各家的子孙们已拆迁安置到靖城的各个社区、安居乐业。
金氏家族成员在靖江、在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每个角落,仍在熠熠发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靖江金氏真是“潇潇春雨润一代桃李,耿耿丹心育四方英才”。
(材料提供:金达直、金继痷等人 作者:陈竣)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5734.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