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不是“紫薇”和“小燕子”,她才是“皇阿玛”视若珍宝的女儿!

不是“紫薇”和“小燕子”,她才是“皇阿玛”视若珍宝的女儿!

快到年底了,正准备跨年的吃瓜观众们,又㕛叒叕地被刘恺威与杨幂离婚、“不知妻美”的京东老总刘强东被美国检方宣布不予起诉两条消息雷的外焦里嫩!

不是“紫薇”和“小燕子”,她才是“皇阿玛”视若珍宝的女儿!

此二事虽在网络上掀起评论热潮,但“不再相信爱情”式的评论、感慨和吐槽,却是比以往少了许多。此二事,及网民的反应反映出,在现代社会,婚姻的神圣与责任,已越来越淡化。年轻一代,不愿再象老辈人那样,即便爱情不再,也要凑合终生;“三观合则相处,不合则分”,更多的是对自己感情、生命的尊重。这也是导致近二十年来离婚率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

不是“紫薇”和“小燕子”,她才是“皇阿玛”视若珍宝的女儿!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如何经营美满幸福的婚姻和家庭?清高宗乾隆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1775年正月初三—1823年九月初十)和丈夫丰绅殷德这一对“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骄子、骄女,性格、为人处世方式皆有较大差异的夫妻,是怎么做到恩爱和谐、美满幸福的呢?

不是“紫薇”和“小燕子”,她才是“皇阿玛”视若珍宝的女儿!

提到清朝公主们的婚姻,在百度上检索“清朝驸马”的结果,竟然都是《清朝驸马生活悲惨,十个有九个绝后,原因让人唏嘘》、《清朝驸马的悲惨生活,没最惨,只有更惨》,……吓得很多宝宝们发誓:“穿越”到清朝后,打死也不做驸马!

其实,上述文章描述的清朝驸马们“悲惨”的生活,很多确有其事。但并不意味着清朝所有的驸马“同为天涯沦落人”。丰绅殷德无疑就是其中一位“幸运儿”。他的“幸运”,前半生,受惠于他的父亲和珅;后半生,则受惠于他的娇妻——固伦和孝公主。

一、“母以女贵”在古代中国,历代帝王的后宫妃嫔,多系“母以子贵”。但对清朝乾隆惇妃汪氏而言,她却是“母以女贵”,且靠着女儿,逃脱了失宠的悲惨命运!

不是“紫薇”和“小燕子”,她才是“皇阿玛”视若珍宝的女儿!

惇妃画像与剧照

非独生子女的人都知道,很多父母对自己的儿女们,总有偏心,“天下没有不偏心的父母”。

不是“紫薇”和“小燕子”,她才是“皇阿玛”视若珍宝的女儿!

在古代中国,对很多家庭来说,一般是男孩子受宠的多,女孩子因为都是“赔钱货”,往往不受父母待见,甚至有的女婴甫诞生就被溺毙。然而,对乾隆而言,他对这个女儿的关爱,却超过所有其他子女。表现为:十公主甫降生,母亲惇嫔便被乾隆册封为惇妃;很多世所罕见的珍宝,往往被乾隆毫不吝惜地赏赐给十公主。更能体现出乾隆对这个女儿“溺爱”的史实,则是宫廷中一桩命案发生后,乾隆的态度和处置方式。

乾隆四十三年,十公主3岁时,惇妃因愤怒,失手打死一名宫女。清朝的宫女来自八旗家庭,非如前朝那样,大多采自民间,地位卑微。所以,汪氏所为,引起乾隆的震怒。

或者为给死者家属一个比较满意的交代,或者为惩治汪氏的骄横跋扈,乾隆重惩惇妃:降低她的封号为“嫔”;因其有罪,褫夺她抚养十公主的权利!将十公主交给其她妃嫔抚养。按以往惯例,汪氏无疑将面临失宠的厄命。

在惇妃人生命运转折的紧要关头,年仅3岁的十公主,因整日见不到自己的母亲,日夜啼哭,食眠俱废,其她妃嫔们怎么哄都不管用。心疼女儿的“皇阿玛”万般无奈,只好将十公主送还汪氏。过了一段时间,看在女儿的“面子”上,汪氏得以恢复“妃”的封号。懵懂无知的十公主,凭着自己的本能反应,挽救了母亲的命运!

不是“紫薇”和“小燕子”,她才是“皇阿玛”视若珍宝的女儿!

二、荣膺“固伦”封号说起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女儿,很多“还珠迷”们的第一反应,或许就是“紫薇”和“小燕子”吧?其实,“紫薇”和“小燕子”以及她们和“皇阿玛”之间发生的一切,都是虚构的。

不是“紫薇”和“小燕子”,她才是“皇阿玛”视若珍宝的女儿!

乾隆最宠爱的女儿,是十公主。这从乾隆赐予她的封号、对她的态度等,皆可见一斑。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正月,十公主荣膺“固伦和孝公主”的封号。

“固伦”是满语,译成汉语是“天下、国家”之意。从她的封号上,就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对这个最小的女儿,究竟宠溺到什么程度了。

按清代礼制,皇后之女才能被封为固伦公主,品级与亲王相当,这是清代公主最高级别的封号;妃、嫔之女,最多只能封为和硕(满语,汉语“四方四角”之义,系清朝皇帝庶女封号)公主。乾隆破坏礼制,赐予十公主“固伦”称号,其宠溺之情,不言自喻。

史书记载,乾隆性格暴躁,宦寺之属,少有差失,辄施鞭棰。但乾隆不论如何盛怒,见十公主后就气消了。所以,宫人们每见乾隆暴怒,就赶紧将十公主找来化解。因此,宫中也称十公主为“波罗公主”。

十公主之所以能获得父亲如此宠溺,除可能母亲受乾隆宠爱,爱屋及乌的因素影响外,与她本人的相貌、情性,也有很大关系。史书记载,乾隆皇帝因十公主貌类己,性刚毅,能弯十力弓,文韬武略,曾对她说:“可惜你不是男孩子啊,否则我必立你为储君。”十公主在皇阿玛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还用再怀疑吗?

三、容妃视若己出除了获得乾隆的宠爱外,十公主还出人意料地得到了乾隆宠妃容妃的宠溺。

容妃就是民间传说中的香妃。经由金庸《书剑恩仇录》、琼瑶《还珠格格》(二)等著作、影视,而被更多社会大众所熟知的“香香公主”、“香妃”。

不是“紫薇”和“小燕子”,她才是“皇阿玛”视若珍宝的女儿!

各种香妃剧照

其实,“香妃”名叫买木礼艾则穆,是维吾尔族和卓氏二十九代王的女儿。与民间传说大相径庭的是,容妃是乾隆出于笼络维族的政治考虑,而娶自维族和卓氏。她也是乾隆一生真爱的少数妃子之一。

不是“紫薇”和“小燕子”,她才是“皇阿玛”视若珍宝的女儿!

网传容妃画像

容妃虽然备受乾隆宠爱,但她人生中的最大遗憾,或许是没生育儿女。喜欢弯弓骑射的十公主,自然得到了因出身于游牧民族,同样喜欢戎装骑射的容妃的青睐。没有生育儿女的容妃,很自然的将自己一腔的母爱天性,转移到英姿飒爽的十公主身上,将其视若己出,千般溺爱。

不是“紫薇”和“小燕子”,她才是“皇阿玛”视若珍宝的女儿!

寒香见的原型即是容妃

令人遗憾的是,在十公主大婚前,容妃患疾身故。临终时,容妃深以不见十公主大婚为憾。故将自己的财物,除赠送家人及宫中要好的姐妹外,许多都留给了十公主,以为嫁妆。

四、奉旨成婚,妇唱夫随早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就将五岁的十公主指婚给宠臣和珅之子,年龄比十公主小半个月的丰绅殷德。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丰绅殷德奉旨与十公主成婚。

不是“紫薇”和“小燕子”,她才是“皇阿玛”视若珍宝的女儿!

值得丰绅殷德庆幸的是,固伦和孝公主并不像有些被娇惯坏的皇家女子那样娇骄跋扈,而是颇有见识和智谋,通情达理。他们的婚姻,虽然最初是政治联姻。但夫妻二人共同真心付出,努力经营,却也感情深笃,婚姻甜美。

和孝公主比丰绅殷德大半个月,加之皇女身份,在家庭中,无疑处支配地位。文献记载,一年冬天,大雪纷飞,丰绅殷德不禁童心大炽,作拔雪戏。和孝公主看到后很生气,责备他说:汝已成年,怎么还象不懂事的小孩子那样胡闹?丰绅殷德连忙跪下求饶。公主含笑扶起丈夫,一边给他拭汗,一边说:汝勿作童戏,与吾共读诗书!

和孝公主还喜好骑射,喜欢穿着男装,经常和丰绅殷德出外打猎。丰绅殷德在妻子的影响下,也是文武兼备。虽然公主生性豁达开朗,丰绅殷德则老成持重,寡言少语;二人性格相差甚大,却也琴瑟谐鸣,美满幸福。

公主与丰绅殷德生育的儿子年幼夭折,令夫妻二人伤心欲绝。自此,公主很长时间没有怀孕。通情达理的公主主动劝丈夫蓄妾,以生育子嗣,延续血脉。

五、夫君早逝,晚年凄凉孤寂难得的是,当和家遭灭顶之灾时,和孝公主没有视若无睹,置身事外,更没有落井下石,而是与丈夫相濡以沫,帮助丈夫度过了最严重的人生危机。

不是“紫薇”和“小燕子”,她才是“皇阿玛”视若珍宝的女儿!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去世。正月初十,和珅被捕。和孝公主多次向嘉庆苦苦求情,为和珅求得全尸。正月十八,刚满五十岁的和珅在狱中被赐自缢。

此后,丰绅殷德虽不再被重用,有时还遭到宵小诬陷报复。但在公主的斡旋下,多次逢凶化吉。遭遇人生巨变的丰绅殷德,似看破红尘,“饮醇酒,近女色”,虽有借此表明无为之意,但颓废之态尽显。即便如此,公主仍不离不弃,风雨与共。

嘉庆十五年(1810年)五月十七日,丰绅殷德去世,年仅三十六岁。其时,他的长女11岁,幼女5岁,“一尚垂鬓一尚嬉。”因清朝公主丧偶后,无再嫁之礼,固伦和孝公主过继了一个儿子,取名福恩。守着儿女,过着平淡的生活。

公主虽在经济上不时得到哥哥的恩赐,不致匮乏;但感情上的寂寞凄凉,又岂是他人所知所感?道光三年(1823年)九月初十,公主去世,终年49岁。道光皇帝亲临墓前祭奠,“恩赐”了姑姑人生的最后一次“荣耀”!

文史君说综观固伦和孝公主的一生,她的幼年、少年时代,因为父亲、生母、容妃的宠溺,可谓无忧无虑。她虽嫁给了一代名奸和珅的儿子,但所幸丰绅殷德却非奸诈蛇蝎的纨绔子弟,一桩本来是政治联姻的婚姻,却被丰绅殷德和固伦和孝公主同心合力,经营成一桩妇唱夫随、美满和谐的幸福婚姻。尽管她最后还是身不由己地被卷入残酷的政治权争的漩涡,夫家通天的权势,随着乾隆的崩逝,瞬间灰飞烟灭;自己前后又经历了爱子早夭、夫君早逝多重感情重击,但她用自己的坚韧,诠释了什么才是感情的强者!这与现代那些动辄因生活中的些须不如意或挫折,便寻死觅活,却归咎于少时娇生惯养者相比,何啻有天壤之别!

固伦和孝公主的婚姻,也值得今人反思和借鉴:幸福美满的婚姻,需要夫妻双方的互相磨合与付出,用心地呵护和经营。而不是因为些须龌龉,片刻的话不投机,就匆遽地感情归零,劳燕分飞。

参考文献1.赵尔巽等:《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2.(清)昭梿:《啸亭续录》,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3.李治亭:《清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郛生)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6375.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