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百家姓文化算得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因为有了它对姓氏的集中整理与系统编排,中华民族的姓氏便上升到民族文化的层次。这种文化现象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古今未曾有之的,因而属于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文化现象。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对这一文化加以很好地传承并进行综合分析和系统研究。本篇今天推出百家姓的前世今生中的周、吴、郑、王四姓氏……
百家姓中的周、吴、郑、王四姓在历史上声名显赫、熠熠生辉,为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其姓氏的来源及变迁情况可作如下概述:
一、周姓来源及变迁
在《百家姓中》中位居第五位的周姓原来就是一个民族多、源流广的姓氏。姓氏主源于姬,亦源于其他民族。其他民族中涉及羌、壮、黎、保安、土家、回、蒙、白、布朗、彝、东乡、瑶、台湾土著等民族。现在的周姓人口已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其中湖南的周姓数量之庞大位列各省之最。
(一)周姓来源
源自周昌。最早的周姓可溯源至黄帝时期,有位知名的点将周昌。而后至商时,有位太史叫周任。此二人系后代周氏之先祖。
源自姬姓。这一姓氏的始祖悉为周文王姬昌。而周族的始祖又是黄帝。周武王在东征之后开始分封天下,而姬姓的国就达50余个。其后人大多以国名、地名及祖父之号为姓氏。自秦被周灭之后,很多周氏子孙亦以周作为姓氏。而这一支则被认为是周氏之正宗源流。
源自少数民族。在南北朝时北魏的献帝有位兄长先改姓为普,后改姓为周。当时北魏的拓跋氏就有七兄弟分别统领各自的分支,由此不难发现由拓跋氏改姓而来的周氏绝非献帝一家,也同样存在着其他改姓的情况。作为北魏兴国七族之一的周姓,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源自其他姓氏。唐先天、开元年姬姓开始有改为周姓的萌芽,这是由于唐玄宗名中带个“基”字与“姬”同音的缘故。五代十国时后梁成油的后世儿孙亦改为周姓,这是由于成油死后梁太祖赐其周姓的和缘故。元末时苏姓在泉州的一支改本姓为周姓。至唐末,苏益后人居泉州,族人不但财产没官,还不停地受官军围剿,于是四处逃难。后世子孙为避难才开始改本姓为周姓。这支周氏族人不断繁衍,而且渐向台湾新竹迁徙。
(二)周姓变迁
周姓在历史上最早发源地为陕西的渭河平原,周朝初年周武王分封天下,许多诸侯国相应建立,这些诸侯国大多分布于江淮地区及黄河中下游。
周姓迁徙的方向为自西而东,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形,与周五室迁都的方向由陕西至河南不无干系。自平东王向东迁至洛阳,周氏使获得了史上最强势的繁衍机会,一跃而成族中巨擘。随后周姓在中国不断向北方演进,先是河南,而后是陕西,这两个地区日渐成为中心。
秦汉时期,郡县制、郡国制这两种形态的存在都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周姓族群的繁衍与扩大。在这一期间,周姓已迁至今天的河南与苏北地区,而且在不断发展与变化中终成一门旺族。这时期的周氏以沛国、汝南二周氏最为鼎盛。
两汉以后山东、河南为中国人口是密集地区。
魏晋之时,战火的烽烟弥漫了整个北方,历史上首次民族大迁徙的帷幕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拉开的。在众多的迁徙大军中自然少不了周姓的族人,他们是随着中原的队伍而一路南迁的。
两晋之时,曾受到一门三封的周氏族人就出自汝南安成,此人系周浚。之后周馥、周嵩、周颤等史上名流接连出现。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隋唐时期,周姓在族群的规模上又实现了新的拓展。
唐朝末年至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最为黑暗的年代,金人、蒙古人几次南下之后的结果是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山东、河南一带的周姓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启南迁的苦旅的。
(三)周姓名流
周表,开元年间因殿试名列榜首而受封于河中府尹,并相继任吏部侍郎与仁同平章事等职。
周渭,灌输淮阴人,进士及第。所任职位涵盖守秘书少监、祠部郎中、膳部员外郎、殿中待御史、监察御史、长安尉、襄城尉等。
周虎,临淮人,宋时宁宗年间状元。
周师锐,宋宁宗时进士及第并位列第一名,并因此敕封为状元。
周震炎,宋理宗年间状元。
周乾,明嘉靖年间武状元。
周延儒,直隶宜兴人,明万历年间状元。
周世显,明崇祯之女长平公主的驸马。
周澍,清雍正年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并执掌国史编修。
二、吴姓来源及变迁
吴姓在旧百家姓中排名第六,而在新百家姓中排名第九。该姓最早源于姜姓,系炎帝血脉。
(一)吴姓来源
与其他姓氏迥然有别的是吴姓在起源上确实相对复杂些,不但涉及炎帝还涉及黄帝,不但涉及汉民族,还涉及少数民族。
最初,吴姓源于姜姓。黄帝之前有一个部落属于姜姓,以驺虞为图腾。
吴姓源于姬性。这是吴姓的第二起源,此起源在历史上名气甚大,对后世所形成的影响也自然深远。该姓族群人数众多,是迄今为止吴姓起源中的主流。
至商末,古公亶作为黄帝之后裔领部落于岐山之下定居。膝下三子,分别为太伯、促雍、季历,而姬昌即是季历之子。出于让位,太伯带领族人最终建立吴国。
源于吴回。老童作为颛顼之孙有二子,分别是吴回和重黎。至夏时,吴回一族回到山西。商时该支迁到山东,史上叫王吴。
出自姚姓。这是其第四个起源。作为东夷一支部落之首领,舜将尧的位置承袭过来,将其部落迁至吴。此时,该姓氏称虞氏。禹之子建立夏之后,舜之子商即在虞地建虞国。虞国的子民以吴为氏。
(二)吴姓变迁
秦汉以前的吴国位于现在的江苏无锡一带,该地同时也是吴姓发源的主要地点。
此地在周朝初年曾是泰伯的土地。后吴姓开始向北方的鲁、齐方向发展。
吴楚交战之后,吴姓后代以名为姓,形成厥由氏。
吴姑蔑为夫差之子,与越人的争战中受俘。在吴国灭亡前的数年间,吴友作为夫差的太子也一并被俘,并同时在越国流落。
秦汉时,吴芮父从楚向庐山迁徙。
三国时吴允承向吴郡迁徒,历史进入三国这一特定的时期。
明清时,吴姓在国内的分布日趋广泛。
近现代随着泰州吴氏人丁之增加,后裔逐渐演变为登州吴氏。自吴僧儿下传之孙吴可诚之时,该氏开始没落。
(三)吴姓名流
吴起,为战国时军事家。后世将其与孙武并列。
吴广,秦朝末年的家民义军首领。后与陈胜联合起兵,建立张楚。
吴芮,农民起义的积极响应者了推动者,后被封为衡阳王。
吴道子,唐人,画圣。
吴夲,北宋泉州人,被世人尊为"神医"。
吴时来,嘉靖年间举人。官至左都御。
吴勉,侗族,元末起义首领。
吴承恩,明代人,《西游记》作者。
吴敬梓,清人,《儒林外史》作者。。
吴沃尧,清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作者。
吴昌硕,清人,书画家。对于诗、书、篆都相当有建树。
三、郑姓来源及变迁
郑姓系多源流、多民族姓氏。其在宋版《百家姓》居第七位。
(一)郑姓来源
源自姬姓。当时以国为氏。郑国灭亡后,国人皆以国为姓。
源自姜姓。为太公姜子牙后。灭商以后的周武王封封太公子牙之少子井叔于郑。
源自地名。此种情况是以地为氏。韩哀侯灭郑后,郑之王族向汉中逃迁。
源于改姓。部分朝鲜族即改姓为郑,朝鲜半岛的新罗三代王朴儒理时期,模仿汉人实施分封制,其中珍支一部即被封为郑氏。蒙古人、满族人都有改为郑氏的情况。
(二)郑姓变迁
先秦之时郑姓基本上集中于山东、江南、陕西一带。山东的郑氏主要集中分布于今天的费城。
战国时,逐渐向河北、山东、山西、四川进驻。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不断发生动乱,而南方相对平稳。此时,中原的人口开始了南迁之旅程。
晋时,郑庠为南迁始祖。其任平难将军、车骑长史,也任过东安太守等职。
郑昭为郑庠的第二子,位列开国侯,为入闽始祖。
唐朝末年,中原人南下,许多郑姓先民向福建移民。黄海沿海一带自这时起形成郑氏中心区域。
明朝末年郑成功因抗清而进驻台湾。
(三)郑姓名流
郑国,战国时期人,生于新郑,为史上著名的水利专家。
郑当时,前汉人,生于陈县,任太子舍人。
郑吉,前汉人,生于浙江,著名将领。
郑兴,后汉人,生于河南开封,为史上著名的经学家。
郑众,后汉人,生于河南开封,为著名经学家。
郑崇,后汉人,生于山东,任尚书之职。
郑玄,后汉人,生于山东,著名经学家。
郑道昭,北魏人,生于河南,为著名书法家。
郑愔,唐时人,生于河北,著名诗人,任宰相之职。
郑虔,唐时人,生于河南,著名书法家、画家和诗人。
郑珣瑜,唐时人,生于河南,任宰相之职。
郑余庆,唐时人,生活河南,任宰相之职。
郑絪,唐时人,生于洒南,任宰相之职。
郑注,唐时人,生于绛州,任节度使之职。
郑瀚,唐时人,生于河南,任右补阙。
四、王姓来源及变迁
王姓主要源于姬姓,另有一部分源自妫姓了子姓,也有一少部分系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姬晋为王姓的始祖。2014年人口总排中占全国的7.10%。现在已经形成了南北方王姓为集中居住区域,而长江以南比率略低,而长江以北比率较高。
(一)王姓来源
源于姬姓。周时灵王的儿子称王子晋,因直言被废。其后人便以王为氏。秦朝末年, 王威和王元因避乱而徒至山西和山东,终成一门旺族。
源于子姓。商末,比干数次向无道纣王谏言,因而被杀。后人多姓王,这是因为比干原本是王子的缘故。
源于妫姓。妫姓在王姓族群之中是相当重要的一支。在武王伐纣后, 妫满受封的地点是陈,其后有位子孙陈完,改姓为田。而在齐国为秦所灭之后,齐国的田姓即更为王姓。汉时的五莽的姓氏就是源于这一支王姓。
源于燕太子。前汉末年,王莽建立新朝,燕太子丹受王莽宠,并被赐姓王。后代便以此为姓。
源自少数民族改姓。王姓族群中所融入的少数民族数量庞大,主要有匈奴、高句丽、鲜卑、女真、党项、蒙古、满等民族改姓而来。
(二)王姓变迁
先秦时期的王姓主要生活在华北一带,这一族群的拓展极为迅速。到随唐之时,王姓族群向各地拓展的速度又一次加快。
史上曾发生过一次极为重要的事件,王氏族群在向南迁徙之后,王审知建立闽国,即为五代十国之一。王审知即是王姓在福建一支的开山始祖,史上将其称为闽王氏。
至明永乐年间,这一支王氏将开拓的领域延伸至台湾等地。
(三)王姓名流
王诩,东周时人,纵横家,此人又被人称之为鬼谷子。
王翦,春秋战国时人,卓越的军事家。
王陵,西汉人,任右丞相之职。
王昭君,西汉人,为史上四大美女之一。
王莽,新朝开国皇帝。
王充,东汉人,著名思想家。
王允,东汉人,在汉末时任司徒之职。
王朗,三国著名的经学大家。
王粲,东汉人,史上有建安七子之美称。
王濬,西晋人,官拜镇西大将军。
王导,东晋人,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
王羲之,东晋人,著名的书法家,史称书圣。
王献之,东晋人,著名的书法家。
王勃,为唐初四杰之一。
王维,唐时画家、诗人。
王昌龄,唐边塞诗人。
王忠嗣,唐时其名战将。
王仙芝,唐时著名农民起义军首领。
王建,五代前蜀人,为开国皇帝。
王审知,五代闽国人,开国皇帝。
王安石,北宋人,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王全斌,北宋人,为著名的将领。
王诜,北宋江人,知名的画家。
王应麟,南宋人,曾著《三字经》。
王冕,元代人,著名诗人、画家。
王守仁,明时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王廷相,明时人,哲学家、文学家。
王锡爵,明时人,内阁首辅大臣。
王锡阐,明时人,历算学家、天文学家。
传承百家姓姓氏文化是我们每位中国人应该一如继往而为之的事情,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传承层面的事项,更是中华民族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标志之一。只有不忘来时的路,才能走好今后的路。这对于中华姓氏文化的承继如此,这对于姓名文化的继往开来、发扬光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意义同样重大。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6424.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