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十二】朱见深在明朝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皇帝,爱之者捧其为中兴之帝,恨之者斥其为昏庸之主,但实事求是而言,处在他所面临的境遇,历史上并没有人多少人君能比他做的更好,探究其一生功过是非,称之为合格的帝王并不为过。
一分为二来看,作为至高无上的帝国统治者,他在前期确实颇有建树,但同时却又有矫枉过正的嫌疑,在后期将帝国的命运走向推向了尾大不掉的混乱另一端。但撇开这种难以定论的是非,他的翰墨丹青水平却得到一致的公认,在帝王层面上绝对当得上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即明宪宗(1464至1487年在位),后更名朱见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
惊世骇俗的姐弟恋因为爱情,因为绝不放手的爱情,因为不被理解的爱情,往往被人大而化之的以恋母情结而一言以蔽之,甚至掩盖了他作为帝王的功绩,这未免不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误读。
确实,朱见深的爱情匪夷所思,三宫六院春色无边,但他在内心深处始终离不开那个大他十七岁的万贵妃,而且在其因病去世后潸然泪下且喟然长叹:“万氏长去了,我亦将去矣!”果不其然,君无戏言,不久后忧思成疾的朱见深也中年驾崩。
一往情深深几许?朱见深以自己完整的生命给这个问题一个最动人的不可思议的回答。
朱见深的父亲朱祁镇是一个碌碌无为的昏聩之主,一意孤行玩儿把御驾亲征却被瓦剌瓮中捉鳖差点断送了大明的国运,但后来阴差阳错被瓦剌人当做负资产送回了明朝,可是这时他弟弟朱祁钰已经当上了皇帝,于是只得以太上皇的名义赋闲。不过,运气还是不错,最后又卷土重来再次当上了皇帝,此后睚眦必报,杀掉了救国有功的名臣于谦。
有这样一个把皇帝当成这样惨兮兮的爹,朱见深的童年成长经历的凄惨可见一斑,几乎小命不保,以至于落下个口吃的毛病。但朱见深能够如此幸运地逃过重重劫难,离不开一个女人对他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
这个女人叫万贞儿,也就是一人分饰多角的万贵妃,她是朱见深一生的灵魂伴侣,或者直截了当地说就是朱见深的魂魄,是他生命的全部。
朱见深时来运转十八岁登上皇帝的宝座之后,万贵妃地位的尊崇自不必说。但拗不过父亲遗命,还是册立吴氏为皇后,可这位吴氏却只担了一个皇后的虚名,于是心生怨气,在高估自己的位置后竟然对万贵妃不客气甚至动手打骂,这下可惹了朱见深的逆鳞,当了一个月的皇后就被朱见深彻底打入冷宫。只不过继任皇后还是轮不到万贵妃,在两宫太厚的坚决反对下而是换成了王氏,不过这位王氏玲珑了许多,眼不见心不烦,乐得个清闲自在总比在冷宫呆着强。
万贵妃从此在后宫一手遮天,而朱见深也对她专宠有加。在万贵妃三十七岁时候,两人终于有了爱的结晶,不过还不到周岁还来不取名字就夭折了,从此朱见深和高龄女人万贵妃两人之间再也诞下龙种。
爱情重要,但江山更重要,这点皇家传统价值观朱见深还是坚守不移的。但万贵妃能够在那种困难的情况下将朱见深带出一条活路,其能量自不可小觑。朱见深尽管在后宫到处留精不留情,但无奈万贵妃总在背后耍小动作,你懂得。一次朱见深临幸柏氏后诞下了一男婴,正准备册立为太子时不到四个月这孩子夭折了,连同柏氏也很快不明不白地死掉了,于是很长时间以来江山后继无儿的困境让朱见深愁白了头。
但百密必有一疏,朱见深一次无心插柳,在内藏库临幸一位纪氏后致其怀孕,在宫内太监等人的集体以生命为代价的保护下,这个叫朱祐樘终于逃过重重劫难,甚至在其母淑妃纪氏被万贵妃暗害后,朱见深的母亲周太后将太子接到自己的仁寿宫亲自抚养,而且一再告诫太子绝不可食用万贵妃所给的任何东西。
万贵妃无奈之下只好从长计议,密谋废掉太子。一反常态,劝朱见深多多临幸其他宫女,得令的朱见深也毫不含糊,才过几年,年富力强的朱见深就有了十多个儿子。后来,万贵妃劝朱见深废掉太子而立邵妃所生的儿子朱祐杬为太子,但是奇怪的是朱见深拗不过万贵妃的软磨硬泡后答应后不久,东岳泰山竟然发生了地震,于是在天意难违的神秘力量的震慑下,朱见深终于忤逆了万贵妃的意思,顺承天意当家作主了一把。而万贵妃大病一场后于成化二十三年正月初十病去,这曲折离奇的爱情大戏终于落幕,朱见深八个月后与万贵妃“在地愿化连理枝”去续写这场惊世骇俗的爱情续篇去也。
他们的爱情,用王菲所唱的那首《将爱》评价似乎恰如其分:“风风火火,轰轰烈烈,我们的爱情像一场战争。我们没有流血,却都已经牺牲,掩埋殉难的心跳,葬送一世英名。……歌颂这壮烈还是嘲笑这神圣?将爱进行到底,伟大是残酷的衍生。将爱进行到底,没有对错的血腥。”
成化鸡缸杯
曲径通幽的翰墨缘因为这场爱情,诞生了中国艺术史上一个最凤毛麟角的伟大的艺术品:成化鸡缸杯。这小小的鸡缸杯与朱见深祖父朱瞻基朝的宣德炉可谓明朝艺术史上双峰并峙的绝代双骄。
而与朱瞻基颇为相似的是,朱见深也是一位丹青妙手,在艺术上直追其祖父的风范。
朱见深传世作品并不多,但几乎每件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深刻的寓意,从中可以窥见他对家事国事天下事某种含而不露苦心孤诣的态度。
除了鸡缸杯,他还在成化丙午年(1486)中秋之日在一幅宋代画作《子母鸡图》上题了一首七言诗,这幅作品画面由一只母鸡和五只小鸡组成,这应该是他最喜欢的作品之一。他对这件作品的态度似乎隐约与万贵妃的关系有关,也似乎与他登基的那一年(1464)为鸡年有着联系,而且“鸡”与吉祥有着某种象征性的关联,而他在题诗之时早就子女满堂,这幅作品饱含着他的家国情怀,似乎更成为他一生的命运的隐喻。
宋 佚名 《子母鸡图》 上方有朱见深的题诗
而他最为人称道的是成化元年所作的《一团和气图》,这幅作品的绝妙构图成了一个经典的图案和图腾。这是他登基不久后根据“虎溪三笑”的典故而创作的:晋朝高僧慧远在庐山东林寺修行,从来送客不过虎溪,但一次儒士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来访,送行时却不知不觉将他们二人送过了虎溪,引起虎啸声声,三人相视而笑,这就是“虎溪三笑”的故事。这幅图一眼看上去现实一个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但仔细端详,却是三人合一抱成一团的形象,隐含着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天下大同彼此一心的期望,在这幅作品中他题的《御制一团和气图赞》中写出了他渴望朝廷上下团结一心共事的心声:合三人以为一,达一心而无二,忘彼此之是非,霭一团之和气。
一团和气图
此外,他的另一幅《岁朝佳兆图》也与当时的朝政和社会状况有关。成化辛丑年(1481)这段时期内有自然灾害外有蒙古扰境,岁朝之时,朱见深画下了这样一幅作品,画面中钟馗一手持如意,一手扶在双手捧着盛有柿子和柏枝的托盘的小鬼肩上,而钟馗犀利的目光直盯着画面右上角飞来的蝙蝠。这幅画面得构成很显然含有百事如意和福来的双重含义,画上他以“柏柿如意”为题赋诗曰:“一脉春回暖气随,风云万里值明时。画图今日来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这一年,从朱见深流传下来的作品看,他还分别画下了《松鹰图》和根据羊续悬鱼的典故而创作的《悬鱼图》,而此前一年成化庚子年(1480)创作了《冬至一阳图》,从这些作品中,隐隐透露出朱见深的帝王心思,那种对守卫边境英雄和治理内政廉吏的渴望于画面背后依稀可见,而阳生万物的则表明他对天下太平风调雨顺百姓安康的焦渴的心情。此外,朱见深流传下来的作品还有《达摩图》《树石双禽图》等。
岁朝佳兆图
从朱见深的绘画作品来看,他无疑具有极高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眼光,无论是在构图还是在笔墨技巧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他的作品兼工带写,极具笔墨情趣和写实功底,工笔线条细腻温润,这种缜密精确的笔触使整个画面具有一种典雅冲和的恬淡之美,与宋代院画有一脉相通之处;而在写意方面又放而不纵,收发自如,外放中有股内敛的气质,戏笔之中隐含着举重若轻的力度。这一点,几乎在历代帝王的绘画作品中都有着几乎如出一辙的气质,这应该是与高处不胜寒的九五之尊的地位有关,唯一例外的似乎只有在帝王翰墨中顶级人物亡国之君宋徽宗略有意外,极度的完美中缺乏内在的霸气。
帝王的心思深似海,见微知著,以小见大,这在朱见深的画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据说朱见深“时作墨戏,以赐群臣”,也许成化一朝的众多臣子对此更加深有感触吧。
达摩图
高开低走的帝王名失而复得是朱见深的幸运,高开低走是朱见深的宿命。
在《明史》上对朱见深盖棺定论的评价是:
宪宗早正储位,中更多故,而践阼之后,上景帝尊号,恤于谦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辂,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时际休明,朝多耆彦,帝能笃于任人,谨于天戒,蠲赋省刑,闾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于斯复见。顾以任用汪直,西厂横恣,盗窃威柄,稔恶弄兵。夫明断如帝而为所蔽惑,久而后觉,妇寺之祸固可畏哉。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应该说,这样的评价倒不失为公允之论,以他的执政期间的功过是非而论,在有明一朝的帝王中,绝对可以称得上排名前列。但发生在他身上诸多坊间津津乐道的宫廷秘事却稀释了他执政期间的所取得的青史留名的功绩,而且后期的一些也许是迫不得已的昏招使他的名君贤主的人设崩塌,以至于对他的评价越来越失真,平庸一词成了贴在他身上的一个标签。
松鹰图
正本清源来说,他昏庸无能的老爸朱祁镇留给他的是一个外弱中干的烂摊子。面对这样的天灾人祸叠加、内忧外患交织的局面,朱见深一上台的三年间就展示了他铁血的一面,以大无畏的政治勇气和远见卓识一扫颓势,新帝登基“三把火”或者说“三板斧”:一边在赈灾的同时,一边以铁的手段相继平叛了荆襄、两广、四川湖南等地的一系列的叛乱;同时还在边防上以强硬的姿态与侵袭边界毛里孩、建州女贞展开了绝不妥协的激战,而且占据上风;此外在这期间还相继拨乱反正平反了对大明国祚立下了奇功而被他父亲杀掉的于谦,恢复了他叔叔朱祁钰的帝号。
这种软硬兼施、铁血柔情的大刀阔斧的做派,一举开启了成化新风的盛世气象,也为后来的弘治中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悬鱼图
当然,朱见深在政治上被后人批评最多的就是设立传奉官、西厂和皇庄这三件举措。但如果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三种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实是追求一种公私兼顾力求双赢的局面,并不能简单粗暴予以一概否定。
传奉官中确实有许多不学无术滥竽充数之辈,其人员成分也鱼龙混杂,甚至有些人斗大字不识,但与此同时,这一制度的包容性却促进了明朝文化科技层面上的发展,比如这些人当中就有一批书画家、医学家、戏曲家以及能工巧匠等各行各业的尖端人才。
成化十三年(1477)设置西厂是朱见深源于对自身安全的考量,但这是他施政中最大的污点,特别是选人不当任用了宦官汪直,而且授权过大,从而对正常的政治运行制度造成了严重的干扰和伤害,不过后来在成化十八年(1482)下旨废除,这五年多的存在显然是弊远大于利。
而在朱见深即位之初的天顺八年(1464)没收宦官曹吉祥在顺义的田地设立皇庄,这一制度由于上行下效的扩大化造成了王田、官庄等衍生产物,打开了土地加速兼并这一“潘多拉魔盒”,逐渐造成了与民争利的恶果,造成了始料未及的局面,但在利益面前,吃了甜头的朱见深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应该来说,这些弊政的制度设计的初衷从大的政治考量上说是一种帝王权术,是对文官制度长期积淀下来的弊端的一种微妙的平衡,但后期的政策效应适得其反造成了更大的负面价值,并且成了朱见深英明的人设崩塌的导火线,使他的历史评价前高后低,以至于落下了昏庸的形象。
成也于斯,败也于斯。其实这种人设的建立和崩塌都有着始终如一的逻辑,是朱见深的个性使然,他“心有猛虎,轻嗅玫瑰”,他“不愿立地成佛,宁愿要走火入魔”,这种根植于他个性的底色,最终酿他无法摆脱的宿命。
冬至一阳图
博闻多能曰宪。朱见深死后庙号宪宗,可谓得其所哉。
朱见深不可思议的一生深不见底,他的文治武功,他的文韬武略,最终留在了历史的幽暗一角,似乎就像海水下看不见的冰山一般,而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展示的却是他不循常理的旷世之恋,但好在还有他绝妙的丹青翰墨,让更多的人们在无意间向他投上致敬的目光,这也算是一种难得的另类幸运眷顾吧。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6515.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B01.出师未捷身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