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云南玉溪人,出生于云南昆明,祖籍云南玉溪。1912年2月14日生于昆明市甬道街73号,1935年7月17日在日本藤泽市海滨溺水而死。聂耳从小喜爱音乐(改名为“聂耳”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耳朵特别灵),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乐器,并开始担任学校“儿童乐队”的指挥。
聂耳是《百年巨匠》音乐篇讲述的人物之一,分两集再现音乐巨匠聂耳精彩的艺术人生。《百年巨匠——聂耳》即将推出,敬请期待!
如果知道光阴的易逝而珍贵爱惜,不作无谓的伤感,并向着自己应做的事业去努力,尤其是青年时代一点也不把时光滥用,那我们可以武断地说将来必然是会成功的。
——聂耳
美丽如画的昆明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如诗如画的景色令人美不胜收,目不暇接。清澈透明的滇池,可以一眼看到摇曳的水草和在水中嬉戏的小鱼。这座美丽的城市不仅景色宜人,还诞生了一位蜚声中外的音乐家,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作者——聂耳。
幼年失怙 家贫少狐1912年2月15日,聂家最小的一个儿子出生了,父亲为他取名叫“守信”,字“子义”。聂耳的父亲聂鸿仪(字翼延)是当地颇有名气的中医师。他待人和气,医术高明。他的祖籍在云南玉溪县,为寻求发展,光绪末年举家迁居到省城昆明,在角道街中段东廊开设中药铺“成春堂”。聂耳就诞生在“成春堂”的楼上。聂耳的母亲彭寂宽,傣族人。母亲轻吟浅唱的民歌,是小守信的第一堂音乐课。
加里宁在《人民的创作》中说:“我们知道,最有天赋的诗人,最有才能的作曲家能在自己的创作上成为天才,只有当他接触到人民创作并且从人民创作源泉中进行发展的时候,否则就不会有天才的人物。”
聂耳是云南玉溪人,云南花灯音乐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天,他和哥哥们玩耍,晚上,在油灯下听做针线的妈妈用七言和十言的民间小唱本讲故事:《董永卖身》《安安送米》《柳荫记》《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讲到高兴时,就用“出门板”的灯调唱几句,讲到悲痛时,又用“全十字”的灯调唱几句。这优美的传统音乐曲调,像金色的种子撒入聂耳幼小的心灵。
父亲重病后,母亲拿出家中全部积蓄为父亲看病,在痛苦中煎熬了半年,1916年7月11日父亲闭上了眼睛,那一年聂耳才4岁。
对于父亲的死,聂耳在1930年10月19日的日记中,曾回忆:
爸爸的死,决定了我这一生的命运,指示给我应走的道路。
走进他的房子,他心爱的那些烟具依旧平静地躺在床上,他教我认的那些图画方字也杂乱地摆在烟盘子里,仿佛和以前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从前在这里睡着的人已经离开了此地,离开一切心爱的东西,忍心地走向了那黑暗的地狱里。他不再归来了!不问他的家是有饭吃或无饭吃?不管他的妻子是怎样的哭得死去活来!更是管不着他可怜小孤儿的认字。这房子充满着凄惨、冷静、恐怖……
父亲去世后,家中生活陷入了十分艰难的境地。聂耳的母亲从此挑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白天,她独自继续经营“成春堂”行医问药,夜晚,又在油灯下帮人做针线挣些钱来贴补家中的生活。生活的艰辛并未抹去小聂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音乐的向往。
1929年聂耳(右一)在云南省立第一师范时表演话剧 《克拉维哥》
事母尽孝 彩衣娱亲聂耳从小最喜欢的地方不是和哥哥们到山上玩捉迷藏,而是去家附近的茶馆。茶馆里不仅有飘香的茶,还有美丽的“滇剧”。聂耳无事时就来到茶馆,找一个角落静静地听滇剧它时而高亢,时而婉转,时而低回,时而欢快的曲调。名演员栗成之演唱的《空城计》、玉萱唱的闹剧《裁缝偷布》、李少兰主演的《黛玉葬花》等戏,聂耳都曾看过。
玉溪花灯流传到昆明后,被称为“新灯”,很受群众的欢迎。逢年过节时,昆明街头和农村一样热闹,郊区农村的业余花灯演出小组,载歌载舞沿街递“灯贴”拜年。只要听到门外锣鼓响,聂耳就跑到街上挤在人群中看花灯,直到一条街都看完了,他才肯回家。
童年时期,云南丰富的地方戏曲和民间音乐,成变聂耳音乐创作的源泉。聂耳的对音乐特别敏感,记忆力又好,晚上回家能把听到的小调子绘声绘色地唱给家人听。聂耳的表演给贫困的家庭带来了欢乐。
在少年时,聂耳和三哥聂叙伦一起到翠湖散步,路过“三丰庵”时,听见里面传来古乐的旋律很好听。原来是一群文人在供奉“文昌帝君”的神像两旁“弹洞经”(昆明的一种道教音乐),他们演奏《一江风》《十贡养》《倒拖船》等曲牌。聂耳见邻居姚大叔也在里面吹笛子,过了几天,“洞经会”散了,聂耳就去姚大叔家登门求教,请他唱,自己用简谱记录“洞经调”。后来,聂耳在上海创作改编的器乐曲《翠湖春晓》,就是以“洞经调”中的《宏仁卦》为素材改编而成。
光阴荏苒,在不知不觉中,小聂耳和两个哥哥都已到了上学的年龄,但只靠母亲一个人苦苦支撑的家,实在拿不出钱来供他们读书,母亲一筹莫展。还是好心的邻居帮忙垫交了学费,聂耳才有了读书的机会。学费解决后,但买书还是没有钱,聂耳的母亲只好卖家中的东西。
一天,小聂耳回到家,感到家中格外寂静,发现家中的八音钟不见了。他问妈妈:“妈妈,咱家的八音钟呢?”妈妈轻轻地说:“卖了,给你们作书费。”望着眼圈微红的母亲,小聂耳一声不响地坐在屋里,屋里已没有八音钟那悦耳的报时声。到了晚上,小聂耳轻轻地走到母亲身边:“妈妈,只要我们认真读书,你就会比什么都高兴。”母亲轻轻地抚摸着聂耳的头,露出了含着苦涩的微笑。两个哥哥也激起了要勤奋苦读报答慈母的决心。
困难的家境磨炼出小聂耳在困难中坚韧不拔的性格,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1922年,小聂耳从昆明师范附属小学毕业了,他被选拔为童子军,因为家里拿不出十几元钱(这相当于全家一个月的饭钱)来制作童子军的服装,只好转向私立求实小学的高小读书。到求实小学后,聂耳的学习成绩年年名列前茅。
求实小学是用孔庙的名宦、乡贤两座祠堂作为校址,但是不久就被有关人员以修理祠堂为理由,勒令学校迁出。学校只好借房子上课,好不容易等房子修好了,这些封建社会的遗老遗少又以“圣庙不能办学”为名,不准学校搬回来。求实小学没有固定的校址上课,学生无法安心学习。富有正义感的聂耳(当时任学生自治会会长)约了很多同学,激愤地说:“他们这样无理,不让我们读书,我们应当和他们斗争,一定要把学校要回来!”在全校师生和社会上的一些热心人士的支持下,终于取得了争取校舍的胜利。学校对于聂耳的品学兼优和富有正义感的精神十分赞赏,发给了他求实小学的第一号奖状以资勉励。
电影《扬子江暴风雨》中聂耳饰工人老王(左) 袁牧之在警报中饰老农民
少年时代 天赋初现聂耳很会演戏,有表演才能。当时是男女分校上课,男校演戏就得男扮女装,聂耳个子较小,所以常被安排扮演女主角。他模仿能力很强,会模仿各种腔调,曾饰演《克拉维哥》《少奶奶的扇子》《女店主》《断鸿零雁》的女主角。
聂耳喜欢郊游,昆明的名胜古迹——美丽的翠湖、造型奇特的大观楼、秀丽如画的滇池,层峦叠翠的西山、黑龙潭、筇竹寺……常常让聂耳流连忘返。但最令聂耳神往的还是音乐,他经常和哥哥合奏《苏武牧羊》。住在隔壁楼的张庚候是小学音乐教员,是第一个教会聂耳拉小提琴的老师。张庚候比聂耳大五六岁,两个人常在一起唱歌、练琴,探讨音乐上的问题。那时聂耳几乎天天到张庚候家,借用张庚候的琴。从第一眼看到小提琴,聂耳就没有离开过小提琴,终生都在用小提琴抒发自己的情感。
1925年,聂耳考入走读的昆明市11县属云南第一联合中学,当时被录取的有10名插班生。在这个班里,只要读5个学期就可以毕业,还不必花食宿费。为节省买书的钱,聂耳用自己手抄的课本。望着在昏暗的油灯下奋笔疾书的聂耳,妈妈说:“孩子,苦了你了。”聂耳笑着说:“不,妈妈,这样一可以练字,二可帮助记忆课文。”春节来临时,聂耳买些红纸,在街头摆一个小摊,写成春联出售。在这艰难的家境中生活的聂耳,却从没有离开音乐。音乐给他感情慰藉,音乐是他生活的风帆,音乐是他理想的幸福港湾。
聂耳读中学期间,大量阅读《东方杂志》的“李宁(即列宁)专号”、《环球旬刊》《现代新兴文学诸问题》,以及鲁迅的《呐喊》《彷徨》等书刊文集,受到革命思想的教育和启发。聂耳在1925年所写的“近日国内罢工风潮述评”的作文里,曾提出“欲免除罢工之患,非打破资产阶级不可”。当时广泛流传的《国际歌》《国民革命歌》《工农兵联合歌》等革命歌曲,深深地影响聂耳后来的创作道路。
1927年夏天,家中实在没有能力供他读书了,想让他找一个工作,也好帮助家里。正当全家一筹莫展之际,云南唯一的公费学校——省立第一师范招考新学制师范生。从未想过当教师的聂耳,经过两次复试,三次发榜,于1927年的秋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云南省立师范高级部英文组。学校虽然免交学费,供给伙食,但入学时要交保证金、书籍费,自己准备住宿的卧具。15岁的聂耳和妈妈东奔西走,终于凑齐了这笔费用,借了一套被褥,解决了继续读书的问题。此时,聂耳已从一个少年向青年时代。
来源:《齐白石 聂耳》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云南花灯云南花灯戏是一种地方戏曲剧种。渊源于明代或更早一些时候的民间“社火”活动中的花灯,流行于全省各地和四川、贵州个别地区。 由于各地语音有别和艺人演唱的不同,流行在不同地区的花灯又接受了不同的曲种、剧种或民歌小调的影响,故云南花灯又分有昆明、呈贡花灯,玉溪花灯,弥渡花灯,姚安、大姚、楚雄、禄丰花灯,元谋花灯,建水、蒙自花灯,嵩明、曲靖、罗平花灯,文山、邱北花灯,边疆地区花灯等九个支派。 云南花灯戏演出的许多剧目,都具有朴素单纯、健康明朗的民间艺术特色,充满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气息。
聂 耳(1912—1935)
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云南玉溪人。1927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32年入上海联华影业公司。1933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进百代唱片公司,组织百代国乐队。1935年1月重入联华影业,任音乐部主任。1935年7月17日,在日本鹄沼海滨游泳时溺水身亡。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码头工人》《新女性》《毕业歌》《飞花歌》《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梅娘曲》等,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卓越的艺术性和高昂的民族精神。郭沫若为其墓志铭题词“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
剪 影
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百年巨匠》音乐篇顾问、《百年巨匠》宣传片代言人傅庚辰,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贾磊磊,中国民生银行社会责任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乔榕,《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为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音乐篇开机仪式揭幕
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百年巨匠》总顾问王文章,《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百年巨匠》音乐篇顾问、《百年巨匠》宣传片代言人傅庚辰颁发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音乐篇顾问聘书
版权声明凡本微信刊载的作品(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任何资料),均为《百年巨匠》项目方依法享有知识产权或已获得合法授权的作品,未经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机构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或部分使用;已获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百年巨匠》官方微信”。违反上述声明者,《百年巨匠》项目方保留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编辑/万芳 制作/丹丹
图片来源:《百年巨匠》
关于我们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百年艺尊(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银谷艺术馆联合摄制,中国民生银行独家赞助的百集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是国内第一部大规模、全方位拍摄制作的关于20世纪画坛巨匠、艺苑大师、文坛泰斗的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分为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以百集的规模拍摄43位20世纪中国文艺领域的杰出代表——
美术篇: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潘天寿、林风眠、傅抱石、李可染、刘海粟、吴作人、关山月、吴冠中、李苦禅、蒋兆和、石鲁、黄胄;
书法篇:于右任、沈尹默、林散之、沙孟海、舒同、赵朴初、启功;
京剧篇: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话剧篇:欧阳予倩、田汉、焦菊隐、金山;
音乐篇:萧友梅、刘天华、贺绿汀、黄自、冼星海、聂耳;
文学篇: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纪录片《百年巨匠》已在央视一套、三套、九套、十套、发现频道、国际频道(法语、俄语、西语、阿语)、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北京电视台(光阴、博览栏目)、重庆卫视、浙江卫视、黑龙江卫视、山东卫视、河南卫视、甘肃卫视、新疆卫视、青海卫视、宁夏卫视、西藏卫视、广东卫视、广西卫视、三沙卫视、北京纪实高清频道、上海纪实频道、湖南金鹰纪实频道等二十余家省级卫视,天津电视台文艺频道、重庆电视台科教频道、广州电视台、安徽电视台人物频道、上海教育电视台、武汉教育电视台、安庆电视台、漳州电视台、江阴电视台等地方频道,以及马来西亚电视台等国内外50余家电视台播出。《百年巨匠》播出平台,遍布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华南各大行政区。自《百年巨匠》播出以来,屡创同类纪录片收视率新高,受到广泛好评。目前,《百年巨匠》已获得七项纪录片奖项。
《百年巨匠》系列丛书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教材,连续两年被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发放到全国近300所承接国家级艺术院团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演出的高校。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员网”,也将《百年巨匠》美术篇第一部纪录片和书籍作为视频教材和知识讲座内容。2017年,《百年巨匠》影像制品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17年向全国老年人推荐优秀出版物。
中央电视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百年巨匠》,立项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组织实施的“纪录中国”传播工程项目,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迎接党的十九大重点纪录片项目,已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市文化创新发展资金资助扶持。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7137.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CAD制图技巧,都学会你就逆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