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罗荣桓之子,生于抗战名为"东进",3岁第一次吃白面40岁才知生日

1939年2月,担任115师政委的罗荣桓准备率部进入山东,开辟革命根据地。

罗荣桓的夫人林月琴因为怀有身孕暂时留在了晋东南,又一次含泪送走了丈夫。

肚子里怀着孩子,本来应该是一件大喜事,林月琴却十分为难。

1938年3月,林月琴生下了第一个儿子,罗荣桓因为战争不在她身边。林月琴按照罗荣桓去前线之时的嘱托,给孩子取名为"北屯",以示部队屯兵陕北。

罗北屯的出生给林月琴带来了初为人母的快乐,她恨不得时时刻刻将儿子带在身边。而林月琴刚出月子,组织上决定分配她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工作,林月琴含着泪将北屯暂时交给了一户老乡抚育。

罗荣桓之子,生于抗战名为

图|罗荣桓元帅和夫人林月琴校长

10月,罗荣桓回延安参加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在会议期间抽空去看了看小北屯。

那家老乡已经对小北屯有了感情,想要把孩子要过去养。罗荣桓没有同意。不久,罗荣桓听说这户老乡搬家了,孩子因为营养不良夭折了。

刚开始罗荣桓和林月琴都以为这是老乡为了留下孩子编的托词,不愿意相信孩子已经夭折的事实。后来经过组织的调查,证明这个孩子的确已经没有了。

罗荣桓十分痛心,罗北屯短暂的一生,就和爸爸匆匆见了一面。

所以,当林月琴怀上第二个孩子的时候,根本没有多少喜悦之情。

母子分别曾让她肝肠寸断,孩子出生后注定不可能养在身边,怀孕、生育、坐月子的时候,其他的同志们要在沿途费心照料她。一个孕妇行动不便,目标明显,如果在关键时刻分娩,拖延部队的行程不说,还可能会带来祸端,引起敌人的注意。

林月琴千方百计想要将孩子打掉,军中本来缺医少药,没有打掉孩子的药物,林月琴就拼命跑步、骑马,甚至还故意从马上面摔下来。没想到这个儿子非常健康,怎么折腾都摔不掉。

罗荣桓之子,生于抗战名为

图|罗荣桓与林月琴

在八路军进入山东前夕,林月琴生下了儿子,母子平安。罗荣桓得到消息之时,看着一路前行的队伍,为刚刚出生的儿子起名为"东进"。

1939年5月,林月琴带着刚刚3个月的小东进前往山东泰西与罗荣桓会合。

行军途中,罗东进就被装在一个箩筐里面,另一侧则放着块石头,挑夫挑着他随部队前进。

有一次越过封锁线的时候情况比较紧急,挑夫为了保护小东进,扔下了担子抱着他走过了封锁线。

战士们一直都很关注小东进的情况,人人都认得这副担子。有人注意到担子突然空了,一过封锁线就着急地喊了起来:"东进被扔了,东进被扔了。"

林月琴一听也是吓了一跳,赶紧回头寻找,幸而这个时候挑夫抱着孩子过来,她才最终放下心。

林月琴产后没有好好休息,身体虚弱,一边照顾孩子一边跋山涉水,几次通过敌人的封锁线,一路十分辛苦。

罗荣桓见到妻儿十分高兴,抱起儿子亲了又亲。后来听说同志们为了照顾林月琴母子俩,路上专门拨给她一头牲口,罗荣桓又开始不安起来,对着带队的朱涤新同志说:"这样做不合适,给同志们的影响不好。"

此时正值陆房战斗之后,泰西形势依旧非常严峻,军队尚未安置妥当,处处都是危机。

因为长子的夭折,罗荣桓和林月琴本来痛下决心,无论多困难,一定要将小东进留在身边。

有一次,敌人正向大部队靠近,得到情报的罗荣桓马上安排大家转移。

罗荣桓之子,生于抗战名为

图|青年罗荣桓

同志们主张抽几位同志专门护送林月琴和小东进,罗荣桓非常严肃地拒绝了:"我们现在一个战士要顶十个用,怎能抽出人来护送他?"

林月琴不忍和孩子分别,但低估了在野战部队带着孩子的艰难,在转移的路途之中,小东进突然哭了出来,所有人都慌了神,担心暴露目标。幸好林月琴反应够快,赶紧将孩子安抚好。

她一边摇着儿子,一边扑簌簌掉眼泪,自己的坚持给部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此次侥幸之后,她必然是要和儿子分别了。

当天晚上,罗荣桓将小东进抱在怀里,怜爱地摸着孩子的小脸蛋,长长叹了一声,对林月琴说:"我看,干脆把他交给群众养活吧!"

那一天夜里细雨蒙蒙,师部事务长陪同着林月琴,抱着小东进,骑着马跑了十多里,将小东进托付给深居在小山村的人家之中。

林月琴含泪看了孩子一眼,狠下心扭头就走,连夜返回了部队。

这世间没有比母子分别更加令人心酸的事情了,何况林月琴的长子已经夭折,但为了革命,她宁愿牺牲自我。

那一带家家户户都非常贫苦,几乎人人只有地瓜干可以吃。罗东进到老都还记得,那些地瓜被农民们挖出来,用镰刀削成一片一片的,直接扔在地头晒干。好一点的地瓜就磨一磨,不好的就连着叶子一起煮着吃。

有了上顿没下顿的善良老乡,硬是将小东进拉扯到3岁。

后来,杨勇将军来到老乡家里,将罗东进从鲁西南接走。

罗东进被一个挑夫放进了扁担一头的篮子里面,夏末秋初,正是桃子成熟的季节,挑夫在扁担的另一头放着桃子,罗东进饿了,挑夫就给他一个桃子吃。

就这样,罗东进被挑夫"挑"进了沂蒙山区。

罗荣桓之子,生于抗战名为

图|罗荣桓一生酷爱读书

这是罗东进懂事后第一次见到爸爸妈妈,他根本不认识他们了。

林月琴见到儿子眼泪都止不住,张开手臂想要抱抱他。小东进胆怯地跑开,躲到了将他送过来的挑夫身后面,抱着挑夫的大腿。

罗荣桓也想要和儿子亲近亲近,可一旦靠近,罗东进就因为害怕哭了起来。

罗东进因为营养不良面黄肌瘦,头大腹涨,四肢非常纤细,连头发都没怎么长。林月琴很心疼,赶紧去找了一点白面,想要给儿子摊一张饼吃。

罗东进好奇地看着面前的食物,他摇摇头根本不敢吃,他从来没有见过白面,不知道这是可以吃的东西。

沂蒙山区的生活亦是非常艰苦的,家家户户能吃到的,只有一种百姓们称作"穇子面"的食物。

这种作物产量不高,但像杂草一样生命力极强,林月琴给罗东进吃的"白面"就是这种"穇子面",和红薯面合在一起摊成煎饼。这种煎饼不可能像现在的白面饼一样软绵绵的,而是硬邦邦的,一折就会碎了。

罗荣桓之子,生于抗战名为

图|罗荣桓夫妇和女儿巧巧在一起

罗东进在回忆录《我的父亲罗荣桓》之中讲述了自己的"籍贯"问题。

"我祖籍湖南衡山,出生在山西长治,在出生地待了一百天就被挑夫挑到了山东。我的童年在山东,是山东的老乡用地瓜和煎饼将我哺育成人。"

战争还在继续,罗东进还是会被常常放在老乡家中。日匪不停骚扰扫荡,罗东进还要经常换"家",换"妈妈"。

这个时候罗东进又有了妹妹,每次日匪来扫荡的时候,罗东进和妹妹一人一边坐在两个筐子里面,由毛驴驮着跟着部队转移。

罗东进童年记忆之中,就是这样被挑着、驮着走过一个又一个"家"。

后来,在当地党组织的协助之下,王换于办起了战时部队机关托儿所,罗东进和20多名革命后代才暂时有了固定的人照顾。这些孩子最大的七八岁,最小的出生三天就被抱过来了。

罗荣桓之子,生于抗战名为

图|"沂蒙母亲"王换于大娘创建地下托儿所,抚养了许多革命后代

"穇子面"饼太硬了,小孩子们没有办法吃,老乡们都是咀嚼之后再喂给他们吃。

罗荣桓和林月琴一再叮嘱罗东进:"走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不能忘了人民,尤其不能忘了山东沂蒙山区的人民。"

有一次,军队缴获了一只防毒面具,罗东进比较调皮,把防毒面具戴起来吓唬老乡的孩子们,将小伙伴们都吓哭了。

罗荣桓知道之后非常生气,严肃批评了他:"你怎么能忘本?是大爷大娘一口一口把你喂大的,你怎么能欺负人家的孩子?你违反了群众纪律,在家关一天禁闭不准出去!"

那时候的军民关系真的深厚的"鱼水之情",老乡们宁可自己的孩子们挨饿,也要照顾好这些革命后代。

在敌人来搜查的时候,不止一位老乡为了保住伤员将自己的儿子送给敌人。他们都恨透了日本侵略者,拥护军人拥护党,把他们当作比亲人还要亲、还要重要的人。

罗东进每次回忆起老乡们,眼眶都是湿润的。

他一直说自己是山东人,说自己的身上有山东人的秉性和气质——重情有义。

罗荣桓之子,生于抗战名为

图|罗荣桓从莫斯科回到哈尔滨,和妻子以及工作人员的合影

这种感情,随着罗东进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深厚,他称"去山东"为"回山东",退休后去过好几次沂蒙山区,见到王换于的照片时还是会忍不住潸然泪下。

罗东进的童年还有一件小小的遗憾事,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

当时情况特殊,林月琴记不得罗东进到底是几月几日出生的了,只记得他是在腊月生的。

解放后干脆就将罗东进和同样在腊月出生的妹妹罗宁的生日放在一天,兄妹俩一同过生日。

一直到1989年,曾经担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的梁必业找到了罗东进,兴奋地告诉他:"东进,我找到你的生日了。"

原来梁必业在整理自己的日记之时,突然发现了从前一笔简短的记录,罗东进是在1939年2月14日出生的。

和别人说起这件事时,罗东进并不觉得委屈,只是觉得40岁还能弄清楚自己的生日是一件非常奇妙而幸运的事情。

1946年,党中央安排罗荣桓到苏联看病。一年之后,罗荣桓回到了国内,住进了一栋从旧官僚手中接过来的楼房里面。

这是一栋非常豪华的独立小洋房,上下三层还设有豪华的舞厅、会客厅。罗荣桓第一次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心中很是不安,多次向组织提出想要换一间朴素的房子住,组织却让他安心住下来休养身体。

罗荣桓之子,生于抗战名为

图|肖文玖、傅钟、莫文骅、罗荣桓、刘亚楼、谭政

罗荣桓到谭政家中去做客,看见谭政家是一栋两层小楼,就和谭政打商量:"我们家跟你搭个邻居怎么样?你家住在楼上,我们住在楼下,欢迎吗?"

谭政还以为罗荣桓是在开玩笑,没想到过了几天,罗荣桓果然带着妻儿们搬进来了。

有人在诗作之中评价罗荣桓:"帅府门前客不断,单车倒比汽车多。"

罗荣桓家门少有汽车,也向来不愿组织对他们一家子特殊照顾。

解放后,罗东进和妹妹罗南在离家比较远的学校念小学,平时都住校,只有星期六的时候才坐公交车回家。

有一天学校放学比较晚,家里第一次派车将两个孩子接了回来。罗荣桓知道之后,将全家都召集到一起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严肃地说:"汽车是组织上给我工作用的,不是接送你们上学的。你们平时已经享受了不少你们不应当享受的待遇,如果在不自觉就不好了,这样会害了你们自己的。"

罗东进和妹妹都遵循爸爸的教导,一直乘坐公交车,一次两人没有坐上公交车最后一班,就决定步行回家。天已经黑了,两人还没有到家,林月琴着急了,生怕孩子们在路上出什么事。家人们正准备出门去找,看见两个孩子满头大汗一身尘土地回到了家。

罗荣桓颇为自豪地表扬了他们,鼓励孩子们将这种不怕苦的精神保存下去。

罗荣桓是一位慈父,孩子调皮犯错,他常用的惩罚措施就是面壁思过。

罗东进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考试没有考好,罗荣桓让他认真反思了一天,一直到他找到自己的原因为止。

罗荣桓之子,生于抗战名为

图|罗荣桓与家人的合影(左二为罗东进)

一年冬天,林月琴给罗东进买了一顶棉布帽子,罗东进嫌弃样子不好看不愿意戴,想要再买一顶,又招来爸爸的一顿批评。罗荣桓希望子女们的注意力不要太多放在这些外在的讲究上,而是在自己的思想上多花点心思。

其实罗荣桓也在慢慢学着当一个父亲,他也觉得当一位父亲,教育好这么多的孩子是一件麻烦事儿。骂多了、罚多了也不好,能做到的就是在发现一点点不好的苗头时就赶紧让他们改正,不要任由其发展下去。

罗东进从小就在部队之中长大,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当兵,后来考上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专业,罗荣桓非常高兴。

唯一的儿子要去上大学了,老父亲坐在书房里,想要给儿子写一句话鼓励鼓励。

他写了很久,写一个不成就揉了扔掉了,最后交到罗东进手上的是这样一段话:

学习专业与学习政治相结合。政治是确定方向,没有方向的航行,是会误入迷途的。

紧密地联系同学,互相协作,达到一齐提高。

警戒孤僻自大,也不要自卑无信心。遵守军事纪律,养成大无畏精神。

到了学校之后,罗东进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他是班级党小组的组长,平时活动很多,学习的压力比较大,难免会出现情绪急躁的时候。

罗荣桓关心儿子的思想情况,常常给儿子写信,提醒和告诫他。

罗荣桓对罗东进最多的嘱咐就是千万不要做"八旗子弟":"军队就是你的家,是党和人民军队抚育你长大的,自己今后就要成为共产党人,要成为革命军人,要为中国的事业奋斗一生。"

有一次,罗东进坐火车回家,在路途之中见到一位老大爷没有位置坐,他就把自己的位置让了出来,在过道里站了一天一夜,回家之后罗东进就病倒了。

罗荣桓了解情况之后,对儿子的舍己为人非常赞赏,笑道:"你做得对!能吃苦,这很好。我们像你这么大年纪,哪有火车坐呀。"

而对自己一生功绩,罗荣桓很少跟自己的孩子们提起。只是说过很多次他一直藏在心中的梦想:他想要去教书,做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不想当什么大官。

罗东进小时候不太明白,长大了看了很多书,才从资料里面一点点了解自己的父亲。

罗荣桓之子,生于抗战名为

图|1961年,罗东进与父亲罗荣桓合影

罗荣桓临终前对给孩子们留下了一句铿锵有力的话:"我这一生,跟着主席是跟对了。"

毛泽东也曾回忆道:"凡是我倒霉的时候,罗荣桓总是和我一起倒霉的。"他还非常简练深刻地评价过罗荣桓:"他是个老实人。"

1927年,罗荣桓在井冈山与毛泽东相识,从此一直跟在毛泽东身边。在罗荣桓去世之后,各种画报、军事博物馆都曾经来罗家,想要找一张罗荣桓和毛泽东单独的合影,找遍了家中所有的相册,都没有找到。

罗荣桓如此尊崇毛主席,但每次照相的时候,他都是磨磨蹭蹭地踱到最后面,等到有人喊照大合影的时候,他才会出现在镜头上。

因为没有两位伟人的合影,最终只能找到一张很多人的合影,在上面做了剪裁,取了毛泽东和罗荣桓站在一起,合成了一张照片。

他位高权重,却少言寡语,不喜欢显摆自己,只是在原则问题上格外固执,绝不会让步。

罗荣桓走了之后,罗东进时常拿出爸爸在大学时候给他写的信看一看。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纸张已经被罗东进摸得泛黄了,他一直铭记着爸爸的教诲。

退休后,罗东进也要学年轻人上上网,刷一刷社交网站。

一次他在和网友聊天的时候,看见一名网友说"红军长征是逃窜",向来云淡风轻的罗东进激动了。他脸涨得通红,网友们的这些话就像是在拿着刺刀对他挑衅一般。

后来他和记者提起这件事,声音陡然高了起来:"现在的年轻人老有一股怨气,一提起来就是社会不公,丧失信心,这能振兴民族吗?国家还能发展吗?如果过去老一辈都站在现在少数年轻人的角度去看问题,谁还站出来革命呀!"

罗荣桓之子,生于抗战名为

图|罗荣桓与林月琴

罗东进知道如果只在网络上据理力争,也只能勉强改变少数人的看法,作为一名军人,一位元帅的后人,他深刻地担忧现在的年轻人,生怕他们没有了信仰,没有了理想。

后来,这位硬气的军人,穿着"情系长征路"的黄色T恤,头戴五角星帽子,领着一群特殊的老兄弟姐妹们,一起重走长征路。

他们是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任弼时的女儿任远征,董必武的儿子董良羽,朱德的女婿刘铮,贺龙的女儿贺晓明,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

一路41天,他们不收礼物,不喝酒,不住好的宾馆,不坐小汽车,遇到旅游景点全部绕道而行……

他们以这样的方式重走一遍父辈走过的路,就是想要重新振奋自己的信仰和精神,也希望他们的行动能够启发和教育后代。

回想自己的一生,罗东进深刻体会到罗荣桓生前的忧患意识、历史责任感、知恩图报、回归群众的精神是多么重要,这是现代年轻人急需的一节课。

"我得给现在的年轻人一个解释,有人跟我讲,很多人都是开着宝马、奔驰,拿着善款去长征的。年轻人的想法是有原因的,他们有意见,我想告诉他们,我们这一代是跟着革命队伍,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下长大的。"罗东进和采访他们的记者说了这样一段话,以诚恳的心态和宽阔的胸襟,去体会下一代的心境,去实事求是地去做一些事情,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尊重群众的想法,团结更多的同志。

这是一位吃着百家饭成长的"红二代"的故事,他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普通的劳动者。元帅子女的身份,可能给罗东进带来了很多关注和光环,但也给了他颠簸流离的童年和自强自律的一生。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7272.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