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随想曲
生命如歌,抑扬顿挫演绎着喜怒哀乐的真谛;人生似曲,此起彼伏编织出酸甜苦辣的旋律。岁月像把刻刀,毫不留情将年轮雕上额头,将过往琢入心底,晚年回味别有慨叹,闲聊几句随想若干!
闲聊随想曲之一
感恩父母
祖父祖母皆为天津扬柳青人氏,少时即随左宗堂部赶大营做生意往来于天津与新疆。父亲柳柏年生长于天津租界小白楼,优越的环境使之精通多种乐器。青年时父亲去新疆迪化(现乌鲁木齐),与大户千金李德澜相识成婚。
1947年夏,父母怀抱满月不久的我,逃离民族战乱尤甚的新疆,来到中国的地理中心兰州。父亲先当教员,后专事民族音乐的发扬与传播,是甘肃民族音乐的开拓者之一。母亲先从事街道妇女工作,后一直教书育人,曾荣获兰州市教育局颁发的“辛勤育教三十年”光荣证书。
父亲四十年代末与张梓长、丁少汤、樊汝武等爱乐青年组建了甘肃第一个民间民族音乐团体《兰州乐乐乐(读yueleyue)社》。 1951年10月,他们率先编辑出版了新中国第一册《粤乐名曲集》。因一、二集均为二、三十年代出版,故编为第三集。此集首次将“步步高”“鸟投林”等38首广东音乐名曲以简谱定调刊发,影响深远。他们定期举办音乐会,讲解示范并演奏广东音乐和其它国乐名曲,推动兰州乃至全省文教事业的快速发展,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有志青年迈向新生活。
至今还有人对《乐乐乐社》津津乐道:诗情话意的《春江花月夜》奏响在邓宝珊省长主办的中秋赏月会中;激动人心的《光明行》鸣响在青年学生奔赴边疆的欢送会上;热情奔放的《步步高》成为欢迎抗美援朝战斗英雄的胜利凯歌……。
老乐乐乐社人的回响。左起解金福,黄绍雄,柳柏年,朱建中,罗生荣,张梓长
2018年4月,我又一次去拜望了父亲好友,当年兰州《乐乐乐社》的老人樊汝武老伯,撰写了《七十年了,我们不该忘记》一文,以怀念他们的突出贡献。
此文在权威杂志《广东音乐研究》2018年第2期全文刊载。这也是大范围地对《兰州乐乐乐社》先辈做了良好忆念。
父亲柳柏年后来在甘肃人民广播电台民族管弦乐队、兰州艺术学院民乐系、甘肃省杂技团乐队等单位从事民族音乐的传播与弘扬。父亲还能熟练演奏钢琴、扬琴、黑管、架子鼓等多种乐器。一天,看到娟在练习钢琴,从未见弹过琴的姥爷给已学钢琴达到八级的孙女随手示范了一曲,其娴熟自如,令我们大为惊讶!
☆父亲(前左一)与张梓长、周以南、解金福、皇甫家鸿、黄绍雄,、罗生荣等甘肃音乐界老友合影
当年,甘肃人民广播电台民族管弦乐队是全国五大广播乐团之一,集聚了众多名家,还有几位是从中央发配到边远地区的顶级专家。他们定期举办“广播音乐会”。热情的《春节序曲》、抒情的《彩云追月》和他们创作演奏的许多曲目经电流传播到千家万户,给许多人留下了难忘的美好记忆。
那时,中央领导来甘肃视察,如举办欢迎晚会或舞会,大都由省电台乐队担任演奏或伴奏。听父亲说,有一次欢迎舞会上,一曲终了,周恩来总理突然提出乐队是否可以演奏一下柴可夫斯基的《小天鹅舞曲》?毫无准备的演奏家们眼神一会,当即奏起。周总理听后面露笑容,击掌致谢。大家亦深感荣幸。
父亲在省电台定期举办二胡讲座,还在当时的兰州艺术学院音乐系担任客座教授,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和专业的器乐演奏人才。文革开始后,父亲和父亲挚爱的民族音乐也受到严重干扰。70年代中期,父亲又临危受命,重新组建甘肃省杂技团民乐队,并启用了不少新秀。以内涵深邃的二胡经典到优美典雅的广东音乐,从气壮山河的管弦乐大作到溪水潺潺的小品轻音乐,父亲始终没有离开民族音乐主体的探索,没有放弃对民族音乐精髓的追求。他常说,美妙的音乐能塑造美好的人性,爱乐之人才会感悟快乐的人生!
☆1960年,甘青两省广电文艺工作者联合演出留念
我自小耳濡目染,对音乐渐有好感,从敲木琴开始到学拉二胡、板胡,深受父亲影响。少年时,没有手机电视,可专心致至。我常在家门外黄河边,怀抱胡琴,面对波涛,潜心练曲。我感到学乐器刻苦和揣摩都很重要,悟性可缩短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之距。父亲很高兴我很快就能像摸像样地拉奏出一些有难度的大曲、名曲。
☆父亲传我玩具,终生好伴侣
父亲随和大度,谦逊热忱。母亲教育严谨,勤俭持家。我兄弟姊妹四人都在母亲任教的工厂子弟学校就读小学和初中。工人师傅的吃苦耐劳、忠厚朴实是我们感知人生的第一课。面粉厂和木器厂的一点福利优惠,让我们在大饥荒物资匮乏年代受益难忘。一些珍贵的老照片被毁于“文革”之初,甚惜!后来,我参了军,大妹鸿林分配到兰州供电局,弟鸿凯去了兰州军区军械厂,小妹鸿红进了兰州一毛厂。家人没有被上山下乡,幸甚!我们深深感念父母养育之情,敬老重孝。父亲于1998年年底整73岁不幸病逝后,我们悉心照料母亲安享至86岁高寿 。
2012年7月,我们和大妹两家从北京回兰州,一大家人高高兴兴去像馆拍了一张吉祥如意的全家福。没想到三个月后的重阳节当天,母亲突然仙逝,令人大悲!
我清晰记得四、五岁时,随母亲上下班,去上兰园小学附属幼儿园。七岁时,父亲拉着我的手送我去兰州黄河沿小学报名上小学;31岁时,父亲又推着自行车送我去西北师范大学报到上大学……。母亲亲手制作的羊肉抓饭、拉条炮仗和肉沫炒酱菜,被儿孙们称为怎么学也学不像,怎么做都做不好的“三绝”,至今常常念叨,仍感满口留香。
☆1975年全家照
感恩父母,深切怀念!叩拜父母,天堂安息!祈愿父母之灵保佑家人平安康泰!
☆1996年父母留影
2018年国庆期间,我们兄妹几家专程前往天津杨柳青寻根,其实先辈早离,一点线索也没有,只是去拜谒一番罢了。让我们赶大营后人的眷恋与情丝在杨柳青再一次沉淀!如今这里已是旅游胜地,经常有人来此访祖观光。
☆2018年10月在天津杨柳青留影
天津的小白楼也是我们自小耳熟能详的神奇之地,现在是保护文物,先祖的遗迹已无从考证。我们来此怀念,仍有亲切之感。日月如梭,沧桑巨变,先人已远去,唯有独怆耳!
☆静思于天津一小白楼前
闲聊随想曲之二
进京赶考
从小学三年级起,我在母亲任教的兰州面粉厂子弟学校读完小学和初中。那时的兰州面粉厂是市属重点企业,很重视文教大事,不仅招幕优秀教师,自办起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的附设学校,还招收周边粮机厂、木器厂、一毛厂、榨油厂、工人医院等单位的职工子女入学受教,并且教学相长,确实不易。在这里,我幸遇同班好友张长华、徐旺来、郭葆玉、白光、章静娴、方启贵、周守玉、靳培猷、牛芳兰、张真茹、金民安等。他们都非常优秀,自小让我刮目相看,直到现在。
☆1963年冬与张长华、徐旺来在兰州七里河吴家园面粉厂学校的黄河边合影
小学四年级时,从上海支边来兰州的青年教师张新才当了我们班主任。他思维活跃,理念清新,教学新颖,节假日带领我们去榆中兴隆山野营,去安宁桃花园野炊,去兰州五泉山公园游览,去攀登北山高峰九洲台,让小学生不畏艰难,亲近自然,开阔眼界,广受教益。
☆1957年,班主任张新才老师(后排右一)带我们四年级同学在五泉山公园门前合影留念。前排右起张长华、周守玉、白光、金民安……
多年来,张老师一直牵挂着他的学生。他的学生也同样感念着可敬的张新才老师。2020年夏天,在兰部分同学看望了张老师,祝福他安康长寿!
☆2021年8月,张新才老师和他的学生在兰州树屏小镇小聚合影。后左起白光、张老师、柳鸿鼎、方启贵;前左张亚莲、章静娴。
上世纪五十年代,兰州面粉厂里的文化生活很活跃,常有舞会和晚会,有段时间,每到周末还放映露天电影。一次晚会上,学校几位男老师和厂里的几位工人师傅身着漂亮军服,大盖帽、武装带,演唱了一曲:“我复员回到了故乡,故乡全都变了样,村连着村来庄连着庄,到处一片新气象……”,声情并茂,印象很深。1959年春节,父亲和他所在的省电台乐队、说唱队来厂里慰问演出,特别精彩,令人难忘。
初二时,我们一群爱乐少年自发成立了一个小乐队,有点名气后,常被大人们请去为他们的交谊舞会伴奏。时逢口粮短缺,有一点食品招待,品尝到快乐与收获,小伙伴们很是欣喜。1963年初中毕业,我以考生总分排名第五的成绩考入良师众多,教学卓越的兰州四中上高中。发小好友张长华被教导主任强行动员考取了一流的师大附中,以显示面粉厂学校的实力。但遗憾我们不能再一同去上学,长华也失去了与我们一起学练乐器之环境。
☆兰州四中老同学
课余,我们成立了当时名噪金城的兰州四中校乐队。郭葆玉的扬琴,白光的琵琶,杨增昌、李肖松的竹笛,沈家桐的三弦,谷文岩的大提,杨文俊的二胡,徐旺来的中胡,邬国辉的大胡,蔺国楷的大阮,车永鳌的梆子,自己的板胡和师大附中张长华的抄刻曲谱大力支持等,可谓声部齐全,各显神通。我们拜专家为师,学习爱好两不误,在兰州市的中学生汇演中屡获大奖。
同时,我们集体参加了兰州市少年宫民族管弦乐队,是各声部绝对主力,还独享将少年宫乐器带回专用之待遇。我们在曹玉珍、王学诗、谢晶等老师的指导下,演奏了不少大曲名曲,带动了兰州青少年民乐事业的快速发展。那时,外校参加少年宫乐队的张新、杨陇生、周北斗、谢安东等同学,至今常联系,成为我的挚友。欣喜的是当年四中乐队大多成员,竟绕过了上山下乡的时代宿命,在以后不同的领域里,艰辛奋发,大都成就斐然,深得各界好评。这应该是挚爱音乐修来的福分吧!
☆1963年的兰州四中乐队,左起杨增昌、白光、柳鸿鼎、邬国辉、沈家桐、郭葆玉、段秉耀、徐旺来、谷文岩、杨文俊
1966年始,高中即将毕业,高三同学都紧张投入到迎接高考的总复习之中。那时的口号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以饱满的热忱,拿最好的成绩,接受祖国挑选。
☆1966年元月,兰州四中高三一班毕业合影,二排为校长李砥平,教导主任赵中兴,班主任吴秉淼,柴明芬,和部分带课老师等,三排左一是鼎。
我想先报考提前招录的艺术院校,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支持,给我鼓励。已在西安音乐学院就读的四中老同学张有萍还专向来兰州招生的西安音院老师推荐了我。但父母支持我,要上就上最好的院校。于是我弃易选难,舍近求远,果断决定前往北京,报考中国民族器乐的最高殿堂——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
☆1966年报考中国音乐学院准考证及考试日程表
1966年5月下旬,我与兰州回中高三同学王毓贵结伴同考,第一次去北京。那年全国各地不少考生在中国音乐学院考点参加艺考,许多民乐考生水平都很高。不时看到练习,我印象中几位古筝、管子、竹笛、二胡考生特别棒。北京考点只有我和张国平二人报考板胡专业。经张建平同学介绍,我借住在原四中同学王连弟在海淀区老虎庙的家中。当时那里很荒凉,他家楼房四周一片庄稼地。我每天赶往什刹海边上恭王府的中国音乐学院备考。已在该院歌剧系学习的兰州四中学姐周彩琴将她的琴房借我练琴。父亲老友、北京民族乐器厂资深设计师樊汝武伯伯借我一把高级板胡,还让我每天电话给他汇报考情。父亲老友、二胡演奏家宋文耀叔叔不仅请一些北京专家在他家提前听我拉琴点评,给我打气鼓劲,还带我去刘明源家拜望学习。
那是我第一次拜见著名的弓弦大师刘明源。刘先生非常热情,不仅肯定鼓励,耐心传教,还给我他新创作的曲谱。我以后还去他新影乐团的家里请教过两次,受益良多。
☆刘明源大师热忱传教
临考那些天,学院高年级学生组织我们考生沿什刹海晨跑锻炼,以期轻松应考。6月8日上午是目测通过后的初试,老师从我的三首必备曲目中选择了高音板胡曲《河北花梆子》和中音板胡曲《秦腔牌子曲》(另一首备考曲是中音板胡曲《山东小曲》)为演奏曲目。演奏是在一个典雅的小圆台上进行,圆台下有七、八位考官审听打分。对着录音机和许多老师演奏,开始真有些紧张,但我很快放松了下来,还感顺利。6月11日复试的乐曲试奏、听音练耳及乐理常识也自感发挥正常。6月12日三试的面试主考是刘明源先生的弟子候胜虎老师。他明确告知我的艺科可以通过,还问我以后来北京上学有困难没有?家里能否放心等。学院医务室还给我们三试通过的考生仔细检查了耳朵、眼睛等重要器官。我也将在京情况及时写信向父母做了汇报,并就持弓、揉弦等一些技术问题与父亲商讨。五十多年过去了,那次进京赶考仍历历在目。
考后,我们部分考生还自发去天安门广场合影留念。这张照片上还有兰州的王毓贵,西安的张国平、房立平,江西的现已成著名音乐人的吴颂今等……。那天拍照,天安门广场人很少,似很平静。细看照片,才知那年月,非重大节日,城楼上不挂像。
☆1966年中国院部分考生合影,后右三起方立平、王毓贵、柳鸿鼎;中右三吴颂今;前左一张国平。
其时,神州大地一场骤雨已经袭来,中国音乐学院也贴出了不少大小报。我还天真地设想如何准备文化课统考,以便再次进京,让美梦成真。六月中旬,我是在返回兰州的火车广播上听到“文革”深入开展,高考延期举行”的中央决定。不久,我收到中国音乐学院的正式通知:“按照中央精神,这次考试成绩和录取决定一律作废”!通知说“招生工作推迟半年进行”。
☆1966年中国音乐学院通知书,空前绝后版
然世事难料,谁也没有想到,结束人为动作,大学再次招生,那可是11年之后的事了。叹之!那场暴风彻底改变了我们这一辈的人生轨迹,其结果是糟是好,影响或大或小,关乎到全国每一个人!
那次进京赶考,就像是一场梦!可又不像梦,如果是梦,怎会有书面文字留证?
2006年6月,我带欣再去中国音乐学院旧址巡梦,四十年前之情似犹在眼前,四十年前之景已荡然无存。
☆2006年与欣在中国音乐学院旧址留影
恭王府已恢复了原貌,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天游人如织,可观赏清庭达官贵胄的奢华庭院。1987年中国音乐学院搬迁至北京健翔桥气派新址,今非昔比。如今学院集教学,研究,表演,交流于一体,似更重国学之传承。愿国乐常飘香,祝桃李久芬芳!
闲聊随想曲之三
军旅无悔
1966年6月中旬,我赴京赶考回来,文革烈火熏熏燃起,争斗白热化,学校已无序,黄河上下,长城内外,已摆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我们高三.一班原本团结和睦的集体也渐被冲击得四分五裂。10月,我与郭葆玉、白光、邹国义同学随潮流去多地,进行大串联周游一圈。之后,我与郭葆玉、白光、李肖松、杨增昌、周灵、刘玉芳、李安生、周辉堂等同学避开乱哄哄的校园,参加了一个中学生群众组织——红宣团,以示不落伍。
☆文革初期标准照,我与葆玉参加红宣团,摄于兰州市文化宫南部剧场前
我们主动去铁道部兰州机车厂学工锻炼,排演了一些小节目。我还以雕塑形象为素材,创作了音乐,在兰州首排大型塑形剧《收租院》,演出受到欢迎。后感到宣传队友蒙建亚、蒙建东双胞姐倆舞功不错,想试排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没有曲谱,自己听唱片,一点一点记下来,再配成民乐总谱,有厚厚的一大摞。但事多有变,未能如愿。
☆团史剧二场
1967年底,我应邀为兰州红色长征团以团史为素材的六场歌舞剧《永远跟着毛主席》作曲写歌,重要时刻还兼乐队及歌队指挥。
☆团史剧五场
该剧上演多场,是赞颂兰州中学生“造反有理”的一段历程,参与演出的学生很多,阵式很大,影响不小,还受到支左军代表和接兵首长的赏识。时任兰州市革命委员会主任的炮师铁峰师长观后表示:团史的排演很成功,小将们也很出色,如果有人当上兵,想到炮师去,可以找他。现在想来,我不解其奥,同裹“左”漩,是应景也有展示,算是机遇吧。
☆1968年2月18日团史剧部分人员在兰州饭店中楼前合影
1968年初,文革后首次征兵。那时不少学生在未知与彷徨中待望,也还没有上山下乡一说,当兵是最好的出路,但名额很少,竞争非常激烈。经过努力,我幸运过关,即带着入伍通知书去请铁师长帮助,通过兰州军区军务部,将服役部队骑兵第一师换成了离家近的炮兵第十五师。这一次的舍远求近是否应该?我当时并不明白,只是跟着感觉朝前迈,凡人听从命运的安排。
☆具有文革特色的入伍通知书
1968年3月5日上午,天下小雪,乍暖还寒。我心如朝阳怀揣梦想,从兰州西关什字乘军用卡车,一路向西,中午时分徐徐驶入永登满城炮师营门,正式成为人民子弟兵的一员。
☆炮十五师师部(永登满城)营房大门
1968年3月17日,我正式穿上崭新军装,帽徽领章闪红光,内心真激荡,自感精气神大不一样,赶紧去师部军人服务旁边的照相馆,请技术很不错的赵师傅给我拍摄了这张珍贵的军旅首照。
☆第一张军人照,略显自豪。
入伍后,得知我分配在炮八团五连,但先去师创作组报到,要为“英雄刘学保”创编文艺作品。 刘学保是1967年冬炮十五师涌现的一个“风云人物”,他凭借“心中唯有红太阳,一切献给毛主席”的时髦豪言和“舍身护大桥”的所谓壮举而扬名全国。多年后才验证那完全是他精心策划的一场杀人骗誉之闹剧。
一个多月后,创作组使命结束,我去了师宣传队,负责谱曲和乐队工作,写出了一些自感旋律还不错的乐曲和歌曲。
☆1968年炮师宣传队演出照
1968年的炮师宣传队由师宣传科杜学纯干事总督导,炮八团指挥连电台报务主任乔银槐任指导员,炮八团指挥连周恩隆排长任队长,以八团为主,抽调其它团文艺骨干组成。那时还不可单招文艺兵,为增势,借调了窑街矿务局的笛子手小许和永登县两位女学生门建华、张岚芬,还聘请甘肃省歌剧团著名演员崔栋梁来编导。我们排练出一台歌舞,说唱,器乐综艺节目,在甘肃,宁夏的部队和支左地区,单位演出了一百多场,是为“文革”造势,尤其对“刘学保”的大肆宣扬,副作用不小。
☆1968年炮十五师宣传队于银川合影,前排右一杜学纯左一辛干事;二排右一周恩隆,左一翟老虎;后排右一杨玉川,右二徐安君,左一乔银槐,左二鸿鼎擎旗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十五师是离兰州最近的一个全建制国防野战师,不仅军功丰卓,其文宣工作也很出色。后成为著名作曲家的安波,梅加林,著名歌舞编导陈谭瑶(艺名蓝棣)、杜学纯等都是原师专业文工队的骨干。后来师文工队裁撤,师宣传队名气不减,文革初期被编为兰州军区第四宣传队,在兰州地区配合铁峰师长参与“三支两军”工作。后来炮师宣传队几乎成了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的锻炼基地,不断有军区文工团员来此下部队体验,其中有以后当了央视主持人大火的朱军,音乐家金江,歌唱家白雪,舞蹈家李英杰,、李有新、钱建国、张正伟等等。
☆1968年炮师宣传队合影,前排右一陈维明
1968年的炮十五师宣传队人员不多,队伍精干,乔银槐指导员热情似火,周恩隆队长多才多艺,杜学纯干事全面指导严格把关。我特别怀念从八团八连调师宣传队的可敬战友陈维明。在宣传队,他和我结成“一帮一,一对红”,给我许多帮助。退伍后,他回福建三明市工作,多次来兰州看望战友。有一次,我们还一起去西宁看望了调任青海军区政治部主任、已退下来的原炮师徐捷老政委。我也去维明福建石狮的家里拜望过他。但天妒英才,过早收他,令人甚憾!祈愿维明与陈宏信、张柏林、徐安君、邓学根等宣传队不幸过早离世战友天堂相聚,共享天乐!
☆1979年维明来兰合影,前左陈维民、周恩隆,后左温世银、柳鸿鼎
1968年11月,师宣传队暂时解散,我才回到炮八团五连任指挥排侦察班计算员。时任连长马光辉、指导员司新礼,他俩都是山东籍老兵,厚道耿直,威信很高。副连长黄国仁干练率真,指挥排长张本易热情有为,上士丁自强精明厚重,侦察班长廖伦凯踏实能干,无线班长巨品端人俊才杰,好战友王宏飞、郑万银、彭明峰、李文昌、谢世祥、刘宝林、姜应来、武力、王仁厚、叶崇高、井好远等各怀绝技,一个顶仨。
☆1970年炮五连好战友合影,前排左起柳鸿鼎、黄国仁、丁自强,后排左起刘宝林、王宏飞、薛新
炮五连当时随八团在宁夏支左,驻扎在宁夏自治区永宁县农校。现永宁农校已发展壮大成有名的银川大学。我在那里见识了塞上江南蚊子的厉害,尝试过大片水田插秧的辛劳,感受到铁血战友真情实意的温暖。以后每去银川,我都会去心中常惦的故地重游,拜访一番。
☆2017年夏,与五连老战友王宏飞在原永宁农校大门前留影
那时炮十五师三个团,将全师一字摆开,八团五连正是全师的中央连。每逢演习,先由五连首发试射。当时还是图板作业,侦察员先用炮对镜等仪器测距,再由计算员将炮阵地、指挥所、目标三个点定于图板形成三角,再用三角函数等方式算出目标炮距和射击角度,然后排除气温、气压、药温、海拔、风向、风速等多种影响数据,继而得出大炮发射的方向和标尺,再报指挥员发令。炮手按照发令诸元装弹发射。试射后,迅速修正,全连、全团或全师火炮才一起轰鸣,雷霆万钧,震天动地!合成演练时,步兵兄弟就在目标前200米静伏,等待炮击后发起冲锋,那可是容不得半点差与迟啊!我也深为自己每次演练都精准报出标尺方向,炮击目标准确无误而引以为豪!
☆炮兵实弹训练
部队军训,如同实战;连队生活,紧张庄严;连队好战友,亲密如兄弟;连队多磨炼,身心被震撼!我很庆幸,曾是一名合格兵!
☆炮兵侦察演练
1970年夏,炮八团组建宣传队。我们在乔银槐指导员、周恩隆队长领导下,创作编排了一台反映部队战斗生活的小节目参加全师文艺汇演,拔得头筹。我创作的《前进,人民炮兵》《朵朵葵花向阳开》《我们的连队好》等曲目让战友们耳目一新,至今没忘。
☆1970年炮八团宣传队造型合影
☆1970年炮八团宣传队部分战友留影,前左起曲相凯、辛忠民、乔银槐、朱援朝、牛三民;后左起温世银、柳鸿鼎、刘若旭、韩生成、蒋相金。
1970年各部队应势可招特长兵、后门兵。炮十五师也从全国各地特招了一批男女文艺兵,欲排演革命现代样板戏。
1971年2月,我调离炮五连,奉召报到再次集结的师宣传队。这次师宣传队调集了全师文艺精英,阵容强劲,12朵靓丽军花尤为瞩目。倩倩美女增多,青春男儿窥色?部队很小心,做出一些保护防范措施。
☆1971年炮十五师宣传队女兵班合影,前排左起吴萍、丹华(斑长)、王丽华,中左起孙建新、刘晓珍、王燕玲(班副)、白丽光,后左起刘苏玲、王继慧、武立贞、张莉、康薇。
上级可能深思琢磨再三,安排宣传科长尚志毅专事负全责,精挑安全系数很高的著名标兵邓学根任教导员,细选好干部董浮山、封银会、程育文等人担纲队领导,下设女兵班。同时,严格纪律,盯住作风,外请名导,内练苦功,借抄总谱,协同奋战,师宣传队紧锣密鼓地排练出整部样板戏《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红嫂》等剧目片段,走遍甘、宁、青三省区,演出了一百多场,盛誉远扬。老战友饰演的众多形象,生动有趣,时常在我眼前晃!
☆炮师宣传队《沙家浜》剧照
战友们品德好,觉悟高,珍惜友情,不能出乱。在我的记忆里,上级很满意,没有发生所忧之事。为此,师政治部主任郝占元代表师首长亲切会见前来导戏的省陇剧团导演张振华、邵月仲,热烈祝贺排演成功,并与师宣传队在师部礼堂前合影留念。
☆1971年,郝主任等与师宣传队合影
1972年底,师宣传队休整。我与王迺洪、项羽良三人组成辅导组去炮一团、炮八团、炮五十五团开展文艺辅导。各团都很重视,调集连队文艺骨干参加乐理、歌咏、指挥、乐器等方面的基础培训。我们有效推动了部队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也从中发现了一些艺术人才,后增添到师宣传队果然厉害。
☆1972年与王迺洪、陈成云、温世银、李英杰于师部外水渠边留影
1973年春,为迎接兰州军区调演,师宣传队再吹集结号,赶排了一大批小节目。参加调演,倍受好评,巡回演出,大受欢迎!那不可复制的一幕幕动人瞬间,那生龙活虎的一个个可爱“得啦”,一直是我心底永藏的珍品!
☆1973年与温世银、吴彦博、袁峰、杨玉川诸得啦于师部礼堂前操场留影
特别说说很棒的炮师乐队:有项羽良、王迺洪的笛子,陈成云的京胡,薛小宁的京二胡,吴彦博的扬琴,张莉的琵琶,任德民的三弦,杨玉川的二胡、小号,袁峰的二胡、圆号,贺珏的二胡,王迺洪、李家琪的大提琴,自己的胡琴、堂鼓、吊镲,再配程育文、高晓飞、徐文玺、李家琪等的出色打击乐,可谓特色鲜明,不同凡响。特别是陈成云的京胡,功力深厚,在排演样板戏中大显身手!在兰州演出时,我请几位专业的朋友去听,他们都说乐队水平不错。做乐队队长的自己还客串了《沙家浜》里的邹翻译官一角,想来真有点意思。
☆炮师宣传队《沙家浜》剧照
排演的一些小节目,也很受军民称赞。我自己与乐队演奏了刘明源先生创作并特意给我曲谱的《马车在田野上奔驰》和改编的《满城春色》《地道战》等乐曲。《地道战》中激奏过后,张莉战友放下琵琶又引喉高歌:太阳出来照四方,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给乐曲增光出彩,让演出独添韵味。
令我感动暖心的是1973年师宣传队去青海民和县享堂镇慰问我的老部队炮八团。板胡独奏在异常热烈的掌声叫好中,一曲接一曲,一直无法下场。我知道,这主要是五连和二营的战友兄弟在诚心偏爱自己。后来一位团领导几次站起来制止,才算安静下来,重起新节目。
☆小乐队前排左起张莉、吴彦博、袁峰,后排左起李家琪、杨玉川、项羽良。
项羽良和王迺洪都是上海戏曲学校笛子专科毕业入伍,他们的音乐素养专业而深厚,笛声饱满嘹亮,演奏规范生动。项羽良吹奏的《我是一个兵》《打靶归来》《小八路勇闯封锁线》等乐曲在小乐队的伴奏下十分成功,创作并演奏的《野营之歌》《巡逻在草原上》参加军区调演反响热烈,赢到好评!回上海后,羽良还参加大型演出,曲声袅袅,欢乐多多!
☆项羽良与小乐队
王迺洪在器乐上是多面手,他在乐队兼拉大提琴、手风琴,很是敬业。他给毛主席提词谱写的队列歌曲:“为建设强大的人民炮兵而奋斗!人民炮兵心向党,加强战备准备打仗,准备打仗!”词曲流畅,给力铿锵,深得炮兵指战员喜爱,几十年来广为传唱。迺洪在上海邮电学校校长岗位退休多年后,仍热衷于昆曲的传承与普及,背着竹笛走四方,应邀为各地曲友无偿伴奏,赞誉不断,名气响亮!
☆王迺洪练琴
王迺洪词曲,乐队成员为主表演的男声小合唱《我们都在一个班》风趣活泼,很有激情。乐队骨干袁峰退休后,又专注声乐,组建了延安市老干部合唱团,全国巡演,缕缕获奖。如今,战友们常在微信上关注欢乐的袁团,欣赏他悠扬的歌声,同享陈云、文玺等战友琴瑟和鸣,妙曲常奏的美好生活。
☆男声小合唱《我们都在一个班》
我创作了舞蹈《深山采药》的歌曲和音乐,特色鲜明,寓意帖切。刘晓珍战友先整体编舞,再请甘肃著名编导蓝棣浓化了藏族风格。其主题歌:“雪山铺满金色的阳光,草原披上了节日盛装,山也歌唱水也笑,天外飞来金凤凰”,战友们至今还在吟唱。特别记得那次在兰州军区礼堂演出,张莉伴奏中放下琵琶又起立高歌:“青翠的山岗哟披上了霞光,清澈的泉水哟叮咚歌唱,军民姐妹哟背起箩筐,踏遍青山哟采药忙,采药忙”,曲歌舞一体,情景意交融,搏得众人喝彩。
☆舞蹈《深山采药》,前王燕琳、吴萍,中刘苏玲。
自己还创作了舞蹈《钢铁架线兵》的歌曲和音乐:架线兵,钢铁汉,翻山越岭冲在先,不畏艰辛立奇功,红心铸就永向前!乐曲配器突出了玉川小号、袁峰圆号、羽良曲笛在乐曲中的高亢亮色,丰富了彦博扬琴、张莉琵琶、德民三弦在乐队里的骨架层次,增加了贺珏、成云、小宁、文玺等胡琴在合弦上的对位厚度。整体歌舞曲钢劲有力,体现了军人的勇猛威武,参加军区调演大受赞赏。
☆舞蹈《钢铁架线兵》,张柏林的大跳技艺超群
1972年9月,我在师宣传队由程育文、王迺洪战友介绍入党,解决了组织问题。1973年5月,我回兰州结婚成家,解决了个人问题。1974年2月,又经努力,我退出现役。那些年师宣传队很热络,被笑称是高师长的三宝(据说是宣传队、篮球队、大轿车)之一。师长发话:“宣传队一个也不能走,哪个提复转,先去门源农场喂猪三年”!果真脱军装比穿军装还要难?!我不惧喂猪,不愿提干,走心铁定,逐级去找,最后请求师政委徐捷老首长开恩,才得以准退。那年,师宣传队就复转了我一人。到第二年,师宣传队军心紊乱,走了大半。
1976年,师里请我和省歌同事陈公浩导演去辅导,师宣传队人员已大变。临走时,刘苏玲等战友一直送我们到永登火车站。多年以后,那些场景还在眼前浮现,诚心可鉴!
军队是所大学校,部队是樽大熔炉。六年的军旅生涯,是自己踏进社会的第一站,也是我红色年代里的火红岁月,头戴红五星,红旗挂两边,常奏红色曲,常演红故事,在此历练,受益不浅。但革命军队政治审查更显酷严,师军务科负责人说:“城市中组织上没有划定过成份,家庭成份一栏里不能自填,只能填未定”。如此“未定”恐也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到我入党,志愿书上仍填“未定”。”这“未定”在部队如临深渊,不可测探,至使我的离队思想与时俱增,无法逆转。1978年上大学须填表,甘肃省歌剧团党组织明确认定我的家庭成份为“革命干部”。但“革干”只填此一次,就寿终正寝,再无填机啦。从“未定”到“革干”,是我履历中的一段笑谈,也是我人生之曲的一个小小符点。
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芳华壮丽,人生无憾!忘不了那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师宣传队隆重欢送我复转,大伙在礼堂前热忱合影,给了我永恒的珍贵忆念!再次祝福远方的老战友安康顺乐!好运常伴!
☆1974年2月,炮十五师宣传队欢送我(二排中)复转,合影于师部大礼物前,遗憾缺了几位好战友。
2006年8月7日,多方联系后,由刘清廉、蔺国楷老同学陪同,我与迺洪夫妇、羽良夫妇再返魂牵梦绕的永登满城军营,探亲拜谒。那时,炮师已改编成炮旅,我们一行受到旅首长的热情款待。那高大的四周城墙,高耸的参天白杨,依然傲立挺拔;十分熟悉的服务社、招待所、师医院、各营舍都已大变。我们追忆深恋,又一次在倍感亲切的大礼堂前合影留念。
☆2006年盛夏回访满城老军营留影
2015年9月18日,原炮十五师宣传队在古都西安举行了第一次退伍后的大聚会。为使此首聚圆满,西安诸大佬辛勤策案 ,诸战友多方联络,苏玲还远赴合肥寻觅失联队员,令人赞叹!遗憾有几位好战友终未能前来聚见,一个都不能少,真是一个不能实现的奢侈心愿?!几十年后再相逢,兵心未变,军情依然! 大家深切怀念英年早逝的王燕琳、杨岳葆、陈宏信、杨建生、李英杰、张柏林等永恒队友,共同祈祝各位亲爱战友身体安康,晚年幸福,生活美满!
☆2015年老战友西安聚会合影
2017年7月30日,快五十年未见的连队老战友相聚古城榆林,怀念军旅,庆贺八一。座谈时我激动不已,竟然难言。好在自己匆写一小诗同贺共勉。
军旅无悔,命中黄金!战友情深,相携永恒!
☆2017年老战友榆林聚会合影
2018年9月,我与自强、宏飞、世祥、宝林、仁厚、成晋、怀行等老战友从各地前往好汉遍地,忠义聚集的梁山泊宝地,专程看望正直可亲的长兄,、原炮八团五连马光辉老连长,祝愿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2018年老战友去马连长家中拜望,居中为老连长夫妇。
浓浓的战友情,永远在心间!
☆2016年老战友聚会合影
闲聊随想曲之四
峥嵘岁月
1967年,文革之火甚烈,许多喜爱文艺的同学没有趁火瞎闹,而是选择一个文艺宣传队暂居自好。我在中学生宣传队里认识了端庄贤淑的兰州女中同学柯增荣。她是老高一的,比我低两级,喜欢舞蹈与绘画,文革前参加过兰州少年宫美术组的学习。后才知她是甘肃著名老中医柯与参柯老的三女儿,改名柯峥嵘。
☆1968年2月宣传团创作组合影,前左一马倩茹,左三柯峥嵘,左四刘晓光,中左张军,左二齐宏,后左起柳鸿鼎、马斌、田定中、李肖松
柯老曾是甘肃国医馆馆长,中医权威,耿直豪爽,文革前任甘肃省卫生厅副厅长多年,文革中遭受批斗,虽赋闲在家,仍诊治疑难顽症,救死扶伤无数,许多人至今感念于怀。1978年秋,老岳父突患急疹,过早离世,令人十分痛心!
☆岳父柯与参千古
我与峥嵘三观相近,互相关照,相互鼓励,加深了感情。我参军后,她也被借调到炮师的“刘学保展览会”做讲解员,后来被分配到永登水泥厂当工人,1972年调回兰州,在甘肃省电影发行公司幻灯组从事美术工作。 1973年5月,我利用部队探亲假回兰州与柯峥嵘结婚成家。好友长华赶在这之前给我们精心打制了几件漂亮家俱。
☆1973年全家照
那时的婚礼都须革命化,在母亲的学校里摆了十几桌便宴待客,不少老师同学帮忙,许多亲友前来祝贺,还挺简约大气。电影公司照顾军属,先给了办公楼的一个单间作新房,后来调整到后排平房宿舍,那时省电影公司在兰州东岗段家滩的原兰州电影制片厂旧址院内,环境和邻居都不错。
☆省电影公司旧址大门与办公楼,楼后是原兰州电影制片厂大摄影棚和部分职工住房
后来电影公司在市中心武都路盖起了家属楼,给我们分了一个小二居室。
☆原省电影公司兰州武都路家属院
这里虽小,但属繁华地段,离南关十字、张掖路步行街很近,还感方便适用。
直到我大学毕业去省委工作几年后,才分配到新的居室。 峥嵘一边工作一边带女儿,还坚持业余学习,拿到了兰州大学夜大汉语言文学大专文凭并转干,确实很不容易。
☆老柯与夜大同学
1987年,峥嵘调甘肃省文化厅,先任机要秘书,后调外事处,任干事、副处长、处长,她与夏春红等同事一起规范了对外(包括对港澳台)文化联络交流的规则与管理。甘肃地处边远,经济欠发达,但历史古迹众多,属文化大省。她们懂得充分发扬甘肃优势,密切与中央文化部门及港,澳,台文化机构的沟通联络。老柯多次策划并带领文艺院团和文物部门出国、出境演出或参展,退休前先后出访过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令人羡慕!
☆老柯带团出访
老柯是甘肃省文化厅的得力干部,也是难得的责任心超强者,哪里有大事、困难事,就派她去那里工作。我印象深刻的是筹办第四届中国艺术节和制作国庆五十周年彩车时,她那十分繁忙的身影。
☆第四届中国艺术节艺术部工作人员合影,前左二柯峥嵘
1994年兰州首次举办中国艺术节,甘肃省文化厅主挑大梁,组成艺术节艺术部。部长肯定是厅长兼喽,而事无巨细,一定会焦头烂额的艺术部秘书长一职却落到了柯峥嵘头上。从人员安排到经费管理,从中外剧团联络到大小剧目上台,都得她劳神费心,盯紧办理。真不知她是如何应付下来的,住在离家很近的兰州饭店,两个多月没有回过一次家。我埋怨她连孩子过生日都不打个电话。她说太忙太忙了,连夜里都不断有人在找她,一件事接着一件事,文艺界的事,件件都是费劲难办之事。当时她经手的经费上千万,确没为私利花用一分钱,实属太不易!艺术节是以成功圆满而落幕,随后是庆贺行赏,柯是幕后功臣却没在文化厅的表彰之列,令人费解!但柯峥嵘的功绩应当肯定!峥嵘的岁月里,难事不少,迎难而上,做成几件好事,也值!
1999年,要隆重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华诞。中央要求每个省、每个中央部门都须制作一辆高水平的彩车,体现本省、本部门的精神风貌和发展变化,于十月一日,参加游行,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为此,甘肃也成立了以副省长李重庵牵头的领导小组,指名省文化厅外事处长柯峥嵘具体负责此事。从几个月的征集设计方案到调集文化厅、公安厅、机械厅、车研所等单位人员一起攻关,他们又驱车前往北京租住方庄一套房,在方庄体育场紧锣密鼓地制作、安装、验收,再去天安门安广场受阅、展示,大忙特忙了大半年。
☆老柯带队在北京方庄组装彩车
为节省原本就很拮据的经费,负责人老柯亲兼采购和厨师,紧张工作之余,还给大伙买菜做饭,真是劳心又劳身。国庆那天,一百多辆形态各异的彩车行进在长安大街上绚丽多姿。甘肃彩车的飞天造型现代与古代浑然,山川与人情一体,令人赞叹!一同受阅的制作者们尤为激动,豪迈之情也油然升起。
☆甘肃彩车
彩车工作结束后,峥嵘获得首都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游行总指挥部颁发的奖状和省政府的口头表彰,岁月里又增添了新的荣光。
2004年,峥嵘到龄平稳退休。她又架起画版,挥毫工笔,含饴弄孙,安然自乐。
☆峥嵘临摹的敦煌壁画
☆老柯与小外孙在北京大兴体育公园留影
闲聊随想曲之五
有女欣慰
1974年春,从部队回到兰州后,得知复转兵一律安置到兰州铁路局,先司炉,后内燃机车司机。兰州铁路局范围太大,大多机务段都不在兰州。我担心分到外地,只好自找接受单位,恰好还是一技之长帮了忙。
那天下午,省歌剧团革委会副主任马学仁、业务组长丁庆琪、乐队队长高海珍、副队长邵振国等认真听了我拉琴,当即同意我进团。后岳父托曾任省计委领导的老友陈大德帮助转换关系,马学仁夫人徐琳老师带我去找省军区参谋长让军转办放人。如此一番努力,我才来到上演过著名歌剧《向阳川》,其主题歌《中华儿女斗志昂》连周总理都会唱而红遍大江南北的甘肃省歌剧团乐队工作。省歌剧团现为甘肃省歌剧院,是全省与陇剧院一起保留国家事业编制的两个文艺院团之一。当时定为文艺16级,工资49元9毛2分。我笑称还差一个8分钱邮票才能达到五十元大关。当时年轻人工资确实少得可怜。
☆甘歌阵容强大著名编剧崔栋梁
甘歌历史悠久,水平一流,乐队是双管建制的管弦乐队,再配有板胡、琵琶、扬琴、唢呐等民族器乐,阵容庞大,特色鲜明,艺术表现力十分突出。在省歌剧团大乐队演练熏陶四年多,我受益匪浅,除担任《向阳川》《刘胡兰》《江姐》等歌剧伴奏外,还与乐队合作,在不同音乐会上演出了《大起板》《公社春来早》《家乡的喜讯》等板胡曲。
时任剧团领导为老资格的刘万仁、宁玉明,政工组长是郝民忠,乐队指挥龚乾南,首席李曙明,小提丁世钢、马学仁、高海珍、邵振国、杏元明、张守恭、于军、孙伟等,中提杜秉哲、杨一平等,大提王继祖、丁胜利、张天民,大贝李贵山等,长笛杨飞、常进前,双簧管陈希笑,小号汪建生,单簧管韩长勇等,圆号武亚英、麦晃明,拉管庞如江,大管刘占奇,胡琴张大成,琵琶赵静、司尔华,扬琴廖兰等,以及李西莲、高金荣、高枫、孙淑静、孟宪德、周彩琴、王曼玲、刘淑云、买静、景兰桂、阎安、牟席民、崔栋梁、朱鸿鼎、马万里、武克、杨成伟、王卓、王希斗、胡东、王克伟、丁力、赵宁、戚艳丽、只天芬、郭丽军、赵雅琴、候秀英等等许多歌唱表演艺术家及剧作家高平,曲作家孙铁民、刘尚仁、包学良等都令人印象深刻。当年音像资料很少,这张歌剧团小分队下乡演出时随便拍的照片尤显珍贵。
☆1975年甘歌下乡演出小乐队合影,前左起丁胜利、杜秉哲、司尔华、王(唢呐)、柳鸿鼎
独生女儿出生于文革结束不久的1977年盛夏。她的降临让我狂喜不已,赶紧请德高望重的姥爷给她取名一单字——欣。峥嵘怀欣很不容易,还在甘歌我的一间陋室里保胎两个多月。那时,文艺逢复兴,剧团特别忙,《向阳川》《刘胡兰》及一些小剧目轮番上演。
欣出生时,团里正排演歌剧《江姐》。每当我独奏拉起那支深情的主题曲《红梅赞》,既是缅怀先烈英灵,也是祈福后辈安顺,更是祝愿我的女儿健康快乐,花开向阳,永放光彩!
当时计生政策还不是太严,但我又去上大学,精力有限,再则太偏爱欣,有一宝贝女儿足矣!欣很小,我力所能及带她去各地,领略一下外面的世界。
☆欣五岁时头次去北京,充满好奇。
欣确有彩,从小善良懂事,是个乖孩子。我们都很忙,还是老战友帮忙才让她进了兰州军区保育园,是全托,一个星期只能回一天家。每送她到园门口,她都拉着我的手不让走,反复说:“我再说一句话,我就说一句话”,其实说的就是三个字:“早点接”!后来转上省委机关幼儿园,她喜形于色地大声喊:“我可以天天回家喽”!
☆欣上小学时在兰州武都路家中留影
欣上小学,中学都很优秀,也很自立。
☆欣在小学五年级时留影
欣就读的兰州水车园小学就在省委附近。那天少先队员来省委慰问,我恰好在办公楼下路过,突然看到走在队伍前面的是欣!她臂带三红杠,手舞指挥棒,上下左右动,鼓号镲齐鸣,神气十足。
☆欣和同学们的鼓号队
孩子们队列整齐,笑脸如花,那幅灿烂之图至今常在我眼前浮现。
☆欣上初中时兰州宁卧庄家中留影
现在回想,我们太忙,多是无奈的瞎忙,没能多陪欣,常常将她放在奶奶家或姥姥家,亲人们都特别关爱她。她有时一个人在家,连饭都吃不好,随便凑合一下了事。欣肯定深有体会,现在她和宁特别注意与俩孩子共相处,同娱乐,尽量地多在一起。
☆欣是高中生啦,在宁卧庄家里
高中时,欣钟爱音乐,喜欢唱歌。我们支持她,请老师,买钢琴,正规学习声乐。欣庆幸遇到了周彩琴、徐萱云、王艳逢、许铁军等好老师。她懂得要在自觉学好文化课的基础上,再刻苦地学好乐理、钢琴和科学发声法。
☆周彩琴老师给柳欣上声乐课
1996年,欣高中毕业并顺利考入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真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我1966年未竟的音院梦,孩子三十年后替我续圆!令人感慨不已!欣在天津院攻读的同时,还拜中国音乐学院著名教授沈时松为师,声乐水平大幅提高。她每星期往返京津一次,风雨无阻,确实不易。欣律己自强,是大学四年全班唯一没有缺过一节课的同学,也是班里唯一被发展入党的学生。我们为她自豪。
☆1997年与欣在天津院门前留影
我们曾多次去天津音乐学院看望欣,还请她同宿舍的同学一起进餐,但她的毕业音乐会,因有事,没能亲临祝贺,甚憾!
☆2000年柳欣毕业音乐会
2000年,欣大学毕业,即以当年电台专业考试第一的成绩和我不少老友的帮助提携,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取为音乐编辑和主持人。她后又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了美学研究生,努力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欣在中央电台门前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代表国家发声,合项要求十分严格,时间都是以秒计算,特别是到点的直接播音,不能有丝毫松懈与大意。欣虚心向老编辑、老记者学习,很快进入角色。她独自采访、编辑并直播,所做的节目多次获全台、全国和国际大奖,还荣获全国广播音乐节目十佳主持人称号,32岁被破格晋升主任编辑副高职称。我们为她高兴!
☆欣主持播音《中华之声》
2004年9月23日,欣与刚博士毕业,即将去德国马普研究所,由宏堡基金会资助做博士后研究的山东小伙焦宁喜结良缘。我们尊重女儿的慎重抉择,祝福宝贝女儿安康快乐,一生幸福!
2017年4月,在电台工作十七年后,为支持丈夫科研,辅导孩子学习,欣毅然放弃心爱的专业,忍痛离开一流的平台,调到北京大学的一个部门改做行政工作。她仍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看到女儿家庭美满,工作顺利,我们甚感欣慰!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7517.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