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春分祭祖也叫春祭,祝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春祭其实就是在春天到来的时候,人们用隆重的仪式祭祀,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向往。春分之日,族中领导带领相关人员,于凌晨就在祖祠摆开祭祖仪式:杀猪、杀鸡、做糍粑、做米果、请鼓手、备祭品、烧火做饭,准备祭祖宴。早饭用过,穿戴着节日盛装的祭祖人员,就会纷纷向祖祠涌来。大约九点过后,祭祖活动开始,祖祠大厅当中祭台上摆满猪、鸡、鱼及各种祭品,司仪人员宣布祭祖开始,主祭人就会随着司仪声声吆喝,朝着祖牌频频叩首祭拜。大厅内一时金钟齐鸣,鼓乐奏响,唢呐声声,鞭炮阵阵,既庄严又喜庆。祭祀礼毕,人们扛着三牲祭品,鸣锣开道,一路吹吹打打前往先祖坟地祭扫祖墓。为鼓励族人积极参加祭祖,凡参加祭祖的人员,不论年龄,男女不限,均可分得一份米果或糍粑,花甲之人可获得双倍待遇。中午的祭祖宴会,另设有敬老席及功名席,特请花甲老汉及读书贤能之人赴宴。宴会上,人们频频举杯相互祝酒,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猜拳行令,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的喜庆和谐气氛之中。

春分祭祖也叫春祭,祝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客家田代春分祭祖活动中有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就是给新生下的男婴取名。凡是本族当年生下的男婴俗称“新丁”,其父母必须于春分祭祖这一日,带上族中规定数量的新丁“喜应米果”或糍粑以及红蛋、饼干、糖果,早早来到祖祠内拜请族长为孩子取名。给新丁取名必须由族长严格按族规统一字辈。为了避免重名,族长把全族男丁的名字按辈分编订成册。每临春分祭祖这日,族长来到祖祠,端坐厅间,逐一为新丁查阅辈分取名。同时,将新丁名字登记入册,并在新丁名字上盖上印子。全部新丁取名完毕,族长就把饼干、糖果集中交付族中辈分最大、年纪最老的长者,让其站在祖祠大厅内高高的桌子上,撒发给全体参加春祭活动的人。新丁取名程序、场面既严肃,又轻松,一片欢声笑语,满堂其乐融融。

春分祭祖也叫春祭,祝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客家人春祭按仪式繁简、规模大小可以分为大祭、小祭、挂纸三种类型,大祭、小祭的祭礼仪式极为繁复,三跪九叩是自然而然,还要由礼生诵读各种祭文。“挂纸”是家祭的主要表现形式,无须先行繁杂祭礼,一家老小担酒上坟即可。客家春祭按祭祀对象划分,则可以分为族祭、家祭两种。家祭的一般程序如下:上坟当天清早,全家老幼穿戴整齐,带上果品、茶酒、香烛、纸钱、大三牲(鸡、鱼、猪肉)、米果以及镰刀、锄头等扫墓工具,富裕人家还请八番乐队相随(梅州地区)。到坟冢后,先将坟场四周杂草除净,把花纸(用雄鸡血淋过的“纸钱”)放在墓碑额上,也有沿坟顶半圆放上一排,用石头压住,然后插好香烛,摆上供品(梅州地区习惯在墓侧后土神位上,也供一副三牲)。安排停当后,扫墓者站在“墓塘”祭拜。隆重的要先面对亡灵跪拜三次,行三献礼(三次献酒,每次都要将酒洒在坟前,再献上清茶)。简便的只把酒和茶一起摆在坟坛上即可。拜毕,鸣放鞭炮,焚烧纸钱,最后再向亡灵跪拜一次,称“辞神”。有的地方在扫墓时要向祖先汇报家庭成员详细情况,以祈求祖先英灵庇佑他们。扫墓结束后,供品可以带回家里,烹制后全家分享食用。

春分祭祖也叫春祭,祝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客家人举行族祭的祭品有五果(香蕉、苹果、梨、橙、柑)、茶五杯、酒五杯、饭五碗、五生(生猪心、猪肝、猪舌、猪腰、猪肠)、五熟(熟猪心、猪肝、猪舌、猪腰、猪肠)、糕点五款、公鸡一只、金猪一头、果盒一盒(附糖果)等。

赣南、闽西、粤东地区的客家人从春分第一日打开祖祠大门,组织族人在祖祠内杀猪、宰羊、杀鸡、烧香、点烛、放鞭炮、摆祭品、读祭文,一年一度的声势浩大的祭祖活动也从这一日开始拉开序幕。

台湾客家人祭祖一般是早在正月十六日便开始扫墓、挂纸,对先祖给予春季祭祀。但客家人春天祭祖的时间,主要还是集中在春分至清明期间,若没有其他特殊原因,是不会拖延至清明时节以后的。

四川客家人的祭祖宗旨主要是为了缅怀先祖德政、祭祀祖宗,每临春分前半个月,族中就召集全族理事人员云集一堂,共商春分祭祖事宜,组织祭祖活动。

春分祭祖也叫春祭,祝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广东、福建等地区的客家人在春分祭祖扫墓时,多数都是全族、全村男女老少齐出动,祭祖队伍浩浩荡荡,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人。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开基祖和远祖的墓地“挂纸”完毕后,接着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再扫祭家庭私墓。闽西客家人春分祭祖一般从祭祀文昌开始,由礼生诵读文昌祭文后,行礼拜。可见客家人“崇文重教”,客家人“耕读传家”不只是各客家人姓氏的家训教条,而不断通过仪式化的民俗活动加以教化和积极推行,因此形成客家文化的优秀传统。紧接着由主祭祭祀天地诸神及祖先,礼生诵读春分祭文,同宗父老按辈分先后顺序逐一上前跪拜祖先。祭祖仪式完毕后,还要鸣放土炮或土铳作为“谢神”之礼。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7628.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