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古今传奇:迦陵生

古今传奇:迦陵生

笠乾寺的方丈有次拄着拐杖,来到河边,见河心漂来一块木板,板上躺着个婴儿,呱呱啼哭。河上游有个尼姑正在河边洗衣服,用竹竿将木板挑近,抱起婴儿,口中喃喃自语:“孩儿可怜!孩儿可怜!”看上去想收养。方丈合掌说:“善哉!善哉!可是一尺来长的襁褓小儿,不是尼姑适宜收养的,为何不把他送给老僧?”

尼姑稍稍细看婴儿一眼,递给方丈说:“这个孩子骨气非凡,读书会成才,学道会成为仙,只有皈依佛门,却是一生毫无出息。既然和尚要,你就好好抚养他吧。”说完,尼姑突然间无影无踪。

方丈抱回婴儿,雇佣奶妈喂养,取名为小拾得,这是迦陵生的第一个名字。婴儿刚刚长大一点,就能礼貌为人,粗识文字,显出聪颖禀赋。方丈把他看成是唐代高僧辩才的后身,预先做出将来由他继承衣钵的打算。小拾得五岁时,方丈替他剃发出家,传授僧家戒律,并请了老师教他读书识字。

迦陵生十三岁那年,方丈病重,即将归天。弥留时将迦陵生托付给师弟某和尚,说:“他是我留下的弱小孤儿,请你哀怜他!”某和尚一口答应。日子久了,某和尚渐渐忘记师兄方丈的嘱托,每天肆意摧残迦陵生,有逐他出寺的意图,只是一时不忍心说出口。

有一天,寺内大殿的墙壁重新修整,涂刷上白粉,殿壁洁白如银。某和尚计划请画师来作画,迦陵生听了不觉技痒。他悄悄磨成一斗左右墨汁,乘某和尚外出的机会,登上临时搭建的平台,挥笔成风,飒飒作响,洒墨点染成荷花,环满四面粉壁。他雀跃着,大笑着说道:“这是功德池中清净菩萨的真身啊!”现场有不少香客见其作画,无不称赞说画得出神入化。某和尚回寺后见他画得倒也不俗,也就没有责骂。

刚好有个李太守,新近任命,携带家眷暂时租下笠乾寺的西厢办公。早晚闲暇时,李太守便到大殿漫步,参观佛像。他突然发现四周墙上的墨荷雅韵欲流,活灵活现,就问这是谁的手笔。某和尚说是迦陵生。太守又问:“出家几年了?”某和尚如实禀报,并且讲述了该生萍漂河上被拾得的一段因缘。

古今传奇:迦陵生

李太守急忙吩咐,赶快把他带来,没想到眼前的这个小和尚翩翩玉立,头顶虽然光秃秃,而气度则庄重和蔼。太守问道:“大厅四周荷花,是你亲手画的吗?”迦陵生双手合十,答道:“是的,大人!”

太守于是对某和尚说:“你没有必要留着他,何不用重金交换给我? ”某和尚正中下怀,一口答应。太守就带走迦陵生,并悄悄替他留蓄长发,培养读书,教导礼仪。由于太守没有儿子,就把他收养为子,改为姓李,取名为琛。这是迦陵生的第二个名字。

李太守的妻子,原先是艳丽小妾,后来才爬上正位,内心里很厌恶迦陵生。过了一年多,她怀了孕,怕今后迦陵生妨碍她亲生子女的利益,更加唆使婢女小鹊在主人面前说他坏话。太守听了总是一笑了之,不计较所言真伪。太守妻子知情后愈加愤怒,经常在内屋咆哮谩骂,渐渐发展到找由头就亲自操杖痛打养子,多次要赶他出门。

李太守考虑到他们很难改善关系,把迦陵生叫到无人的地方,流着泪说:“孩子,你从来的地方来,还回去的地方去。我赠给你千两银子,了结我们父子的情缘。这次回去不论是继续做和尚,还是做读书人,都由你自己选择,不是我所能决定的。好自为之,多多保重。”迦陵生也痛哭流涕,不敢接受银子。太守坚持要给,他才叩头拜了两拜,喊了一声: “太守大人,多保重!”就灰心丧气地走出家门,也不知投奔何方是好。

迦陵生在路上遇见同乡某人,就结伴乘船。某人窥探到迦陵生银子很多,引诱他去做买卖,某人自告奋勇协助经营。不料几经转手,赔尽老本,迦陵生手头只剩下几个子儿。他虽然察觉出同乡捣鬼,但也找不出什么把柄。迦陵生茫茫然无所适从,只有再回笠乾寺,师叔已谢世,新当家和尚不是原来的同门,迦陵生就只能租住西厢房,安顿好行李,摆开纸墨笔砚,仍吟诵诗书,整天咿咿唔唔,不敢松懈。

有时思念太守,就合上书本,失声痛哭道:“赶走我的并不是太守啊。待我优厚,期望很深,世上有像太守这样恩德如山的人吗? ”

笠乾寺原本是孙主政的家庙,孙主政告老还乡,退休闲居在家,德高望重如泰斗,一次偶然读到迦陵生的文章,很惊奇,不但文笔优美,章法严密,而且针砭时弊,颇有见地,觉得他才华横溢,前程远大。询问迦陵生的姓名籍贯,迦陵生起初犹豫不敢说,经再三询问,才哽咽着叙说自己的遭遇,并失声哭道:“身世不幸,忽而和尚,忽而儒生,独来独往,到现在还不确定自己到底叫什么姓名,活着有什么意思?”

孙主政思忖良久,脸色庄重,神情严肃,说道:“你的身世自己不知道罢了。我有个远房亲族某人,一向住在湖田,也是个穷书生。晚年娶了小老婆,生下儿子才满月,某人就逝世了。小老婆改嫁到远方,恐怕儿子会连累她,就把婴儿放在木板上,任它在河里漂流。那婴儿就是你。论起本家辈分来,你还是我的侄儿。”

迦陵生信以为真,一下子拜倒在地,口叫“叔叔”,侍奉在膝下。孙主政就替他改姓为孙,名叫襄,这就是迦陵生的第三个名字。

古今传奇:迦陵生

第二天,迦陵生衣冠楚楚到孙主政家去道谢。孙主政带着他粗略介绍了某某是伯伯叔叔,某某是兄弟辈,更加奖励他的文才,让他去应考。只是当迦陵生详细询问父母坟墓在哪里时,孙主政就含含糊糊地敷衍几句,说什么不在本地,以后再带你去祭祀之类的话,因为原本是编造的谎话用来使他安心,实在无法指出墓地究竟在哪里。

迦陵生十七岁时,转眼已到了乡试年头,孙主政替他去广文廪膳处请求盖章证明。学官问这人是谁,主政粗声粗气说:“谁不知道孙是我同族的侄子呢? ”学官也就信了,又匆匆忙忙替迦陵生补办了参加本县考试的手续,暗暗嘱咐他说:“临场考试时马马虎虎就可以了,千万不要过分精雕细琢,怕要遭到怀疑和攻击,反而误事。”迦陵生恭恭敬敬同意照办。等到试题发下,迦陵生想按规定的程式敷衍成文,不料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没有办法,只能就题发挥,直抒己见,写得洋洋洒洒,不顾忌会有严重后果。

太守黄公,掌握着评定文章等第大权,很自负有眼力。读到迦陵生的文章,击节称赏,选拔作冠军。张榜后,参加考试的童生群情沸腾,疑心孙襄这个人是从天外飞来的。第二天进行首次复试,太守威严地坐在大堂上,差役高呼孙襄的名字,竟无人答应。再三呼叫,仍无人吭声。太守勃然大怒,看着学官说:“本太守并非有眼无珠的人,这次考试的冠军竟然不来复试,究竟什么原因?其中必有冒名顶替的舞弊,由于害怕明镜高悬,难以隐藏真相,因此逃遁。这岂不是学官的过错吗? ”学官推托不知情,廪膳官禀告这事与孙主政有关。

太守问孙主政何在,答道最近到其他地方游览去了。太守更加怒气冲天,手下一班人齐齐跪下请求说:“请太尊暂且先面试名次在孙襄以下的考生,保证在近期将孙襄找到,送来公庭听候裁决。”太守同意。

学官立刻带着学校中的役吏多人,乘着轿子而去,到笠乾寺侦查。只看到迦陵生房内满是书本、书箱,不见人影。距钟离城西边千里处,确有座八公山,是淮南的一处名胜古迹。草木皆兵的故事,历来是个典故。一帮子人跟踪前往,果然发现他盘腿跌坐在山洞里,神情痴呆像木鸡。役吏将他挟持着返回,问他情况,默不作声。

古今传奇:迦陵生

黄昏时分到达公庭,衙门洞开着,吆喝迦陵生快进去。黄太守已准备停当各种各样刑具。等见到迦陵生温文尔雅循规蹈矩的模样,心知不是个轻薄无赖子弟。略加审讯,迦陵生就跪伏在地下哀哀叩头,毫不隐瞒地诉说自己生平。太守问:“既然如此,何必要逃跑? ”答道:“我小心谨慎遵照孙主政大人的吩咐,其实不知道没有本地户籍而遭到攻击诋毁,我将担当何种罪名,因此惧怕而逃逸。”

太守听了恍然大悟,很怜惜他,后来丢下一张写着试题的小纸条,说: “不经过面试总难相信。”迦陵生便就着烛光迅即完成一篇佳作,像是早先已构思好就立马交卷似的。太守一看,欣喜过望。再试其他题目,写得更加工巧。太守一边阅读一边赞赏道:“国家选求的是真才实学,何尝全凭资格来限制人的进取?”

孙主政回来后,带着迦陵生拜见黄太守,又给太守详尽介绍迦陵生曾当过和尚的事。太守笑道:“只要他院试获得成功,我就替他玉成一段佳话。”主政面色温和,恭请太守把话说完,太守也就爽朗地说:“我来上任时,内人到惠泉尼庵去烧香还愿,看上了庵中一个小尼姑,形貌娇艳,人又聪慧,并且精通音乐,还会吟咏诗文。那小尼姑也是一个老尼姑所遗留下的,不清楚她的来历。尼庵观主因小尼姑还未破身,看成奇货可居,内人不惜重金把小尼姑买下带回家,取名为巧巧。她现在刚刚成年,我想把她许配给贤侄作媳妇。他们两人不简直像佛经里所说的一对有共同命运的迦陵鸟吗? ”主政笑意扬扬,拜谢道:“且看他院试结果怎样,倘若不辜负你的期望,还请兑现金口所许诺之事。”

院试名次揭榜那天,黄太守在庭院里彷徨焦急,不停地来回徘徊。夫人带巧巧来到庭院,蓦然看到太守这副模样,惊问出了什么事,太守答道:“为了孙家那个小和尚。”夫人听了不觉失笑。巧巧当然还不了解许婚的事,也掩住小口,暗暗发笑。突然间门口传来敲锣报捷声,太守急忙问讯道:“莫非孙家小和尚考中了?”左右答道:“是的,大人,而且是名列榜首。”太守听了不觉手舞足蹈,乐不可支。

古今传奇:迦陵生

第二天,迦陵生戴着银雀顶的举人冠帽,穿着青衫,来到太守府,在庭院里向太守叩首致谢。太守喜气洋溢,说:“你来了啊!好!好!”立刻叫下人给他换上有花纹图案的彩色吉服,又吩咐丫鬟把巧巧妆饰一新,与迦陵生交拜,举行婚礼。面对突如其来的大婚,迦陵生推辞说: “身无立锥之地,家无四堵墙壁,怎么能够面对芙蓉娇妻? ”太守说:“早已为你安排好了!”吩咐鼓乐队、两顶花轿,送小夫妻回第宅。

一对新人到家,看到房舍曲折相连,彩画粉刷一新,茶几床榻明亮洁净,新婚洞房中所需要的一切无不具备,这都是太守的功德,早先就安排好了的。

此后,迦陵生每完成一幅书画,落款署名作“风萍聚”,或题“当年拾得子”,以示不忘往事,并且心中很清楚“孙”也不是自己的真姓。妻子笑道:“郎君取名太烦琐。黄太守曾将我两人比作佛家的迦陵鸟,郎君何不取名迦陵生,我就取名为迦陵女?”迦陵生大为高兴,就照妻子的话取名。因此,这就是他的第四个名字。

故事源自《夜雨秋灯录》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8008.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