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彻底打响后,当559团行进到一个狭路口时,却遭到了敌人的阻击,一名代号为701的志愿军团长在战斗中被敌人炮弹击伤腿部,还未治疗,又被一枚炸飞的弹片击中头部,当场牺牲。
当消息传回国内之后,毛主席无比心痛,紧急下令:必须不惜代价地将701号遗体抢回来。
我们都知道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将近20万烈士他乡埋骨,其中还包括主席的至亲,那为什么唯独这位701让主席牵肠挂肚,一定要抢回遗体?这位代号701的烈士又有什么特殊身份?
这位代号701的人是559团团长,邓仕均,他曾9次获得“战斗英雄”、“生产模范”、“工作模范”、“特等战斗英雄”等称号。
邓仕均在小的时候就和父亲务农,早早地就体会到当时中国社会的艰难和不公,地主阶级的压榨和剥削,给所有老百姓都造成了无法估量的伤害。所以年轻热血的邓仕均对此十分不满,自己在心里发誓,终究会有一天打到地主阶级的统治,让贫穷的老百姓不再受到压榨。邓仕均在仁义之师红军身上看到了希望,于是就想着参加红军,为国家和人民而战。
1932年,时年16岁的邓仕均离开了四川苍溪县老家,报名参加红军,成为了一名英勇的红军战士。
参加红军之后,邓仕均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履历战功,多次负伤,其中一次敌人的子弹打穿了他的右脸颊,所幸没有击中大脑,邓仕均这才逃过一劫。由于他的出色表现,1935年邓仕均光荣入党,不久之后就随中央红军参加了长征。
1938年4月,在与敌人争夺南坡村制高点的战斗中,邓仕均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从悬崖陡壁上攀登上去给敌人以突袭。连长同意后,邓仕均带着绳子趁夜色攀到了三丈多高的悬崖上,把绳子一头拴在悬崖上的大树上,另一头垂下来,全排战士们拉着绳子上去后,小心翼翼地摸到了敌人背后,出其不意把一个小队的敌人全部消灭。部队顺利占领了南坡村的高地。拂晓时分,大部队发起冲锋,敌人被消灭了三百余人,只好仓皇逃跑。
由于作战有勇有谋,邓仕均升任连长。
1940年8月,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已经升任连长的邓仕均,负责攻打磨河滩火车站,与敌周旋5个小时,打退日军10余次进攻,击毙日寇200余人,随后趁着夜色撤离,等回到部队,他的连队,仅剩17人……
因为在这场战斗中的出色表现,他的连队,被授予“血战磨河滩英雄连”称号,邓仕均被授予特等英雄。
1943年4月,邓仕均决定带着老五团干件大事,向北岳沟地区的敌人进行反扫荡,铲除敌人的据点。最终历经十几个小时的时间,他们不负众望完成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任务。在此期间,打退了敌人七次冲锋,杀敌百人,第五团再次名声大噪,英雄团的称号也被默许。
整个抗日战争时期,邓仕均参加了上百次战斗,身上留下了13处伤疤,领导邀请他参加了晋察冀战斗英雄模范大会。在会上,邓仕均再次见到了毛主席,并被授予“晋察冀英雄子弟兵战斗英雄”称号,获得多个一等功英雄勋章,升任营长!
1947年,邓仕均和苑秀珍结成良缘,婚后,二人的感情十分和睦。邓仕均教妻子读书看报,还带她加入了共产党。1948年4月,苑秀珍生下了二人爱情的结晶,但时值解放战争期间,邓仕均在前线打仗,难以抽身,直到4个多月后,他才见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妻子和儿子,他抱着儿子,为他起了名字:“我们苍溪有个地方叫歧坪,就给你取名邓其平吧”
1950年11月中旬,部队准备开赴朝鲜前线。离开驻地时,苑秀珍抱着儿子,挺着已怀孕9个多月的大肚子,送别即将出征的丈夫,她多么希望丈夫留在自己身边啊!但军人的天职就是保家卫国,看着骑在马上的丈夫,苑秀珍依依不舍地再三嘱咐,一直目送马队越走越远,她和儿子还在招手。
谁知这一走却是生离死别,她永远失去了自己心爱的丈夫。
志愿军在第三次战役中取得重大胜利,他们占领了汉城,将敌人赶出了三八线,后撤到北纬37度线附近。敌人恼羞成怒,每天都向志愿军阵地投放大量炮弹,联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提出,要把北朝鲜夷为平地。
1951年2月17日,农历正月十二,举国上下都还沉浸在春节的气氛中,可前线的志愿军们却只能在白茫茫的大雪中相互道一句“过年好”。63军187师559团团长邓仕均也是在这一天,随军开赴朝鲜战场。据时任邓仕均警卫员陈明月回忆,入朝第二天邓仕均就从鬼门关走了一遭。
奉傅崇碧之令,师长和团长需要乘车去勘查地形,为后续战斗做准备。本就才入朝不久,司机路也不熟,又遇上美军飞机轰炸。于是当汽车行驶到高处一个大坡时,前方出现一个急弯,此时刹车已然来不及,卡车直接翻下山沟。好在邓仕均福大命大,他和陈明月都只是负了伤。
由于伤势不轻,邓仕均只能退到后方养伤。看着前线战事吃紧,他十分着急,多次递交申请重返前线都被拒,因为身上的伤没好利索。
直到第五次战役打响,邓仕均终究是忍不住了,不顾伤情重返了部队。
刚刚返回部队,邓仕均就接受了任务,率领559团迂回穿插,掩护东线主力部队进攻。
5月19日傍晚,邓仕均奉命率559团向敌人纵深迂回前进,但却遭到了大约一个团的美军猛攻。邓仕均在稳中求稳,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和坦克临危不惧,成功退敌6次,灭敌两百多名,而后接到命令撤退。
然而就是在撤退途中,部队路过一个峡路口时,遭遇敌军炮火猛攻。邓仕均不幸被弹片击中左大腿,鲜血瞬间喷涌而出。警卫员迅速拿出两个急救包,可是还没来得及包扎,又一枚炮弹飞速而来,弹片直接击中了邓仕均的头部,邓仕均当场壮烈牺牲。
据邓仕均的警卫员陈明月回忆,1951年5月20日晚9点左右,邓仕均壮烈牺牲了。因为情况紧急,政委刘波一边指挥着战士抬回邓仕均的遗体,一边叮嘱他们,如果条件不允许,就先找合适的地方暂时掩埋,做好记号;战士们找到老百姓一块门板,轮流抬着邓仕均的遗体,来到洪川江边一片开阔地。因敌人的炮火紧咬着不放,洪川江又水深浪急,战士们无法抬着遗体过江,只得就地掩埋。陈明月颤抖着双手,削掉旁边小树的一块树皮,作好记号,以便来日接回他的团长,可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别,是真的永诀!
1951年5月21日,身处中南海的毛主席收到来自抗美援朝志愿军总部的一则紧急消息,内容是志愿军187师559团团长邓仕均于昨日在战场上牺牲,但因战况复杂,不得不将其就地掩埋。
当毛主席立即给志愿军总部下了一道死命令:“一定要把邓仕均的遗体抢回来。”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毛主席唯一的一次下令抢回一名志愿军烈士的遗体。
当陈明月向师长徐信作了报告,徐信告诉他毛主席的命令。
接着,他问陈明月:“给你2000人行不行?”
陈明月想了想,回答说:“人不能太多,人太多目标太大,反而更危险。”
“那我就给你30人,全军的火炮支援你们,务必要抢回邓仕均的遗体!”
当晚,陈明月背着一部步话机,带着一个排,在全军的火力掩护下,再次去到洪川江对面,行进五六公里后,爬过一个山头,回到了那个开阔地。
当时全军炮火都在掩护这个30人小队,他们也顺利地渡过了洪川江,不过快到遗体位置的时候,他们发现那里有很多美军坦克,根本无法接近遗体。
30人小队等了很久,美军始终没有离开,所以他们只能把这里的情况向师长汇报。但是师长并没有直接下达撤离的命令,而是让他们原地待命,过了很长时间,才下达了撤离的命令。
后来他们才知道,原来是主席听说邓仕均牺牲的消息,才下达了抢回遗体的命令。所以当师长知道无法抢夺遗体时,马上向中央做了汇报,直到主席做出撤离批示后,才下达了撤离的指令。
但是撤离也意味着邓仕均的遗体以后很难找到,果不其然,直到毛主席离世时,邓仕均的遗体也没能从异国他乡回归祖国。
这么多年来,邓仕均的儿女费了许多力气去寻找,可依然找不到。儿女们没有放弃,他们说,哪怕自己这辈子都找不到父亲的遗体,孙辈们也要找下去,直到找到的那天为止。
2012年,邓仕均的儿子邓其平找到陈明月叔叔,想要询问父亲遗骨的安葬处。陈明月眼眶含泪,再次回忆了安葬老团长的情形,并详细回忆了安葬点的情况。“青山处处埋忠骨”,邓其平此后多次去往洪川江吉谷里,寻找父亲的遗骨,只可惜年代久远,并没能找到。邓其平含泪跪拜,把故乡酒洒在地上,祭奠父亲的英灵。
在2013年与韩国达成了,将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还中国的协议。于是从2014年到2021年的8年时间里,共有825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归故乡。
2014年3月28日,首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登上了回家的专机。
11:30分,迎接仪式在桃仙国际机场举行,十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高举着“迎接亲人回家”的横幅,焦急地等待着灵柩的到来,其中就有邓其平、邓菊平兄妹。哥哥手捧父亲的遗像,和妹妹一起看着停泊在机场的飞机,第一个哭出声,大喊:爸爸回来了!
随着时间一年又一年的过去,每次志愿军战士遗骸归国,邓其平都要去参加,希望能有父亲的一点消息。我们相信,总有一天,邓仕均同志的遗体会魂归故土!
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有太多这样的感人故事了,有些英雄的家人,一辈子再也没见到过他们,有些英雄,身在何方,如今都一无所知。 这些人,他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却连归途都没有。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8015.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