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祖。有祖必有姓。有姓必有源。左海林文忠则徐公曰:“邓林之竹发千寻,总有一本;黄河之水泻千里,究出一源。”姚氏,一本一源出自始祖虞舜大帝。自圣祖虞舜大帝姚墟肇姓姚氏之后,其冑裔承天毓秀,骏发昌盛,瓜瓞绵廷,几遍天下。历经二千多年至汉末,已衍生繁姓约六十余种,大凡有:妫、虞、舜、甄、蒲、濮、遂、司徒、申屠、胜、吴、胡、满、陶、侯、陈、田、袁、敬、文、苟、衡、孔、陆、车、束、王、艾、光、法、孙、威、厉、薛、尝、庆、丁、靖、针、宗、招、胡毋、毋丘、毋、安平、即墨、偃师、司城、予夏、夏、予芒、予宋、予占、铫、姚李等。
本文根据《元和姓纂》等典籍,参考近代人著作,信疑分清,考辩求真,大体上按时间顺序,逐一简略;期间有再衍生蜕变异性者,则顺藤“说瓜”。说明同姓异源,支分派别;说明异源同姓,辨认血统,不可胡乱认祖归宗。
姚氏姓篆
姚。姚姓。是中国汉民族最古来的姬、姜、妫、姚、姞、赢、妘八个姓之一。肇姓始祖是虞舜。虞舜父鼓叟,姬姓,黄帝八世孙;母公孙握登。唐尧甲申四十一年,生舜于朱冯姚墟(今河南省范县南、山东省鄄城一带),因以生地赐姚姓。圣祖舜帝是姚姓肇姓始祖,为姚姓本源,并为天下同源异性舜裔之祖姓。
虞。舜。吴。皆出自姚姓。圣祖虞舜大帝姓姚,名重华,字都君,国号有虞氏,帝号舜,史称虞舜。虞舜冑裔,或以国号称姓虞,或以帝号称命姓舜,于是有了虞、舜二姓。舜姓在今北京等地居多。虞姓另一支出自商均之支庶子孙。圣祖舜帝禅位于禹,禹封舜帝长子商均于虞(今河南省虞城县),建立虞国,其子孙或以国名为姓。上古时,虞与吴音近,于是虞姓因谐音衍变出吴姓。春秋时吴国灭亡后,王族子孙以国称姓吴氏,源出姬姓,非舜裔。
甄。甄,制作陶器时使用的转轮。古代制陶者称“甄工”。舜帝为庶人时,曾在大河之滨制作陶器,后代子孙中,或以甄工技能称姓甄,但出自上古皋陶之子仲甄之后,和少数民族鲜卑族改姓甄氏,均非舜脉。
蒲。起源有二,一支出自舜帝。虞舜践帝位后,建都蒲坂(今山西永济县);禹承舜位建立夏朝,封舜帝子孙于蒲坂;舜帝子孙或以蒲为姓。一支出自西羌族,因其酋长家有菖蒲如竹,以为吉兆,遂以蒲为姓。
司徒。虞舜曾为尧帝司徒官,掌管人民、土地和教化事务,权力极重。舜帝胄裔或以此为荣,便以舜帝职官名命姓司徒。
遂。周武王将虞帝后裔封于遂(今山东宁阳县西)为侯国。春秋时,遂国被齐国所灭,国君后代就以国名为姓,遂有遂氏。
申屠。胜。申屠。复姓,起源有二:一支出自虞舜之后,夏时为胜屠氏,后改为申屠氏。一支出自姜姓申侯,居屠原,支庶子孙因以申屠为氏,非舜脉。
胜。出自夏朝之后,是虞舜后代,原为复姓胜屠氏,系西汉仍无改,后省文去屠字为胜姓。今胜姓中一部分为满族人,系清皇室或公族之后。
妫。姚重华二十以孝闻,由四岳荐于尧帝,辅佐尧帝治理天下;尧帝派九男为他助手,又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命居妫(妫水、汭水,在今山西永济县南,源出历山,西流入黄河;一说汭是水边洼地),赐姓妫氏。史书称,舜帝有二姓:因生于姚墟而肇姓姚氏,因居于妫汭而命姓妫氏;而且历史倒证说明;姚、妫二姓可以互通,可以互脉;且妫姓多回归祖姓姚。如汉姚恢,曾改姓妫;妫皓,又改姓姚;妫敷。复祖姓姚。王莽篡政,炉害忠良。谏议大夫姚平遁而过江居吴兴(今浙江湖州)改姓妫;诛莽之后,仍复本姓姚。妫姚二姓,其实一也。
周武王克商得天下御极,下诏寻求舜帝胄裔,得舜帝四十三孙妫满,配以公主为妻,封于陈国,都宛丘(今河南淮阳),以奉舜祀。谥号妫满,世称陈胡公满。其子孙支庶因以国号、谥号、名字为姓,遂衍生陈、胡、陶、满等姓。胡公妫满,诚然是舜裔衍变繁姓一个重要源头,是姚重华肇姓姚氏源流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换点。
田。田氏源于妫姓,始祖陈敬仲(田完)。公元前706年陈桓公死后,其弟陈佗、勾结母舅蔡侯杀死太子陈免而自立,是为陈厉公,陈厉公公好色,常去蔡国寻欢。太子陈免之弟,陈跃、陈杵白为报杀兄之仇同蔡人密谋用美人计杀死陈厉公,立月视为陈利公,利公立五个月卒,更立中弟林,是为庄公。庄公在位七年卒,立邀弟杵臼,是为宣公。宣公欲立宠姬所生之子陈款,于公元前672年杀死原立太子御寇。陈历公之字陈完(田完)在陈国任大夫,同御寇友善,因惧祸及深立即逃亡齐国,改姓田。齐桓公拜为工正(正,政也;管理工匠之官),死后谥号敬仲。是为田氏始祖。
古代陈、田音相近,故陈、田二姓不分,可互称互用。春秋时齐国大夫田成子,也称陈成子,陈完田敬仲也叫田完、陈敬仲。战国时哲学将田骈,也叫陈骈。土家族改汉姓田,与上述陈田不同源不同祖,非舜脉。
出自陈姓之田氏再派生繁姓如藤蔓枝桠,举凡有:王、车、陆、束、光、艾、孙、威、法、即墨、安平、胡毋、毋丘、毋、厉、丁等。还有一支田氏,东汉时恢复妫姓,不久又回归祖姓姚。
王.妫满十六世孙陈敬仲奔齐改姓田氏,田氏在齐国势力日见其重。田完十世孙田和于公元前410年篡夺姜氏齐国政权,自称太公,田氏代齐,史称田齐。传九王189年至章王田建,于公元前221年秦兵攻入临淄,田建被杀,其第三子田轸逃到颖川(今河南禹州、许昌、长葛一带),恢复陈姓;其长子田升、次子田桓逃匿,改姓王氏,开辟王氏又一源。王氏源头复杂,典籍记载,至少有八支,其中仅北海、陈留(北海在今山东昌乐县,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一支是田和后代。
陆.齐宣王田辟疆(公元前319-前301)封少子田通(字季达)于平原陆乡(在今山东省平原县),其支庶子孙遂以封地名称姓陆。后魏步陆孤氏进入中原后改为陆姓,非舜脉。
车。车氏多源,其中一源出自田姓。田千秋因有功于汉室,汉武帝廷和四年(前89)拜为丞相;又因年老特准乘车出入宫禁朝觐,人称“车丞相”,其子孙引以为荣,便以车称姓。至于黄帝时车臣、春秋时子车氏以及鲜卑车非氏,均非舜裔。
束.出自田姓。战国时田齐踈姓部族,至西汉末一直为踈姓,汉宣帝时踈广为太子老师,在任五年,功遂自退,荣归故里。其曾孙孟达为避王莽之乱,自东海(在今山东枣庄)迁徙沙鹿山(在今山东大名县),并去足旁改踈为束姓。
艾.源出三支。春秋时齐国大夫田孔丰于艾陵(今山东秦安东南)因以地为姓,取名艾孔,亦名艾陵,源出田姓。其余二支均非舜脉一为禹王后代,始祖汝艾,以字称姓。一为少数名族艾斤氏,改单姓艾。
光起源有二;一是姞姓之后,封于光地,以地为姓。一是战国末燕国人、田光之后。田光本游侠,由鞠武荐于燕太子丹。太子丹为拒秦兵,间计于田光,田光推荐荆轲刺秦始皇,事败,田光自杀,子孙为避秦害,逃匿异地,并以祖名改姓光氏,始祖田光。
威.源出妫姓,始祖田因齐。公元前384年太公田和卒,立田剡为齐侯,在位九年后被田午弑杀,田午改元为桓公。齐桓公在位十八年卒,于公元前357年立子因齐,在位三十七年,于前320年卒,谥号威,史称威王。其支庶子孙或以祖谥号称威氏。
孙.丁.厉.
孙.起源有三。陈敬仲五世孙明田桓无字,无字生子名田书,字子占,为齐国大夫,因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封乐安,并赐孙氏。后齐国内乱,孙书子孙奔逃吴国(今江苏),因居焉。其支庶子孙或承孙姓,或以祖字子占称姓。孙姓第二源出自姬姓,第三源出自羋姓,此二支均非陈、田之支脉。
丁.源头有三:一支出自姜姓,始祖丁公。一支出自孙氏,始祖孙匡。汉末吴将孙匡烧毁军草,贻误战机,孙权大怒,不许孙匡姓孙,勒令改姓丁,以与其孙氏家族区别。孙匡之后裔遂沿袭丁姓,未复祖姓。三国时吴国有孙姓王族孙秀,弃无奔魏,投降司马氏。吴祖孙皓便下令孙秀族人改为厉姓,不准姓孙。孙秀后代在江东一支遂以厉为姓。二支为春秋齐厉君之后。三支为春秋立国军祖以国名称姓。四是唐宗室李晋之后。
法.源出田姓。公元前284年燕击齐,楚使淖齿杀涽王,其子田法章为避仇杀,改名换姓存于莒国太史敫家当佣人。后涽王从者拥立田法章为王,是为齐襄王。公元前221年秦灭田齐,田氏子孙不敢称姓田,或以法章之名为姓,形成法姓。
安平.复姓,公元前279年齐国大夫田单用火牛阵击退燕军,收复城池七十多座。齐襄王任田单为相国,封邑安平,为安平军。其支庶子孙或以安平为姓。
即墨.前279年田单在即墨用火车阵大败燕军,齐襄王命守即墨,田单支庶子孙或以守城池即墨为姓。
胡毋.毋丘。毋。出自田氏。齐宣王田辟疆封其弟子毋丘,以奉祖先胡公满之祀。于是,远本胡公,近取毋邑,遂赐姓胡毋氏。其后代分为三支,形成胡毋、毋丘。毋三姓。胡毋、毋丘二姓,后省文为毋姓。至于由毋盐、毋车、毋将、毋楼、毋终、毋知等复姓省字改为毋姓、则非田派血统。
敬.起源有三。一是黄帝孙敬康。二是春秋田完之后。田完谥敬仲,其支庶子孙或以敬为氏。三是清乾隆苟华南之后裔,源出敬姓。敬姓,只有田完一支属舜后。
苟.起源较早:少昊氏第三子句望,子孙承句姓,直到宋高宗时,避其赵构讳,遂加草头成苟姓。古句、勾、相通。黄帝后代有苟宾、苟参。子孙承苟姓。敬姓避后晋石敬堂讳,去文为苟姓。《路史》:“舜后亦有苟氏”。苟姓源于敬姓,敬姓源于田姓,仅此支为舜血统。
文.起源有三:一出于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二出于姜姓,始祖是四岳苗裔文叔。三出自敬姓。敬姓传至五代后晋,为避晋高祖石敬唐之讳,一分为二,或改姓苟,或改姓文。苟、文源于敬,敬源于田,为舜后。苟、文两姓,或复祖姓敬,近代人考证,著名作家闻一多,源于文氏。
薛.陈完十世孙孟尝君封于薛,子孙或以封邑为姓薛氏。
尝.孟尝君相齐,其后或以尝为姓。
庆.齐公子无亏生子庆克,庆克支庶子孙或以庆为姓。
靖.陈完九世孙靖郭君相齐,其后裔单靖子改姓靖氏。
针.陈厘公之子名针子,子孙袭焉。
招.陈哀公之弟名招,招杀太子悼,逃往越地,子孙遂以招为姓。
宗.陈宣公六世孙宗来,改姓宗。
子仲、子宗。陈宣公之子名子仲、子宋、子孙改姓焉。
司城.陈哀公之子孙或改姓司城氏。
以上由妫衍生陈、由陈派生田,由田再衍变十九姓。王莽封田丰为代睦侯,以奉舜祀。丰子恢,避莽之乱过江居吴郡,改姓妫;五世孙妫敷,又复姚姓。西汉平帝谏议大夫姚平避王莽之乱过江居吴兴郡改姓妫,株莽之后,仍复改姓姚。至西汉末,田氏一支复妫姓,株莽之后,复祖姓姚氏。妫、姚、可互用,且多复祖姓姚氏。
子夏、子芒、子占、偃师。皆自陈姓分野,源出妫姓。春秋陈过太子偃师,陈宣公杵臼庶子名子西字子夏,陈僖公之子子盈字子芒,陈桓子之子陈书(田书)字子占,其后代分别以祖上字为姓,遂有姓偃师氏、子夏氏、子芒氏、子占氏。子夏氏,子占氏,省文去子字,遂有夏姓、占姓。
铫.姚李。出现较晚,均直接源于姚姓。
铫,与姚同音。其先姚氏,因避难去女同金。东汉铫期,颍川郏县人,字次况,从刘秀击败王朗,拜虎牙大将军,建武五年为太中大夫,卫尉,谥忠侯。《汉书》有传。
姚李,姚氏与李氏二姓合承。山西盂县有此姓。金代有姚李安隆、姚李绍先四兄弟,皆中举人,
此外,尚有娥氏、戴妫、息妫(息夫、息),有圣祖舜帝姚重华血统,但属外甥旁系,聊补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8249.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