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高校深度观察:深扒中国高校改名套路,识别“野鸡”和“凤凰”

前言

高校改名潮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并延续至今。大多数中国高校都曾在上世纪50年代初院系调整时期,因管理机构变更而改过校名。进入21世纪,大学改名再一次成为潮流。仅就北京而言,除了清北人等少数霸主级高校绝大多数大学与时俱进地“升级”了一下校名。目前中国校名雾里看花,我们该如何识别呢?我们总结了中国高校的三种惯用改名大法,教你识别高校中的“野鸡”和“凤凰”。

第一招 冠名区域越大越好

高校深度观察:深扒中国高校改名套路,识别“野鸡”和“凤凰”

高等教育院校的校名,一定要响亮。在此指导思想之下,以地级市命名的学校尽量改成省区冠名,以省区冠名的要向全国性靠拢。那么学校省区命名被瓜分完了,下一步是不是要进军全国?对此,教育部早有表态:"NO".2007年教育部出台规定:新设立的高校校名不得冠以"中国""中华”等字样。对此中国计量大学暗自偷笑。既然全国性的校名都没戏了,那么是不是就束手无策了?当然不是,我们还可以拿大区域概念大做文章!合理利用此命名逻辑,位于四川成都的西华大学,湖南衡阳的南华大学,东北吉林的北华大学则深谙此道,对新校名都挺满意。

高校深度观察:深扒中国高校改名套路,识别“野鸡”和“凤凰”

唯有位于上海教育部直属的东华大学表示:“我被自己坑惨啦!”中国大学最失败的改名非该校莫属。据说当年由于纺织行业不景气,生源质量直线下滑,在此情形之下学校被迫改名。放弃了国字号校名中国纺织大学改为东华大学。至于为何更名东华大学,坊间有这样的说法:据说当年紫禁城有一个东华门,东华门是进贡纺织品进出的专用通道,所以取名东华大学。可是校领导似乎忽略一个问题,当时的东华门还是皇帝死后出入的通道,俗称“鬼门”。所以中国纺织大学改名为东华大学,有人说真是活见鬼啦!

高校深度观察:深扒中国高校改名套路,识别“野鸡”和“凤凰”

招数二 扩大招生规模 学院升级为大学

高校深度观察:深扒中国高校改名套路,识别“野鸡”和“凤凰”

在中国高校制度相关规定:只要满足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在文科、政法、财经、教育、理科、工科、农林、医药等八个学科门类中拥有3个以上作为主要学科等基本条件,“学院”就可以申请升格为“大学”,实现阶层跃升。为此,很多学校费尽心思扩大招生规模,招聘师资扩充学科门类,以满足升格大学的硬性要求。在此情形之下,可想而知师资力量学科成色肯定是鱼龙混杂,这也偏离了高等教育本身的初衷。

高校深度观察:深扒中国高校改名套路,识别“野鸡”和“凤凰”

那么学院的水平是不是一定就比大学低呢?显然不是。先拿国内来看,特色明显的部属院校,比如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等,都是领域内一流水平的标杆,绝对“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再到国际上看,“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等等,全部都是清一色的世界级学府,是清北复交都难以企及的存在。

高校深度观察:深扒中国高校改名套路,识别“野鸡”和“凤凰”

招数三 :校名去行业化,概念笼统化

高校深度观察:深扒中国高校改名套路,识别“野鸡”和“凤凰”

与建国初期行业高校体制的逻辑不同,现在流行的是综合性大学路线。想要迅速吃成个巨无霸,对于大多数院校来说都有难度,但是模糊一下办学定位、学科特色,使之笼统而高大全,还是具备操作性的。拓宽学科门类是一条思路。食品/纺织/机电/化工这些门类听起来都太像轻工类院校,改成“科技/工业”顿时高精尖了许多;煤炭/矿业/石油/机械这一类重工类的院校,更名“工程/理工”也没毛病。再推理下去,铁道就改为交通,水产就改为海洋,商务就改为财经……

高校深度观察:深扒中国高校改名套路,识别“野鸡”和“凤凰”

不过有些学校改名,却容易因为过于空泛,一不小心就把自己改成了民办学校气质。最著名的原华东水利学院,历史悠久,前身可追溯到国内第一所专门培养水利技术人才的高等学校,一朝改名河海大学,出了江苏少有人知,让一众校友哭死。还有原西安公路交通学院,是亚洲最大的公路交通人才培养院校,改为长安大学。美则美矣,特色完全丢弃,让人不知所云。

高校深度观察:深扒中国高校改名套路,识别“野鸡”和“凤凰”

改名番外篇:中外民工大学

坊间传说,京城名校中国人民大学一直想做大做强,但是理工科严重偏科。对此民间不少热心人士出谋划策,建议其与北京理工大学合并,可改名“中国民工大学”;再和中国农业大学合并,更名“中国农民工大学”;最后迈向国际化,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合并成为“中外民工大学”。听来让人忍俊不禁,算是对中国高校合并更名制度的一种调侃吧!

高校深度观察:深扒中国高校改名套路,识别“野鸡”和“凤凰”

结语

中国高校热衷于更名,是急功近利的伤害学校健康发展的做法。也许短期来看,学校会立竿见影地取得一些效果,但长期来看对学校建设却仅仅是一剂麻醉剂。中国高校应该专注学科内涵建设,努力提高办学实力,这样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高教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你觉得呢?

不拘一隅,唯才是举。专注中国高校教育。喜欢的话点个关注吧,谢谢!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8254.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