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湖北天门姓钟和姓谭不通婚,背后有感人至深的文坛知音佳话

明代是一个文采风流的时代,有著名前七子和后七子。

前七子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后七子主张: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

但他们的过分泥古,导致文学创作束手束脚。

钟灵毓秀的湖北省出了一个公安派,大胆反对前后七子,标榜: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可这又导致了俚俗肤浅的倾向,于是湖北天门又出现一个竟陵派,也反对复古,但又不太俗。

提到竟陵派,就不得不提这一派的创始人钟惺和谭元春。

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个年龄、身份、性格和命运都相去甚远的两个人竟然成为忘年交,共同缔造了一段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人故事。

湖北天门姓钟和姓谭不通婚,背后有感人至深的文坛知音佳话

如今湖北天门,还有钟姓和谭姓的合祠,而且当地这两个姓的人不通婚,相互之间以兄弟姐妹相称呼,这一切都源于钟谭二人的友谊。

一、一对忘年交:天悬地隔大明万历三十一(公元1603年),湖北天门皂市镇的钟惺考中举人。可以说,钟惺很擅长考试,17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其后历任行人司等官职,曾经官至工部主事。

这一年,钟惺的老乡,在湖北天门的另外一个地方,岳口镇,一个叫谭元春的16岁少年,正在经历着名落孙山的痛苦。

和学霸钟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谭元春屡试不第,一直到38岁才以恩贡荐入太学学习,结果仍然没有登第。直到42岁那年,谭元春以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考中举人,其后又开始走霉运,其后的会试全部失利,他终其一生一直没有考中进士。

他们两个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个考场春风得意,官运亨通。

一个考场屡次落第,与官无缘。

然而老天爷是公平的,谭元春虽不擅长考试,但他却才华横溢,写出了不少佳作,在当地小有名气。

他对自己的才华颇有信心,他的心境可以用他自己一首诗《瓶梅》来概括:

入瓶过十日,

愁落幸开迟。

不借春风发,

全无夜雨欺。

香来清净里,

韵在寂寥时。

绝胜山中树,

游人或未知。

他就像这瓶子里插的一剪梅一样,决胜山中树,只是别人不知道罢了。不管怎么寂寥,做人都不能失去香韵。

就在钟惺中了举人的第二年,他认识了谭元春,钟比谭大12岁,这一年,钟惺30岁,谭元春18岁。

二人一见如故,谭元春仰慕钟惺的才学和好运,而钟惺则对谭元春的才华惺惺相惜。两人一下子便成了忘年交。

湖北天门姓钟和姓谭不通婚,背后有感人至深的文坛知音佳话

二、一本合编书:火遍全网其后,二人经常诗文书信往来,钟惺还为谭元春的诗集《简元堂诗》写了序,提出诗歌要达到:清,逸,静,幽,淡,旷的境界。

1614年,时年40岁的钟惺借出差山东的机会,回了趟老家,见到了好友谭元春,两人商议着出一本书,就是选择他们认为好的古诗,并进行简单的评价,这就是著名的《诗归》。

不久,古诗的初步甄选工作完成,随后,他们又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进行修订。

1617年,《诗归》正式刊行,没想到这本书一经刊行便大火。

湖北天门姓钟和姓谭不通婚,背后有感人至深的文坛知音佳话

一时间,洛阳纸贵,供不应求。

钱谦益曾描述其盛况:

“承学之士,家置一编。”

朱彝尊也说:

“《诗归》出,而一时纸贵。”

还有人说:

“风行一时,几于家弦户诵。”

尽管,这本书有一些缺点,比如钱谦益说:

“寡漏无极,错谬叠出。”

朱彝尊也说:

“取名一时,流毒天下,诗亡而国亦随之矣。”

从学术角度来说,这个诗集的好坏我们不能下定论,自有专家来评判,但这本书的流行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湖北天门姓钟和姓谭不通婚,背后有感人至深的文坛知音佳话

此后,谭元春再次科考失利。或许是为了让好友散心,钟惺带着谭元春游遍吴越之地,还带他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文人雅集,竟陵派的声势也达到了高潮。

这对湖北天门同乡,在明代文坛掀起了一股新潮,当时“楚诗多为竟陵所染”。他们的交往促成了竟陵派的诞生和发展,也是他们的极力倡导和身体力行,让竟陵派如日中天。

三、一段知音情谊:传诵古今

大明天启三年(1623年),钟惺的父亲在儿子49岁这年去世,钟惺回乡丁忧守孝。

钟惺的身体一直不太好,曾有记载云:

“惺貌寝,赢不胜衣。”

谁知,守孝守着守着,他自己却病倒了。自觉时日不多,钟惺便让家人把谭元春叫到床前,当着全家人的面,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元春),我和你情同手足几十年,虽说不同姓,可是比骨肉还亲。我死后,你要把我们两家的祠堂合为一处,春秋二季,祭祖不分你我二姓。我们两家的儿女互不结亲,因为咱们都是一家人,孩子们都是兄弟姐妹啊……”

听到这里,谭元春再也忍不住泪水,抱着钟惺嚎啕大哭起来。他很感谢钟惺的知遇之恩,如果没有钟惺,就没有谭元春的今天,没有谭元春的未来。如今,看着自己的恩人就要远去了,谭元春心如刀割。可惜,天不假年。

钟惺去世后,谭元春按照他的遗嘱,在两家各建了一座钟谭合祠,此外还修了一座共同的钟谭合祠,而且两家的家谱也合在一起,修订为一本家谱。

湖北天门姓钟和姓谭不通婚,背后有感人至深的文坛知音佳话

挚友去世之后,谭元春不胜悲伤,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不久他的母亲也去世了。慈母和挚友去世的双重打击让他难以承受。

钟惺去世五年的时候,谭元春曾经写过一段文字,可以想见他的心境:

“我与夫子,两身一目,死别五年,如筵灭烛,自其影,一枝枯木,已是回心哀乐莫触。”

他们两个,就好像是两个身体,一双眼睛,就像连体人一样。如今,钟惺离他而去,就像熄灭了蜡烛一样,只剩下形容枯槁哀乐莫知的他活在人间。

后来,谭元春又参加了几次会试,还是未能如愿,最后病死在赶考途中的一家旅店。

湖北天门姓钟和姓谭不通婚,背后有感人至深的文坛知音佳话

如今,383年过去了,当地始终流传二人的这段知音佳话,只是不知当地钟谭两姓的人是否真的不通婚。

2020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钟惺和谭元春的传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8648.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