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龍乡
《红楼梦》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调情遭苦打”中叙述:薛蟠误将柳湘莲当作优伶去调情,反被柳湘莲诓到北门外的苇子坑,打得“衣衫零碎,面目肿破,没头没脸,遍身内外,滚的似个泥猪一般”。后来贾蓉等人好不容易寻踪问迹地找到薛蟠,因薛蟠伤重,骑不得马,便“命人赶到关厢里雇了一乘小桥子,薛蟠坐了,一齐进城”送回家去。
红学家们在研究中作出认定,文中提到的几个地方,如苇子坑,北门,关厢,都是至今仍存的北京之真实地名:苇子坑即是“德外苇子坑”,因文中写道,薛蟠被打得不能骑马,贾蓉只好使人去前面“关厢”里雇了一乘小桥,将其送回府中云云,“德外关厢”乃是众所周知的地名。明清时北京有两个北门,安定门和德胜门,但安定门处无关厢,所以书中的“北门”只能是德胜门。关厢以北是三环路的马甸桥,古时为草甸苇塘,据说水草丰美,从塞外来的马贩子不能进城时,便把马匹先暂时养在马甸一带。马甸往北,在接近现在北四环健翔桥的地方,有一地名为“苇子坑”。
在柳湘莲苦打薛蟠的过程中,对那里的环镜,如“人迹已稀”、“苇塘”、“苇中泞泥”、“苇根”、“下桥二里”、“苇坑”等多有描写,直到贾蓉找到薛蟠后笑道:“薛大叔天天调情,今儿调到苇子坑里来了……”,始千呼万唤地把“苇子坑”这个地名点出,随后又“只得命人赶到关厢里雇了一乘小轿子”,皆似在不经意间地点出真实地名,只将“北门”实为”德胜门”的事实似有意似无意地忽略和隐去,这种欲扬还抑的笔法,就是为了让读者对“德胜门”进行重点关注和深入地研究其蕴含的意义。
德胜门元朝时称健德门。明洪武元年(1368年),大将军徐达攻入元大都,改称北平。随后将北垣西侧门“健德门”改为“德胜门”;又于洪武四年(1371年)在北垣南五里新筑土城垣,作为防止元军反攻的第二道防线;废元大都北垣,将新筑北垣加宽加高,开两门,西侧门仍称“德胜门”。北方按星宿属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从北门出城。之所以取名叫德胜门,意为“以德取胜”,“道德胜利”。遇到战事自德胜门出兵,由安定门班师,分别取“旗开得胜”和“大平安定”之意。德胜门是京师通往塞北的重要门户,素有“军门”之称。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欲扬还抑地写德胜门,就是为了隐指柳湘莲在德胜门外打薛蟠,乃是朝廷对外战事的暗喻。
明清时期,德胜门外曾发生过两次重要的战役,第一次为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后,瓦剌首领也先攻打明朝首都北京,在兵部尚书于谦领导下的一场北京保卫战,德胜门外,大败瓦剌军。第二次是明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后金皇太极绕开松锦防线率军突袭北京。明廷急令各地兵马驰援,督师袁崇焕统领诸路援军,首先于德胜门外与后金展开激战,此战役即为“己巳之变”,又称“后金攻明京畿之战”。
由于《红楼梦》隐写的主要是明末清初之事,而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已经过去将近二百年,故而可以将其忽略。
那么就有了第一个疑问:柳湘莲在德胜门外打薛蟠,是否隐指“己巳之变”呢?
言至此处,似乎有必要对柳湘莲这个人来做一番探讨了。吴氏红学的潇湘夜雨先生在《通过百家姓看红楼梦的悼明主题思想》之文中写道: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有以下文字:谁知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姻,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俱每日入朝随祭,至末正以后方回。
这里提到的尤、许,在百家姓里尤和许是连着的,朱秦尤许,而秦氏出现在红楼梦前十几回里,贾府婆媳祖孙中,朱秦尤许唯独没有朱姓。作者在此故意留下破绽,是为了让读者联想到朱字。
无独有偶,红楼梦第十四回,有以下文字:馀者锦乡伯公子韩奇,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不可枚数。
此处冯陈卫,隐去了百家姓‘冯陈褚卫’里的褚姓。这里同样也是作者留下的破绽。《说文》对褚字有如下解释:褚,卒也。一一《说文》。徐灏曰:‘卒谓之褚者,因其着赭衣而名之也。’通过徐灏的解释,我们可以认为褚赤者也。而赭,赤土也,也就是朱的意思。作者在此处也是为了让读者联想到朱字……”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把真事隐去的同时,是给读者留下许多破解线索的,利用《百家姓》留下破解信息也是其中之一。且看“柳湘莲”之“柳”姓,在《百家姓》里排第六十位,而第五十九位是“袁”姓。“袁柳”二姓“相连”,恰又可以得出“柳湘莲(相连)”之名字,这不应只是偶然的巧合,而是要通过“柳”姓把“袁”姓给引出来。
这样,问题就来了:小说中柳湘莲打薛蟠是在德胜门外,“己巳之变”时,袁崇焕作为督师带领明军抵抗后金也始于德胜门外;柳湘莲刚在小说中出场时,也就是打薛蟠之前曾对宝玉言道:“眼前我还要出门去走走,外头逛个三年五载再回来。”到了笫六十五、六十六这两回,尤三姐和尤二姐言及柳湘莲时又三次提到“五年”之数,而袁崇焕在任蓟辽督师之前曾向崇祯帝许下了“五年平辽”之诺,从而“五年平辽”的压力像悬在袁崇焕头顶的利剑,使他在督师任上的作为及战略上,惹出了许多争议;可见这个“五年”之与袁崇焕是多么地重要。
笫二个疑问就是:在柳湘莲身上发生的故事,与袁崇焕的经历是否存在隐喻和联系?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写了因柳湘莲悔婚,尤三姐羞愤中在小花枝巷以鸳鸯剑之雌剑自刎的情节。
很一大部分红学专家在撰文中认为:书中的小花枝巷为通州区张家湾镇原张湾村的花枝巷胡同,理由是那里曾非常繁华且有曹家开的当铺。这种为了迎合“曹寅家事”说而信口开河地附会出的观点,是对红学研究的一种不负责任的亵渎。文本中写道:“已于宁荣街后二里远近小花枝巷内买定一所房子”。那些专家竟然以曹家当铺去代替宁荣街,彻头彻尾是无稽之谈。
另外一种说法是:小花枝胡同是现在北京西城区什刹海附近的花枝胡同(花枝巷),这种观点与原著是比较契合的。但专家们给出的理由却近似荒唐:据他们考证,所谓的作者曹雪芹曾在离此不远的右翼宗学里当过差,把现实中的“花枝巷”移花接木地写进小说中是自然的。其实这种理由是极不“自然”的,同样只是为了迎合“曹寅家事”说的牵强附会。作为小说中出现的一个人名,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证明寅孙曹雪芹曾在现实中存在,哪里就能考证出他曾在“右翼宗学里当过差”呢?况且作者写出“花枝巷”这个真实地名,是为了破解隐去的真事给读者提供线索,而专家们却说是“把现实中的‘花枝巷’移花接木地写进小说中”,岂不是否定了作者“真事隐去”之宗旨,把水搅得更浑、让读者更加不知所云?
周汝昌的《恭王府考》认为,花枝胡同在恭王府西北二里处,“在护国寺以北不太远,就有一条花枝胡同,北通三不老胡同,右侧即是宝玉出北门的大道一一德胜门大街了。”其实,恭王府在德胜门内大街南端的东侧,花枝胡同在德胜门内大街靠近南端的西侧,恭王府西北角隔德胜门内大街相望,即可看到花枝胡同,哪里会有二里远近?周汝昌等红学专家完全被“曹寅家事”说蒙蔽了双眼,为捏造事实,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最重要的信息:花枝胡同处于北京内城,德胜门之南,而柳湘莲打薛蟠的苇子坑位于北京外城的德胜门之北,这德外与德内几乎就是一种对应关系,地理位置的对应关系,也反映了前后两个故事之间有承前启后的关连。
第三个疑问是:柳湘莲在德胜门外的苇子坑打薛蟠,与尤三姐在德胜门内的小花枝巷殉情,所隐藏的故事或历史是什么,又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
尤三姐、尤二姐是贾珍继室夫人尤氏的继母带来的女儿,姊妹俩本不姓尤,而是她们继父之姓。其母亲尤老娘在与第一个丈夫生下俩姊妹后就做了寡妇,后来改嫁尤家,两个女儿因比尤氏小而被称为尤二姐和尤三姐。但是没过几年,尤老娘的第二个丈夫也死掉了,因为经济所迫,尤老娘与两个女儿不得不依靠宁国府的贾珍。
贾珍、贾蓉俩父子垂涎尤家姐妹的美貌,与她们厮混起来。后贾琏在宁荣街后边的小花枝巷偷娶了尤二姐后,尤三姐决意嫁给五年前已经心许的串场小生柳湘莲。恰好贾琏在外出办事途中,碰到了已经言归于好的柳湘莲与薛蟠,在贾琏的说和下,柳湘莲一口应允,并把家传之鸳鸯剑作为信物,由贾琏带给了尤三姐。后因柳湘莲反悔,尤三姐便以鸳鸯剑之雌剑自刎殉情。
关于尤三姐的故事,隐喻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很难作出有根据又合情理的对应性的判断。然而在《百家姓》里,尤姓排第十九位,加上尤三姐这个名字,暗含了崇祯帝殉国的日子三月十九。
这样就产生了第四个疑问:柳湘莲与尤三姐的故事所隐藏的历史,与崇祯帝殉国是否有影射关系呢?
作者利用“假语村言”一笔两写、一喉二歌地把“真事隐去”,使书中隐藏无数的谜,欲揭开谜底是极其困难的。若是可把表面的故事与所隐藏的历史去逐一地对应,那就谈不上“真事隐去”了。猜测索隐虽然绝大部分都会不太靠谱,但却又是得到谜底的一种重要方法。造成崇祯帝殉国,大一统的明朝灭亡原因很多,“己巳之变”恰是其中之一;同时发生“己巳之变”的原因也存在多种,而很多人都认为毛文龙之死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仔细研究毛文龙的生平经历,再与尤三姐的故事进行对比,竟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某些雷同或神似。例如:毛文龙亦如尤三姐一样幼年丧父,尤三姐之母携女再嫁,毛文龙之母携子去依其弟沈光祚居住,同因生计所迫。尤三姐是随继父而姓尤,毛文龙则是过继给辽东鞍山的伯父毛得春为嗣子,尤三姐因贾珍贾蓉而名节有污,毛文龙因谎报军情及吃空饷而被诟病。尤三姐以柳湘莲所送鸳鸯剑之雌剑自刎,毛文龙原持有天启帝所赐尚方宝剑,却被袁崇焕持有的崇祯帝作赐尚方宝剑所斩。鸳鸯剑为双股剑,或许暗指袁崇焕与毛文龙都持有尚方宝剑。虽然自杀与他杀不同,但在隐喻和象征中,自杀亦可隐指内部的明争暗斗和自相残杀。况且,袁崇焕初任蓟辽督师不久,即以粮草供应不足为由,下令逮捕巡抚毕自肃,还在士兵面前侮辱他,使毕自肃因惧怕自杀,可谓是毛文龙之前车之鉴。
关于毛文龙之死,初时即有争议,数百年来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种观点认为,袁崇焕历数其十二大罪是正确的,毛文龙死得不冤;另一种观点认为,其罪被严重夸大,毛文龙在皮岛上的驻军对后金起到了很大的牵制作用,罪不致死。若是毛文龙还在,后金因后方存在威胁,皇太极就不敢绕道喜峰口,千里远袭北京,发动“己巳之变”。而正是因为“己巳之变”,使明朝在战略上更加彻底地处于被动,从而导致了最后灭亡。
第五个疑问就是:尤三姐之死与柳湘莲打薛蟠,及尤三姐名字中暗隐“三月十九”,是否隐喻了毛文龙之死及随之而来的“己巳之变”,对明朝灭亡有着直接的影响呢?
《红楼梦》对毛文龙之死所持观点,根据文本信息来猜测,作者应是认同第二种观点,毕竟在文本描述中对尤三姐是持同情态度的。当然这样的推论还只能停留在猜测或臆想上。但可以感觉到德胜门外的故事是在隐喻外战,德胜门内的故事是在隐喻内讧。
书中尤三姐说:“别只在眼前想,姐姐只在五年前想就是了。”尤二姐说:“五年前我们老娘家里做生日,妈和我们到那里与老娘拜寿,他家请了一起串客,里头有个做小生的叫柳湘莲,他看上了。”尤三姐又在给柳湘莲托梦时说:“妾痴情待君五年矣,不期君果冷心冷面……”这些话里重复强调的“五年”,就仿佛是在暗指,袁崇焕认为毛文龙桀骜不驯,难以驾驭,在“五年平辽”的巨大压力下,不听指挥的毛文龙,会成为一种严重的障碍。根据书中对尤三姐和柳湘莲的描写,也可猜测作者对擅杀毛文龙是感到痛惜的,对杀毛文龙成为袁崇焕被凌迟的罪行之一,也同样感到痛惜。
因尤三姐之死,使王熙凤得知了贾琏数月前在小花枝巷偷娶尤二姐的秘密,趁贾琏外出平安州之际,把尤二姐赚进了荣国府。最后导致尤二姐流产后吞金而亡。
依书中所写:“于宁荣街后二里远近小花枝巷内买定一所房子”来分析,“后”一般指的是北面,宁荣街当然代表了宁荣二府所在的位置,也就是说小花枝巷在宁荣街北边二里远近,即是指小花枝巷在宁荣二府北边二里远近。前面已经知道小花枝巷即是现在德胜门内大街靠南端西侧的花枝胡同(花枝巷),而再向南大约二里左右的平安大街,应该就是书中所说的宁荣街。这条街其实就在北京紫禁城的北城墙外,即明清时皇城北皇城根下的北安门街(地安门街)。这样看来,宁荣府其实隐指的就是紫禁城,尤二姐被赚进的荣国府,也就是皇宫。根据记载:以明朝初年的计量单位去算,皇城北城墙距德胜门是五里左右,那么位于其间的花枝胡同,应该在德胜门之南大约三里处,皇城之北大约二里处。因此尤二姐在宁国府和荣国府所发生的故事,也就是隐指在皇宫发生的故事。仔细想来,尤二姐与贾珍贾蓉的乱伦,及后来遭遇的不幸,就仿佛看到了天启帝之乳母客氏与宦官魏忠贤在皇宫大内是如何的淫乱与专权。二人又是如何害怕皇帝的妃子产下皇子后母凭子贵,从而得到熹宗的喜爱,而使自己失宠。因此使用各种狠毒的手段去残害打压妃子和皇子,致使天启一朝中朱由校生下了不少皇子,却无一能够长大成人。更有甚者,不少的皇子其实是在胎中已遭客氏的暗算。例如裕妃张氏之孕,客氏和魏忠贤就假传圣旨,将裕妃幽禁于别宫,逐去宫女,断绝饮食,使已然怀孕的裕妃活活饿死在宫中。
写到这里,我们就可以进行一些梳理了:薛蟠挨打的德外苇子坑,尤三姐殉情的德内小花枝巷,尤二姐吞金的荣国府,这三个地方其实是在一条线上。按文本叙述,薛蟠挨打在前,尤二姐吞金在后,由于故事是隐写的,为了达到能将“真事隐去”的效果,作者就把故事发生时间顺序故意进行了颠倒。
第六个疑问就是,如果尤二姐在宁荣二府的故事不是隐喻客氏与魏忠贤的淫乱与专权,如果尤三姐在德内小花枝巷殉情不是隐喻以袁崇焕毛文龙为代表的内讧,如果柳湘莲在德外苇子坑打薛蟠不是隐喻以“己巳之变”为代表的明朝抵抗后金和满清的历史,那么会是什么呢?
书中把三个故事建立在了“三点一线”之上,其脉络是非常清晰和真实的,也表明三个故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这种紧密的联系下究竟隐藏着什么,非常值得红学界去认真深入地对其进行求证和索隐。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8908.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一篇:灌县老故事:虹口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