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莱芜记忆|龙潭星现

莱芜记忆|龙潭星现

摄影:王啸

黑龙潭龙王庙,位于大王庄镇龙尾村九龙大峡谷中。

清光绪《莱芜乡土志》记载:“黑龙潭庙,旧寨保。”(《莱芜历代志书集成》,2009年,中国图书出版社,第406页)黑龙潭现有龙王庙、太子庙、玉皇大帝庙各一座。龙王庙于明代始建,位于黑龙潭西的悬崖上,硬山顶,小黑瓦,长6. 7米,宽5. 6米。在莱芜历史上,黑龙潭一直以“祈雨辄应”闻名,是莱芜古八景之一。

莱芜记忆|龙潭星现

明嘉靖《莱芜县志》载:“深潭龙见在县西北六十里。潭水渊深,上有龙王祠,遇旱祈雨辄应,人多祀之。”(《莱芜县志》,1963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天一阁藏本)这是县志上关于黑龙潭的最早记载,已经提到黑龙潭以求雨灵验著称,并建有龙王祠,广被民众祭祀。在龙王祠的山崖上刻有明嘉靖年间莱芜县儒学训导黄元忠的诗句:“驻马遥看苏老岭,跏跌常对万峰阴。深山永隔尘寰路,巉石犹存太古心。绝壁临溪高万仞,晴云开径下千寻。神龙变幻栖真际,选胜谁知石髓深。”把黑龙潭之险绝,山路之崎岖,以及神龙之传说,浓缩于诗中。

莱芜记忆|龙潭星现

清康熙年间,时任莱芜知县叶方恒主持编修的《莱芜县志》曾记载照壁山:“在县西北七十里,即黑龙潭之南山山阴,一石如斧削,高数百丈,影蔽潭祠者半,因名。产秋海棠尤佳。”(《莱芜历代志书集成》,2009年,中国图书出版社,第124页)这段话介绍了黑龙潭的周边环境,地处险山幽深之处。县志对八景也有记录,说“深潭龙见”:即黑龙潭,祷雨辄应。该志中还收录了三篇与黑龙潭有关的文章:一篇是《灵泉龙神祠》(作者钟国义),一篇是县令叶方恒亲笔撰写的《龙神庙记》,还有一篇是张严的《新建龙王庙记》。

清宣统《莱芜县志》:“黑龙潭,在县治北六十里方舟山下,游客由龙尾庄沿山涧路北行,寸步皆山。东北过老龙腰,循东山西北行三四里,峰回路转,境忽豁然。四面皆山,中有一小山高里许,潭水即在其下。登山四望,峰皆峭立。西山最高,顶作方形,俗名“方城崮”,即方舟山也。北两峰对峙,潭水流出其间,曲折抵小山下东南流,次第汇成三潭,潭险人不可近。循崖下视,第一潭约可半亩,望之似不甚深。第二潭作巨瓮形,口隘中阔,水深且黑,目不见底。第三潭较第一潭略小,而水极深。水泻处汹涌惊人。抵潭则淳滀滉漾,若无涯涘,盖蛟龙之所宫也。微风欲动,时见白绵平铺,潭底倏有倏无者,天上云影也。山半有神龙祠,祷雨辄应。水出潭,循山南流抵照壁山,山高数百丈,状如削。赤日行天,阴覆潭水之半,坐阴崖下,白昼见星。所谓龙潭星现景观也。”(《莱芜历代志书集成》,2009年,中国图书出版社,第455页)这段记载记录了黑龙潭的地理位置,对上下游以及潭水分段、流向、形态等都有细致描绘。提及龙王庙“雨辄应”,明显比之前县志的记载更加丰富。

第三潭为何叫“黑龙潭”?传说是因黑龙王居此而得名。黑龙王原是天上之神,因触犯天条被玉帝贬下天庭,罚他在人间吃苦,以正天规。当他被天使推下南天门后,投胎到新泰县东南李三庄一李姓人家降生,这一天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李家夫妇见孩子红脸阔口,其貌不凡,心中大喜,取名李赤。李赤十多岁突遭大厄,父母双亡,他跪请乡亲草草埋葬二老后就四处流浪。后因贩麻赔本,流落到莱芜西北乡。这时他已是浓眉大眼,体壮身健的汉子。人生磨难使他心生感悟,忏悔己过。玉帝念其心诚,赦免其罪,准他落居深潭,为一方行云布雨之神。李赤跪谢天恩后,一声巨雷化作乌龙漕人潭中,自此周边诸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李赤被四方民众尊为“黑龙王爷”,深潭也因此名为黑龙潭。传说农历六月二十四是黑龙王的生日,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早起翻山去龙王庙给龙王过生日、祈福求雨。后来虽然析雨仪式改在他处,但黑龙潭庙会一直延续至今。

明清时,每逢大旱之年,莱芜地方官员常率众士绅到黑龙潭求雨,祈降甘霖于苍生。王大下村碑记载:相传一年大旱,数村联合到黑龙潭求雨,道回至该村时巧遇大雨,为庆祝久旱得雨,取名大下。因重名,冠以姓氏,名王家大下,后简称王大下。清康熙年间菜芜知县叶方恒《祷黑龙潭归途遇雨》云:“是祷还能应,随车湿薄衣。浑忘泥路滑,只爱雨中归”。可见黑龙潭祈雨甚为应验。

2004年,黑龙潭龙王庙由莱政发(2004)88号文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莱芜印象—文物非遗》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8942.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