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民权县孙六镇」各村名历史一览表

「民权县孙六镇」各村名历史一览表

电厂

孙六镇原属考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考城改属卫辉府,孙六划归睢州,置风固里、孙六镇;1912年改属睢县;1928年划归民权县。

「民权县孙六镇」各村名历史一览表

孙六镇地图

孙六

村名由来说法有二:

其一,据《孙氏族谱》载:“明洪武二年( 1369年),孙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河南考城(今民权孙六镇)。”此处时为归德府至卫辉府之交通要道路口,名“孙路口”,后误传为“孙六”。

其二,相传清乾隆年间,此处为黄河渡口,有首领孙姓,结义行六在此摆渡,后定居于此,名“孙六口”,因“六”亦读“六lu”,故名“孙六”。

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御史胡赞宗开考城孙流口(今孙六口)黄河支流,以杀归德水势;

清咸丰三年 (1853年)5月11日,太平军万余骑踞孙六口历时二日而西。

「民权县孙六镇」各村名历史一览表

孙六镇人民政府

华庄

华氏祖籍山西,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曾祖华公为河务官,在此管护黄河大堤十堡,因年老不愿归里,在七堡东南角定居,故名“华庄”。

「民权县孙六镇」各村名历史一览表

华庄村

王楼

明崇祯年间,王氏一秀才迁此,并盖楼数间,故名“王楼”。

「民权县孙六镇」各村名历史一览表

王楼村

胡堂

明万历年间,胡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此处有一庙堂,故名“胡堂”。

孟庄

清光绪年间,孟姓从黄河北岸迁此,故名“孟庄”。

张公茂

明初,张氏自山西洪洞县迁居小张庄(今孙六镇小张庄);

明崇祯年间,张氏公茂携眷由小张庄迁此,因其年高辈长,故定村名“张公茂”。

刘新庄

清末,刘姓从刘化雪(今王堂村东100米处,已不存)迁此建新居,故名“刘新庄”。

高庄

据传,高氏原居陈两河岸边小净庄。清末,从小净庄迁此,故名“高庄”。

大张庄

明洪武三年(1370年),张姓九兄弟由山西洪洞迁来,老大张连魁居此,名“大张庄”。

王堂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王姓从黄河北岸迁此,因王氏属山西洪洞县三槐堂籍王姓,故名“王堂”。

村西有标准斗沟一条,长700米,1985年以史密斯为团长的世界银行检查团来此视察,被命名为“史密斯沟”。

村东有村人李瑞桐烈士墓碑一通。

王新庄

清末,王姓为避兵乱从老庄(在今王新庄北200米处)迁此,故名“王新庄”。

刘炳庄

明洪武二年(1369年),刘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当时此处为归德府至卫辉府的交通要道,人习称“骆驼路”。刘姓名炳的老者,在路旁设一茶摊,待人诚垦热情,受人敬重,故名“刘炳庄”。

「民权县孙六镇」各村名历史一览表

张孝性将军墓

田庄

清嘉庆年间,田姓、李姓先后从山东曹县旗杆庄、李大庄迁此,因村东有李子果园,取名“果子李”;村居于黄河大堤看护堡西头,亦名“七堡”,后田姓人丁兴旺,改名“田庄”。

前庙

村人多为渔王氏荣后裔,渔王,皇帝赐姓。据渔王氏荣碑文记载:“渔王氏始祖荣,山西太原阳曲人。元末兵乱,随军二十余载,辞军至睢入赘,娶妻阙氏……。明永乐年间皇封土地十八顷于风固,遂世居焉。”

因居于风固庙前,村名“风固”。风固庙北靠黄河,屡遭水患,清乾隆年间,部分村民移至风固庙后居住,此村改名“前庙”,庙后部分称“后庙”。村北有风固庙遗址。

韩庄

据传明洪武三年(1370年),韩姓从山西洪洞移民来此,此处为卫辉府至归德府的通道,取名“韩道口”。后山东、宁陵韩姓先后迁此,易名“韩庄”。

吴廉庄

明永乐年间,廉姓由山西洪洞移民至此,名“廉庄”;

清同治年间,吴姓由睢州涧岗迁廉庄西建村,名“吴庄”。1948年后,两村连一体,习称“吴廉庄”。

小张庄

明洪武年间,张姓兄弟九人奉旨由山西洪洞县迁此,老大张连魁于村东一公里处安家,名“大张庄”,其余弟兄在此居住,故名“小张庄”。

赵老家

据传,赵氏祖籍安徽砀山。元末明初,朱元璋征战之时,赵氏祖赵兴因伴驾有功,曾受封锦衣尉,于考邑封地八百亩,于明初迁此。定居此村者,因属长门之后,故名“赵老家”。

「民权县孙六镇」各村名历史一览表

赵老家小学

李大坑

据《李氏族谱》载:“明永乐始,吾祖由南京随驾至燕(今北京)。返回后,从南京小鸡市迁此。”因村前有大坑,故名“李大坑”。

1958年,在村后建水库,全村迁出,村址变堤岗。1961年,村民大部分迁回,倚堤而居,又名“李大岗”。因“李大坑”属祖居地,仍名“李大坑”。

王庄

清嘉庆年间,王姓从黄河北岸迁此,故名“王庄”。

六堡

清乾隆六十年( 1795年),刘、李二姓先后从鹿邑、睢州迁此,因地处管护黄河大堤第六堡,故名“六堡”。

后庙

清乾隆年间,村人由前庙迁此,因村位于风固庙后,故名“后庙”。

唐王庄

清乾隆年间,唐、王二姓自山东曹州迁此,故名“唐王庄”。村北有铁塔一座,用于大地测量。

民国十五年(1926年)七月初八,林七匪首杨传珠勾结砀山、曹县等地游匪千余人,围攻唐王庄,杀死村民72人,烧房百余间。

肖庄

肖氏原居黄河北岸。清乾隆年间,黄河泛滥,村没于水,肖氏南迁于此,故名“肖庄”。

吕沟

明朝李华庄人口稠密,吕氏东迁于此,因古宋河横贯全村,称“吕河沟”,后渐传为吕沟。村分为古宋河南、北两部分。

伏土山

清康熙年间,陈姓从山东曹县陈谭迁此,在沙土堆旁建村,取名“陈土山”。

后伏姓迁此种地发家,人众财盛,改名“伏土山”。

荆楼

据传明万历年间,荆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因防水患,筑土岗并建楼于岗上,故名“荆楼”。

村民荆道芝1985年集资办学捐款万元,商丘行署为其立碑一通。

朱宋庄

清嘉庆年间,宋姓自黄河北岸盘马寺(今程庄镇楚庄村)迁此,名“宋庄”;道光九年( 1829年),朱姓从黄河北岸朱老家迁此,名“朱庄”。1949年以后两庄渐成一体,更名“朱宋庄”。

龙门寨

清初,黄河决口于此,康熙帝亲来视察,故名“龙门口”,咸丰年间筑寨改称“龙门寨”。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河决龙门口而南,淹没田庐人畜无数。

后焦老家

清乾隆中期,焦氏居此,分前后两庄居住,此村居后,故名“后焦老家”。

前焦老家

清乾隆中期,焦氏分前后两庄居住,此村在前,故名“前焦老家”。

朱庄

据传,朱姓原居故道北岸朱老家,因隔河耕种不便,清末迁南岸居住,名“朱庄”。

马庄

马氏祖籍山东曹县,明末迁旧县集(今林七南孙庄一带),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又迁此。

卢庄

明万历年间,卢氏族人投亲至龙门寨,清末迁此。

李坤候

《李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李氏由山西洪洞县迁考(黄河故道北),因屡遭水患,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迁此。

李氏六世六门长子长祯,号坤候,清邑庠生,颇有名气,故以此号定村名。

陈连岗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河决龙门口,为堵口,朝廷调集各地民工,于地势高处设一联络港(即指挥部)。

陈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于此港上,仍称“陈联港”,后演变为“陈连岗”。

后蔡庄

清乾隆年间,蔡姓从山东曲阜迁此,名“蔡庄”,1982年易今名“陈连岗”。

刘六口

明万历年间,刘姓迁此,名“刘庄”。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遭水患,村外墙六次决口,故改名“刘六口”。

河里王

明初王姓居住在两河交汇处(今黄河故道中心),名“双河口”。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黄河泛滥,双河口被淹,王姓迁此定居,因村庄被淹河里,故名“河里王”。

「民权县孙六镇」各村名历史一览表

王贯三之墓

霍庄

明初,黄河滩有前王庄王氏良田数顷,族人耕居于此,取名“王庄”。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霍氏为避水患,从东明县迁此,改名“王霍庄”。

后霍姓渐盛,改名“霍庄”。

焦六口

清乾隆四十六年 (1781年),黄河水六次冲毁村外堤防,该村多为焦姓,故名“焦六口”。

花子王

清嘉庆年间,王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取名“王庄”。

咸丰年间,村民邢公从河南荥阳汜水移植中药材金银花于此。清末民初,村药材年产量逾万斤,招来四方药商到此采购,习称“花子王”。

吴庄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吴姓从徐州迁此,故名“吴庄”。

赵六口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赵氏从山东迁此摆渡,黄水曾六次泛此,故名“赵六口”。

程庄

清末民初,此村原系王庄寨程家佃户庄。1921年程永仁、程永信兄弟迁此,在村周打起土围子,取名“程家园子”,后土围子渐废,称“程庄”。

「民权县孙六镇」各村名历史一览表

程庄村

贾庄

清同治年间,贾姓从山东王集迁此。

老郝集

明洪武元年(1368年),郝氏自山西阳平府迁此,后起集会称“郝集”。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郝姓一支迁村南一公里处定居,为示区别,改名“老郝集”。

郝集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郝姓从村北一公里处老郝集迁此。

郝庄

清嘉庆年间,黄河泛滥,老郝集部分族人为避水患东迁于此,故名“郝庄”。

曹庄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曹姓从黄河北岸曹岗迁此。

沈庄

据《沈氏族谱》载:“元末因兵乱,吾族自苏州府昆山县一保乡迁居归德府;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由归德府转迁小店铺,清光绪初迁此”,故名“沈庄”。

谭楼

明洪武三年(1370年),谭姓奉旨从山西省洪洞县移民至此,因建一土楼,故名“谭楼”。

朱洼

清道光年间,朱姓从山东曹县迁此,因周有五座土岗,中间低洼,故名“朱洼”。

1948年前,李、王、房、潘、贾五姓先后迁此,分居五岗,后为防乱,六村合并,统称“朱洼”。

任庄

明崇祯年间,任姓两兄弟自山西洪洞县迁此。

「民权县孙六镇」各村名历史一览表

任庄

吕园

考城县张君墓(今兰考县考城镇)老吕寨吕姓于此置地百顷,雇佃户耕种,故名“吕园”。

张庄

清光绪年间,张姓从宁陵县迁此,故名“张庄”。

后程庄

清咸丰二年 (1852年),程姓由村南1.5公里处前程庄移此,因居前程庄之北,称“后程庄”。

前程庄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程姓从山东曹县程楼村迁此,倚堤而居,故名“前程庄”。

孙庄

清同治年间,孙庄(今属城关镇)孙姓迁此。

「民权县孙六镇」各村名历史一览表

孙庄村

杜庄

清嘉庆二年(1797年),杜姓由黄河北岸杜庄迁此,名“杜庄”。

后白、皮、王、夏、刘五姓相继迁此,仍名“杜庄”。

皇甫岔楼

据《皇甫氏族谱》载: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皇甫氏为避金兵,奉旨从山西肥乡县乐羊堡迁现村东0.5公里处,取名“皇甫庄”。

后黄河泛滥,族人皇甫华中家有一砖楼被淤丈余,仅剩一楼岔,为生计村民西迁一华里许,于黄河南故堤南侧建村。

为教育后代不忘黄河水灾,改村名“皇甫岔楼”。

杨均平

据《杨氏族谱》载:“杨氏原籍江南扬州府代征县人,明初封千户,在宋地安家,后人北迁考城,六世祖越公于明景泰年间封睢阳卫。”

越公少子成公文成武就,父母甚为钟爱,意欲世袭睢阳卫之职,成公让睢阳卫于兄,明成化年间携眷迁考城(即今址)安家。

后人丁兴旺,平安度日,故名“杨军平”。后人把“军”字误写成“均”字,延用至今。

孙花园

相传,孙六口孙氏世祖孙应辰(号葛亭公)榜中明嘉靖八年已丑科进士,官至直隶广平府知府。年老返乡后,于孙六东南一公里祖坟处建一花园。至清初,人口繁衍成村,故名“孙花园”。

祝胡同

据《祝氏族谱》载:祝氏祖籍山东省成武县城西北7.5公里白家店西一公里,有祝氏祖坟。

元世祖年间,祝姓因避乱迁此,后人丁兴旺,居住规则,成一胡同,故名“祝胡同”。

「民权县孙六镇」各村名历史一览表

祝胡同村委会

杨庄

据《杨氏家谱》载,明永乐年间,杨氏奉旨从江北六安州(今安徽省六安)到此治河安家。

洪庄

明洪武二年 (1369年),洪姓奉旨从山西洪洞县迁此。

新洪庄

1953年,为便于生产,有六户村民组成互助组由洪庄迁此,故名“新洪庄”。

黄庄

清同治四年(1865年),黄姓由宁陵县六六湾迁此。

新黄庄

1953年成立互助组时,为便于生产。黄姓由黄庄迁此建新村,故名“新黄庄”。

荣庄

明洪武年间,荣姓奉旨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此。清初荣姓绝、后李、赵、冯、辛、杨、王六姓先后迁此,仍名“荣庄”。

道口嘴

清光绪年间,洪庄、龙门寨等部分村民迁此居住,此处因东靠故堤道口嘴,故名“道口嘴”。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8948.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