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在益州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华阳县,宋朝虎捷都指挥使、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刘通的夫人庞氏,做了个梦,梦见月亮入怀,不久,庞氏生下一女,取名刘娥。
刘娥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原本应是衣食无忧,可是老天捉弄,刘家突遭变故,刘通死在了出征太原的路上,没过多久,母亲也相继去世,还在襁褓之中的刘娥,父母双亡,成了孤儿,只能由母亲家里的人抚养。
刘娥自幼歌声甜美,还擅长一种类似于拨浪鼓的乐器。刘娥长大后嫁给了当地的一个叫龚美的银匠。为了生活,夫妻二人决定到京城去闯荡一番,于是二人来到了开封,成为北漂一族。
京城虽然繁华,但生活的压力也很大,龚美无奈之下,决定将刘娥卖掉。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娥邂逅了当时还是太子的赵恒,赵恒被刘娥深深地吸引了,于是将只有十五岁的刘娥接入了太子府中,二人如胶似漆,整日待在一起。
宋真宗赵恒
有一日,宋太宗看到太子面容憔悴、身体消瘦,就询问太子身边的乳母,才得知太子竟然擅自在府中与民间女子厮混,大发雷霆,命令太子立即将此女子逐出太子府。于是太子赵恒只得将刘娥暂时先安置在太子府指挥使张耆家中,为了避嫌,搞得张耆有家也不敢回,只得在外另借房居住。
北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宋太宗赵光义驾崩,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
赵恒一当上皇帝,就将心心念念的刘娥召入宫中,封为美人,因为刘娥没有族人,就让刘娥的前夫龚美改姓刘,做为刘娥的兄弟。
此时宋真宗赵恒的后宫有皇后郭氏等众多妃嫔,在妃嫔中,杨淑妃最受真宗宠爱,但刘娥从不与皇后和众妃嫔争宠,和杨淑妃关系也很好,二人情同姐妹。
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刘娥被封为修仪,并晋升为德妃。
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郭皇后病逝。
皇后之位空缺,宋真宗就想让刘娥当皇后,但遭到了众多大臣的反对,他们以刘娥出身微贱,不可母仪天下为由,不同意刘娥当皇后。
刘娥的出身低微,这是事实,已无法更改,那有没有什么别的办法让刘娥当上皇后呢?宋真宗和刘娥商量来商量去,只有一个办法,如果刘娥能生下皇子,母凭子贵,那时再封刘娥当皇后,大臣们也就无话可说了。
可是这么多年了,刘娥的肚子就是没有任何反应。
刘娥身边有一个侍女,姓李,得到了宋真宗的宠幸,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为宋真宗生下一子,这个孩子还在襁褓之中时,刘娥就将此子据为己有,对外声称此子是自己所生,并让杨淑妃代为养育,这个孩子就是日后的宋仁宗赵祯。
这下大臣们无话可说了。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刘娥被册立为皇后。
宋章献明肃皇后刘娥
刘娥身为皇后,时常陪伴在真宗左右,甚至真宗批阅奏书至深夜,刘娥也在一旁侍奉,也时常为真宗处理国事出谋划策。
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太白金星在白天出现,这被解释为“女主昌”,再加上最近真宗身体一直不适,刘娥已经渐渐把持了朝政,真宗担心刘娥会危及赵氏江山社稷,于是产生了让太子监国的想法,并悄悄让寇准进宫商议此事,但对于太子监国,真宗并未下定决心,结果寇准出宫后,事情泄露,真宗又摇摆不定,事后也不认账了,把责任全部推给寇准,当年刘娥当皇后,寇准带头反对,现在正是报仇的好机会,刘娥联合丁谓,给皇帝施压,最终寇准被罢相,由丁谓取而代之。
此时有个太监叫周怀政,他与丁谓有仇,就企图发动政变,杀掉丁谓,恢复寇准相位,拥立太子继位,让真宗去当太上皇,结果事情泄露,丁谓和曹利用派兵包围了周怀政的住处,周怀政被俘自杀,丁谓乘机诬告寇准也参与此次政变密谋,结果寇准被逐出京城,丁谓一直把他贬到现在的广东雷州。
北宋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宋真宗赵恒驾崩于开封延庆殿,享年五十五岁,随即十三岁的赵祯即位,是为宗仁宗。
宋仁宗赵祯
真宗临终前,立下遗诏,尊皇后刘娥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暂由太后处理。这时,丁谓等大臣就建议太后住到别的大殿去,但刘娥不同意,她以新皇帝处理政务时需要太后朝夕在旁为由,不需要另设殿宇。于是皇帝与太后每五天御临承明殿,皇帝坐在左侧,太后位于右侧,垂帘处理国事。
刘娥开始垂帘听政。
以后皇帝如果下诏太后要称“吾”,太后的生日叫长宁节,出入要乘坐大安辇,鸣鞭侍卫和皇帝的规格一样,全国要避太后父亲的名讳,并上尊号为应元崇德仁寿慈圣太后。
不仅如此,后来刘娥提出还要乘玉辂,穿袆衣、九龙花钗冠,去拜竭太庙。这些都是皇帝的标准配制,你刘娥只是太后,你要穿成这样,还要去拜谒太庙,你想干什么?一时之间,刘娥要做武则天第二的舆论压力随之而来,最终刘娥还上拜谒了太庙,但对服装的图样进行了删减,将皇帝的十二章图样,减去宗彝、藻,只留十章,再去掉随身配剑,头戴太后所戴的仪天冠,对于旒冕,也就是皇帝礼帽前挂的珠子,也由皇帝的十二串减为十串,加尊号称为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太后。
刘娥离皇帝宝座只有一步之遥。
这时就有大臣上书,要刘娥仿照武后故事,立庙称帝,结果刘娥把奏书狠狠地扔在地上,表示自己绝不做对不起列祖列宗的事。
北宋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仁宗皇帝的生母李宸妃去世,当然了,皇帝并不知道自己的生母不是太后,而是李宸妃。对于仁宗皇帝来说,宸妃不过是默默地待在皇宫角落里的先帝的一名宫人而已。
此时丞相吕夷简上奏,提出要厚葬李宸妃,太后并不同意,认为这只是一个先帝的宫人,何必要厚葬,还认为吕夷简上此奏书是离间太后与皇帝的母子关系。但吕夷简回答到,如果太后不为刘氏族人着想,那为臣也没什么好说的,但太后如果还想着刘氏一族,那就应该厚葬李宸妃。一语惊醒梦中人,吕夷简的话让刘娥醍醐灌顶,于是下令按一品礼节为李宸妃办理丧礼,并入葬洪福院,后来吕夷简找到负责办理丧礼的人,告诉他们,一定要让李宸妃穿皇后的衣服入殓,并且要用水银封棺。
后来刘娥去世,仁宗皇帝听说太后并非自己的生母,自己的亲生母亲是李宸妃,由此怀恨太后,仁宗皇帝痛哭不已,非常地自责,连着多天没有上朝,并亲往洪福院祭告,打开李宸妃的棺木一看,李宸妃面呈玉色,就像活着一样,穿着冠服,和皇太后的一样,而且由于用水银保养,所以遗体没有丝毫损坏。由此仁宗感叹地说到:“人言其可尽信哉!(人言怎能相信呢!)”。此后对刘氏更加优厚。
北宋仁宗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三月,65岁的刘娥崩逝,谥号“章献明肃”皇后。
刘娥从一个以卖艺为生的孤儿,到进入宫庭,成为皇后,再到皇太后,最后临朝称制,开了大宋王朝女主临朝的先河,在中国历史上,是可以和吕后、武则天相提并论的人物。《宋史》称赞刘娥,说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
在刘娥撑权期间,她终结了蔓延真宗朝多年的“天书”运动、结束党争、发行交子、兴修水利、创设谏院、兴办州学,为后来仁宗朝的“仁宗盛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刘娥也是人,在权力面前,也有失控的时候,她到死都不愿意还政于宋仁宗,面对皇权的诱惑,刘娥也动过心,她时常穿着皇帝服饰就是证明,但好在刘娥没有迈出这最后一步,这也是刘娥为后世所敬仰的原因。后世称赞刘娥,“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司马光评价刘娥,保护圣躬,纲纪四方,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实有大功。
但刘娥取别人之子作为自己的孩子,不让仁宗皇帝与李宸妃母子相认,有悖人伦,这也是刘娥遭后世诟病的地方,民间就以这段故事不断加工改编后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戏剧故事——《狸猫换太子》。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9133.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