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岚
“地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几乎天天接触的一种专有名词。最近几十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击,各地城市规模扩展加快,一大批作为‘非遗’的古地名被消失,一些新地名‘大’‘洋’‘古’‘怪’‘重’现象屡见不鲜。”1月6日上午,参加省两会的朱锋向大河报记者讲述了他今年的提案,这也是他在省两会上第二次建议政府要加大力度解决不规范地名清理难的问题。
为何要提这个建议?
朱锋,河南省政协委员、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教授。朱锋告诉大河报记者,上世纪90年代以前,郑州的地名基本上中规中矩。商场的名字多为百货大楼、商业大厦,居民区则是单位家属院、以路命名的小区,如汝河小区、桐淮小区、丰乐小区和嵩山路XX号院等。在90年代出现的“亚细亚”、“皇家花园”,可以算是郑州不规范命名的先声。后来因市民对“皇家花园”一名颇有争议,被及时改成了“花园”。
而在上世纪90年代商品房入市初期,开发商对楼盘的命名,也算低调,小区的名字多为金水花园、绿云小区、金京花苑、金色港湾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上开始追求一些洋化、复古、时尚的名字,一些地产商为了迎合一些人追求虚荣与浮华的想法,导致不规范的地名层出不穷。自从“曼哈顿”出现后,郑州的商品房命名就开始越来越“国际化”与“贵族化”。
“以前,在城市街头,我们随处可以看到那些大‘大’‘洋’‘古’‘怪’‘重’的名字,比如欧洲花园、澳洲小区、金科世界城、盛世中央、龙御天下、宇宙城、中央首府、天下城、巴黎印象城、夏威夷小区、林肯公寓、马可波罗大厦、哥伦布广场等,不少人认为起这样的名字上档次,殊不知地名是社会基本公共信息,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朱锋说,自2014年7月开始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以来,各地按照国务院地名普查领导小组要求清理了一大批不规范地名,但一些地区仍然存在一些“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割断了地名文脉,损害了民族文化,妨碍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活动。
朱锋认为,一些小区、写字楼、商场、酒店等名字在“含义”和“类型”方面盲目夸大,超出了其指代地理实体的实际情况。有的名字在“读音”和“字形”方面盲目使用外语名称,或者用外语的汉字音译,还有的使用生僻字、异体字、含义晦涩词语、自造词以及低俗不健康的地名。
为贯彻落实1986年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民政部1996年制定了《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河南省也出台了一些地方法规,如《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河南省人民政府令156号)、《河南省民政厅关于加强老地名保护工作的通知》(豫民文〔2016〕160号)、河南省民政厅等六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清理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民文〔2019〕16号),加大力度,清理不规范地名,加强对地名的管理。但是,在近几年的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在实施的过程中步履维艰。
清理不规范地名清理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朱锋认为,清理不规范地名缺少操作性强的地方法规保障。国家的大法,只是原则性的要求,省级地方立法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强化操作性,指明路径,并给予法律的刚性保障。由于法律刚性不足,一些地方对此重视不够,清理不规范地名,雷声大,雨点小,实质性成果有限,执行尺度宽严不一。比如,市区道路命名、建筑物命名,从规划设计,到立项建设,再到投入使用,后期的商业运作,路牌、地图制作,到底需要经过哪些流程是最科学合理的?地名管理部门对地名的审批,可否前置?
地名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存在多头管理,难以协调,地名管理部门有心无力。按照规定,县级以上民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名工作。但各地地名委员会要么名存实亡,要么名也不存。一些地方民政部门只是设置一个科室,人手紧张,权威性不够。只有在上级布置专项任务,才抽调人员予以突击,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一条路、一座楼盘、一座桥,从规划审批到建设,再到交付使用,地名命名和使用涉及到发改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城管局、水利局、民政局、公安局等众多部门。若有商业项目,还涉及到市场监管局、税务局等。部门多了,都管,又都不管。不规范地名一旦木已成舟,靠一个地名主管单位去规范去清理,困难重重。
地名更改牵涉面广,成本高昂。居民小区及周边道路,牵涉到商业单位的公章、合同、地址更改,居民小区牵涉到户口本身份证以及附加的众多信息,还有公共交通的路牌、地图更名等。更改起来,成本很高。
如何破解难题?
朱锋认为,在更改不规范地名的同时,为避免新的不规范地名,必须从源头抓起。
首先,应加强地方立法,完善地名管理机制。朱锋建议省人大通过地方立法,强化地名规范管理。使不规范地名的清理,有法可依。涉及到各种建设工程项目的,地名审批流程前置。从源头上解决地名乱象问题,从而避免一些工程随意起名,甚至开发商胡乱起名以至于出现以小区名称命名周边街道等行为。
其次,应成立或恢复地市级、县(区)级地名委和地名管理办公室,主要领导统筹协调各个部门。同时成立地名专家委员会作为政府智囊,结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城市历史文化、自然地理特征,对新地名进行论证,最终由地名管理部门进行审批。不能任由“曼哈顿”“欧洲小镇”之类的地名长期在中原地区泛滥,更不能让新的不规范地名继续出现。
此外,各级地名管理部门应当积极作为,充分依靠地名专家委员会开展工作。保护古地名的同时,确保地名更改和新增符合城市历史和文化,符合城市定位。
来源:大河新闻 编辑:屈珂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19605.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